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設備布置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車間設備布置設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車間設備布置設計
6.1設計原理
6.1.1設計依據(jù)
(1)要有廠區(qū)總平面布置圖,并且在總圖上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了本車間所處的具體位置和區(qū)劃。
(2)已掌握本車間與其他各生產(chǎn)車間、輔助生產(chǎn)車間、生活設施以及本車間與車間內外的道路、鐵路、碼頭、輸電、消防等的關系。了解有關防火、防雷、防爆、防毒和衛(wèi)生等常用的設計規(guī)范和規(guī)定。
(3)熟悉本車間的生產(chǎn)工藝并已設計完成管道及儀表流程圖;熟悉有關產(chǎn)品的物性數(shù)據(jù)、原材料和主、副產(chǎn)品的貯存、運輸方式和特殊要求。
(4)熟悉本車間各種設備的特點、要求及日后的安裝、檢修、操作所需空間、位置。根據(jù)設備的操作情況和工藝要求,決定設備裝置是否露天布置,是否需要檢
2、修場地,是否需要經(jīng)常更換等。
(5)了解本車間工藝有關的試驗、配電、控制儀表等其他專業(yè)和辦公、生活設施方面的要求。
(6)具有車間設備一覽表和車間定員表。
6.1.2 車間設備布置原則
1、.車間布置設計要適應總圖布置要求,與其他車間、公用工程系統(tǒng)、運輸系統(tǒng)組成有機體。
2、最大限度的滿足生產(chǎn)工藝要求包括設備維修要求,了解其他專業(yè)對本車間的布置要求
3、經(jīng)濟效果要好。車間平面布置設計應簡潔緊湊,已達到最小的占地面積;車間立面設計應盡量將高大的設備布置在室外,如不能布置在室外的盡量單獨處理。
4、便與生產(chǎn)管理,安裝操作檢修方便。
5、要符合有關的布置規(guī)范和國家的有關法規(guī),妥善處理
3、防火,防爆防毒防腐等問題,保證生產(chǎn)安全,還要符合建筑規(guī)范和要求。
6、要留有發(fā)展余地,為將來廠房擴建提供適當?shù)目臻g。
6.2 車間設備布置的方法與步驟
①根據(jù)工藝的要求與土建專業(yè)共同擬訂各車間的結構形式、柱距、跨度、層高、間隔等初步方案,并畫成1:50或1:100比例的車間建筑平面圖。
②認真考慮設備布置的原則,應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③將確定的設備數(shù)以最大的外形尺寸比例制作成硬紙塊模板(一般為1:50或1:100),并標明設備的名稱。
④將這些設備的硬紙塊模板按車間設備布置在相同比例的車間建筑平面圖上,布置的形式可多種多樣,一般2-3個方案,以便加以比較。經(jīng)過多方面的比較,選擇
4、一個最佳方案。
⑤檢查各設備基礎大小,設備安裝、起重、檢修的可能性;考慮設備支架的外形、結構、常用設備的安全距離;考慮外管及上、下水管進、出車間的位置;考慮操作平臺、局部平臺的位置大小等。設備草圖經(jīng)修改后,要廣泛征求各有關專業(yè)部門的意見,集思廣益,做必要的調整,提交建筑人員設計建筑圖。
⑥設計人員在取得建筑設計圖后,根據(jù)布置草圖繪制成正式的設備平面布置圖。
6.3 設備布置圖內容
1、一組視圖
2、尺寸及標注
3、安裝方位標
4、說明與附注
(1)通用附注 設備布置圖中都應附注如下內容:
①立面圖見圖號。
②地面設計標高為EL.。
③圖例
5、簡化畫法見。
(2)其它附注
5、設備一覽表
6、標題欄
6.3.1 繪制平面圖:
1. 確定圖紙上各層平面圖的相對位置。
2. 用點劃線從底層平面圖開始,依次繪制各層平面圖的定位軸線:
3. 用細實線依次繪制各層平面與與設備安裝布置有關的廠房建筑的基本結構
