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誦讀欣賞《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學案(無答案)(新版)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南通市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誦讀欣賞《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學案(無答案)(新版)蘇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三單元 誦讀欣賞:《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二、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三、學習過程:
1.預習:看注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
2.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 家, 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 ”,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
2、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兜玫蓝嘀У拦阎愤x自《告子》。
3.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全體誦讀課文,教師再范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
7.提問:(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zhàn)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8.整理:(1)通假字:
(
3、2)字詞:一詞多義:
利、
道、
池、
兵、
之、
而;
古今異義:
親戚
去。
(4)詞性活用:域 固、 威
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四、當堂練習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孟子,名 。 時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 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南宋朱熹將《孟子》、 、 、 并稱為“四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無道,誅暴秦( )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4、(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池非不深也( )
國: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釋加點詞: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2、夫環(huán)而攻之( )
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堅利也( )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五、回
5、答問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4、現(xiàn)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
5、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