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ppt
《2018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ppt(7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節(jié)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從新中國成立后到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歷史 分析新中國建立初期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依據并闡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理論 方針 政策及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偉大意義 教學重點 1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 2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 3 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及其歷史經驗 教學難點 當年的社會主義改造與今天的社會主義改革有怎樣的歷史關聯 第一節(jié)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 我們建立的社會是什么性質的社會 一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新中國的成立 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 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 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 1840 1919 1949 195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新民主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社會 思考 為什么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 一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特征 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形態(tài)的社會 而是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tài) 如何理解這種過渡性 這個社會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之間 既有資本主義的因素 又有社會主義的因素 而且社會主義因素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處于主導地位并起著決定作用 因此 新民主主義社會屬于社會主義體系 并必然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tài) 而是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tài) 它在經濟 政治和文化上 都帶有既不同于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同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1 過渡時期的社會特征 第一節(jié)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它在經濟 政治和文化上 都帶有既不同于資本主義也不同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經濟上 政治上 文化上 國營經濟領導下的五種經濟成份并存 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文化 主要經濟成分是三種 社會主義經濟 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 具體表現在 主要經濟成分是三種 社會主義經濟 領導地位 個體經濟 絕對優(yōu)勢 和資本主義經濟 社會主義性質 半社會主義性質 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國營經濟過渡的形式 個體經濟向集體經濟的過渡形式 領導地位 絕對優(yōu)勢 資本主義經濟 2 在政治方面 新民主主義社會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 即人民民主專政 各革命階級 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還包括小資產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 人民民主專政以工人階級為領導 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因而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因素 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獨立的階級依然存在 在經濟 政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具有資本主義因素 3 在文化方面 新民主主義社會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新民主主義文化 即民族的 科學的 大眾的文化 但資產階級文化 封建主義腐朽文化仍然廣泛存在 二 新民主主義社會基本矛盾 第一階段 1949年10月 1952年底 主要矛盾 人民大眾與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 主要任務 鎮(zhèn)壓反革命 沒收官僚資本 進行土地革命 第二階段 1953年 1956年 在土地問題解決以后 主要矛盾 國內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國際是中國與帝國主義的矛盾 主要任務 在進行國家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的同時 對農業(yè) 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2020 3 22 14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社會主義的因素在經濟上 政治上都已經居于領導地位起決定作用 加上有利的國際形勢 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因素將不斷增長并取得最后勝利 非社會主義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非社會主義因素將不斷受到限制 改造直至消滅 從而使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二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 但是對于何時過渡 怎樣過渡 毛澤東和黨的其他領導人的認識經歷了發(fā)展變化過程 一 總路線的提出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1949 3 西柏坡 提出使中國 穩(wěn)步地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 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yōu)樯鐣髁x國家 即 兩個轉變 同時并舉的思想 1 先建設 后改造 的最初設想1951年前后 黨內大體形成了先用三個五年計劃搞工業(yè)化建設 再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共識 第一 中國的經濟太落后 第二 建國初期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也決定了我國不可能馬上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廣泛的社會主義改造 關于 先建設 后改造 設想的客觀依據 在中國 為民主主義奮斗的時間還是長期的 沒有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經濟的發(fā)展 沒有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發(fā)展 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來 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毛澤東1945年 論聯合政府 初步的設想 關于過渡的時間 估計大約15年至20年時間 關于轉變的條件 認為只有先實現了國家工業(yè)化 才能實現私營企業(yè)國有化和個體農業(yè)的集體化 關于過渡的步驟和方式 毛澤東的提法是 全線進攻 一舉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 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價地消滅資本主義 