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傳播史論題與答案.doc
《華南理工傳播史論題與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華南理工傳播史論題與答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華南理工07傳播史論試題與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小計30分) 1、選擇性理解 [答案]指人們的理解容易受愿望、需要、態(tài)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響。選擇性理解意味著,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消息可以產生非常不同的反應。 2、麥克盧漢 [答案]傳播領域最有影響的研究學者之一,代表作《理解媒介》,其主要觀點:“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 ”、“熱媒介與冷媒介”等。麥克盧漢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嘗試用他的媒介觀解釋人類文明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程。 3、知識溝假說 [答案]大眾傳播實際上可能會擴大不同社會階層成員之間的知識差距,也稱為知識溝,這一現象被稱為知識溝假說。有學者認為,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將比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 4、《這里是倫敦》 [答案]美國廣播節(jié)目;由默羅主持 5、“直接電影” [答案]首開同時錄音的紀錄電影流派;被攝人物直接說話(不配音) 6、奧遜威爾斯 [答案]美國著名廣播、電影編導(演);廣播名作《火星人入侵地球》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小計60分) 1、什么是傳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如何看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答案] 傳播學研究方法分為定性、定量兩大類。 定性研究是建立一套概念系統,借助理論范式進行邏輯推演,據此解釋假設的命題,最后得出理論性結論的研究方法。在典型的定性研究中,不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而是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觀察、對研究對象的深入訪問來獲得豐富的資料。常見的定性分析有觀察法、無結構訪談法、生命史方法(即根據日記、自傳等資料描述某人或某些人的生命歷程。)和文本批評法等。定性研究的基本操作步驟有:探索性研究階段,主要工作是從收集到的資料中引出某些初探性概念;定義階段,研究者以前期形成的概念為基礎,制定出充分體現這些概念內涵的幾組變量;化約階段,對所得資料進行篩選,在此基礎上形成研究的核心理論或結論;整臺階段,研究者對已提出的概念和理論作出全面而有機的闡述,并用資料逐一驗證這些概念和理論。 定量研究則是采用數理統計方法和計算機輔助手段對研究對象中所要分析的變量進行測量,運用數學模型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以此來驗證假設的研究方法。常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實地調查、控制實驗、內容分析等。就定量研究而言,其科學程序是選定研究課題,提出研究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和測量工具;收集資料;整理和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議程設置假設與有限效果模式之間有哪些關系?議程設置在新聞實踐中的應用? [答案] 議程設置理論(agenda-setting)是由美國傳播學家M.E.麥庫姆斯和D.L.肖于1972年提出的,它的主要假設是媒體報道的議程將會影響受眾對各種議程重要性的判斷,即媒介議程設置了公眾議程。 議程設置假設改變了有限效果模式在傳播研究中占據理論壟斷地位的局面,使人們由有限效果論,即大眾傳播一般不能成為產生受眾效果的必要的和充足的原因,而更可能處于各種相互牽制的因素和影響中,并通過這些因素和影響而起作用,轉而認為大眾傳播媒介是強而有力的,它可以形成人們的意見和信念,更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制力。 議程設置研究表明,新聞不僅告訴我們該想些什么,而且告訴我們該怎樣想。 對于實踐中的新聞記者而言,議程設置的概念提高了責任問題的重要性。記者對新聞事件的評判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眾關注與該事件有關的議程。對于有進取心的記者而言,議程設置研究的發(fā)現為他們提示了成功的機會。對于從事公關工作的人來說,議程設置提醒他們,為了捕捉公眾的注意,以恰當方式來構造一次事件是多么的重要。 3、簡述“報業(yè)的四種理論”。 [答案] 對于世界大眾傳播媒介體系的一種眾所周知的劃分方法,是由《大眾傳播媒介的四種理論》這本書提出,將世界報業(yè)系統分成四大類:威權主義、自由至上主義、社會責任和蘇維?!珯嘀髁x,這些類型的劃分源于規(guī)范理論,即來源于觀察,而非來源對假說進行反復檢驗的理論。 (1)威權主義理論 產生于16、17世紀的英國,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進政府的政策,為國家服務,在集權主義體制下,報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十分嚴謹,政府要對媒介使用者頒發(fā)特許執(zhí)照并進行新聞檢查是加強政府統治的工具,現在很多地方仍廣泛使用。 (2)自由至上主義理論 18世紀最先由英國發(fā)展起來,理論來源主要是彌爾頓、洛克等人的啟蒙主義思想和理性主義、自然權利的一般理論。該理論認為:報紙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人們了解真相,監(jiān)督政府,同時具有告知、娛樂和銷售之功能,報業(yè)主要為私有,任何有經濟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擁有媒介。主要依靠"觀點自由市場"實行"自我修正"和依靠法庭來實行媒介控制,是監(jiān)督政府和滿足其他需要的工具。 (3)社會責任理論 產生于20世紀的美國,是對自由主義理論的一種修正,理論認為媒介除有告知娛樂、銷售功能外,主要用于討論沖突,任何想表達某種意見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并受到社群意見,消費者行為,媒介職業(yè)道德行為的控制所有權除政府為服務公眾而接管外,主要為私有。 (4)蘇維埃-全權主義理論 產生于前蘇聯,該理論認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和發(fā)展做貢獻,特別要服從政黨的專政;媒介受政府經濟、政治行為及監(jiān)督部門控制,歸國家所有受嚴格控制,只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助手而存在。 三、論述分析題(每題20分,小計60分) 1、舉例論述當今各種新舊媒體是如何影響和塑造媒介環(huán)境的? [答案] “媒介環(huán)境”指由各種媒介營造的一種社會情境,這種社會情境是傳者、受者及廣告商等多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隨著大眾傳播日益發(fā)達,社會個體與群體的生存與發(fā)展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媒介環(huán)境,人們根據媒介提供的信息來感知世界,大眾傳媒用各種手段搭建起一種仿真環(huán)境,人們在這個仿真環(huán)境中生活。 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新”體現在突破舊媒體的生產方式與價值取向上,體現一種大眾文化,去權威,包容性。其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媒介間的壁壘,消融了媒體介質之間,地域、行政之間,甚至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 構成新媒體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網絡和數字技術所構筑的三個無限:即需求無限,傳輸無限和生產者無限。使得傳媒產業(yè)不可能產生壟斷利潤,傳媒產業(yè)步入完全競爭狀態(tài)。傳統媒體“渠道霸權”的時代即將終結。新傳媒時代,競爭核心越來越遠離對傳播渠道的擁有和掌控能力,而傳播內容的原創(chuàng)能力及內容資源的集成配置能力則越來越成為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新媒體更多體現在不同媒介形式間的整合上,為不同的傳媒提供了資源整合的平臺和基礎,為不同傳媒形態(tài)提供了新的基礎,獲益的媒體包括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期刊等等,而融合了這些數字技術的媒介形式也提供了分享資源的內在機制與條件。 在新舊媒體的博弈與融合中對未來我國媒介環(huán)境發(fā)展的預測 舉一、二新舊媒體典型事例加以論述展開。 2、試從傳播學角度對目前新聞的娛樂化現象進行評析。 [答案] 一、娛樂性節(jié)目比例大量增加,嚴肅新聞節(jié)目比例下降。二、新聞娛樂化除了在內容上傾向于軟新聞或盡量使嚴肅新聞軟化,在表達方式上還表現為,強調故事性、人情味,強化新聞的戲劇懸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的道路。三、新聞和娛樂互相滲透,新聞和娛樂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新聞娛樂化的成因:一、新聞的功能有許多,報道事實、提供事實是主要的功能,但娛樂也是一項重要的功能。在大眾傳播時代,娛樂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二、新聞娛樂化可以看作是媒介適應市場的行為方式,甚至有的媒體還將娛樂化作為拯救媒體的良藥。;三、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新聞娛樂化充分考慮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傳者中心的傳播機制逐漸被受者中心的傳播機制代替,新聞娛樂化就是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機制的產物。 新聞娛樂化的負面影響:一、培養(yǎng)了受眾的順從心理,削弱了他們的辨別力和對社會的批判精神。二、過度的新聞娛樂化會導致媒介放棄其社會責任。在商業(yè)利益的驅動下,對于娛樂化的追求必然要導致庸俗化的傾向。新聞娛樂化如果過分地強調了新聞的娛樂功能,那么娛樂功能的過分彰顯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功能的發(fā)揮。-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華南理工 傳播 史論 答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936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