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準(zhǔn)格爾旗第十中學(xué)2020屆中考物理一輪專題復(fù)習(xí) 17 壓強(qiáng)(一)學(xué)案(無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蒙古準(zhǔn)格爾旗第十中學(xué)2020屆中考物理一輪專題復(fù)習(xí) 17 壓強(qiáng)(一)學(xué)案(無答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壓強(qiáng)(一)
[中考要求]
1.知道壓力的概念
2.理解壓強(qiáng)的概念,公式和單位
3.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qiáng)的方法
[知識回顧]
壓力:______________,作用點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
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壓力與 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壓強(qiáng) 壓強(qiáng)的概念 公式: p=____________
單位:______________
增大壓強(qiáng)
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減小壓強(qiáng)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精選練習(xí)]
M
水平地面
M
F=200N
豎直墻面
圖10-1
A
B
1.已知正方體物塊M的邊長為10cm,質(zhì)量是10kg,分別求出圖10-1a.b兩種情況下,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強(qiáng)。
A
B
C
圖10-2
2.由同種材料做成的三個高度相同,底面積不同的實心圓柱體A.B.C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10-2所示,若它們對水
平桌面的壓強(qiáng)分別是pa.pb.pc則( )
A.pa<pb<pc B.pa>pb>pc
C.
3、pa=pb=pc D.無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3.地面上并排直立著10塊同樣的磚塊,如果取走5塊,那么磚對地面的壓力_______,地面受到的壓強(qiáng)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拖拉機(jī)的履帶做得那么寬,是為了______壓強(qiáng),刀刃要磨得很薄,是為了_______壓強(qiáng)。
5.兩物體A.B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它們質(zhì)量之比是1:2,與地面接觸面積之比是3:2,則兩物體對地面壓強(qiáng)之比pa:pb=________。
6.底面積為0.1m2.重300N的鋁塊,放在面積為3×10-2m2的水平凳上,鋁塊對凳面產(chǎn)生的壓強(qiáng)是( )
A.30Pa B.3000Pa
4、 C.10000Pa D.90000Pa
7.一只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其底面對水平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1,現(xiàn)將一鐵片放入燒杯中片刻后取出,此時燒杯底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p1 >p2 B.p1 =p2 C.p1 <p2 D.無法判斷
8.一個小孩在結(jié)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發(fā)現(xiàn)腳下的冰將要破裂,他應(yīng)采取的措施是( )
A.站著不動 B.輕輕伏到冰面上并向岸邊爬
C.趕快往岸邊跑 D.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9.下列事例中,為了增大壓強(qiáng)的是( )
A.大型平板車下裝有許多輪子
B.剪子鈍了要磨一
5、磨 使刀刃鋒利
C.在鐵路的鋼軌下鋪設(shè)枕木 D.把書包帶做得扁而寬
10.父子兩個人在沙地上行走,他們在沙地上留下的腳印大小不同(受力面積為S父>S子),深淺相同,他們對沙地的壓力及壓強(qiáng)相比( )
A.F父<F子,p父<p子 B.F父>F子,p父>p子
圖10-3
C.F父=F子,p父=p子 D.F父>F子,p父=p子
11.如圖10-3,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均勻物塊對桌面
的壓強(qiáng)為p,若沿圖中虛線豎直切去1/3,剩余部
分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 )
A.1/3p B.2/3p C.p D.3/2p
12.一個中學(xué)生站
6、在水平地面上,他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值最接近于( )
A.102Pa B.104Pa C.106Pa D.108Pa
11.推土機(jī)的質(zhì)量是5150kg,每條履帶跟地面的接觸面積約為0.75m2,它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是多少?
13.在確立壓強(qiáng)概念時,做了下圖所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
(1)甲.乙兩圖所示實驗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丁兩圖所示實驗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1).(2)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
有關(guān)。
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