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選考部分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4講 課型2:高考命題與題型方法研討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 .ppt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選考部分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4講 課型2:高考命題與題型方法研討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 .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選考部分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4講 課型2:高考命題與題型方法研討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 .ppt(5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選修1 第44講課型2 高考命題與題型方法研討 考情分析 考向研判 題型突破 高考考情分析 題型突破方法 熱考視角例析 課時作業(yè) 內容索引 高考考情分析 全國卷5年考題統計 熱考視角例析 視角1關注民生的改革當今社會 民生成了最流行 最關鍵的一個詞 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與重視 已經不僅僅是民意的集中體現 而是成了決策層既定的發(fā)展基調 民生 二字在中國已經演繹成為時下最流行 最得人心的話語 這當然是國家正在快速發(fā)展進步的顯著標志 以人為本 必須關注民生 只有關注民生才能重視民生 只有真正重視民生才能保障民生 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礎上才能不斷地改善民生 因此 政府有關注民生 重視民生之義務 有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之責任 學者也有關注民生 重視民生之道義 有研究民生和提供解決民生問題方案之責任 例題1 2017 新課標全國 卷 45 材料新中國工資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 在近30年中基本沒有大的變動 1978年9月 中共中央發(fā)出通知 要求各地區(qū) 各部門組織力量調查研究 提出工資改革意見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資制度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有關決定 其中提出尤其要改變腦力勞動者報酬偏低的狀況 隨后 中央決定于1985年進行工資改革 其原則 企業(yè)職工的工資和獎金要同企業(yè)的經濟效益高低 個人貢獻大小掛鉤 職工工資總額同企業(yè)經濟效益按比例浮動 要逐步適當拉開職工收入的檔次 改變平均主義狀況 今后中央只管省 自治區(qū) 直轄市和中央兩級機關 以及全國性的重點大專院校和科研 文化 衛(wèi)生事業(yè)單位 其他各級機關和事業(yè)單位歸省 自治區(qū) 直轄市管理 國營企業(yè)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的辦法以后 國家不再統一安排其職工的工資改革與工資調整 使絕大多數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有一定的增加 對中青年業(yè)務骨干 中小學教師給予適當照顧 摘編自莊啟東等 新中國工資史稿 1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20世紀80年代工資改革的特點 答案 答案逐步推行 漸進改革 落實按勞分配原則 實行政企分開 分級管理 向腦力勞動者適當傾斜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 1982年 1985年 改變平均主義 中央只管 單位 其他 歸省 自治區(qū) 管理 改變腦力勞動者報酬偏低的狀況 等從方法步驟 原則 管理辦法 傾斜對象等方面概括 解析 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說明20世紀80年代工資改革的意義 答案 答案改變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資制度 提高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活水平 有利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解析從舊有體制的革新 對工作積極性的調動以及推動市場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回答 解析 視角2關注法治建設的改革習近平強調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 各地區(qū)各部門務必抓緊抓好 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是長效熱點問題 高考命題注重對古代法律的考查 