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數(shù)學 第1章 立體幾何初步 第三節(jié)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案 蘇教版必修2.doc
《2018高中數(shù)學 第1章 立體幾何初步 第三節(jié)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案 蘇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高中數(shù)學 第1章 立體幾何初步 第三節(jié)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案 蘇教版必修2.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幾何體的有關計算問題 【考點精講】 1. 表面積公式 (1)圓柱:如果圓柱的底面半徑為,母線長為,那么圓柱的底面積為,側面積為。表面積為。 (2)圓錐:如果圓錐的底面半徑為,母線長為,那么圓錐的底面積為S底=,側面積為S側=,表面積S表=+。 (3)圓臺:圓臺的上、下底面半徑分別為、,母線長為,,=,則其側面積為S側=,表面積為。 (4)圓柱、圓錐、圓臺的側面積有如下關系。 2. 體積公式 (1)柱體:柱體的底面積為,高為,則。 (2)錐體:錐體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柱體的體積的。即。 (3)臺體:臺體的上、下底面積分別為S′、S,高為h,則V=(S′++S)h。 (4)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之間的關系: 【典例精析】 例題1 如圖1,∠ACB=45,,過動點A作,垂足D在線段BC上且異于點B,連接AB,沿將△折起,使∠BDC=90(如圖2所示)。當?shù)拈L為多少時,三棱錐的體積最大。 思路導航:本題考查立體幾何線面的基本關系,及如何取到最值,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答案:在如圖1所示的△中,設,則。 由,∠ACB=45知,△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由折起前知,折起后(如圖2),,,且, 所以平面。又∠BDC=90,所以。于是 , 當且僅當,即時,等號成立, 故當,即時,三棱錐的體積最大。 例題2 如下圖所示,在長方體中,截下一個棱錐C—,求棱錐C-的體積與剩余部分的體積之比。 思路導航:剩余部分幾何體不是規(guī)則幾何體,可利用長方體和棱錐體積的差來求得剩余部分的體積。 答案:已知長方體可以看成直四棱柱,設它的底面的面積為S,高為,則它的體積為。 而棱錐C-A′DD′的底面積為高為,故棱錐C-A′DD′的體積為 。 余下的體積是。所以棱錐C-A′DD′的體積與剩下部分的體積之比為。 隨堂練習:正六棱錐P-ABCDEF中,G為PB的中點。則三棱錐D-GAC與三棱錐P-GAC體積之比為( ) A.1:1 B.1:2 C.2:1 D. 3:2 解析:由于G是PB的中點,故P-GAC的體積等于B-GAC的體積,于是可以求出D-GAC的體積=2B-GAC的體積=2P-GAC的體積。故答案選C。 【總結提升】 求幾何體的體積問題: (1)計算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關鍵是根據(jù)條件找出相應的底面面積和高,要充分運用多面體的有關截面及旋轉(zhuǎn)體的軸截面,將空間問題轉(zhuǎn)化為平面問題。 (2)利用等積法求體積,也可稱為轉(zhuǎn)換法,通過選擇合適的底面來求體積的一種方法。 (3)在求兩個空間幾何體的體積比問題,盡量找到這兩個幾何體的底面與高之間的關系,有相同的高或底面積將對解題大有裨益。 微課程2:立體幾何中線與面所成角問題 【考點精講】 1. 定義: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這個平面內(nèi)的射影所夾的銳角叫做這條斜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垂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規(guī)定為直角。在平面內(nèi)的直線或與平面平行的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規(guī)定為0。 2. 求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一般分為兩大步: (1)找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即通過找直線在平面上的射影來完成; (2)計算,要把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轉(zhuǎn)化到一個三角形中求解。 3. 直線和平面所有角的范圍:0≤≤90。 【典例精析】 例題1 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D⊥底面ABCD,點E在棱PB上。 (1)求證:平面AEC⊥平面PDB; (2)當PD=AB,且E為PB的中點時,求AE與平面PDB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導航:(1)將問題轉(zhuǎn)化為證明AC⊥平面PDB;(2)AE與平面PDB所成的角即為AE與它在平面PDB上的射影所成的角。 