《八年級語文下冊 期末專題復習七 文言文閱讀習題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下冊 期末專題復習七 文言文閱讀習題課件 新人教版.ppt(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七文言文閱讀,一、課內閱讀 (一)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穿透,像北斗七星那樣,源頭,憂傷,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2、。 (1)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 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 (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與游人一起娛樂。,3.下列對本文的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采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環(huán)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筆墨簡約,語言優(yōu)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從各個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動。 D.本文所寫景物,透出作者與同游人的高興愉悅的心情。,D,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對此
3、該如何理解?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凄涼的心情便被引發(fā)出來。,5.為了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當?shù)販蕚溟_發(fā)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jù)文章內容寫一則景點簡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120步,這里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竹樹環(huán)抱,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是觀光旅游、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yōu)美散文小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
4、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6.填空。 (1)韓愈,字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家,著有________。 (2)“說”是一種文體,可以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7.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哪句話體現(xiàn)了他的意圖并可充當主旨句?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慨,其
5、中“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意圖,為本文的主旨句。,退之,唐,文學,韓昌黎集,記事,議論,說明某個道理,8.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么樣的人?這是什么寫法?采用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伯樂”喻識才之人;“千里馬”喻人才;“食馬者”喻昏庸的統(tǒng)治者。這是托物寓意的寫作手法,這種寫法使文章通俗易懂,又便于委婉曲折地表達內心的情感。,9.“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千里馬”命運的惋惜,對
6、“食馬者”的諷刺。,二、比較閱讀 (一)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
7、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水益澀,曳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 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lián)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 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髹書“雪竇山”字。 (節(jié)選自鄧牧雪竇游志),【注釋】澀:不通暢。曳:拖,拉。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隴:通“壟”。牧豎:牧童。髹(xi)書:用赤黑色的漆寫。,C,12.把
8、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 13.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 對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幸福和諧的理想社會的向往。,14.根據(jù)甲、乙兩文的內容,分條概括桃花源與雪竇的相似之處。 山阻水隔,很難進入;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田園風光如畫;人們生活安寧和樂;基本與世隔絕,民風淳樸。,【參考譯文】水更淺,行船不通暢,拉著船也不能進入,在陸地上行走了六七里路,在藥師寺住宿。藥師寺背靠著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歡讀書,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過了兩夜,(我)就沿著小溪(走),再從山的東側出來,蹚過
9、溪水,四周被大山環(huán)繞,遠遠望去,如同一條白蛇蜿蜒向下奔馳到山谷中的,原來是山澗中的水流。桑田麥壟,上下連接,農(nóng)家隱藏在竹子樹木之間,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戲,真的如同在圖畫里行走一般!想要問這里的名稱,但轎夫質樸土氣,不大懂得吳地的方言,有的勉強回答,有的答非所問,大致問十句才能夠懂得兩三句。,翻過兩道山嶺,(發(fā)現(xiàn))最前面有一座亭子在道路中間,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寫著“雪竇山”三個字。,(二)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乙】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10、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丙】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注釋】逸:安閑,這里指費力小。功:效果。又從而庸之:但歸功于老師。庸:歸功于。攻:治,指加工處理木材。節(jié)目:“節(jié)”是指樹的枝干交接處,“目”是指紋理不順處,泛指節(jié)疤。說:同“脫”,脫落。從容:同“舂容”,即撞鐘。,明白道理,味美,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
11、然后知困。 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自己有所困惑。 (2)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會學習的人,能使老師費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老師;不會學習的人,老師很勤苦而自己卻收效甚少,還要埋怨老師。,17.【甲】【乙】【丙】論述的重點各有側重,請概括各段論述的重點。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18.舉例說明選文運用的兩種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對比論證: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教學為先,教
12、學相長,進學之道,【參考譯文】 【甲】玉石不經(jīng)過雕琢,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丙】會學習的人,能使老師費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老師;不會學習的人,老師很勤苦而自己卻收效甚少,還要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就像加工堅硬的樹木,先從容易的開始,然后再從節(jié)疤和紋理不順處下手,等到一定的時候,(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不善于提問的人與此相反。(老師)善于回答(提問的人)就好像撞鐘一樣,(你)用小力氣叩擊鐘,那么就給你小的鳴響,(你)用大的力氣叩擊鐘,那么就會有大的鳴響。等鐘聲響起后,讓它的聲音響完。不善于回答(提問的人)與
13、此相反。這些都是進學的方法。,三、課外文言文 精騎集序 秦觀 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 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嗟夫!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shù)萬?!毙纳破湔f,因取“經(jīng)”“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干卷,題曰精騎集云。 噫!少而不勤,無知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注釋】滑稽:詼諧戲謔的意思。旬朔之間:指十天
14、一月之內。懲艾:懲戒。曩:從前。尋繹數(shù)終:從頭到尾翻尋幾次。搴:讀qin。勒:編。,19.對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B.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C.殆不如曩/時十一二 D.殆不如曩時/十一二,B,20.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輒( ) (2)殆( ) 21.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shù)萬。 我用三千精銳的騎兵,足以對抗你幾萬疲弱的士兵。,立即,就,便,大約,恐怕,22.秦觀在少時讀書和后來治學道路上分別遇到了什么問題? 少時讀書:“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來治學:“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或“長而善忘”。 23.秦觀的經(jīng)歷給了你哪些啟示? 不能倚仗自己天資聰穎就不愿用功學習。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學習和總結,善于吸收前人智慧來提升自我。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要主動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