以期對當今社會的民主法治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例題2 2017 課標全國 44 材料北周武帝時期制定的 大律 凡二十五篇 制罪 二十五等 定罪1537條 條流苛密 比于齊 北齊 法 煩而不要 宣帝 更峻其法 導致 上下愁怨 內外離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開皇初年兩次 更定新律 史謂 開皇律 隋朝統治者鑒于 北齊律 法令明審 科條簡要 將其作為制定 開皇律 的主要參考 并 采魏 晉刑典 下至齊 梁 沿革輕重 取其折衷 成文 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 廢除 前代鞭刑及梟首 等 苛慘之法 以輕代重 化死為生 定罪500條 刪繁就簡 比舊律減少死刑81條 流放刑154條 勞役刑等一千余條 唐朝官修史書評價 開皇律 刑網簡要 疏而不失 據 隋書 1 根據材料 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點 答案 答案改變了北周的嚴刑峻法 減輕刑罰 對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 擇善而從 法律條文簡要而不繁瑣 解析據材料信息 廢除 前代鞭刑及梟首 等 苛慘之法 以輕代重 化死為生 可概括其特點是改變前代嚴刑峻法 減輕刑罰 據材料信息 采魏 晉刑典 下至齊 梁 沿革輕重 取其折衷 可概括其特點是對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 擇善而從 據材料信息 刪繁就簡 刑網簡要 疏而不失 可概括其特點是法律條文簡要而不繁瑣 解析 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簡析隋代 開皇律 制定的意義 答案 答案總結和發(fā)展了前代立法的經驗 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 為隋朝發(fā)展與強盛提供保障 為后世法制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解析結合材料實行新法的背景 從法律的演變 法律對國家經濟 人民生活的影響和對整個法律進程的作用等角度組織答案 解析 例題3 2014 課標全國 45 材料西漢建立后 約法三章 不再適應現實需要 新的法令條文不斷增加 形成 九章律 漢武帝時 九章律 之外的 旁章科條 迅速增至359 章 僅關于死罪的法律條文便有1000多條 律令煩多 百有余萬言 具有法律意義的案例匯編越編越多 春秋 一書所記史事在判案時也用作參考 三國魏初 沿用的 秦漢舊律 竟多達906卷 770余萬字 東漢以來馬融 鄭玄等儒學大師對法律的注釋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晉時對法律進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規(guī)被編輯為 令 由具體行政部門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為主體 共20篇 620條 27600字 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時任意引用法令條文的可能性 與漢代明顯不同的是 新律不少條文突出上下尊卑 同罪而不同罰 摘編自張晉藩總主編 中國法制通史 1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指出魏晉法律改革的主要特點 答案 答案從現實需要出發(fā) 刪繁就簡 刑法與行政法規(guī)分離 突出倫理犯罪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并聯系所學知識加以分析 提取材料中關鍵信息 如 行政法規(guī) 由具體行政部門掌握 新律以刑法為主體 共20篇 而之前三國魏初多達906卷 突出上下尊卑 同罪而不同罰 據此加以概括即可 解析 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分別說明儒學對西漢 東漢 魏晉時期法律的影響 答案 答案 獨尊儒術 后儒家經典開始影響法律實施 東漢時儒家學者深入影響法律條文的解釋 魏晉時期儒學理念法制化 解析提取西漢 東漢 魏晉時期法律的內容 結合儒學的發(fā)展說明其對法律的影響 解析 視角3穩(wěn)定貨幣金融的改革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 在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 貨幣金融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 深化貨幣金融改革 保持中國貨幣金融秩序的有效穩(wěn)定運行 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 這種重大熱點問題在高考歷史命題中一定會有所體現 例題4 2015 新課標全國 卷 45 材料從秦朝鑄造 半兩 錢開始 銅幣主要以重量為名 漢代的 五銖 錢 重如其文 直到隋代 都被視為標準性的錢幣 由于盜鑄 剪鑿良幣以取銅等原因 錢幣實際重量與錢幣上銘文不符的現象時常發(fā)生 隋末 劣幣盛行 千錢初重二斤 其后愈輕 不及一斤 幣值混亂 影響流通 針對這種情況 武德四年 621 唐高祖下詔鑄 開元通寶 錢 即在錢幣上鑄 開元通寶 字樣 或識讀成 開通元寶 大小仿漢 五銖 稱作一文 亦稱一錢 每十錢重一兩 新錢輕重大小最為折衷 