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第十一中學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5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安徽省馬鞍山市第十一中學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5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題: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班級: 姓名: 使用時間:
一、學習目標:
掌握: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
設置錦衣衛(wèi),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遷都北京、實行削藩、增設東廠等加強君主專制的基本史實,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點。
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但同時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
二、自學:
請你仔細通讀課文,完成下列內(nèi)容
1、 元朝是怎么滅亡的?
2、
2、 年, 以應天為都城,改稱 ,稱皇帝,建立 。朱元璋就是 。
3、 明太祖為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 ,設立直屬中央的 ;在中央,廢除 ,撤銷 ,由 分理朝政,直接對 負責。全國的 大權,都集中到了 手里。
4、 錦衣衛(wèi)是 機構,由 直接指揮,不受 的約束。
5、 明政府規(guī)定科舉考試只許在 范圍內(nèi)命題,考生不準發(fā)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分成 個部分,稱為
3、“ ”。八股取士培養(yǎng)出的大都是皇帝的 。
6、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看到各地藩王的勢力日益膨脹,對自己的統(tǒng)治構成嚴重威脅,下令實行 。燕王 ,打出“ ”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史稱“ ”。
7、 靖難之役以 的勝利告終。 稱帝,他就是 。明成祖改北平為 ,于 年遷都,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他還進一步強化君權,繼續(xù)執(zhí)行 政策;又增設特務機構 。 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 高度強
4、化的一種表現(xiàn)。
三、討論:
“罷丞相不設,析(拆分)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六部長官)任天下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很少)有所參決?!?
請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
(2)“帝”指的是誰?
(3)他在地方上進行了怎樣的機構改革?
(4)你認為統(tǒng)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四、檢測反饋:
1、率領農(nóng)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滅亡明朝的是( )
A陳勝、吳廣 B朱元璋 C 李自成 D 朱棣
2、明朝時掌管地方的機構是( )
A 三省六部 B 中書省 C 行中書省 D三司
3、明
5、政府規(guī)定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是( )
A 諸子百家 B 三通四史 C 唐詩宋詞 D 四書五經(jīng)
4、丞相制度的設立和廢除分別是在( )
A 秦始皇時、明太祖時 B 秦始皇時、明成祖時
C 漢高祖時、明太祖時 D漢高祖時、明成祖時
5、明朝君主專制統(tǒng)治空前加強主要表現(xiàn)在( )
A 廢行省,改設三司 B 實行“削藩”政策
C設立廠衛(wèi)特務機構 D 設立軍機處
6、“靖難之役”的性質(zhì)是( )
A 侵略與反侵略的戰(zhàn)爭 B 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奪權斗爭
C 農(nóng)民反封建斗爭 D兩個
6、民族之間的奪權斗爭
7、如果你是明朝的一名地方官員,有事要上京參見明太祖,應去( )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洛陽
8、下列有關明朝官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明太祖廢中書省機構,在中央設內(nèi)閣
B 輔佐明太祖的中央政務機構是內(nèi)閣
C 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掌管民政和司法
D 明朝的六部最高長官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
五、視野拓展
?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漢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字國瑞。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鐘離太平鄉(xiāng)人,少時窮苦,一度入皇覺寺當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
7、郭死后統(tǒng)率郭部。接著以戰(zhàn)功連續(xù)升遷,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農(nóng)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后,于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的封建政權。
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fā)展生產(chǎn)、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鑒于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從傳世的一幅畫像看,朱元璋慈眉善目,但有君臨天下的氣概,一看就是“天生龍種”。但這幅畫像的真實性大可懷疑。傳說當初朱元璋召來天下一流的畫師為其繪相。畫師們惟恐畫得不像,都使出看家本領,畫得惟妙惟肖。但朱元璋卻仍以畫得不像為由,一連殺了三個畫師。第四個畫師又被召到御前,前面三個同行的命運嚇得他魂兒都掉了,他不知如何保住項上頭顱,兀自愁眉不展。幸虧他的朋友獻計,讓他“繪御容時,稍事修飾,掩斂殺氣而增慈善”。他如法炮制,御像繪出后,朱元璋大為滿意,認為這畫像“形神兼?zhèn)?,足稱朕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