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高中語文 第11課 廉頗藺相如列傳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語文 第11課 廉頗藺相如列傳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北省宜昌市高中語文 第11課 廉頗藺相如列傳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4(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生平,了解故事寫作背景。 2、掌握基礎文言知識。 3、疏通文意,能復述文本相關情節(jié)。 【學習重難點】 掌握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及詞類活用。 【學法指導】 1、結合課下注解自讀文本,把重點注解標注在課本文本中。 2、記下自讀不通、不懂之處,以待課堂上詢問老師。 3、自學完成基礎知識部分。 4、復述“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課前預習】 一、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說前135年),卒于公元前87年(一說前90年)。西漢
2、左馮翊夏陽(今陜西省韓城縣)人,是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其父司馬談,漢武帝時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職司記載”。掌管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生于龍門,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誦古文,這使他有機會閱讀到大量的歷史文獻。二十歲后,他開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帶和會稽、長沙等地,北到齊、魯,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長安?;亻L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隨漢武帝到過西北的扶風,又奉使到過四川、云南。后來又隨漢武帝到過東海和長城。他的足跡幾乎遍及全國,所到之處他都注意探訪古跡,采集傳說,考察風土人情,積累了豐富的史料,為后來著述《史記》準備了條件。元豐三年(公元前
3、108年)繼父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和文獻。太初元年(前104年),與唐都、落下閎hóng等進行歷法改革,共定太初歷。自公元前104年起,他開始寫《史記》,實踐他父親的遺志。 公元前99年李陵戰(zhàn)敗投降匈奴,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觸怒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他本想自殺,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寫成,于是“就極刑而無慍色”。公元前96年出獄,做了中書令。從此他更發(fā)憤著書,終于在公元前91年寫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歷史文學巨著,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包括12篇本紀(記帝王)、30篇世家(記諸侯王)、70篇列傳(
4、記人臣)、8篇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10篇表(記史事年月)等五種體裁,共130篇,526500字。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記》是第一部。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魯迅曾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二、寫作背景 課文所寫事件發(fā)生在戰(zhàn)國后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七國紛爭。七國中,秦通過變法實力最強,它要統(tǒng)一中國,基本采取各個擊破戰(zhàn)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東北的趙國,實力比秦國稍弱,但比其它四國強。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的時候,秦國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
5、雖也虎視眈眈,不時蠶食欺壓,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利客觀上的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很重要的。 【基礎知識】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 拜送書于庭: ⑷ 召有司案圖: ⑸ 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⑹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⑺ 設九賓于廷 二、古今異義 1.指示:(請指示王) 古義: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古義:
6、 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古義: 今義:冒犯 4.明年:(明年復攻趙) 古義: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于是相如前進缶) 古義: 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廉頗)宣言曰) 古義: 今義: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賤:(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古義:
7、 今義:卑鄙下賤 8.以往:(指以往十五都予趙) 古義: 今義:表時間,從前,過去 9.因而 古義: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10.親戚 古義: 今義:跟自己有婚姻關系或血緣關系的家庭或成員 11.所以 古義: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12.美人 古義:
8、 今義:美貌女子 13.布衣 古義: 今義: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義: 今義:行。 15.去 古義: 今義:跟“來”相對 三、一詞多義 1.負 ① 秦貪,負其強 ②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③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④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⑤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2.使 ①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 ② 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9、 ③ 乃使其從者衣褐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引 ① 引趙使者藺相如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 相如引車避匿 ④ 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 ② 而君幸于趙王 ③ 則幸得脫 5.以 ① 以勇氣聞于諸侯 ②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③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④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⑤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6.徒 ① 徒見欺 ② 徒以口舌為勞 7.于 ① 君幸于趙王 ② 故燕王欲結于君 8.見 ① 徒見欺 ② 大王見臣列觀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
10、 ②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10.顧 ①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② 顧吾念之 ③ 顧野有麥場(《狼》) ④ 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 ⑤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四、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而相如庭斥之 ② 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 ④ 肉袒負荊 2.名詞作動詞 ① 舍相如廣成傳舍 ② 左右欲刃相如 ③ 乃使從者衣褐,懷其璧 ④ 乃前曰 ⑤ 怒發(fā)上沖冠( ⑥ 趙王鼓瑟 ⑦ 臣乃敢上璧 3.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 歸璧于趙 ② 秦王恐其破璧 ③ 寧許以負秦曲
11、 ④ 畢禮而歸之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 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完璧歸趙 5.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 ②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形容詞作動詞 ①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② 大王必欲急臣 ③ 秦王善為秦聲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①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也) ③ 我為趙將(為,譯為“是”) (二)倒裝句 1.狀語后置句 ① 拜送書于廷 ② 君幸于趙王 ③ 使不辱于諸侯 2.賓語前置句 何以知之 3.定語后置句 求人可使報秦者 (三)被動句
12、 ① 而君幸于趙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寧許 以負秦曲。 ② 不如因 而厚遇之。 ③ 今君乃亡趙走燕。 ④ 請奉盆缶秦王。 ⑤ 遂與秦王會澠池。 (五)固定句式 1.孰與 / 與……孰:跟……相比,哪一個(誰)更…… 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其 / 吾與徐公孰美 / 孰與君少長 2.獨……哉:難道……嗎,表反問 例:獨畏廉將軍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語 完璧歸趙 怒發(fā)沖冠 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學習小結】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積累文
13、言常用詞。 2、體會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學習重難點】 1、能結合文本內容準確全面概括人物性格。 2、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問題引導】 一、理清課文脈絡。 本文寫了三個故事,以藺相如為主,以廉頗為賓,三件事都是突出藺相如的性格,廉頗后又有傳。 1—2節(jié): 廉藺簡介 節(jié) 完璧歸趙。 節(jié): 澠池相會。 節(jié): 負荊請罪 二、品讀“完璧歸趙”的
14、故事,分析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諸侯”。 A、藺相如出使前初顯膽識:“ ”。 B、藺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C、藺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無意償城”后怎么辦? D、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策? E、歸璧于趙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秦王交代的? F、出使結果如何? G、概括:寫“完璧歸趙”,著重表現(xiàn)藺相如的 。 運用的表現(xiàn)方法有: ① 描寫(如寫藺相如的
15、 、 、 等); ② 描寫(以 、 來反襯藺相如的 , 及非凡的外交斗爭藝術。 三、研讀、討論“澠池之會”。 會前計議: ; 會上斗爭: ; 斗爭結果: 。 ①秦軍在打勝
16、仗的情況下為什么主動與趙求和? ②秦王怎樣侮辱趙王?從哪些字可以看出來?藺相如是怎樣針鋒相對的? 藺相如:斗爭 A 首先前曰:“ ”; 其次“ ”,“ ”; 再次“ ”。 B
17、 秦王一計未成,又提出“ ”的無理要求,藺相如針鋒相對,以攻為守,提出同樣要求:“ ”,咸陽是秦的都城,其價值在趙十五城之上。 ④“澠池之會”的結果如何? 一是“ ”;二是“ ”。 四、品讀“負荊請罪”,思考討論: ①廉頗藺相如之間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頗的心理狀態(tài)有何變化?是由哪些語言體現(xiàn)出來的? ②藺相如是怎樣處
18、理這一矛盾的?從而顯示出藺相如怎樣的性格特征?他們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礎是什么? ③作者寫藺相如舍人的諫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樣看待廉頗的形象? 五、人物性格分析 (一)藺相如的性格特征 (二)廉頗的性格 (三)秦昭王的性格 【學習小結】 【資料補充】 1.和氏獻璧 《韓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pú(于)楚山中,奉而獻之(于)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為誑kuáng而刖yuè其左足。及厲王薨hōng,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
