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自測題及答案.docx
《知識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自測題及答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知識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自測題及答案.docx(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日測內容:認識論 星期一: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 A.實踐觀點 B.反映論的觀點 C.辯證觀點 D.唯物的觀點 2.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边@一著名論斷表明( ?。? A.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 B.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fā)展 C.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D.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3.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 ) A.經驗論和唯理論的對立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C.一元論和二元論的對立 D.反映論和先驗論的對立 4.認識發(fā)展的總過程是( ?。? A.感覺—知覺—表象 B.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C.概念—判斷—推理 D.經驗—理論—經驗—理論 5.恩格斯提到過:“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边@一觀點說明( ?。? A.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B.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 C.實踐使認識具有科學性 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6.列寧說:“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繪整個自然界、它的‘直接的總體’,人只能通過創(chuàng)立抽象、概念、規(guī)律、科學的世界圖景等等永遠地接近于這一點。”這表明( ?。? A.人只能認識自己周邊的具體事物 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觀對客觀事物近似正確即相對正確的反映 C.人們無法達到對自然界最終的真理性的認識 D.人的認識能力是無法達到對絕對真理的把握 7.真理與謬誤的本質區(qū)別在于( ?。? A.真理是有用的,謬誤是有害的 B.真理是對外部世界的反映,謬誤是自己頭腦里存在的 C.真理是多數人的主張,謬誤是少數人的見解 D.是否正確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 8.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 ?。? A.有些真理根本無法通過實踐來加以檢驗 B.任何實踐檢驗都需要邏輯證明作為其補充的手段 C.任何實踐都受到一定具體條件的制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各有其不同的實踐標準 9.堅持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統(tǒng)一,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 ?。? A.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B.務實精神和奮斗精神 C.奉獻精神和獻身精神 D.探索精神和誠實精神 10.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是( ?。? A.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B.一切從根本原則出發(fā) C.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tǒng)一 D.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 星期二:多項選擇題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 A.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認識路線 B.肯定認識的本質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C.認為認識能夠提供客觀世界的正確映象 D.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 2.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 ?。? A.確定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 B.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把實踐方案變成實際的實踐活動 C.通過反饋和調節(jié),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 D.通過改造主觀世界而支配客觀世界的運行 3.實踐目的是指( ?。? A.實踐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對實踐客體的認識而對實踐結果的構想 B.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把實踐方案變成實際的活動 C.是實踐主體對未來的實踐結果的預測、預見 D.通過改造主觀世界而支配客觀世界的運行 4.下列關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 B.堅持理性認識來源于感性認識,就堅持了認識論的唯物主義 C.堅持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就堅持了認識論的辯證法 D.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著質的區(qū)別,但可以相互滲透,二者統(tǒng)一的基礎是實踐 5.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 ?。? A.掌握豐富的、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 B.注意對理性認識的檢驗 C.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D.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 6.關于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作用的正確說法有( ?。? 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驅動和控制人的認識活動 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調動主體去努力實現認識的目標 C.有些非理性因素對認識起著消極作用 D.應該以正確的理性認識去指導和調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7.真理總是一元的,這表明( ?。? 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個 B.世界上的各種真理都有普遍適用性 C.在相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對同一個對象的認識只能有一個真理 D.真理具有客觀性 8.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認識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統(tǒng)一,對這一命題的正確理解有( ) A.從無限發(fā)展的世界來講人們最終能達到對世界的全面而正確的認識,因而認識能力有至上性 B.在每一個具體時代,人們的認識能力總是相對的,具有非至上性 C.人們只能認識事物的外部聯(lián)系,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質,因而具有非至上性 D.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從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發(fā)展過程 9.價值具有客觀性,是因為價值關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客觀的,包括( ?。?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觀性 B.用來滿足人的需要的對象具有客觀性 C.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和結果具有客觀性 D.指導人們滿足自身實踐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觀性 10.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 A.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是辯證統(tǒng)一的 B.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 C.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 D.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 星期三:填空題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實踐是認識的___,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___,實踐是____________,實踐是認識的_____。 2.在認識的本質問題上,存在著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一條是堅持_______的唯物主義路線,另一條是堅持_________唯心主義路線。 3.認識是主體對___的反應,任何認識都是主體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對客體的反應,都是以____再現客體的特征、本質和規(guī)律的。 4. ____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人在實踐中通過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tài)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應。_____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人通過思維對事物內部聯(lián)系的間接地、概括的反應。 