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六單元測試卷D卷.doc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六單元測試卷D卷.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六單元測試卷D卷.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六單元測試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 單選題 (共8題;共16分) 1. (2分)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 . 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 B . 廢舊電池隨意丟棄會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脅人類健康 C . 二氧化碳有毒,空氣中濃度達到 就會使人感到氣悶、頭暈、心悸 D . 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忘加入催化劑會導致制取氧氣的質(zhì)量減少 2. (2分)吸煙有害健康,煙氣中的一種有毒氣體是( ) A . N2 B . H2O C . CO D . CO2 3. (2分)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物質(zhì)的用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 氧氣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 . 干冰升華時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金剛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 . 氮氣很穩(wěn)定,可用作燈泡的填充氣 4. (2分)通過下列圖示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 . 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說明甲烷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B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C . 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又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 . 反應發(fā)生后天平指針向右偏,說明該化學反應不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 5. (2分)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驗滿和性質(zhì)檢驗的裝置圖,其中正確的是 ( ) A . B . C . D . 6. (2分)建構(gòu)基本觀念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相關(guān)認識中錯誤的是( )。 A . 元素觀:金剛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組成 B . 分類觀:干冰和冰都屬于氧化物 C . 變化觀:氫氣和水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D . 微粒觀: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構(gòu)成 7. (2分)下列涉及化學學科觀念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 微粒觀:電解水時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B . 守恒觀:24g鎂與17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41g氧化鎂 C . 轉(zhuǎn)化觀:CO和C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D . 結(jié)構(gòu)觀:金剛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導致兩者物理性質(zhì)差異很大 8. (2分)如圖所示進行有關(guān)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質(zhì)實驗(圖中固定玻璃管的儀器已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 丙裝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B . 該裝置的不足之處是未進行尾氣處理 C . 甲和乙兩處現(xiàn)象分別是黑色粉末減少,黑色粉末逐漸變紅 D . 丁裝置的作用只是檢驗乙處發(fā)生的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 二、 填空題 (共3題;共12分) 9. (4分)用有關(guān)化學知識回答下列事實。 (1)炒菜的油鍋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 (2)金剛石與石墨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 (3)稀有氣體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的原因是________。 10. (6分)通過化學學習,我們認識了很多物質(zhì)。請從①石墨②二氧化錳③活性炭④肥皂水中選擇適當?shù)奈镔|(zhì)序號填空。 (1)可用于制鉛筆芯的是________。 (2)可用來檢驗硬水和軟水的是________。 (3)可用作除去冰箱異味的是________。 (4)用氯酸鉀制氧氣時作催化劑是________。 11. (2分)完成對人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1)步驟:人呼出的氣體可以用________法收集,首先將瓶里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倒放入水槽中,在水下移開玻璃片后用導管向集氣瓶中呼氣,收集滿氣體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集滿后在水下蓋上玻璃片,拿出正放在桌面上。 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2)滴入呼出的氣體中的澄清石灰水變________,而滴入空氣中的石灰水無明顯變化,證明呼出的氣體中________的含量比空氣中的高。 (3)伸入呼出的氣體中的________熄滅,而伸入空氣中的能夠________,證明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中的低。 (4)對著干燥的玻璃片上呼氣出現(xiàn)________,而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無明顯現(xiàn)象,證明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的________。 拓展: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開啟的菜窖底部都存在著二氧化碳,人如果長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的環(huán)境中會窒息而死,因此,人們在進入這些地方之前會先放入一個燃著的蠟燭,如果蠟燭________,說明了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此時人不適合進入。 三、 實驗探究題 (共4題;共28分) 12. (7分)炭雕(見圖1)是一種集觀賞與空氣凈化為一體的產(chǎn)品.這種產(chǎn)品可對車內(nèi)及室內(nèi)空氣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氣體進行有效吸附.某課外小組想對炭雕產(chǎn)品進行初步探究. [提出問題]炭雕產(chǎn)品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與假設(shè)]炭雕產(chǎn)品中含有碳元素 [查閱資料]①碳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燒 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②新鮮的人或動物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鮮紅變?yōu)榘导t. [設(shè)計實驗]通過檢驗炭雕產(chǎn)品燃燒產(chǎn)物,證明炭雕產(chǎn)品中含有碳元素.組裝所需儀器如圖2. (1)A裝置的作用為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實驗開始后,C裝置中有白色沉淀,C裝置發(fā)生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E裝置中新鮮的雞血變?yōu)榘导t色,則證明________氣體. (3)寫出B、C裝置中的儀器名稱.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13. (6分)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氣體。 (1)采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可將導管a和收集裝置D中的d管相連接,請在方框內(nèi)將D裝置補畫完整。 (2)B、C裝置可用來制取氧氣、氫氣或二氧化碳。和B相比,C裝置的優(yōu)點是什么?寫出用B或C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14. (8分)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一些常見的實驗裝置圖,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儀器名稱①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通常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3)若用F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氣體應該由________(填“a”或“b”)端導入,用該方法可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理由是________;檢驗F裝置中二氧化碳己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 (4)在實驗室中,常用加熱固體氯化銨和氫氧化鈣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氣,若用此法來制取氨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 15. (7分)氣體的制備是化學實驗基酸技能之一,現(xiàn)用如圖裝置進行化學實驗,試回答下列問題: (1)加熱固體藥品制氧氣,則發(fā)生裝置應選用________(填字母). (2)實驗室利用B裝置制可參與光合作用的氣體的方程式是________,要制取一瓶該氣體,所選裝置的連接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 (3)證明集氣瓶中充滿(2)中所制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 (4)某工廠利用廢鐵屑與廢硫酸起反應來制取硫酸亞鐵.現(xiàn)有廢硫酸49t(H2SO4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與足量廢鐵屑起反應,可生產(chǎn)硫酸亞鐵的質(zhì)量是多少? 第 10 頁 共 10 頁 參考答案 一、 單選題 (共8題;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 填空題 (共3題;共12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三、 實驗探究題 (共4題;共28分) 12-1、 12-2、 12-3、 13-1、 13-2、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 15-4、-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學期 第六單元測試卷D卷 初中化學 人教版 九年級 學期 第六 單元測試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849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