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上第19課《三國鼎立》同步測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冀教版七上第19課《三國鼎立》同步測試(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8課三國鼎立
年,率十萬大軍,進攻曹軍,主力直逼官渡。采納謀士的計策,襲擊袁軍屯糧處,火燒全部糧草。袁軍軍心動搖,曹軍趁機進攻,以少勝多,大敗袁軍,為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200袁紹曹操北方2?“草船借箭、火燒連營”這些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出自赤壁之戰(zhàn)中,這次戰(zhàn)役發(fā)生在年,交戰(zhàn)的雙方是和聯(lián)軍。結果是曹操戰(zhàn)敗,奠定了的基礎。
1. 208曹操孫劉三國鼎立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東漢結束。
第二年,劉備在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后定都。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220洛陽成都建業(yè)三國的統(tǒng)治者都注意發(fā)展生產。國修建許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產明
2、顯恢復和發(fā)展起來。國的絲織業(yè)興旺,行銷三國。國的造船業(yè)發(fā)達,促進了海上交通的發(fā)展。吳國船隊曾到達,加強了內地和區(qū)的聯(lián)系。
4?魏蜀蜀錦吳夷洲臺灣例1.在民間傳說中和戲劇舞臺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臣的形象而遭到貶斥,你覺得這樣評價曹操公平嗎?
點撥:正確評價曹操,必須完整地認識曹操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形象,傳說中和舞臺上曹操的形象,是后人根據文學作品或社會的需要而改造的文學形象。文學形象來源于現實生活,但又有利于現實生活,并不是歷史的真實反映。應當從偶有利于歷史的發(fā)展、進步的高度去認識曹操,去評價他的行為。
答案:不公平。從歷史事實來看,曹操能謀善斷,唯才是舉,志向遠大。他以統(tǒng)一大業(yè)為己任,
3、統(tǒng)一了北方,結束了黃河流域長期的戰(zhàn)亂。他重視農耕,大興屯田,發(fā)展了北方經濟。
他的所作所為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1?下列史實,按因果關系排列,應該是(B)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②東漢政權瓦解③曹操統(tǒng)?北方④赤壁之戰(zhàn)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例2?學習《三國鼎立》這一課時,小雨發(fā)言說:“統(tǒng)一是歷史的主潮流,東漢是統(tǒng)一政權,
而后的三國是分裂時期,這是歷史的倒退?!蹦阃馑目捶▎幔空f說你的觀點。
點撥:判斷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是否有利于歷史的進步,不能只看表面形式,而應看它是否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此題解答的關鍵是正確分析三國
4、鼎立局面形成后出現的政治、經濟發(fā)展的趨勢。
答案:小雨的看法不對。從政治上看,東漢末年,由于中央政權的衰敗,各地出現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結束了割據局面,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三國政權,相對而言,這是一種進步。從經濟上看,由于東漢末年軍閥混亂,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個相對穩(wěn)定的政權可以集中時間和精力來發(fā)展經濟,促進生產和社會的進步。
因此,三國時期歷史在進步而不是倒退。
下列對三國鼎立局面的評價,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的是(D)A?戰(zhàn)亂頻繁,破壞了社會經濟B?三國鼎立,加劇了國家的分裂C.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統(tǒng)一為全國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例3.閱讀下
5、列材料:
自董卓以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扶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請回答:
(1) 這是什么朝代誰對當時形勢的分析?
(2) “跨州連郡者”指的是什么?
(3) “然操遂能克紹”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戰(zhàn)役?
(4)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樣的謀略?產生了什么歷史作用?
點撥:此題材料反映的是“三顧茅廬”時的形勢分析,應屬東漢末年時期。材料中的“援而不可圖”語句說明作者為劉備提出了發(fā)展勢力的謀略,在以后的戰(zhàn)爭
6、中得以實現,為“天下三分”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答案:(1)東漢末年;諸葛亮。(2)東漢末年軍閥割據。(3)200年;官渡之戰(zhàn)。(4)聯(lián)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A?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zhàn)B?驕傲自滿,對孫、劉聯(lián)軍的戰(zhàn)術未引起重視C.曹軍疾疫流行,戰(zhàn)斗力減弱D?無意(刮東風)使曹操失敗練習1東漢末年,河南、河北諸侯割據混戰(zhàn),其中占據河南一帶的軍閥是(B)A.袁紹B.曹操C.劉備D.孫權2?赤壁之戰(zhàn)中孫劉聯(lián)軍的指揮是(B)A.魯肅B.周瑜C.諸葛亮D.黃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時間是(D)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杜甫有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評
7、價的是(D)A.劉備B.孫權C.曹操D.諸葛亮下列事件不是發(fā)生在三國鼎立時期的有(D)①官渡之戰(zhàn)②衛(wèi)溫到達夷洲③赤壁之戰(zhàn)④孫權稱王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東漢滅亡于(A)A.220年B.208年C.221年D.222年(2006年,湖南常德)有人為曹操翻案時說:“如果說曹操篡漢是為漢賊,豈不是兒子產生老子?”這里“兒子產生老子”的含義是()A.曹丕廢漢自立使曹操背受罵名B.曹丕廢漢自立是從曹操開始的C.曹操廢漢自立是從曹丕開始的D.曹操廢漢自立使曹丕背受罵名7.A點撥: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歷史學習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科學的結論。
&(2006年,山東濟寧)下列關于三國經濟特點
8、敘述錯誤的一項是()A.甘薯在魏國大面積種植B.魏國興修許多水利工程C.蜀國的絲織業(yè)興旺D.吳國的造船業(yè)發(fā)達&A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對三國經濟發(fā)展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甘薯大面積種植是在明朝。
9. 列表比較官渡之戰(zhàn)與赤壁之戰(zhàn)。
名稱
時間
交戰(zhàn)雙方
結果
官渡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
9.