2 實行 建設與改造同時并舉 中共戰(zhàn)略思想的重大改變 1952年9月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提出從現在開始用10年到15年時間基本完成社會主義過渡問題 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開始過渡 理由 經過從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時間 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恢復 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已經完成 政治 經濟及社會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1953年12月 毛澤東同志對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了完整的表述 一化三改造 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yè) 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 總路線的基本內容 總路線 工業(yè)化 主體 三大改造 兩翼 農業(yè) 手工業(yè) 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解決生產力 解決生產關系 一化 和 三改造 的關系 總路線的內容與關系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 第一 堅持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第二 堅持解放生產力與發(fā)展生產力 變革生產關系與發(fā)展生產力的統(tǒng)一 第三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質是解決所有制問題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必要性 毛澤東指出 我們現在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壺 能種糧食 還能磨成面粉 還能造紙 但是 一輛汽車 一架飛機 一輛坦克 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文集 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民族資本不完善 過渡時期總路線實現的可能性 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 通過沒收官僚資本使占舊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80 占工業(yè) 交通運輸業(yè)固定資產的80 占全國工業(yè)資本總額2 3左右的官僚資本變成國營資本 土改完成 廣大農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工商業(yè)的合理調整 出現了加工訂貨 經銷代銷 統(tǒng)購包銷 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 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不景氣 蘇聯社會主義的快速發(fā)展 三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理論依據 馬恩 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 需要經歷一個從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到利用國家政權對舊的生產關系進行革命性的改造 逐步消滅私有制 確立公有制并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過渡時期 這是一切走向共產主義的國家不可逾越的發(fā)展階段 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 有一個從前者變?yōu)楹笳叩母锩D變時期 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馬克思 恩格斯還曾設想用暴力沒收與和平贖買這兩種方式來變革所有制的問題 并認為如果能用贖買的辦法變革所有制 將是 最便宜不過了 列寧 落后國家在先進國家無產階級的幫助下 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而過渡到蘇維埃制度 然后經過一定的發(fā)展階段過渡到共產主義 改變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經營方式和習慣勢力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必須經過一個相當長的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過渡時期的根本任務是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公有財產 同時 通過合作社的形式使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 并把創(chuàng)造高于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的根本任務提到首位 以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毛澤東科學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后經濟 政治和社會發(fā)生的深刻變化及發(fā)展趨勢 及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建設工業(yè)化國家的同時 基本完成了對農業(yè) 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 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反映了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 盡快消滅剝削 擺脫貧困 迅速發(fā)展經濟 變農業(yè)國為工業(yè)國的愿望 其基本方向是正確的 第二節(jié)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一 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結構圖 一 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1 對農業(yè) 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互助合作 改造農業(yè)和手工業(yè) 把個體經濟改造成社會主義的集體經濟 第一 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 走互助合作道路 毛澤東主席 關于合作化問題 的報告?zhèn)鬟_到農村 第二 遵循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和國家?guī)椭脑瓌t 以互助合作的優(yōu)越性吸引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農民積極報名參加合作社 到1956年底 全國入社農戶占總農戶的96 3 5億多農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合作化 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 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情況 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 依靠貧下中農鞏固團結其他中農 發(fā)展互助合作 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滅富農剝削的農村階級政策 1955年 毛澤東撰寫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一書的按語 第四 堅持積極領導 穩(wěn)步前進方針 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 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大體經歷的三個發(fā)展階段 過渡形式 互助組 初級社 高級社 生產資料 經營 勞動 分配 性質 私有 對某些牲畜 農具共同使用 有少量公共財產 土地 牲畜 大農具私有 有較多公共財產 土地及其它主要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 個體經營 集體勞動 經營所得 社會主義萌芽 土地入股 統(tǒng)一經營 土地分紅和按勞分配結合 集體勞動 半社會主義 統(tǒng)一經營 集體勞動 按勞分配 社會主義 農業(yè)合作化的意義 2 對個體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1 方針 統(tǒng)籌兼顧 全面安排 積極領導 穩(wěn)步前進 2 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歷的由小到大 