遠近甚便之 這成為衡法由十六進位制變?yōu)槭M位制的關鍵 錢 取代 銖 成為 兩 以下的重量單位 此后歷代錢幣均稱 通寶 或 元寶 錢幣上不再標識重量 宋代以后 使用皇帝的年號作為錢名逐漸成為常制 如 熙寧通寶 光緒元寶 等 摘編自彭信威 中國貨幣史 等 1 根據材料 指出唐代幣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答案 答案推動了衡法向十進位制轉變 不再直接以錢幣重量體現幣值 解析可從材料中概括得出 從名稱 樣式 重量等角度解答 解析 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說明唐代幣制改革的意義 答案終止了五銖錢長期流通的歷史 開啟了新的貨幣體系 幣值與錢幣重量脫鉤 為非金屬貨幣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方便了流通 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為年號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解析從材料中可以得出幣制統一 范式固定 結合所學知識可得推動了商品經濟發(fā)展 題型突破方法 題型特點該題型問法較為單一 已經基本形成固定化的模式 一般呈現方式是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某某改革的特點或者內容等 題型1概括類材料題的解法 真題典例 2016 課標全國 45 節(jié)選 材料南北朝時 士族族譜是選任官員的重要依據 唐朝初年 舊士族雖已沒落 但清河崔氏 范陽盧氏等數家所謂 山東士族 仍憑借其祖先的影響 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這些家族編寫族譜 標榜為華夏 高門 自詡 家風 優(yōu)良 相互間通婚 唐初那些以軍功起家的大臣 也把能與他們通婚視作榮耀 唐太宗決心從譜牒入手 改變這種狀況 他下令修撰全國總譜 氏族志 不限地域 不分民族淵源 收集當時全國各地具有影響的293個家族 排出等級 但不作為任用官員的依據 編寫者受習慣影響 將當時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為第一等 這讓唐太宗頗不高興 下令 不須論數世以前 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 于是皇族被列為第一 外戚次之 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當時文武大臣中 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從草原南遷 也因此躋身 高門 之列 摘編自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1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唐太宗時譜牒改革的內容 方法突破解答這類問題一般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 快速瀏覽整個試題 了解材料大概意思 通過材料出處弄清楚試題材料的時間 如本題 通過快速閱讀知道這是魏晉南北朝 隋唐時期的譜牒 與宗族相關 材料 然后此時思維就會首先向這個方向思考 進行大腦知識搜索 第二步 仔細閱讀設問 搞清楚設問的條件和要求 如本題是要求概括唐太宗譜牒改革的 內容 不僅要根據材料回答 還要結合所學知識 也就是說要用到材料中沒有的知識點 第三步 帶著問題細讀材料 這個過程中 要把材料分層次 每個層次都一定會有一個要點 甚至每一句話都可能有一個要點 這時候 我們盯住的是一句話 不是一段話 仔細琢磨這句話 慢慢的就會品味出答案要點 即使和答案不一樣 起碼也接近了 如本題 唐太宗譜牒改革的內容在第二段 他下令修撰全國總譜 氏族志 不限地域 不分民族淵源 收集當時全國各地具有影響的293個家族 排出等級 但不作為任用官員的依據 從這一句話中就可以得出幾個要點 他下令修撰全國總譜 氏族志 意味著這是政府行為 不限地域 不分民族淵源 這是指范圍的擴大 排出等級 但不作為任用官員的依據 這是指否定譜牒在選任官員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朝廷主持修撰全國總譜 擴大入選范圍 否定譜牒在選任官員中的作用 建立新的門第標準 題型特點該題型問法也比較單一 模式也基本固定化 一般呈現方式是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分析 簡析 某某改革的作用或者意義等 題型2分析類材料題的解法 真題典例 2016 課標全國 45 節(jié)選 材料南北朝時 士族族譜是選任官員的重要依據 唐朝初年 舊士族雖已沒落 但清河崔氏 范陽盧氏等數家所謂 山東士族 仍憑借其祖先的影響 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這些家族編寫族譜 標榜為華夏 高門 自詡 家風 優(yōu)良 相互間通婚 唐初那些以軍功起家的大臣 也把能與他們通婚視作榮耀 唐太宗決心從譜牒入手 改變這種狀況 他下令修撰全國總譜 氏族志 不限地域 不分民族淵源 收集當時全國各地具有影響的293個家族 排出等級 但不作為任用官員的依據 編寫者受習慣影響 將當時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為第一等 這讓唐太宗頗不高興 下令 不須論數世以前 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 