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考點跟蹤突破17 說明對象與特征1
《中考語文 考點跟蹤突破17 說明對象與特征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 考點跟蹤突破17 說明對象與特征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考點跟蹤突破17 說明對象與特征 (一)(2016包頭)閱讀下文,完成1~4題。 筷子春秋 ①我們的祖先何時開始使用筷子,已無可考。但這兩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練操縱,使用起來靈巧無比,難怪西方有學者贊揚筷子是古老東方文明的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時稱為“梜”,是木字旁,不是“挾”?!抖Y記曲禮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鄭玄的注釋是“梜,猶箸也”。司馬遷的《史記宋微子世家》謂“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闭f明“箸”的稱呼始自商代。 ③“箸”變成今天的“筷”,有個說法是與江南沿海的船民有關,因“箸”與“住”同音,對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稱“箸”為“快兒”。又因多數“快兒”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頭,成為“筷子”。雖明代已經有人稱“箸”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僅收錄了“箸”而并未收錄“筷”。 ④《禮記》有所謂“飯黍毋從箸”,先秦時人們吃飯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夾菜。從飲食進化推想,原始社會以手抓食可謂自然不過,其后的食器發(fā)展為“匕”,曲柄淺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發(fā)展而來,但總不及用箸夾菜更為方便。 ⑤理論上,促成“箸”的誕生,契機應是熟食燙手。先民發(fā)明鉆木取火,將食物煮熟后,隨手用樹枝撈取是合理推測,因為原始人類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樹枝。從現(xiàn)在筷子的形體來看,它還帶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雖是餐具,卻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學者指出,用筷子進食時,要牽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jié)和五十多條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 ⑦筷子不過是小小餐具,卻魅力十足,成為文明進步的標志。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談到筷子時認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樣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為人們暴力之下的獵物,而是和諧傳送的物質”。 (作者李陽波,選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1.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有關“筷子”的知識? ①“筷子”一詞的由來和演變。②對“筷子”這一餐具誕生的推測。③使用筷子有利于身體健康。④使用筷子是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 2.第④段畫線部分采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①作比較。②通過“箸”和“匕”(或“匙”)作比較,來說明“箸”的使用更方便夾菜。 3.第⑤段加點的“理論上”能否刪去?結合文意說明理由。 不能刪去,因為文中對“箸”誕生的說明僅是合理推測,并非實證。 4.文中寫筷子作為餐具有哪些優(yōu)勢? ①使用方便靈活。②可以使就餐方式更文明。 (二)(2016成都)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題。 猴年說猴 ①對于普通民眾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見過真正的猴,但對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國,猴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 ②中國人對猴的喜愛由來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頭部如猴形,下身似蟬狀,被考證為人類早期的辟邪飾物。據史料記載,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養(yǎng)猴、戲猴的習俗。同時,猴在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稱為“申猴”。 ③猴為什么會受到人們如此的喜愛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昂铩迸c“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國人的傳統(tǒng)期盼。在民間吉祥圖案上,這樣的“期盼”隨處可見:一只猴攀在掛有一枚封印的楓樹上,表達“封侯掛印”的寄托;兩只猴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只大猴背著一只小猴,就有了“輩輩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覺察、預防馬疾,是馬的守護神。猴被稱為“避馬瘟”即由此而來。婦孺皆知的《西游記》里,孫悟空就曾經當過“弼馬溫”。直到今天,中國云貴高原上,當馬幫長途販運時,也常攜帶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來,中國人用多種多樣的藝術方式表達對猴的喜愛。文學中有猴,影視中有猴,民間雜耍中有猴,工藝作品中也有猴,一個個鮮活生動的猴的形象滿足了人們對猴的喜愛心理。吳承恩筆下的美猴王——孫悟空,成了正義美好的化身?!