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20.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20.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20.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20.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組課文的主題是“人間真情” ,精讀課文《古詩兩首》安排了兩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開元盛世,陽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樓,繁華都會——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盛唐詩人筆下的這次離別在感傷之外,更充滿了少年人青春昂揚的氣息,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麗,體現(xiàn)了盛唐獨有的精神風貌。因此,在“送別詩”中獨放異彩,是歷來傳頌的名篇。 學情分析: 本次執(zhí)教對象是農村四年級學生,借班上課,平時與學生沒有接觸。 四年級是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橋梁,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積累,初步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閱讀習慣。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四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階段。 孩子能收集相關語文學習材料,但面不廣,收集材料較散。平時能積極發(fā)言,但公開課上表達欲望和自信心不穩(wěn)定。知識面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城鎮(zhèn)孩子較弱,在語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夠,語感一般。平時缺少不斷總結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意識。 設計思路: 1、根據學情,放棄原先上組詩的想法。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詩之中選學色彩明麗、語淺意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隨著對古詩語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隨著放飛想象產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于個性化,成熟化。 3、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白x懂詩題、讀通詩句、理解詩意、體驗詩情”四個步驟做成卡片,每個步驟結束時及時總結并貼在黑板上,成為板書的一部分。 4、注重氛圍的創(chuàng)設,注重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fā)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2、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背景音樂:《高山流水》 2 熱身活動:分兩隊,小隊長領著賽背李白的詩。 (啟用哪種背景音樂,確定什么課前活動內容,是經過了考慮和挑選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李白詩篇萬古傳?!拔闯汕{先有情”,課前的一切準備都只為了讓學生進入和諧的感性氛圍。) 一、談話激趣: 1、歌星、演員、運動員,你喜歡哪些人?詩人、作家、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2、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他是—— (課件李白圖出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課件的設計:窗外一輪皎潔的明月——把酒問青天的狂放身影——鏡頭推進后李白半身頭像寫真,四幅頗具概括性的圖片緩慢推出,意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進李白的詩歌世界。) 3、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課件出示課題) (課件呈現(xiàn)的除課題,底色是古香古色的明黃,背景是一唱一和的兩個吟詩人??此茻o意,實則有心。)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題目 ① 題目中有生字(出示卡片“廣陵”),誰來讀一讀? (教師注意傾聽并評價“陵”的后鼻音讀法) 大家一起讀。 ② (出示卡片“孟浩然”)誰來讀一讀?( 教師注意傾聽并評價“孟”的后鼻音讀法)全班一起來. 孟的第一筆是什么(橫撇)。我們一起寫寫這個字(板演) (讀懂題目第一層要求:讀準音。) (先個體后整體,四年級的語基訓練既不放松也不刻意。不放松是因為對方言區(qū)的孩子來講,正音要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不刻意是因為不能因技能訓練而影響了情感熏陶。) 2、個性讀題 ① 題目共有十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試著讀一讀吧,同學們。 生自由練讀后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想看看黃鶴樓嗎?(課件) ☆他強調的是“送”,為什么呢? 對,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 ☆ “之”是什么意思? ② 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題目呢?同學們自已再讀一遍題目吧! (鼓勵學生,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膽地說出來,大聲地讀出來。不怕重復,也不怕與別人不同。) ③ 同學們,你讀懂了題目了嗎?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讀懂題目第二層要求: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理解詩題字面上的意思。) 3、感性讀題 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xiàn)代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課題)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 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年齡差距不是問題,一樣的酷愛自由,一樣的瀟灑飄逸,使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詩才出眾,使他們相間恨晚,無話不談,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 對,我們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 (貼卡片“讀懂詩題”) (讀懂題目第三層要求:體會詩人的感受,讀出詩題背后的故事。有必要時,老師范讀。) 總結學古詩的步驟: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 (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 (讀準題目——個性讀題——感性讀題,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感情不斷升華。知人論詩,整體觀照,了解了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充分的個體思考與體驗,才稱得上真正“讀懂詩題”。 題目為文眼, “讀題目”的環(huán)節(jié)是要舍得花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真正“讀懂詩題”,才能自如走進詩境。) 三、自主學習,讀通詩句。 (出示卡片)“讀通詩句”。 1、自由讀 讀通詩句的要求是“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同學們能做到嗎? 帶著要求,讀一讀詩句。 2、指名讀 (強調“傾聽”,教師也要專心與學生一起傾聽,一起評價 。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隨時隨地培養(yǎng)。) 3、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 古人讀詩講究節(jié)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jié)奏。誰能接著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jié)奏(范讀),想讀的接著讀吧! (初讀詩歌的目標十分明確,一是面向全體,提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讀出詩的節(jié)奏,初步感受詩韻律美。兩個目標簡單易行,增加讀詩學詩的興味。) 四、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詩讀得這么好,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注釋。