答案:(1)證明:∵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C⊥BD.∵PD⊥底面ABCD, ∴PD⊥AC.又PD∩BD=D, ∴AC⊥平面PDB.又AC?平面AEC, ∴平面AEC⊥平面PDB。 (2)解:設AC∩BD=O,連接OE。 由(1)知,AC⊥平面PDB于點O, ∴∠AEO為AE與平面PDB所成的角。 ∵點O、E分別為DB、PB的中點,∴OE∥PD,且OE=PD。 又∵PD⊥底面ABCD,∴OE⊥底面ABCD,∴OE⊥AO。 在Rt△AOE中,OE=PD=AB=AO,∴∠AEO=45。 即AE與平面PDB所成的角為45。 例題2 如圖,已知DC⊥平面ABC,EB∥DC,AC=BC=EB=2DC=2,∠ACB=120,P、Q分別為AE、AB的中點。 (1)證明:PQ∥平面ACD; (2)求AD與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 思路導航:(1)轉(zhuǎn)化為PQ∥DC;(2)AD與平面ABE所成角即為AD與它在平面ABE上的射影所成的角。 答案:(1)證明:因為P、Q分別為AE、AB的中點,所以PQ∥EB。 又DC∥EB,因此PQ∥DC,PQ平面ACD,DC?平面ACD,從而PQ∥平面ACD。 (2)解:如圖,連接CQ、DP。 因為Q為AB的中點,且AC=BC, 所以CQ⊥AB。 因為DC⊥平面ABC,EB∥DC, 所以EB⊥平面ABC。 因此CQ⊥EB,又AB∩EB=B, 故CQ⊥平面ABE。 由(1)有PQ∥DC,又PQ=EB=DC, 所以四邊形CQPD為平行四邊形,故DP∥CQ, 因此DP⊥平面ABE,∠DAP為AD和平面ABE所成的角, 在Rt△DCA中,DC=1,AC=2,∴, 在△ACB中,AC=CB=2,∠ACB=120, ∴CQ=1,∴DP=1。 ∴在Rt△DPA中,AD=,DP=1,sin∠DAP=。 因此AD和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例題3 如圖,在如圖所示的圓錐中,已知PO=,⊙O的直徑AB=2,點C在上,且∠CAB=30,D為AC的中點。 (1)證明:AC⊥平面POD; (2)求直線OC和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 思路導航:本題考查垂直關系的證明,線面角的求解及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試題的難點是第二問的線面角,其中作出線面角是解題的關鍵。 答案:(1)證明:如圖,因為OA=OC,D是AC的中點,所以AC⊥OD。 又PO⊥底面⊙O,AC?底面⊙O,所以AC⊥PO,而OD,PO是平面POD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所以AC⊥平面POD。 (2)解:由(1)知,AC⊥平面POD,又AC?平面PAC,所以平面POD⊥平面PAC。在平面POD中,如圖,過O作OH⊥PD于H,則OH⊥平面PAC,連接CH,則CH是OC在平面PAC上的射影,所以∠OCH是直線OC和平面PAC所成的角。 在Rt△ODA中,OD=OAsin 30=。 在Rt△POD中,OH===。 在Rt△OHC中,sin∠OCH==。 故直線OC和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總結提升】 高考對空間線面關系的考查每年必有一道解答題,難度為中低檔,大多數(shù)考生會做而得不到全分,往往是因為推理不嚴密,跳步作答所致。 解題過程要表達準確、格式要符合要求.每步推理要有理有據(jù)。計算題要有明確的計算過程,不可跨度太大,以免漏掉得分點。引入數(shù)據(jù)要明確、要寫明“已知”、“設”等字樣,要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求線面夾角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作出線在面內(nèi)的射影,根據(jù)線面夾角定義來求。 ②有時可以轉(zhuǎn)化為面面夾角來求。(如果線所在的面與待求夾角的那個面相交,且交線正好垂直于待求夾角的那條線,就可以使用此法。) 關于線線夾角和線面夾角,下面兩個結論經(jīng)常用到: ①如圖1,平面,=,,則 。 ②如圖2,過的頂點引射線和、成相等的銳角時,則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是的平分線(或平分線的反向延長線)。 圖1 圖2 微課程3:立體幾何中求二面角問題 【考點精講】 1. 一個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把這個平面分成兩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2. 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棱,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學習二面角要注意以下三點: (1)二面角的大小是用平面角來度量的;(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兩個面的位置唯一確定的,與棱上點的選擇無關;(3)平面角的兩邊分別在二面角的兩個面內(nèi)。 