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11課《我的讀書經(jīng)驗》原文素材 長春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11課《我的讀書經(jīng)驗》原文素材 長春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我的讀書經(jīng)驗
我從七歲上學起就讀書,一直讀了八十年,其間基本上沒有間斷,不能說對于讀書沒有一點經(jīng)驗。我所讀的書,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別是哲。我的經(jīng)驗總結(jié)起來有四點:(1)精其選,(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先說第一點。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浩如煙海。但是,書雖多,有永久價值的還是少數(shù)??梢园褧譃槿?,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只供翻閱的。聽說在中國初有報紙的時候,有些人捧著報紙,就像念“五經(jīng)”“四書”一樣,一字一字地高聲朗誦。照這個辦法,一天的報紙,念一年也念不完。大多數(shù)的書,其實就像報紙上的新聞一樣,有些可能轟動一時,但是曇花一現(xiàn),不久就過
2、去了。下面所說的就指值得精讀的書而言。
怎樣知道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自古以來,已經(jīng)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這個評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現(xiàn)在我們所稱為“經(jīng)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書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流傳下來的。這一類的書都是應(yīng)該精讀的書。
在讀的時候,先要解其言。這就是說,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攻不破這道關(guān),就看不見這道關(guān)里邊是什么情況,只好在關(guān)外指手畫腳,那是不行的。
中國有句老話說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所以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書中的字都認得了,話全懂了,還未必能知道作書的人的意思。從前人說,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
3、神實質(zhì)。這就是知其意。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币馐请x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僅只局限于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
上面所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外,還可再加一句“意不盡理”。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著書人的主觀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在他的主觀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觀客觀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所以讀書僅至得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
4、至于為前人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意。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wù),解決問題。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活學活用,把書讀活了。
從前有人說過:“六經(jīng)注我,我注六經(jīng)?!弊约好靼琢四切┛陀^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這就是“六經(jīng)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觀的道理,甚而至于沒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語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經(jīng)”。只有達到“六經(jīng)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