段饔斡洝繁慌某呻娨晞『?,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視作品。民間盛行的猴戲,作為漢族古老的表演藝術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擔水、猴走索、猴爬竿、猴開箱戴面具等節(jié)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愛。在各類工藝品中,藝人們利用猴的天然屬性,結合人們對猴的認識,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極具個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護娃猴”、南陽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見,在民眾的意識里,猴從來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動物,而是一只文化靈物。猴的形象已經植根于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的民間文化之中了。 (選文有刪改) 1.圍繞“中國人對猴的喜愛”,文章介紹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①中國人對猴的喜愛由來已久;②猴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③中國人用多種多樣的藝術方式表達對猴的喜愛?!? 2.舉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說明方法,第④段畫線處的四個例子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第④段用四個例子,真實具體地說明了“中國人用多種多樣的藝術方式表達對猴的喜愛”,四個例子又分別以“文學中有猴”“影視中有猴”“民間雜耍中有猴”“工業(yè)作品中也有猴”四個方面進行具體說明 3.文章題目是“猴年說猴”,卻沒有介紹有關猴的種類、猴的生活習性等內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這部分內容,是否恰當?請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不恰當。因為文章圍繞“中國人對猴的喜愛”進行說明,談的是文化中的“猴”,有關猴的種類、猴的生活習性等內容屬于自然中的“猴”,放在這里不恰當。 (三)(2016宜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4題。 菊饌之流變 賈祖璋 ①我國以菊入饌(zhun,飯食)的最早記載,是公元前4世紀,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下的名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屈原之后,魏國人鐘會有賦,稱菊花是神仙之食。晉人傅玄,亦有賦稱菊花“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夏食菊葉,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③我國的菊饌,最早是生嚼,所謂“無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后來,菊饌的烹制方法才逐漸豐富起來。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記有三種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按簛砣~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鹽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莖黃色菊英,以甘草湯少許焯過,候粟飯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齡”。 ④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亦記有菊花的油煎法和涼拌法。油煎法為:“甘菊花春夏旺苗,嫩頭采來……以甘草水和山藥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睕霭璺椋骸胺裁绮蓙硐磧?,滾湯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變如生,且又脆嫩不爛,更多風味。”《遵生八箋》中還介紹了菊花餅的制法:“黃甘菊去蒂,搗去汁,白糖和勻,印餅?!? ⑤我國食菊最有名氣的地方,是廣東中山市。該地歷代有60年一度的“菊花會”,相傳此俗源于南宋。“菊花會”的內容是賞菊和餐菊。據聶鳳喬先生記中山市的“菊花會”盛況云:家家都要采清晨帶露的清新菊花瓣,隨采隨用,以求其鮮。其餐菊名食,是菊花肉與菊花魚。 ⑥“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將菊瓣加糖煮成糊狀曬干成末,再用豬肉條入菊花末腌制三四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漿內煮熟,最后每塊肉外面再滾上新鮮帶露的菊花瓣?!熬栈~”的制法是:魚肉制成丸,將菊瓣滾拌在魚丸上,入滾湯汆。 ⑦金色的秋天,既可欣賞多姿的菊花,又可品嘗美味的菜饌,真可謂其樂無窮。 (節(jié)選自《賈祖璋科普創(chuàng)作選集》) 1.閱讀②③自然段,簡要說說菊饌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通神,清心,明目,延齡(長壽)。 2.菊花餅的制法為:“黃甘菊去蒂,搗去汁,白糖和勻,印餅?!闭垎栕詈笠坏拦ば虻摹坝★灐笔鞘裁匆馑?? 用固定的模具壓制菊花餅的過程。 3.請在下邊卡片的橫線處設計一個恰當的問題。 問:我國有關以菊入饌的最早記載出自哪里? 答:出自屈原的《離騷》。 問:林洪的《山家清供》主要介紹了哪三種食菊的方法? 答:油煎、煮食和作羹。 問:文中介紹的菊饌名食有哪些? 答:菊花餅,菊花肉,菊花魚。 問:本文的段落層次是什么結構? 答:“分——總”結構。 4.積累鏈接:請默寫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向往賞菊的詩句。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考語文 考點跟蹤突破17 說明對象與特征1 中考 語文 考點 跟蹤 突破 17 說明 對象 特征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189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