于是皇族被列為第一 外戚次之 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當時文武大臣中 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從草原南遷 也因此躋身 高門 之列 摘編自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簡析唐太宗時譜牒改革的作用 方法突破解答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根據第一問的答案思考作答 作用 一般通過 內容 能夠體現出來 如從 否定譜牒在選任官員中的作用 建立新的門第標準 可以得出 抑制舊士族的影響 如通過 朝廷主持修撰全國總譜 可以得出 加強皇室地位 有利于維護統一 等等 參考答案加強皇室地位 肯定現有政治秩序 有利于維持政權穩(wěn)定 抑制舊士族的影響 有利于維護統一 鞏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針對訓練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建國至嘉慶十二年 1644 1807年 160多年的時間里 清朝白銀對制錢的比價一般在1000文以下 1808年以后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 銀錢比價持續(xù)上漲 銀價的上漲意味著廣大勞動者必須付出更多的銅錢 完稅 1845年銀價上漲更甚 御史劉良駒奏稱 銀價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 京中紋銀每兩易制錢乃二千文 外省則每兩易制錢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而且 其勢日就增加 尚無底止 鴉片戰(zhàn)爭后10年間 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由于對外貿易的發(fā)展 更多的外國銀元流入中國社會 外商趁機用成色較低的銀元套購中國紋銀運往國外 制成銀元后返銷中國牟取暴利 摘編自許弘 近代中國銀貨幣改革述論 材料二林則徐于1833年提出自鑄銀元 光緒初年 吉林省首先用機器試鑄銀幣 1889年 兩廣總督張之洞才獲準在廣東設造幣廠 此后 湖北 江蘇等省紛紛仿效 1905年 清政府開始全面進行貨幣改革 目的是統一銀幣 但由于本位幣不定 引起了 兩 元 之爭 焦點是用 兩 還是用 元 以湖廣總督張之洞 直隸總督袁世凱為代表的 一兩 銀幣派認為各國應有自己的幣制體系 中國不能褻瀆國體而喪失主權 1910年 清政府頒布 幣制則例 自此 兩 元 之爭落下帷幕 1911年 停止各省自由鑄造 鑄幣權統歸中央 辛亥革命爆發(fā) 清政府滅亡 銀幣沒有來得及正式發(fā)行 摘編自劉士剛 晚清的貨幣政策 請回答 1 根據材料一概括晚清 銀貴錢賤 現象日益嚴重的歷史背景 答案 答案背景 鴉片輸入 白銀大量外流 社會矛盾尖銳 外商的不法行為加劇了國內金融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歸納晚清貨幣改革的特點并加以評價 答案 答案特點 鑄幣方式現代化 機器鑄幣 由地方自鑄到中央統一鑄幣 伴隨著文化和政治斗爭 實行鑄幣立法 未真正實行 評價 被動改革 未能使中國擺脫困境 是中國金融近代化的起步 課時作業(yè) 1 2017 宜昌優(yōu)質高中合作體高三期末 28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自安史之亂以來 地方勢力不斷擴張 在穆宗時期 當時不申戶口的州鎮(zhèn)在原來15道71州上的基礎上 又增加了6道97州 郡邑官吏 皆自署置 戶版不籍于天府 稅賦不入于朝廷 的現象普遍存在 中央要保證茶稅征收的順利進行 就離不開地方力量的支持 至開成元年 公元836年 宰相李石將山澤之利歸于州縣 由各州刺史任選官吏主管 據 冊府元龜 載 常州自開成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以茶務委州縣至年終所收以溢額五千六百六十九貫 比類鹽場鐵院正額原數加數倍以上 因此請求增加正額 此后 各州縣則以山澤之利歸州縣之便利 自植茶樹以牟利 舉天下不過七萬余緡 不能當一縣之茶稅 據王曉燕 趙曉芳 唐代茶法考述 等整理 1 2 3 4 5 1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李石改革茶稅的背景 答案 1 2 答案背景 安史之亂后 地方勢力不斷擴展 中央政府權力削弱 中央賦稅減少 財政困難 5 解析 解析根據材料 自安史之亂以來 地方勢力不斷擴張 在穆宗時期 當時不申戶口的州鎮(zhèn)在原來15道71州上的基礎上 又增加了6道97州 郡邑官吏 皆自署置 戶版不籍于天府 稅賦不入于朝廷 的現象普遍存在 進行概括可知安史之亂后 地方勢力不斷擴展 中央政府權力削弱 中央賦稅減少 財政困難 3 4 答案措施 茶稅征收權委托給州縣 影響 擴大了中央財政收入 同時 賦予地方州縣過大的經濟自主權 增強了地方勢力 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州縣加重對農民的盤剝 不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2 根據材料 指出李石改革茶稅的措施 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 答案 1 2 5 解析 3 4 解析第一小問措施 