5.在認識的發(fā)展過程中,由_____到_____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由_____到_____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的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 6.真理是人們對于_____及其____的正確認識。 真理是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因此真理也是具體的,真理的具體性所包含的內容和要求是:真理是____,真理是歷史的,真理是____。 7.價值的特性有:價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認識的任務不僅在于______,更重要的在于______。 星期四:分析題 1.胡錦濤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廣大青年提出了四點希望:第一,要堅定理想信念。第二,要勤奮刻苦學習。第三,要勇于艱苦創(chuàng)業(yè)。第四,要培養(yǎng)高尚品德。在談到要勤奮刻苦學習時指出,知識引導人生,學習成就未來。青年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當今世界激烈的國際競爭,長遠看是青年素質的競爭。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信息競相涌流的形勢下,當代青年學習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繁重和緊迫。廣大青年一定要在學習上下更大的力氣,只爭朝夕地學習,如饑似渴地學習,持之以恒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要努力打牢知識基礎,培養(yǎng)嚴謹學風,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知識;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廣泛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不斷增強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本領,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自覺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在實踐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提高綜合素質,真正成為既學識廣博又能干實事的新一代建設人才。 請回答: (1)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原理,聯(lián)系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論述當代青年學習的重要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認識論含義、相互關系及其重要意義。 (3)你認為學習有哪些途徑。 2.材料1 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摘自墨翟《非命上》 材料2 所有概念、學說、系統(tǒng),不管它們怎樣精致,怎樣堅實,必須視為假設……它們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樣,它的價值不在于它們本身,而在于它們所能造就的結果中顯現出來的功效?!热还ぞ呒炔皇钦娴?,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斷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無效的,適當的或不適當的,經濟的或浪費的。 ——摘自杜威《哲學的改造》、《邏輯:探索的理論》 材料3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 ——摘自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材料4 實踐標準實質上不能完全地證實或駁倒人類的任何表象。這個標準也是這樣的“不確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確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斗爭。 ——摘自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請回答: ?。?)試根據所學原理對材料2中的觀點加以評析。 ?。?)比較材料1、2和3,指出它們在真理的檢驗標準問題上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分析材料3,闡明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為什么“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分析材料4,解釋實踐標準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原因。 星期五:一周解析 星期一: 1.【答案】A 【解析】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實踐觀點,它把實踐看作是認識的基礎和來源,認為實踐對認識起著決定作用。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最根本的區(qū)別。 2.【答案】D 【解析】 馬克思在這里強調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根本標準。 3.【答案】D 【解析】在認識的本質問題上,存在著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一條是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路線,另一條是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唯心主義路線。即反映論和先驗論的對立。反映論是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上的表現,先驗論是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的表現。 4.【答案】B 【解析】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fā)展的總過程。 5.【答案】A 【解析】 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人們要改造世界就必須首先認識世界,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為各個時代社會實踐的特定需要服務的。 6.【答案】B 【解析】 列寧在這里論述的是真理的相對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觀對客觀事物近似正確即相對正確的反映。但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一點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在這個意義上,承認世界的可知性,承認人能夠獲得關于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正確認識,也就是承認了絕對真理,亦即承認了真理的絕對性。A、C、D的說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絕對性,因而是錯誤的說法。故選B。 7.【答案】D 【解析】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這也是真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真理和謬誤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主觀是否與客觀相符合、相一致。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謬誤就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錯誤認識。 8.【答案】C 【解析】 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不確定性即相對性,是指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的條件性。即任何實踐都受到一定具體條件的制約,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9.【答案】A 【解析】 堅持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統(tǒng)一,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精神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必須如實地、準確地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去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發(fā)展看做是一切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發(fā)展要求出發(fā),把美好的追求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的重要目標。 10.【答案】A 【解析】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fā)點,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 星期二 1.【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基本觀點的掌握。這是一道綜合知識選擇題,需要考生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有一個全面把握,本題有一定難度。實際上只要考生認真閱讀每個選項之后,就會發(fā)現ABC三項是一個內在的邏輯關系。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必須堅持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共同原則,即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認識路線,從這一前提出發(fā)必須肯定“認識的本質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當然也就必須承認真理性認識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所以ABC三項是必選無疑的。而D項的內容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所獨有的觀點。這樣ABCD選項的內容綜合起來就構成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 2.