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讀后感》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教育哲學》讀后感(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重思 “以人為本”的教育
—— 讀石中英《教育哲學》有感
金山鎮(zhèn)石埠小學 韋玉華
這本教材從封面上就給人一種理論性很強的感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是翻閱下來,卻又能夠從中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關(guān)于教育的理念和認知。
在這里,教育哲學不再討論那些抽象的“基本問題”,而是討論那些與每一位教育者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教育問題,討論的方式也不再是演繹的和規(guī)范的,而是反思的和批判的,研究的目的不是強迫人們接受自己的結(jié)論,而是和人們一起認真的思考。
從本書的目錄上來看,全書的論述都是圍繞“人”這一主題所展開的。他認為,教育的
2、對象是人,不管他們是青少年還是成人,是男是女,是漢族還是其他少數(shù)民族,總之都是人,它都具有人作為人存在的特征——絕對性、意向性、文化性、時間性、語言性和獨特性,這樣的特征決定了人的一生之中所必須面對的關(guān)于死亡、奴役、有限、孤獨及自我認同的問題。而教育作為教化人的武器,它也必然是和上述問題相伴隨的,它所教授的并不單單是給予人生存的意識和技能,而且還有授予人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據(jù)以及一顆清醒的頭腦。 石先生指出,“以人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慮作為“工具的人”,也應該考慮作為“目的的人”; 不能只考慮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應該考慮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義。今日的教育,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guān)注人的存在問題。
3、
書中指出,教育要關(guān)注人的存在問題,首先,就應該改變教育的對象觀,其中包括教育的對象是什么和如何認識教育的對象;其次,必須重構(gòu)教師的自我意識,教師必須要撕破“教師”這個“面具”,回到他本來的和豐富的人性狀態(tài),樹立“作為人類的教師”的新意識; 再次,必須在更新教育對象觀和教師自我意識的基礎(chǔ)上重構(gòu)師生關(guān)系;再其次,應該引導青少年學生用一種嚴肅的態(tài)度來看待人生問題,防止他們將這些問題看成是似有非有或可以置換的問題,啟發(fā)他們?nèi)ンw驗和討論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問題,最終培育他們存在的智慧;最后,應該將存在問題的討論與青少年學生存在經(jīng)驗的自我反思結(jié)合在一起,而不是單純地講解一 些存在的現(xiàn)象或知識。
哲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對于教育哲學方面的內(nèi)容還是有很多的地方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所以也就造成了對于教育哲學理解的較淺,還應當對于這本書有著重復的閱讀,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進行理解教育中的那種理性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