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我有一個夢想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 蘇教版必修4

上傳人:沈*** 文檔編號:74377131 上傳時間:2022-04-13 格式:DOC 頁數(shù):7 大?。?27.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我有一個夢想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 蘇教版必修4_第1頁
第1頁 / 共7頁
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我有一個夢想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 蘇教版必修4_第2頁
第2頁 / 共7頁
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我有一個夢想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 蘇教版必修4_第3頁
第3頁 / 共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我有一個夢想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 蘇教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 我有一個夢想 寡人之于國也教案 蘇教版必修4(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寡人之于國也 教材概述 戰(zhàn)國時代各國諸侯爭于“力”,群雄逐鹿,蠶食鯨吞,戰(zhàn)事不斷,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社會混亂,禮崩樂壞。此時,正是儒家學派又一個代表人物孟子的生活年代。亞圣孟子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衍生出自己的“仁政”“民本”觀。公元前335年,也即梁惠王35年,孟子被梁惠王邀請到魏國宣講治國之道。本文所選的這段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圍繞“民不加多”的問題展開討論,體現(xiàn)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國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 課文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前面三段為第一部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委婉地批評梁惠王與鄰國國君一樣不行“仁政”,導

2、致雖盡心盡力但政績不佳的結(jié)局,為下文具體闡述“仁政”主張張本;后面一段為第二部分,它是孟子集中闡述自己“仁政”措施的關鍵部分,從文章主旨的角度審視,后一段為文章真正的主體,是教學探討的重點所在。 孟子善喻,本文所用的“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非常形象,使說理生動而深刻。并以排比句式增強文章的雄辯氣勢。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使得文章渾然一體,氣勢恢弘,步步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孟子以他雄強的論辯力,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社會的藍圖:統(tǒng)治者役民以時,治民之產(chǎn),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樂融融。本文彰顯了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

3、民本思想以及反對暴虐、反對戰(zhàn)爭的仁政思想,顯示出一定的歷史進步性。 思路方法 設計思路:本課語言障礙不多,內(nèi)容又較清晰,對于古文基礎較好的班級來說,在做好充分預習的前提下,一節(jié)課就可完成對字詞的把握,文本的理解。課堂上可讓學生多讀多背,在字詞上可指出重要的實虛詞,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并給他們歸納一些判斷詞義的規(guī)律方法;內(nèi)容上要注重合作探討,尤其是設喻手法,還要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自讀法、討論法、辯論法等。 使用教具:多媒體教學投影相關設備。 課時安排:1課時 三維目標 1.積累文中重要實虛詞的意義用法(虛詞主要是“于”“之”“以”“則”),積累通假字。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

4、法,指導學生利用背景、上下文及體味語言的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3.理解文中體現(xiàn)的孟子的仁政思想;欣賞體味孟子散文雄辯的說理藝術。 導語設計 上一篇課文中,孔子面對弟子,把嚴厲的教誨和透徹的論說結(jié)合起來,入情入理而又無可辯駁地表明自己“禮”與“仁”的主張。但是,當面對的是高高在上、尊嚴意識很強的君王,要讓他實行仁政,那又該如何勸說呢?下面我們就通過本課的學習,來欣賞一下孟子高超的論辯藝術! 在儒家的傳統(tǒng)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你看,一個被尊奉為“大成至圣”,一個被稱為“亞圣”;《論語》《孟子》都名列“四書”;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相配合。那么,他們在學說、論辯方

5、面又有何差異呢?希望同學們做個有心人,學完本課后對這一問題有所認識。 科舉時代,“四書”“五經(jīng)”是讀書人的必修課本。(讓學生了解“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的知識)《孟子》能榮登此列,必有高超的語言藝術和經(jīng)世濟民的偉大作用。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部著作,汲取營養(yǎng)吧。 推進新課 1.作家作品 (學生預習時自行整理,課堂上交流補充)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鄒(今山東鄒城市)人。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據(jù)《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是子思(孔子孫,名伋)的再傳弟子,主張行仁政,強調(diào)“民貴君輕”,重視民心的向背。

6、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曾游說齊宣王、梁惠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但始終未被采納。后來,孟子退而著書,作《孟子》七篇。他維護和發(fā)展了儒家學說,對當時和后世思想界影響很大,一向被認為是繼承孔子學說的正統(tǒng),后世將他和孔子并稱。 《孟子》在寫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辯,極具氣勢,邏輯謹嚴。其中最多的是各種發(fā)問的方式方法,時而提問,時而設問,時而反問,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陳述事理,辯論是非。 2.基礎積累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和寫法,然后投影易讀錯寫錯的字詞及通假字,加以鞏固) ①棄甲曳( ?。┍? ②涂( ?。┯叙Ipiǎo( ?。? ③雞豚( 