根據材料 將山澤之利歸于州縣 由各州刺史任選官吏主管 可知茶稅征收權委托給州縣 第二小問影響 根據材料 常州自開成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以茶務委州縣至年終所收以溢額五千六百六十九貫 比類鹽場鐵院正額原數加數倍以上 因此請求增加正額 可知增加了對農民的盤剝 不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根據該措施實施的背景可知擴大了中央財政收入 同時 賦予地方州縣過大的經濟自主權 增強了地方勢力 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1 2 5 3 4 2 2017 汕頭高三期末 27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金熙宗在位期間 1135 1150 對女真社會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如廢除 勃極烈制 改用漢官三省六部制 這妥善解決了女真宗室大貴族與漢官制的矛盾 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 劃全國為十九路 路下設府 州 縣三級 天眷元年以京師號為上京 曰會寧府 改舊上京為北京 城分南 北 使皇帝 貴族 平民三者分地而居 天眷二年三月 命百官詳定儀制 以后百官朝參 用漢式朝服 皇統五年 1145 又頒行 皇統新律 大抵皆依仿大宋 其間亦有創(chuàng)立者 這是金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為提高女真民族文化水平 金熙宗改進女真字 1 2 5 3 4 造 女真小字 筆畫較為簡省 天眷元年正月 正式頒行 此外 金熙宗對各族文化兼容并蓄 尤其重視儒學 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指導思想 這使金朝加速向封建化政權發(fā)展 摘自白壽彝主編 中國通史 1 2 5 3 4 1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金熙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答案 答案措施 廢除舊有女真選官制度 采用三省六部制 改革地方官制 制定儀制 使用漢式朝服 頒布 皇統新律 這一成文法 對女真字進行改進 確立儒家思想為治國指導思想 1 2 5 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分析金熙宗改革的歷史影響 答案影響 服飾禮儀漢化 推動了民族交融 緩和了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 效法漢制 促進女真社會由游牧社會向農業(yè)社會轉變 重視儒家思想 提高了女真民族的文化水平 鞏固了金朝的統治 3 4 3 2018 湖南高考模擬一 44 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明清兩代 州縣按官缺制度授官 由于各地自然條件與社會環(huán)境千差萬別 州縣官缺自然存在著肥美苦瘠之分 從清道光朝始 一些省陸續(xù)將轄區(qū)內條件惡劣的州縣 佐雜之職設為苦缺 并上報中央獲得正式批準 從道光二十三年到同治八年 山西省分期分批逐步報批了21個州縣苦缺及十五個佐雜苦缺 河南省在道光二十一年時已有淇縣 考城 信陽等地列入苦缺 道光七年 包世臣探討如何治理山東省時曾言道 舊名七大苦缺 免派一切攤捐銀兩 仍每年每缺派鄰縣協濟辦公銀二千兩 清政府從開始時的極力反對到后面的公開批準地方設立苦缺 1 2 3 4 5 實際上是對地方督撫人事權膨脹的一種遷就和默認 就全局看 設立苦缺僅是一種無奈的權宜性措施 非但無助于地方問題的根本解決 反而引發(fā)了地方候補試用官員的奔競之勢和地方吏治的進一步腐敗 摘編自王麗 清道光朝苦缺制度探微 1 2 5 3 4 答案特點 一般將條件惡劣的州縣 佐雜之職設為苦缺 或在自然條件與社會環(huán)境較差的州縣設置苦缺 苦缺州縣享受免交攤捐 獲得津貼等優(yōu)惠政策 是清朝一種無奈的權宜性措施 1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 概括道光朝苦缺制度的特點 答案 解析 1 2 5 3 4 解析根據材料 從清道光朝始 一些省陸續(xù)將轄區(qū)內條件惡劣的州縣 佐雜之職設為苦缺 并上報中央獲得正式批準 可知 道光朝一般將條件惡劣的州縣 佐雜之職設為苦缺 根據材料 舊名七大苦缺 免派一切攤捐銀兩 仍每年每缺派鄰縣協濟辦公銀二千兩 可知 道光朝的苦缺州縣享受免交攤捐 獲得津貼等優(yōu)惠政策 根據材料 清政府從開始時的極力反對到后面的公開批準地方設立苦缺 實際上是對地方督撫人事權膨脹的一種遷就和默認 就全局看 設立苦缺僅是一種無奈的權宜性措施 可知 道光朝苦缺制度的設置也是清朝一種無奈的權宜性措施 1 2 5 3 4 解析該問主要需結合所學知識尤其是近代前后清王朝的社會背景進行作答 道光時期社會矛盾尖銳 地方治理成本和難度加大 苛捐雜稅繁多 貧瘠州縣難以承受沉重的賦稅負擔 賣官鬻爵 吏治腐敗 清朝候補官員數量龐大 地方督撫人事權膨脹等 2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 分析道光朝實行苦缺制度的原因 答案原因 道光時期社會矛盾尖銳 地方治理成本和難度加大 苛捐雜稅繁多 貧瘠州縣難以承受沉重的賦稅負擔 賣官鬻爵 吏治腐敗 清朝候補官員數量龐大 地方督撫人事權膨脹等 