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1單元 第2章 第1節(jié)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第一課時)教學案(無答案)(新版)濟南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秋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1單元 第2章 第1節(jié)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第一課時)教學案(無答案)(新版)濟南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2)指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
(3)初步學會畫細胞結構圖。
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實學生學習生物的第二節(jié)實驗課,練習制作臨時裝片卻是第一次,所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起點較低,操作不熟練,操作時間一定較長。通過“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實驗,一方面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另一方面直觀地認識到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并初步學會繪制生物學細胞結構圖的方法。
1、快速復習上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完成“知識回顧”練習
2、通過自學了解制作臨時裝片實驗過程,注意討論
2、其中的關鍵步驟,完成“合作交流”的各個問題。
3、獨立完成實驗,并觀察、作圖。
4、在完成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課本,構建本節(jié)的“知識結構”。
5、完成“當堂達標”練習。
課前準備:
PPT課件;洋蔥、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紗布、吸水紙、消毒牙簽、生理鹽水、清水、稀碘液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
習
導
入
3分鐘
(一)復習鞏固:
課件展示上節(jié)課所學的幾個問題:
1、 在練習使用顯微鏡時,如何正確對光?
2、 顯微鏡使用過程中,如何確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
3、 在顯微鏡
3、使用時,若往右移動裝片,那視野中的像如何移動?
(二)引導新課:
建筑工人在建大樓的時候,大樓有鋼筋、水泥、沙子等原材料構成,那各種生物體由什么構成的呢?羅伯特·胡克用它自制的顯微鏡告訴了我們答案。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自己動手制作臨時裝片認識細胞的結構。
學生回憶、思考回答。
將復習舊知常態(tài)化,從而強化知識的識記和落實。
以蓋大樓的例子,類比到到人體構成的基本單位。并引出本節(jié)課的任務并板書課題。
目
標
引
領
1分鐘
課件展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并把學習目標板書在黑板的左上角:
1、知道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2、初
4、步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并利用顯微鏡觀察、認識細胞的結構。
3、通過學習有關細胞的知識,初步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讀目標,明確本節(jié)課的的學習任務。
學習目標不僅通過課件展示,而且板書在黑板上,可時刻提醒學生對目標的完成情況。
自
主
學
習
3分鐘
指導學生閱讀刻本P23,并觀察圖1.2-1、1.2-2,回答下列問題:
1、從細胞組成的角度怎樣對生物進行分類?
2、舉例說出一些單細胞生物。
按要求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并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
在學生初步認識生物在細胞組成角度的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
實
驗
5、
探
究
15分鐘
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1、課前把學生分成3人一組,并按小組到實驗桌前準備操作。
2、操作前,讓學生閱讀分組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初步了解實驗的方法和步驟。
3、教師示范臨時玻片的制作過程,并強調注意事項。
4、學生分組實驗,分別完成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注意操作的規(guī)范正確。把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5、老師巡回指導,及時處理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隨時糾正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
6、按照上節(jié)課顯微鏡的使用步驟,觀察自己小組制作的臨時裝片。
7、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課本相應位置畫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
6、細胞臨時裝片的細胞結構。
8、對照課本圖1.2-4標出各主要結構的名稱。認識兩種細胞各部分的結構。
學生按老師分好的小組準備做實驗,先自學了解實驗的過程,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做兩個實驗。并在顯微鏡下觀察自己制作的裝片,找到細胞。
讓學生先初步感知實驗過程,然后在老師示范的基礎上,自己動手做試驗,體現(xiàn)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
合
作
交
流
9分鐘
各小組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定有很多發(fā)現(xiàn)和收獲,結合各小組的收獲,試著解決下面問題:
1、在制作臨時裝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實驗分為哪幾個步驟?每個步驟用一個最關鍵的字表示。
2、制作臨時裝片前,為什么要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
7、玻片擦干凈?
3、為什么在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是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涂片時卻滴生理鹽水?
4、為什么要用鑷子從洋蔥的內表皮撕取一塊薄膜?
5、為什么要用涼開水漱口?
6、怎樣正確地蓋蓋玻片,為什么?
7、用什么染色?如何對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染色?
8、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結構是怎樣的?如何辨別各細胞結構?
在做實驗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驗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以及存在的問題,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并留下小組的共同疑問。
讓學生在做完實驗后,解決這些問題,可起到及時總結和歸納知識的作用,亦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
8、處。
師
生
總
結
5分鐘
根據(jù)同學們的收獲,老師總結以下問題:
1、 臨時玻片制作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氣泡怎么辦?