4. 用細實線繪制底層平面的操作平臺,需預留的空、洞、坑、溝設備基礎等與設備安裝的細部結構。
5. 用點劃線依次畫出各層平面設備,機泵的中心軸線。
6. 用粗實線繪制底層平面的設備外形的特征輪廓,無管口方位圖的則要畫出特征管口
7. 標注尺寸,以及各定位軸線的編號和設備位號。
6.4 本布置中典型設備布置
6、
6.4.1 塔設備:中空纖維膜吸收塔和解析塔
1)、大型塔設備: 室外布置,用裙座直接安裝于基礎上。
小型塔設備: 室內布置,支承于樓板或操作臺上;
室外布置,用框架支承。
2)、 多個塔設備:按工藝流程的順序成排布置,盡可能按塔筒中心線取齊。
布置形式:
(1)獨立布置: 單塔或特別高大的塔
(2)成列布置 : 將幾個塔的中心排成一條直線將高度相近的塔相鄰布置
(3)成組布置: 數(shù)量不多、結構與大小相似的塔
(4)沿建筑物或框架布置
(5)室內或框架內布置:適用于較小的塔
6.4.2 列管式換熱器:
(1)
7、布置原則:順應流程和縮短管道長度,其位置取決于與之密切聯(lián)系的設備的位置如塔的換熱器近塔布置,再沸器及冷凝器則與塔以大口徑的管道連接,應取近塔布置,通常將它們分別布置在塔的兩側。
(2)布置空間受限制時
如原來設計的換熱器顯得太長,可以換成一個短粗的換熱器以適應布置空間的要求。
6.4.3 冷卻泵:
l 集中成一直線,單排或雙排
l 基礎高于地面150mm,四周考慮排液溝和沖洗排水溝
l 重量較大的泵和電機應設檢修的起吊設備,一般置于室內應盡量靠近供料設備以保證良好的吸入條件,集中布置在室外、建筑底層或泵房
l 小功率的泵(7kw以下):布置在樓面或框架上。
室外布置的泵:
8、 在路旁或管廊下面排成一行或二行,電機對齊排在中心通道的兩側,吸入與排出端對著工藝罐。
6.4.4 壓縮機的布置:
? 壓縮機應靠近相關工藝設備,進出口管線盡可能短、直
? 壓縮機應布置在專用的壓縮機廠房內,廠房內應設吊車
? 壓縮機基礎應考慮隔振,與廠房的墻、基礎脫開
? 壓縮機的壓力表及其他操作儀表應面向主要操作通道
? 壓縮機進氣、排氣閥門應位于或接近于主要操作通道
? 壓縮機進氣、排氣閥門的設置高度宜在1.2—1.5m之間
6.4.5 鼓風機:
l 鼓風機噪音很大,機房應有隔音設備或良好的通風。
l 鼓風機進風口應設在建筑物墻外空氣清潔的地方。為防止塵土和雜物進
9、入,進風口裝設空氣過濾器或消音裝置。
l 布置鼓風機時,應考慮管道要盡量短,并且少用彎頭等局部管件。
l 選用兩臺鼓風機時,各機組應軸線平行布置,電動機均在同側,便于檢修。
6.4.6 冷凝器:
l 冷疑器布置在室外的應盡量避免太陽直接照射,臥式冷凝器不得設在露天。
l 立式冷凝器應布置在室外,冷凝器的水池壁與設備間墻面一般應有3m的間距,以減少冷卻水外濺時損壞墻面。
l 采用立式或臥式冷凝器,在布置時應留有通洗和更換管子的空間余地。
l 冷凝器的安裝高度,必面保證其液體按自流條件流入貯液器內。
l 冷凝器上應裝設壓力表和安全閥。
6.4.7 分子篩過濾器:
l
10、 分子篩過濾器通常布置在室內,多臺過濾機采用并排布置,以便過濾、出料等操作能交替進行
l 設備布置所占用的面積,因出料方式而異,一般過濾器周圍至少要留出一個過濾器寬度的空間
l 過濾器安裝高度。一般將其安裝在樓面上或操作平臺上
l 過濾器四周要留出操作、清洗、檢修的位置,其通道寬度不得小于一米。
l 過濾器的真空管道要采用大管徑、短管線,以減少阻力。
6.4.8 二氧化碳產(chǎn)品儲罐:
儲罐內的CO2 屬于液化氣體,在容器內以氣液兩態(tài)存在,當容器破裂發(fā)生爆炸時,除了氣體的急劇膨脹做功外,還有液體蒸發(fā)過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容器內的飽和液體占有容器的介質重量的絕大部分,它的爆破能量比飽和氣
11、體大得多。因此要做好安全措施。
l 二氧化碳液體貯罐應露天布置:貯罐支架,須涂耐火保護層。