19、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名曰“和氏之璧”。 2.和氏璧傳奇 ①和氏璧的來歷。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人叫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璞(里面包著玉的石頭),他就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匠鑒定,玉匠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認為卞和欺騙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左腳。 后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捧著璞來獻給楚武王。楚武王也
20、讓玉匠鑒定,玉匠又說是石頭。楚武王也認為卞和欺騙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右腳。 到了楚文王即位的時候,卞和抱著璞在楚山下大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哭干了,流出血來。楚文王聽說后覺得奇怪,就派人去問卞和:“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這么悲傷?”卞和答道:“我并不是為被砍掉腳而悲傷,我是為寶玉被稱作石頭而悲傷,為忠貞之士被稱作行騙之徒而悲傷?!背耐蹙兔钣窠称书_璞,果然得到寶玉,因此,就把這塊玉命名為“和氏璧”。 ②趙惠文王怎么得到和氏璧的? 自楚文王后,和氏璧一直留在楚國。到楚威王時,楚相昭陽有一次舉行盛大宴會,拿來和氏璧讓大家觀賞,結果席間和氏璧不翼而飛。昭
21、陽懷疑是張儀所偷,因為當時楚威王不收留張儀,張儀窮困潦倒,寄昭陽門下。昭陽把張儀打得皮開肉綻,打死過去好幾次,張儀這才離開楚國,到秦國去。后來昭陽曾出千金求購此璧,但偷璧的人不敢出獻,因此昭陽最終沒能找到和氏璧。 有一天,一位遠客來到趙國宦者令繆賢的府前,拿著一塊玉璧叫賣。繆賢見此璧白潤無暇,寶光閃爍,就花了五百金買下。后來繆賢讓玉匠前來相玉,玉匠大吃一驚,說這就是真正的和氏璧??娰t異常驚喜,連忙秘藏起來。但早已有人將此事報告了趙惠文王,趙王向繆賢索取,因為繆賢非常喜愛和氏璧,所以沒有立即獻璧。趙王大怒,趁出獵之機,突然來到繆賢家里,搜走了和氏璧。 趙惠文王就是這樣得到楚國
22、的和氏璧的?!读H藺相如列傳》上繆賢說的“臣嘗有罪”就指此事。 ③和氏璧價值十五座城嗎? 說和氏璧價值連城當然是夸張的,秦昭王用十五座城來交換,當然只不過是一種欺騙的手段罷了。但和氏璧的確不同于一般的玉璧,它有獨特的功能。 據(jù)古書記載,和氏璧大致是圓形中有一小圓孔的板狀體,就好像是一個中間掏個圓孔的圓餅。把它放在黑暗處,它能熠熠發(fā)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稱“夜光之璧”。把它放在座位間,冬天則非常暖和,可以用來代替火爐;夏天則非常涼爽,百步之內,蠅蚋不入。 所以稱和氏璧為稀世珍寶、“天下所共傳之寶”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④秦昭王得到和氏璧了嗎
23、? 當時,給繆賢相玉的玉匠偶爾來到秦國,給秦昭王治玉,玉匠無意夸起了和氏璧,提到它的下落。秦昭王知道趙惠文王得到璧,便想把璧騙到手,于是才有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 由于藺相如的勇敢機智,秦昭王的陰謀沒能得逞,秦昭王最終也沒能得到和氏璧,直到秦始皇滅了楚國后,才得到和氏璧。 ⑤和氏璧的下落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令良工巧匠將和氏璧加以雕琢,讓李斯在上面刻寫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制成傳國玉璽,從此成為君權的象征。 秦滅亡后,和氏璧又到了漢高祖劉邦的手中。 在以后的改朝換代中,和氏璧便一代一代輾轉相傳下來。直到唐朝第九代李從珂時,契
24、丹人耶律光打進洛陽,李從珂抱著和氏璧出逃,在玄武樓被火燒死,和氏璧從此下落不明。(摘自1999年12月21日《語文報》) 3、古代紀年法: 趙惠文王十六年 (王公年次紀年法)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帝王年號紀年法)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干支紀年法)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 (年號干支兼用紀年法) 4、古代表示官職變動的常識: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后序》中的“于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一句中的“除”
25、,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職,如《戰(zhàn)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 (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qū)。《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6)黜?!镑怼迸c“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
26、和調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5、古代刑罰常識: 黥(用刀刺刻額頰等處,再涂上墨作為懲罰的標記)、笞(用小荊條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罰)、杖(是用大荊條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罰)、刖(砍掉腳的刑罰)、臏(剔除膝蓋骨的刑罰)、宮、大辟(砍頭)、炮烙、湯鑊(把人投到滾湯中煮死的刑罰)、車裂(把人的頭、四肢分別拴在五輛馬車上同時分馳,撕裂肢體)、凌遲(剮刑)、腰斬、棄市(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在街頭示眾) 6、古代建筑物常識 軒(有欄桿的長
27、廊)、宮室(先秦時指一般住宅,秦漢后紙帝后的住所)、堂房(主要建筑物內部空間分為堂、室、房;前面為堂不住人;堂后為室;室的東西兩側為東房和西房) 廬(村房或簡陋的小屋) 臺(一般指供望遠或游觀之用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7、古代方位意義: 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在堂上舉行的禮節(jié)活動是南向為尊。在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 8、本文的成語典故: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布衣之交、刎頸之交、價值連城、攻城野戰(zhàn) 14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