【答案】ABC 【解析】 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確定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把實踐方案變成實際的實踐活動、通過反饋和調節(jié),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等環(huán)節(jié)。 3.【答案】AC 【解析】 實踐目的是指實踐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對實踐客體的認識而對實踐結果的構想,是實踐主體對未來的實踐結果的預測、預見。 4.【答案】ABCD 【解析】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它們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目的;它們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統(tǒng)一起來。 5.【答案】AC 【解析】 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勇于實踐,深入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這是正確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礎。第二,必須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也就是說,必須運用辯證思維的科學方法,才能獲得真正的認識。 6.【答案】ACD 【解析】 非理性因素對于人的認識活動和人的認識能力的發(fā)揮具有激活、驅動和控制作用。例如,美好的心境、堅忍的意志、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念等往往能調動主體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實現認識的目標。有些非理性因素對認識起著消極作用。應該以正確的理性認識去指導和調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7.【答案】CD 【解析】 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真理是一元的,反對多元真理觀,因為真理的內容是唯一的、客觀的。任何的真理都具有一定的相對性,不存在最高真理。因此,正確選項為C、D。 8.【答案】ABD 【解析】人類的思維,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來說,是能夠認識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這就是思維的至上性,亦即思維的無限性和絕對性。但是,每一個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觀事物及其本質的顯露程度,社會歷史(生產狀況、科學技術狀況、階級斗爭狀況)的實踐水平,主觀的條件(個人的經歷、受教育的程度、立場、觀點和思想方法)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們的思維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對的。人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無限和有限的對立統(tǒng)一,作為認識、思維成果的真理,也是絕對和相對的對立統(tǒng)一。C項是不可知論觀點。 9.【答案】ABC 【解析】價值具有客觀性。這是因為,價值關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客觀的。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觀性。不論是人的自然需要還是社會需要,物質需要還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實際生存狀態(tài)決定的,因而在本質上都是客觀的。其次,用來滿足人的需要的對象也具有客觀性??腕w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并不是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客體本身客觀存在的性質、屬性決定的。最后,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和結果也具有客觀性。人的需要的滿足是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形成后,就會對主體的需要構成意義關系。選項D與本題題意無關。 10.【答案】ABCD 【解析】 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因此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A項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既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改造客觀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類社會。改造主觀世界就是改造人們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觀,即觀察和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B項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主觀和客觀的矛盾是人類實踐活動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C項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認識必然、爭取自由,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標,是一個世界歷史性的過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現為人類不斷地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過程。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是人類在客觀世界面前所處的兩種不同的社會活動狀態(tài)。D項正確。 星期三 1. 來源 動力 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 目的 2. 從物到感覺和思想 從思想和感覺到物 3. 客體 觀念形式 4.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5. 實踐 認識 理性認識 實踐 6. 客觀事物 規(guī)律 全面的 有條件的 7. 客觀性 主體性 社會歷史性 多維性 星期四 1.【答案要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特別是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我國當代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和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的形勢,必須勤奮學習,廣泛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術,才能擔當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服務,實現我們人生的價值。 ?。?)每一個人的知識都有兩部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靶腥f里路”屬于直接經驗即通過親自實踐所獲得的知識;“讀萬卷書”屬于間接經驗,即通過向書本和他人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兩者歸根到底都是源于實踐,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源”與“流”的關系,間接經驗是由直接經驗轉化而來的,兩者可以互相促進,間接經驗可以指導實踐獲得直接經驗,直接經驗可以進一步檢驗、豐富和發(fā)展間接經驗。因此,我們既要重視向書本和他人學習,又要重視親自參加實踐,使我們既有廣博知識,又有能干實事的能力。 (3)學習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既有向書本學習的途徑,又有在實踐中學習的途徑,后者是更重要的途徑。既要向專家學者學習,又要重視向廣大群眾學習,并把學習的各種途徑結合起來,使我們獲得既科學又實用的豐富知識。 2.【答案要點】 (1)在材料2中的觀點看來,人類的認識就是一種工具,因此沒有真假之分,只有無效和有效的區(qū)別,完全否認了認識是否與客觀對象符合是判斷真理的標準,這就完全否認了真理的客觀內容,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否認了堅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必要性,也必然會導致把是否有效當作真理的標準的實用主義的真理觀。 ?。?)材料1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材料2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材料3屬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材料1看到了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但沒有提出科學的實踐觀。材料2否認了真理的客觀內容,屬于實用主義的真理觀。材料3認為真理的檢驗不可能在理論內部得到解決,而必須通過客觀的物質活動,即實踐來檢驗。因此檢驗認識的標準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將主觀與客觀聯(lián)系起來,從而對認識的真理性作出判斷。 ?。?)人的思維方式具有客觀性,只靠理論本身無法說明,因為判斷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關鍵是看認識是否同客觀相符合,這就要求檢驗認識的標準必須同時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特點?,F有的認識和理論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客觀標準,只有實踐才能成為聯(lián)系主觀和客觀的橋梁,才能擔當檢驗真理的標準。 (4)實踐標準之所以具有確定性,是因為實踐標準是唯一客觀的標準。人類的實踐最終能夠對認識的真理性作出檢驗。實踐具有不確定性是因為一方面實踐和認識都是發(fā)展的,因而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也必然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另一方面,實踐不能對某一時期的全部認識的真理性作出檢驗,需要深化和發(fā)展,因而也具有不確定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知識點 辯證唯物主義 認識論 自測 答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850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