7、?。┕穤hì( ?。┲螅ā 。? ④數(shù)( ?。╊梗ā 。┎蝗雡ū( ?。┏? ⑤無(  )失其時 ⑥謹庠( ?。┬蛑? ⑦頒( ?。┌渍卟回摯饔诘缆芬? ⑧申之以孝tì( ?。┲x 明確:①yè?、趖ú通假字,同“途” 莩?、踭ún 彘 xù?、躢ù gǔ 洿?、輜ú通假字,同“毋”?、辺iáng?、遙ān通假字,同“斑”?、嚆? (一)學生根據(jù)注釋試著翻譯課文,翻完可提出字句上的疑惑,師生交流解決。然后看幻燈片,鞏固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 1.實詞 ①河內(nèi)兇( ?。?,則移其民于河東 ②鄰國之民不加( ?。┥? ③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 ④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 ?。┦骋?/p>

8、 ⑤是使民養(yǎng)生喪( ?。┧罒o憾也 ⑥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 ⑦雞豚狗彘之畜( ?。?,無失( ?。┢鋾r ⑧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 明確:①兇:收成不好,荒年。②加:更。③喻:說明。④勝:盡。⑤喪:辦喪事。⑥宅:宅地。⑦畜:畜養(yǎng)。失:錯過。⑧發(fā):打開(糧倉)。 2.虛詞 明確:于:①介詞,對。②介詞,到。③介詞,比。④介詞,跟。之:①助詞,的。②助詞,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不譯。③助詞,補音節(jié),不譯。④代詞,它,指宅地。以:①介詞,用。②介詞,按。③介詞,把。④介詞,憑。則:①連詞,表承接,就。②連詞,表假設,那么。③連詞,表假設,那么。④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其

9、:①代詞,那里的。②代詞,它們的。 3.特殊句式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這樣卻不稱王的,沒有這種情況) ②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保ń樵~結(jié)構(gòu)后置。這跟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殺死,卻說:“不是我殺的,是武器”有什么不同?。? (二)初步篩選課文信息,作好探討研讀的準備。 1.這篇課文記載了誰和誰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是圍繞什么話題展開討論的? 明確:課文是孟子和梁惠王圍繞“民不加多”展開的一次討論。 2.課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有哪些? 明確: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有“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日劻夯萃鯇τ?/p>

10、“民不加多”的疑問;再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指明解決“民不加多”問題的措施。 1.梁惠王在治理王國、處理政務方面的自我評價怎樣?實際上他當?shù)闷疬@個評價嗎?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提示:梁惠王自認為對國家對人民是盡心盡力了。在“盡心焉耳矣”句中,連用三個語氣詞,帶有自我肯定,甚至自詡的語氣。自我感覺越是良好,實際效果就越出乎他的意料。實際上,他擔當不起這個評價??梢詮倪@幾個方面來思考:其一,他所自許的治國措施不過是“移民”而已,這不過是小恩小惠,是表面功夫,至多是“治標”,肯定“不治本”;其二,文中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的語句,揭示了當時虐民暴政的本質(zhì)和人民生活的悲慘

11、處境;其三,最后句中“王無罪歲”,也暗示了當時統(tǒng)治者把百姓苦難歸罪于年成,而不能自查自省的問題,這當然也和“盡心”不符。 2.有道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孟子是如何巧妙地讓梁惠王了解自己的施政缺陷的? 提示:孟子用梁惠王熟悉的“戰(zhàn)”設喻,他對此問的答案早已料定,讓惠王據(jù)事理作答的同時墜入孟子所設圈套之中,把自己跟鄰國之君放在同一水平上——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謂“盡心”于國其實與鄰國之政相差無幾,本質(zhì)上都是虐民暴政。使用比喻,使孟子說理顯得從容、含蓄,有利于對方反躬自省。 3.在孟子看來,要使“民加多”,就需行“王道”,那么,應該如何行王道呢? 提示:“王道之始”即行王道的前提是解決人民

