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 第二十七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十二 巍巍中山陵 第2學時》導學案(無答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黑龍江省大慶市 第二十七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十二 巍巍中山陵 第2學時》導學案(無答案) 蘇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學習內(nèi)容十二 巍巍中山陵 第2學時學習目標1.體會文中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2.體會文中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征。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學習重難點1.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2.體會對先生的景仰之情。導 學 過 程自主空間課前先學:1.請用一個詞概括中山陵的特征: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的?3.中山陵的建造注重氛圍的營造,寄托了寄托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怎么樣的思想感情?4.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有感情的朗讀。5.把自己在讀課文時的疑惑寫下來,我們共同探討。課堂探究:1.中山陵前冠以“巍巍”二字有何意?2.閱讀文章,找出與“巍巍”相應的描寫。(學生活動:閱讀并用波浪劃
2、出來、朗讀。)3.寫中山陵的巍巍氣勢與寫孫中山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關(guān)系?營造中山陵肅穆的氛圍,寄托了人們對先生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寫了陵園的主要建筑,為什么第6自然段還要總寫陵園的平面布局?5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6重點研討文章第9自然段。(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本段采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有哪些?說明文的語言一般要求準確,樸實。為什么第9自然段寫平臺所見景象卻用了生動的語言描寫手法?(2)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7.本文的說明方法及語言有何特點?請舉例說明。達標檢測:閱讀下面
3、的語段,思考并回答問題。自碑亭再往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祭殿。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仿佛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夢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
4、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1本段重點說明的 A石階 B平臺 C祭殿2文中用了很多數(shù)字來介紹建筑物,你能說說這些數(shù)字的作用么?3請依據(jù)原文具體寫出“工筆長卷”、“潑墨山水”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工筆長卷:_ _潑墨山水:_ _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請試著寫出它們將什么比做了什么。_如_ _似_猶_ _若_5讀了這一段文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五、假設你是一個導游,請你根據(jù)課文,寫一段文字簡要介紹一下中山陵,并說給別人聽聽,介紹時要盡量讓你的“游客”對中山陵有個總體的了解(如位置、外形、設計者等)。(300字以內(nèi))學習反思:知識鏈接:(一)作者簡介劉敘杰,東南大學古建筑研究所
5、教授。(二)中山陵的設計者呂彥直(18941929),中國近代建筑師。字仲直,山東省東平縣人,一說安徽省滁縣人。生于天津,九歲隨姊僑居法國巴黎?;貒笤诒本┳x書。1913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后,進美國康奈爾大學,攻建筑學。畢業(yè)后回國工作,曾參加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和北京燕京大學的設計,首次提出采用現(xiàn)代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建造中國民族形式的建筑。他曾與人合作在上海開設東南建筑公司,設計了上海銀行工會等建筑。后又與他人合作開設真裕公司,1921年改為彥記建筑事務所。卒于1929年3月8日。呂彥直在南京中山陵設計競賽中獲第一名,后又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和中山紀念碑設計競賽中獲得第一名,享有盛譽。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
6、念堂都是中國近代建筑中的杰作。(三)關(guān)于中山陵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愿,靈柩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內(nèi),并決定在南京鐘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筑師呂彥直設計施工。整個墓區(qū)平面形如大鐘,鐘的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臺(現(xiàn)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鐘的鐘紐,鐘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岸Α痹诠糯菣?quán)力的象征,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
7、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祭堂的正中,為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坐像,此像為國外雕塑名家保羅蘭德斯所作。坐像的基座四周雕刻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業(yè)績,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墻上刻有孫中山親筆書寫的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祭堂之后有一個銅門,橫額上書“浩氣長存” 四個大字,亦是孫中山先生的手筆。門內(nèi)即為鐘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徑4米、深5米的圓形大理石圓穴。孫中山的漢白玉靈樞及臥像即安放在圓穴中,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臥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遺體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孫中山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但是他浩氣長存,永遠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風格中西合璧,鐘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臺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既有深刻的含意,又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更有宏偉的氣勢,設計非常成功,所以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欽賜仰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