由低級到高級的具體三個步驟 到1956年底 全國共組織了10萬個合作社 入社社員占全部手工業(yè)從業(yè)人員的92 以上 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3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一 改造的方式方法 和平贖買國家稅收 34 5 職工福利 15 企業(yè)公積金 30 資本家紅利 20 5 和平贖買的可能性 要對其妥協 動搖甚至投降的一面給予堅決的斗爭 從而引導革命朝著勝利的方向發(fā)展 PleasewritedownofcontentsexplanationforBusinessArea 我國經濟落后 生產力水平低下 需要民族資本家發(fā)揮其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一面 私人資本主義在政治上 經濟上對社會主義的依賴 馬克思 恩格斯的繼承和發(fā)展 委托加工 改造形式 初級形式 高級形式 加工訂貨 統(tǒng)購包銷 委托經銷 代銷 個別行業(yè)公私合營 全行業(yè)公私合營 第二 采取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 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有委托加工 計劃訂貨 統(tǒng)購統(tǒng)銷 委托經銷代銷等 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三步驟 第三 把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長郭琳爽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上表態(tài) 企業(yè)向國營商業(yè)看齊 個人向工人階級轉 紅色資本家榮毅仁上海工商界代表 二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1 堅持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并舉 社會主義改造 圍繞著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這個中心任務進行的 引導個體農民 個體手工業(yè)者走集體化的道路 改造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目的都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的要求 更好地發(fā)展生產力 從建國初到1956年工農業(yè)產值比例的變化 比例 年份 工業(yè) 農業(yè) 1949年 30 1952年 1956年 43 1 51 3 48 7 56 9 70 合計 78 7 國民經濟比例 年份 1952年 1957年 社會主義性質經濟 非社會主義性質經濟 國營 合作社 公私合營 合計 個體 資本主義 19 1 33 1 5 56 0 7 8 21 3 97 71 8 3 6 9 不到0 1 3 1957年國民經濟總收入與1952年比較 2 采取積極引導 逐步過渡的方式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主要是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實現了突破 這些突破集中到一點就是 在一個政治經濟文化落后的農業(yè)大國里 走出了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新路子 解決了社會變革與物質基礎 和平過渡與階級斗爭的矛盾問題 社會主義改造中出現的失誤和偏差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 農業(yè)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yè)和個體商業(yè)的改造要求過急 工作過粗 改變過快 形式也過于簡單劃一 以致在長期間遺留了一些問題 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過的 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一九五六年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對于一部分原工商業(yè)者的使用和處理也不很適當 出現的失誤和偏差的原因 中共中央歷來對社會主義改造的評價 社會主義改造和改革的關系 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改革 第三節(jié)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及其理論依據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yè) 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標志著中國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的結束 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 1956年7月13日我國第一輛解放卡車下線 國民收入結構 見p91 0 資本主義 26 9 國家資本主義 1952 195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56 67 5 32 5 17 0 社會主義 工業(yè)總產值 1949 1952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40 160 200 18 9 38 3 12 44 32 66 15 8 135 25 195 布 億米 原油 萬噸 原油 百萬噸 銅 萬噸 生鐵 萬噸 主要工業(yè)品產量比較 4 2 私營商業(yè) 0 2 國家資本主義和小私商組織的合作化商業(yè) 19521 195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42 6 68 3 27 5 57 5 國營和供銷合作社商業(yè) 商品零售額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 上述情況明確地表示 中國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已經基本上被消滅 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 見p92 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的政體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已經確立起來 表明我國由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轉變?yōu)樯鐣髁x國家 二 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它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 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 1954年10月初 毛澤東在北京會見赫魯曉夫 毛澤東多次說 1949年那樣大的勝利 并沒有使我高興 到1955年 當我看到有那么多的農民參加了合作社 接著是私營工商業(yè)的改造 我開始高興了 見p92 1955年4月17日 周恩來到印尼萬隆出席亞非會議受到熱烈歡迎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是什么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形式 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1 為什么說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2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中國為什么在20世紀50年代選擇了社會主義 3 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是什么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書目 1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2 毛澤東 革命的轉變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3 毛澤東 關于農業(yè)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 4 毛澤東 關于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5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 小說 6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 小說 謝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 第三 社會主義改造 理論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754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