12、的溫飽問題——谷、魚鱉吃不完,材木用不完,人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而具體措施包含兩方面:合理發(fā)展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種田、植桑、畜養(yǎng);注重教化,興辦教育,使人人知廉恥,講禮義,引人向善。 1.梁惠王為何對“民不加多”的問題倍感憂慮? 提示:引導學生結(jié)合戰(zhàn)國的時代背景來思考這個問題。戰(zhàn)國的諸侯各國,人民、領土、政權都是諸侯們的私有財產(chǎn),自然領土越廣,人民越多,實力、權勢越大,在國際間的地位就愈高,就能稱雄稱霸。由于那時還沒有國籍制度,也沒有移民限制,更沒有護照的辦法,老百姓可以比較自由遷徙,哪一個國家富強,可以過更好的生活,就可以搬到哪一個國家,作他國的國民。而在戰(zhàn)國當時,天下——全中國的人民,

13、只不過幾千萬人而已,真正是地廣人稀,再加上當時連年戰(zhàn)爭和統(tǒng)治者的橫征暴斂以及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減少、兵員和勞動力匱乏。這一分析之下,就知道當時梁惠王對孟子提出這個問題來,是有他的道理的。 2.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具體表現(xiàn)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提示:孟子認為梁惠王要想使國民“加多”,稱雄諸侯,必須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順民意,得民心,進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關注民生,休養(yǎng)生息,因地制宜地發(fā)展生產(chǎn),不征調(diào)百姓服役而耽誤生產(chǎn)時節(jié),不狂捕濫撈,不忽視時令伐木,牲畜不誤繁殖,不誤糧食播收,種桑養(yǎng)蠶織布,“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解除后顧之憂,百姓衣食安則心安,從而穩(wěn)

14、定人心,鞏固政權。然后再興辦教育,使人人知廉恥,人人講禮義,引人向善,傾心歸附。至此,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長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國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終圍繞仁民、富民、養(yǎng)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關系,體現(xiàn)出民為國本的思想。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的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過與自然的交往、互動,使人與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實現(xiàn)“雙贏”。 (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 (3)發(fā)展經(jīng)濟,振興教育,加強教化,使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并形成社會、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實現(xiàn)

15、天下安寧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條件之一。 (5)民富才能國強,而民富的前提是休養(yǎng)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zhì)財富。 1.文言文學習要注重閱讀和理解性背誦??勺骼首x指導或討論,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內(nèi)容。 提示:第1段第1句要把梁惠王“自詡”的口氣讀出來。末尾“何也”要讀得稍重一些,要傳達出梁惠王困惑而急于求解的心情。 第2段孟子設喻一段朗讀時慢一些,語氣應平緩。 第3段的“不可”應讀得斬釘截鐵,堅決、有力。 第4段排比,對偶句較多,要讀出孟子散文的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shù)奶攸c。要把反問句的反問語氣讀出來。 2.在理解文意時,感知人物形象時,可指導學生一些方法,如背

16、景聯(lián)系法(如能力提升問題1),上下語境聯(lián)系法(如合作探究問題1),關鍵字詞體味法等。文中語氣詞頗多,但并非可有可無,可先在教師指導下賞析一二,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 如:(1)體味第1段末尾“何也”,能否改成“何哉”或“何故”? 提示:“何哉”,問中兼嘆,多用于設問;“何故”,一般詢問語氣;只有用“何也”才能表達梁惠王困惑而急于求解的心情。 (2)第4段中“不違農(nóng)時”開始連用五個“也”字,擬刪去前四個,改用“……,則……”這種句式,如“不違農(nóng)時,則谷不可勝食”,好不好? 提示:不好,用“也”才能表達出孟子堅信不疑的語氣和贊美之情,使行文如連珠,頗有聲勢。 (3)如用“王道之成也”替

17、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效果如何? 提示:失去主觀色彩,缺乏咄咄逼人之勢,說服力減弱。 重要實詞歸類 1.兇 ①河內(nèi)兇(收成不好,荒年) ②兇多吉少(不吉利的事) ③漢初匈奴兇黠(兇惡,殘暴) ④甫聞兇訊(不幸,多指喪事) ⑤緝拿元兇(殺人的人) 2.加 ①鄰國之民不加少(更加) 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施加) ③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 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 ⑤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 3.或 ①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②天之行,或日或雨(有時) ③云霞明滅或可睹(或許) 4.直 ①直不百步耳(只不過)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

18、枝(與“曲”相對) ③理直氣壯(正確) ④系向牛頭充炭直(同“值”) ⑤直上載公子上座(徑直) 5.勝 ①谷不可勝食也(盡,完) ②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勝利) ③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yōu)美的) ④數(shù)石之重,中人弗勝(承受,忍受) ⑤自古邪不勝正(超過) 6.數(shù) ①數(shù)罟不入洿池(細密的) ②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幾) 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屢次) ④數(shù)不勝數(shù)(計算) 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分析本文所體現(xiàn)的孟子散文的特點。 提示:本文從藝術上充分體現(xiàn)了孟子散文的藝術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結(jié)構(gòu)嚴謹。孟子的文章從表面看,鋪張揚厲,