l 全廠性集中布置的液體二氧化碳罐區(qū)、裝卸站、貯氣罐應在廠區(qū)邊緣,并須在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的測風或下風向。其裝卸站還應靠近鐵路或道路。
l 按照防爆規(guī)范的要求,罐區(qū)應設置靜電接地和防雷設施
l 罐區(qū)四側都要有可以連通的通道,罐區(qū)通道的寬度要考慮消防車能方便進出
l 易燃易爆液體貯罐四周要設圍堤或圍堰
l 貯罐應成排成組布置
6.5 設備布置安全距離:
項目
凈安全距離(m)
泵與泵間距
不小于0.7
泵離墻的距離
不小于1.2
泵列與泵列的距離
不小于2.0
貯罐與貯罐
12、
0.4—0.6
換熱器與換熱器
不小于1.0
塔與塔間距
1.0—2.0
反應罐底部離人行通道地面的高度
不小于1.8—2.0
反應罐卸料口至離心機
不小于1.0—1.2
走廊、操作臺通行部分的最小凈空間高度
不小于2.0—2.5
操作臺梯子斜度
不小于45
工藝設備與道路之間
不小于1.0
平臺到水平人孔的高度
0.6~1.5
工藝設備與道路距離
不小于1.0
控制室、開關室與爐子之間距離
15
6.6 結合風向類型來優(yōu)化車間布置
泉港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以南風為主,每年平均風速為7.15 米/ 秒。布置時要將向大氣排放有害物質的工廠布置在常年
13、盛行風向的下風側,居住區(qū)布置在上風側;當最大頻率風向與最小頻率風向不一致甚至垂直時,產(chǎn)生粉塵及有害氣體的工廠應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除此之外也要考慮以下方面:
(1)盡可能將火災爆炸危險性比較大、高溫熱源、產(chǎn)生大量粉塵及有毒或腐蝕性氣體的設施布置在生產(chǎn)廠區(qū)的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盡量建在廠區(qū)的邊緣。
(2)將要求潔凈的生產(chǎn)車間及輔助設施,如精密加工車間、中心實驗室、研究室、廠辦公室和生活福利設施等,布置在生產(chǎn)廠區(qū)產(chǎn)生危險性粉塵氣體源頭的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3)盡量將熱源安排在車間的外面.若不得不布置在車間內,當采用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盡量布置在天若采用穿堂風
14、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應盡量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南風的下風側。
(4)風向對作業(yè)崗位布置的影響,主要考慮高溫、高毒、高粉塵作業(yè)的操作室及固定或相對固定且人工作業(yè)較為復雜的崗位。這些作業(yè)崗位應布置在產(chǎn)生有害物質的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需要利用自然通風的一般是產(chǎn)生高溫、大量的煙塵及危險性氣體的廠房。為了夏季主導風向對廠房能形成穿堂風或能增加自然通風的風壓作用,廠房的迎風面與夏季最大頻率風向宜成60 0一90。夾角,最小不小于45度不需要利用自然通風的廠房,其迎風面與常年最大頻率風向應成最小夾角。
本設備的布置形式
流程式布置:按工藝流程順序布置設備,以滿足工藝流程路徑,保證流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連續(xù)性。 附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