借助注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出示卡片:“理解詩意”。) 同學們,先自己學一學,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說給同桌聽,等一下老師可要考考你們呀! 2、抽查對重點詞的理解,借助重點詞說說詩句大意。 (強調“借助注釋讀懂古詩” 的學習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本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方法指導,切忌吹毛求疵,要求過嚴。學生能說出大意就行,學習時間不宜長,應有重感悟,輕理解的詩歌學習意識。 學習方式是生生合作交流后指名發(fā)言,這樣能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個體。) 五、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1、進入詩境。 ① (師邊板畫邊解說:)滾滾長江水由西向東流,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邊的黃鶴樓(板◎),要到東邊去(板◎),這就叫“ ”。 (拿出黃鶴樓圖片和揚州圖片)哪位同學幫老師找出它們的位置? (黃鶴樓簡筆畫) (揚州簡筆畫) (板畫板演的直觀性讓學生真實體會“西辭”的方位,而不是停留于對詞語字面上的解釋。) ② 三月的揚州是什么樣的?詩人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煙花三月) 想不想跟著孟浩然到揚州去游玩?(課件:揚州春景,古箏樂曲) 啊,能到揚州去玩,多么令人 ?。◣煼蹲x前兩句詩) 大家一起讀。(齊讀) 指名讀。 (教師要用心傾聽,注意通過評語挖掘學生內心感受,引導讀出祝福,讀出欣羨,讀出不舍,讀出詩情,讀出詩韻。此時,悠揚的音樂,醉人的畫面,傾心的想象,動情的朗誦,拉近了孩子與詩人的距離。) ③ 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板畫孤帆,書寫“帆盡”)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板畫眾帆,突出孤帆。)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點點,只見一帆,船不見了,我看著帆,帆不見了,我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 (師范讀后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 2、多元感悟。 多么真摯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話想對孟浩然說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 (語近情遙,含吐不露。這兩句詩中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卻表達了何其深摯的友情。不合常理的“孤”與“唯”,充滿主觀感覺的“流”——依依惜別的深情巧妙地寄托在對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回味,值得再三品讀?。? 3、感情升華。 (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范讀,生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長江天際流。 (音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音樂停) 4、融會貫通。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題目。 (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來到黃鶴樓上,文字符號化為鮮活的畫面。在瑯瑯讀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 六、小結 (音樂:《送別》)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下節(jié)課要學的《送元二使安西》,表達的是不同的離別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陳老師也要和大家說聲再見了。離別之際,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同學們讀一讀,比一比,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板書設計: 帆盡 情未盡 (黃鶴樓簡筆畫) (揚州簡筆畫) 讀懂詩題 讀通詩句 理解詩意 體驗詩情 ∮ ∮ ∮ ∮ ∮ ∮ ∮ ∮ ∮ ∮ 附送: 2019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20.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組課文的主題是“人間真情” ,精讀課文《古詩兩首》安排了兩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開元盛世,陽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樓,繁華都會——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盛唐詩人筆下的這次離別在感傷之外,更充滿了少年人青春昂揚的氣息,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麗,體現(xiàn)了盛唐獨有的精神風貌。因此,在“送別詩”中獨放異彩,是歷來傳頌的名篇。 學情分析: 本次執(zhí)教對象是農村四年級學生,借班上課,平時與學生沒有接觸。 四年級是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橋梁,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積累,初步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閱讀習慣。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四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階段。 孩子能收集相關語文學習材料,但面不廣,收集材料較散。平時能積極發(fā)言,但公開課上表達欲望和自信心不穩(wěn)定。知識面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城鎮(zhèn)孩子較弱,在語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夠,語感一般。平時缺少不斷總結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意識。 設計思路: 1、根據學情,放棄原先上組詩的想法。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詩之中選學色彩明麗、語淺意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隨著對古詩語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隨著放飛想象產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于個性化,成熟化。 3、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白x懂詩題、讀通詩句、理解詩意、體驗詩情”四個步驟做成卡片,每個步驟結束時及時總結并貼在黑板上,成為板書的一部分。 4、注重氛圍的創(chuàng)設,注重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fā)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2、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背景音樂:《高山流水》 2 熱身活動:分兩隊,小隊長領著賽背李白的詩。 (啟用哪種背景音樂,確定什么課前活動內容,是經過了考慮和挑選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李白詩篇萬古傳?!拔闯汕{先有情”,課前的一切準備都只為了讓學生進入和諧的感性氛圍。) 一、談話激趣: 1、歌星、演員、運動員,你喜歡哪些人?詩人、作家、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2、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他是—— (課件李白圖出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課件的設計:窗外一輪皎潔的明月——把酒問青天的狂放身影——鏡頭推進后李白半身頭像寫真,四幅頗具概括性的圖片緩慢推出,意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進李白的詩歌世界。) 3、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課件出示課題) (課件呈現(xiàn)的除課題,底色是古香古色的明黃,背景是一唱一和的兩個吟詩人??此茻o意,實則有心。)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題目 ① 題目中有生字(出示卡片“廣陵”),誰來讀一讀? (教師注意傾聽并評價“陵”的后鼻音讀法) 大家一起讀。 ② (出示卡片“孟浩然”)誰來讀一讀?( 教師注意傾聽并評價“孟”的后鼻音讀法)全班一起來. 孟的第一筆是什么(橫撇)。