19、似乎散漫無際,實則段落分明,層次井然,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可分割。 二、善用比喻。孟子善于運用比喻說理,文字顯得從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謂“盡心于國”不比鄰國之政好多少,生動、有趣、有力地陳說了事理。 三、氣勢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辯的氣勢,表現(xiàn)在語言上是使用整齊的排偶句式。如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暢談“使民加多”的道理時,連用四組排偶句,音節(jié)鏗鏘,氣勢充沛。 (一)通過本文的學習,結(jié)合你所掌握的關于孟子的一些資料,談談你眼中的孟子是一個具有怎樣性格的人?(也可以指導學生寫些有關的小論文。力求有理有據(jù),有層次) 提示: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社會動蕩變化,民主觀念抬頭,百家爭

20、鳴興起。當時孟子就義無反顧地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的論點,敢于藐視神圣君權,罵桀紂是“一夫”,罵五霸及今之諸侯是“罪人”,罵大臣是“民賊”,罵把人民推向戰(zhàn)爭是“殃民”。面對梁惠王“于國”“盡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諱,義正詞嚴,批評統(tǒng)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極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孟子·公孫丑下》)的宏愿偉志;對時事的論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談,又尖銳駁斥,辛辣諷刺,展示出一個聰明機智、狂放不羈、豪爽直率、潑辣大膽、愛民重民、肩擔天下、無畏無私的政治家、論辯家

21、的形象。 (二)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練習。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1.將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2)則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2.孟子運用設喻的方法說明什么道理?用這種辦法講道理有何好處? 譯文:孟子拜見齊宣王,說:“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師去尋找大木料。工師找到了大木料,大

22、王就高興,認為他能夠履行自己的職責;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發(fā)怒,認為木匠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一個人從小學到了一種本領,長大了想運用它,大王卻說‘暫且放棄你所學的本領來聽我的’,那會怎么樣呢?倘若有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玉石,即使價值萬金也一定要派玉匠去雕琢它,而對于治理國家卻說‘姑且舍棄你所學的而聽從我’,那么,這與你去指教玉匠雕琢玉石有什么不同呢?”(選自《梁惠王下》) 參考答案:2.治國不可束縛賢人的手腳,而當信任他們,讓賢人發(fā)揮各自的本領。設喻講理,生動、形象、含蓄。 課堂小結(jié) 孟子作為儒家學派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他繼承了孔子“仁”的學說并把它發(fā)展。他提倡“仁政”的主要之點也為“

23、省刑罰,薄稅斂”,減輕人民負擔,表現(xiàn)出重視爭取民心的政治眼光。在爭取民心上,表現(xiàn)最充分的是民為國本的民本思想,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看法,體現(xiàn)在《寡人之于國也》這一課中,他認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諸侯中稱王,必須實行仁政,而實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合理地發(fā)展生產(chǎn),使老百姓“養(yǎng)生喪死而無憾”,進而“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對百姓進行教養(yǎng),使民心歸順。至此,百姓安居樂業(yè),“黎民不饑不寒”,王道可成了。在對梁惠王的循循善誘中,孟子抓住重視百姓和王道形成的關系,體現(xiàn)出民為國本的思想,雖然在這一篇里,他沒有提民為貴,但是在闡述中已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只是有一些小恩小惠式的救災措施,是不能

24、使百姓人心歸順的,只有去除苛政、酷政,真正地以百姓為重,使百姓能夠在這個國家里“無憾”地生活,得到充分的教養(yǎng),才是治國的根本。他的思想有著積極、現(xiàn)實的意義,但在重武力、強調(diào)征伐的時代,又是遠離現(xiàn)實而又不切實際的,因而不被采用。 寡人之于國也 一節(jié)課完成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需要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工作,如“基礎積累”和“信息篩選”的重點實虛詞部分,都可由學生在課前試著完成,課上至多鞏固。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點面結(jié)合,理解層次內(nèi)容。因為文言文學習要注重閱讀和理解性背誦,所以本課繼續(xù)作些朗讀指導或討論,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內(nèi)容。在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形象時,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背景聯(lián)系法、上下語境聯(lián)系法、關鍵字詞體味法等。文中語氣詞頗多,但并非可有可無,教師先指導賞析一二,以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設喻講理是本文的一大特點,要會學以致用。為了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延伸,本課還指導學生聯(lián)系具體的實際,寫寫小論文,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新精品資料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