名稱
時間
交戰(zhàn)雙方
結果
官渡之戰(zhàn)
200年
曹操一袁紹
曹操以少勝多
赤壁之戰(zhàn)
208年
曹操一孫劉聯(lián)軍
孫劉聯(lián)軍以少勝多
10?閱讀下列材料:
《三國志?毛珍傳》記載,毛珍勸說曹操“它奉天子以令不臣”(要用皇帝的名義號令
不聽話的諸侯),并“修耕
9、植蓄軍資”(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積蓄軍用物資〕。這樣,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就可以成功。
請回答:
(1)曹操是如何實踐“它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的?有何作用?
(2)曹操是如何采納“修耕植”這一建議的?
(3)曹操接受毛建議對統(tǒng)一北方有何作用?
10. (1)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挾太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yōu)勢。(2)實行屯田、獎勵農耕。
(3)曹操接受毛的建議,勢力日益強大,為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 (探究題)讀下圖,請回答:
(1)根據《三國鼎立形勢圖》填出國名;A.B.C.
(2)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11?點撥:概述三國鼎立形式的過程,關鍵是找出標志
10、性事件,包括起決定性作用的戰(zhàn)役、各個政權的建立,并結合背景分析這些事件的歷史作用。
答案:(1)A魏B蜀C吳(2)提示: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zhàn)中?逐漸形成了曹操和袁紹兩個對立的強大軍事集團。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逐漸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208年,曹軍與孫劉聯(lián)軍決戰(zhàn)于赤壁,C曹軍大敗,退守北方,無力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鞏固,劉備占據四川,并取得漢中。200年,曹丕自稱皇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沒,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至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探究開放題)2005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
11、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二條規(guī)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1)請運用本課的知識說明自古以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
(2)當前“臺獨分子”鼓吹臺灣與大陸是“遠親近鄰”的關系,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你對臺獨分子的看法。
(1)230年吳國衛(wèi)溫車船隊到達災洲(今天的臺灣)。這說明了早在三國時期臺灣和大陸的聯(lián)系密切,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2)不同
12、意。提示:“臺獨分子”鼓吹臺灣與大陸是“遠親近鄰”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分裂祖國的行為,是違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和廣大人民的意愿的。注定是要失敗的。
12. (探究題)閱讀下列材料:
進,與操遇于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蹦巳∶蓻_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曹操艦船),延及岸上營落……北軍大壞。
《資治通鑒》請回答:
(1)材料記載的事件發(fā)生在何時?有何意義與影響?
(2)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是什么?曹操為什
13、么失敗了?
(3)隆冬季節(jié),為什么有東南風?用地理知識說明。
13?點撥:曹軍貌似強大,有沒有軟弱的方面呢?決定戰(zhàn)爭勝敗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分析這些問題后,就會發(fā)現曹操在人心向背、將士水戰(zhàn)等方面處于劣勢。至于隆冬季節(jié)出現東南風,可從赤壁的地理位置、地形方面,結合有關地理知識分析。
答案:(I)材料記述的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208年。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它導致了三國鼎立格局的形成。(2)赤壁之戰(zhàn)是在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打敗袁紹,完成了北方的統(tǒng)一,他企圖乘勝消滅南方割據勢力,南下統(tǒng)一中國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曹操失敗原因:①曹軍南下,擾亂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人心向背不利于曹操;②曹軍
14、遠來,疲憊不堪,不習水性,戰(zhàn)斗力不強;③赤壁戰(zhàn)場東南風很大,為孫劉聯(lián)軍采用火攻提供了良機。
(3)從地理位置上講,赤壁遠離冬季風源地,距海較近;從地形上看,赤壁處于長江谷地,地勢低平,西南是青藏高原,北面是黃土高原、秦嶺及蒙古高原,東南是低級的山地和丘陵,使南下的冬季風受阻與此同時,太平洋上暖濕氣流卻乘虛而入谷地。因此在幾日寒冷天氣過后馬上就會出現反常的溫暖天氣,即有東南風出現。
“詩圣”杜甫在《蜀相》一詩中這樣寫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闭埢卮穑?
杜甫所說的“蜀相”是誰?詩中“三顧頻煩”“兩朝開濟”分別指什么事?
14?點撥:蜀相即蜀國丞
15、相諸葛亮,“三顧頻煩”“兩朝開濟”當然與諸葛亮的活動有關了。
答案:指諸葛亮?!叭欘l煩”指劉備三顧茅廬的事,表明劉備對諸葛亮才能的重視、賞識。
“兩朝開濟”指諸葛亮感“先主知遇之恩”,輔佐兩朝(劉備、劉禪),費盡心機的事。
(創(chuàng)新題)曹操、劉備、弓I、權都非常重視人才,曹操曾多次發(fā)出《求賢令》,強調“唯才是舉”,周圍聚攏了大批人才;劉備為請諸葛亮“三顧茅廬”,他手上還有一批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如關羽、張飛、趙云等;孫權也非常注意招攬人才,周瑜、陸遜、魯肅等都是他的得力將領大臣。其中魯肅的任用,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但孫權依然信任和重用他。因此,有一位史學家總結說:“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
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你是怎樣看待人才的重要性的?
15?這種說法有道理。“黃金累千,不如一覽”,“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古今中外事業(yè)的成敗,往往以人才得失為轉移。當前,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是關鍵,因此,我們必須大興重視人才之風,多途徑培養(yǎng)人才,選拔重用人才。(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