【典例精析】 例題1 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A⊥平面ABC,且PA=AB=a,求二面角A-PC-B的正切值大小。 思路導航:要求二面角的大小,首先要在圖形中構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利用其平面角度量二面角的大小.過棱上一點,分別在兩個面內(nèi)作(或證)棱的垂線,即可產(chǎn)生二面角的平面角,要充分利用三角函數(shù)定義求得具體值。 答案:取AC的中點M,連接BM,作MN⊥PC于N,連接BN(如圖)。 ∵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 易證BM⊥AC,AC=平面PAC∩平面ABC。 ∴BM⊥平面PAC(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 ∵MN⊥PC,∴NB⊥PC。 ∴∠MNB是二面角A-PC-B的平面角。 易知MN=a,BM=a。 ∴tan∠MNB=。∴∠MNB=arctan,即二面角A-PC-B的正切值大小為。 例題2 在平面四邊形ABCD中,已知AB=BC=CD=a,∠ABC=90,∠BCD=135,沿AC將四邊形折成直二面角B-AC-D。 (1)求證:平面ABC⊥平面BCD; (2)求平面ABD與平面ACD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導航:本題中∠B=∠ACD=90在折疊前后不變,四邊形的四條邊的長也不變,所以BE、sinDAC均可在平面四邊形中求得。 答案:如圖,其中圖(1)是平面四邊形,圖(2)是折后的立體圖。 (1)證明:∵平面ABC⊥平面ACD,交線為AC, 又∵AB=BC,∠ABC=90, ∴∠ACD=90,CD⊥AC。 ∴平面ABC⊥平面BCD。 (2)解:過點B作BE⊥AC,E為垂足,則BE⊥平面ACD。 又過點E在平面ACD內(nèi)作EF⊥AD,F(xiàn)為垂足,連接BF。 由三垂線定理可知BF⊥AD。 ∴∠BFE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點E為AC中點, ∴BE=AC=a。 又sin∠DAC=,EF=AE, ∴EF=a,tan∠BFE=。 ∴∠BFE=60,即平面ABD與平面ACD所成的二面角為60。 【總結提升】 (1)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用來刻畫二面角大小的一個概念.它和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以及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一樣,都可化歸為用平面內(nèi)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來表示,但必須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應垂直于二面角的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兩條邊分別在二面角的兩個面內(nèi),而且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兩個面的相互位置所確定的,與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頂點在棱上的位置無關。 (2)二面角的計算方法 ①利用定義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在棱上取一點,分別在兩個面內(nèi)作棱的垂線,這兩條射線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定義作二面角的平面角,關鍵在于找棱及棱上的特殊點,學習時要特別注意平移和補形方法的靈活運用。 ②用垂面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作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或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的垂面,則該垂面與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交線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面積法:如果一個多邊形在一個平面內(nèi)的射影是一個多邊形,且這兩個多邊形所在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為θ,則cosθ=。 二面角定量地反映了兩個平面相交的位置關系,但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是一難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高中數(shù)學 第1章 立體幾何初步 第三節(jié)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案 蘇教版必修2 2018 高中數(shù)學 立體幾何 初步 三節(jié) 空間 幾何體 表面積 體積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05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