我們一起寫寫這個字(板演) (讀懂題目第一層要求:讀準音。) (先個體后整體,四年級的語基訓練既不放松也不刻意。不放松是因為對方言區(qū)的孩子來講,正音要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不刻意是因為不能因技能訓練而影響了情感熏陶。) 2、個性讀題 ① 題目共有十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試著讀一讀吧,同學們。 生自由練讀后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想看看黃鶴樓嗎?(課件) ☆他強調的是“送”,為什么呢? 對,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 ☆ “之”是什么意思? ② 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題目呢?同學們自已再讀一遍題目吧! (鼓勵學生,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膽地說出來,大聲地讀出來。不怕重復,也不怕與別人不同。) ③ 同學們,你讀懂了題目了嗎?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讀懂題目第二層要求: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理解詩題字面上的意思。) 3、感性讀題 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xiàn)代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課題)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 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年齡差距不是問題,一樣的酷愛自由,一樣的瀟灑飄逸,使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詩才出眾,使他們相間恨晚,無話不談,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 對,我們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 (貼卡片“讀懂詩題”) (讀懂題目第三層要求:體會詩人的感受,讀出詩題背后的故事。有必要時,老師范讀。) 總結學古詩的步驟: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 (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 (讀準題目——個性讀題——感性讀題,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感情不斷升華。知人論詩,整體觀照,了解了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充分的個體思考與體驗,才稱得上真正“讀懂詩題”。 題目為文眼, “讀題目”的環(huán)節(jié)是要舍得花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真正“讀懂詩題”,才能自如走進詩境。) 三、自主學習,讀通詩句。 (出示卡片)“讀通詩句”。 1、自由讀 讀通詩句的要求是“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同學們能做到嗎? 帶著要求,讀一讀詩句。 2、指名讀 (強調“傾聽”,教師也要專心與學生一起傾聽,一起評價 。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隨時隨地培養(yǎng)。) 3、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 古人讀詩講究節(jié)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jié)奏。誰能接著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jié)奏(范讀),想讀的接著讀吧! (初讀詩歌的目標十分明確,一是面向全體,提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讀出詩的節(jié)奏,初步感受詩韻律美。兩個目標簡單易行,增加讀詩學詩的興味。) 四、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詩讀得這么好,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注釋。借助注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出示卡片:“理解詩意”。) 同學們,先自己學一學,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說給同桌聽,等一下老師可要考考你們呀! 2、抽查對重點詞的理解,借助重點詞說說詩句大意。 (強調“借助注釋讀懂古詩” 的學習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本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方法指導,切忌吹毛求疵,要求過嚴。學生能說出大意就行,學習時間不宜長,應有重感悟,輕理解的詩歌學習意識。 學習方式是生生合作交流后指名發(fā)言,這樣能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個體。) 五、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1、進入詩境。 ① (師邊板畫邊解說:)滾滾長江水由西向東流,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邊的黃鶴樓(板◎),要到東邊去(板◎),這就叫“ ”。 (拿出黃鶴樓圖片和揚州圖片)哪位同學幫老師找出它們的位置? (黃鶴樓簡筆畫) (揚州簡筆畫) (板畫板演的直觀性讓學生真實體會“西辭”的方位,而不是停留于對詞語字面上的解釋。) ② 三月的揚州是什么樣的?詩人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煙花三月) 想不想跟著孟浩然到揚州去游玩?(課件:揚州春景,古箏樂曲) 啊,能到揚州去玩,多么令人 !(師范讀前兩句詩) 大家一起讀。(齊讀) 指名讀。 (教師要用心傾聽,注意通過評語挖掘學生內心感受,引導讀出祝福,讀出欣羨,讀出不舍,讀出詩情,讀出詩韻。此時,悠揚的音樂,醉人的畫面,傾心的想象,動情的朗誦,拉近了孩子與詩人的距離。) ③ 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板畫孤帆,書寫“帆盡”)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板畫眾帆,突出孤帆。)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點點,只見一帆,船不見了,我看著帆,帆不見了,我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 (師范讀后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 2、多元感悟。 多么真摯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話想對孟浩然說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 (語近情遙,含吐不露。這兩句詩中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卻表達了何其深摯的友情。不合常理的“孤”與“唯”,充滿主觀感覺的“流”——依依惜別的深情巧妙地寄托在對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回味,值得再三品讀?。? 3、感情升華。 (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范讀,生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長江天際流。 (音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音樂停) 4、融會貫通。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題目。 (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來到黃鶴樓上,文字符號化為鮮活的畫面。在瑯瑯讀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 六、小結 (音樂:《送別》)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下節(jié)課要學的《送元二使安西》,表達的是不同的離別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陳老師也要和大家說聲再見了。離別之際,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同學們讀一讀,比一比,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板書設計: 帆盡 情未盡 (黃鶴樓簡筆畫) (揚州簡筆畫) 讀懂詩題 讀通詩句 理解詩意 體驗詩情 ∮ ∮ ∮ ∮ ∮ ∮ ∮ ∮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20.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2019 四年級 語文 上冊 20. 古詩 教學 設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70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