解析:如果出現(xiàn)了氣泡,可以有以下方法處理
(1) 用吸水紙吸引,把氣泡從蓋玻片下吸出
(2) 用鑷子間輕輕敲打蓋玻片,把氣泡趕出
(3) 用大拇指輕輕按擠蓋玻片,把氣泡擠出
(4) 揭起蓋玻片重新按照要求蓋片,即:用鑷子夾起蓋玻片,是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2、把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細胞結構并討論: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是什么? 比較它們的異同?
解析:
圖示如下,
列表比較二者區(qū)別:
洋蔥細胞
9、
口腔細胞
相同點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不同點
具有細胞壁和液泡
不具有細胞壁和液泡
3、如何繪制生物細胞圖?
(1)用鉛筆繪圖
(2)圖形大小、比例要適當
(3)較暗的部分用密集的細點表示,顏色越暗,細點越密集
(4)結構名稱用水平引線引向右側,標上名稱
(5)圖的名稱標在圖形的下方
學生分析、交流。(重點解釋原因),小組解決不了的,交與其他小組互相補充,最后由老師精講點撥。
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認識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并能區(qū)別結構上的異同點。
學生學會繪制生物圖的基本要求。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促進了知識的整合
10、。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后,由學生自我總結所學與所思,得出結論性的知識。小組解決不了的,交與其他小組互相補充,最后由老師精講點撥。
課
堂
小
結
2分鐘
這節(jié)課通過同學們動手操作,知道了臨時玻片的制作過程,并明確了一些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一定有很多收獲,快與你的同位分享你成功的喜悅吧!并同時把你的疑惑及時交流解決。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jié)所學所得。
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等方面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收獲和不足,從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達
標
檢
測
5分鐘
課堂達標檢測題: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中要在載玻片上滴上一滴生理鹽水的實驗目
11、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和人腔上皮細胞的蓋片過程中要求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時,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自來水、生理鹽水、碘液 ?。?生理鹽水、自來水、碘液
C.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D.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4、上圖分別為細胞結構和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染色所用的液體是 。
(2)用顯
12、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jié)顯微鏡的[ ] 。
(3)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圖應該是上圖中的 (填A或B)。
(4)細胞結構中, [ ] 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課下作業(yè):
A類:教材P29頁某1、2題
《新課程助學叢書·生物助學》P15頁1—5題;
B類:教材P29頁某1、2題
《新課程助學叢書·生物助學》P15頁1—9題;
C類:教材P29頁某1、2題
《新課程助學叢書·生物助學》P15頁1—10題。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
13、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規(guī)范,將學習延伸到課下。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
板書設計
觀察 制作并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制作并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細胞是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畫細胞結構簡圖
植物細胞
細胞的基本結構
14、 動物細胞
第一節(ji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一)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具體表現(xiàn)為:
體現(xiàn)了學生是教學活動核心的理念。課堂的功能變了,課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上,更要創(chuàng)設氛圍情景,注重學習的方法訓練,思維的過程展示,給學生體驗和領悟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jié)課通過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輔助材料:
細胞的發(fā)現(xiàn)
15、史
發(fā)現(xiàn)細胞的人——羅伯特·虎克 人類在很長的時期內,都是依靠肉眼來觀察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的。但是,人眼能夠看到的物體,極限只有0.1 mm。公元1世紀時,羅馬學者曾談到裝有水的水晶器皿可以放大字母。16世紀中期,瑞士的一位博物學家用放大鏡描述了蝸牛殼和原生動物。1610年,伽利略(G.Galilei,1564—1642)根據(jù)望遠鏡倒視時有放大物體的特點,制成了一臺顯微鏡,并對昆蟲進行了觀察。以后,自制顯微鏡的人日益增多,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Robter Hooke,1635—1703)就是其中的一個。
1665年,虎克從一小塊清潔的軟木上切下光滑的薄片。當他把它放到顯微鏡下觀察
16、時,似乎看到了一些小的空洞,但并不十分清楚?;⒖饲邢碌臉O薄的切片是白色的,他便把它的下面襯上一片黑色的木板,再用一個凸鏡投光其上,于是他清楚地看到了薄片全部是多孔多洞的,像一個個蜂窩?;⒖水敃r研究軟木的目的,是為了闡明軟木輕而具有彈性和疏水性等特點,結果卻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小孔或小室。虎克首先把這些小孔叫做細胞。細胞這個名詞一直沿用至今。
1677~1678年,荷蘭的顯微鏡學家雷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浸泡胡椒的水中有許多小動物。與雷文虎克同時期從事顯微鏡觀察研究的,還有意大利和英國科學家。他們分別對植物細胞、原生動物、細菌、紅細胞等進行了觀察和描述。作為早期的顯微鏡學家,虎克和他們記錄下許多重要的觀察結果,第一次在一個新的水平上揭示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十分復雜的生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