任答三點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解析 1 2 5 3 4 4 2017 云南師范大學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44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卷煙稅在世界各國均為優(yōu)質稅源 莫不帶來巨額收入 卷煙作為消費品在近代以來輸入中國 最初數量甚微 海關也未將煙草列入獨立稅種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列強以進口煙草為在華洋人日用品為由 將其劃入免稅之列 而北洋時期 占據國內大半卷煙市場的英美煙公司擔負中央正稅不過7 5 再加上英美煙公司經常通過一次性購買卷煙稅印花或包稅的手段減免部分稅款 其實際稅負只有2 5 3 而當時最大的民族煙廠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其原料進口時除納進口正稅及子口半稅外 產品銷往各地仍需繳納 營業(yè) 暢銷 厘金 雜捐 附加等稅 負擔即重 成本加多 雖出品優(yōu)美 誠難與外貿競賣 除中央正稅外 1 2 3 4 5 各省地方政府間有征收銷場 落地等稅 但征收標準也輕重多寡 各不相同 設置稅率之標準亦不一致 或以容器為準 或以貨量為準 或以貨品為準 或以賣價為準 或以商鋪為準 卷煙稅制極其混亂 1915年5月 北洋政府為統一卷煙稅制 擴充財源 決定實施煙草專賣 中央又將田賦 鹽課 關稅 厘金 煙稅 印花稅 契稅等十七項優(yōu)良稅源列為中央稅 僅將田賦附加稅 牲畜稅 糧米捐 戲捐 車捐等雜稅雜捐劃給地方 造成 國重省輕 的失衡局面 北洋時期 地方多為軍閥主政 除教育 實業(yè)等消耗外 巨額軍費成為重中之重 地方財政常常捉襟見肘 加之派系林立 政爭激烈 內閣更迭頻繁 由于出身與所屬派系不同 各自主政時期財政整理目的和政策大相徑庭 摘編自王強 北洋時期中央與地方的卷煙稅糾紛 1 2 5 3 4 1 根據材料 概括北洋時期中國卷煙稅制的特點 答案特點 華洋稅負不均 卷煙稅制由混亂到統一 中央與地方稅權失衡 答案 1 2 5 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指出北洋時期中國稅制改革失敗的原因 答案原因 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壓制 軍閥割據和派系斗爭的影響 或缺乏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 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 國家財政體制混亂導致統一稅制缺失 中央與地方稅權分配失衡 3 4 5 2018 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測評 26 閱讀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使清政府認識到教育不興與國力日衰的關系 開始注重國民教育的發(fā)展 1904年清政府頒布 奏定學堂章程 其中 學務綱要 提出 初等小學堂為養(yǎng)正始基 各國均認為義務教育 東西各國政令凡小兒及就學之年而不入小學者 罪其父母 名為強迫教育 在學費方面 此項學堂 國家不收學費 以示國民教育 國家認為義務之本意 此后各地普遍設蒙小學堂 推行義務教育 1906年學部咨行各省推行義務教育并頒行 強迫教育章程 名為強迫但實施的彈性較大 1911年學部召開中央教育會議 決議 試辦義務教育章程 規(guī)定義務教育的年限為4年 并提出國庫補助義務教育經費的辦法 可隨著清王朝的覆滅 這個章程并沒有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1 2 3 4 5 材料二日本政府將發(fā)展國民教育作為使國家興盛的首要措施 1871年明治政府組建學制調查研究委員會草擬 學制 1886年明治政府以敕令的形式頒布 小學校令 推行4年制義務教育 家長依據規(guī)定支付兒童的學費 此后日本學齡兒童的入學率有較大地提升 特別是女子教育 1899年10月明治政府頒行 小學教育費國庫補助法 對小學教育費進行補助 1900年 小學校令 將義務教育年限統一為4年并免去了小學學費 從法律上實現了免費的義務教育 到1907年 小學校令 頒行的時候 義務教育的年限被延長至6年 得力的政策使這一階段義務教育的就學率有較大提升 到1911年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的就學率達到98 2 1 2 5 3 4 為適應義務教育規(guī)模擴大后的師資需求 明治政府從擴大師范教育規(guī)模 增加法制和實業(yè)教育的內容 對師范教育進行部分升級 確立新的師范教育體制四方面改革擴充師范教育 為義務教育提供師資保障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梁雯娟 清末新政與明治維新時期普及義務教育之比較 1 2 5 3 4 1 根據材料一 二 比較中日兩國義務教育的異同 答案同 均通過法律形式發(fā)展教育 都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異 日本 義務教育年限長 注重師資培養(yǎng) 取得成功 中國 義務教育年限短 最終夭折 答案 1 2 5 2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 分析清政府義務教育改革夭折的原因 答案原因 清王朝的覆滅 列強侵略 社會動蕩 清政府被迫進行 無改革決心 教育經費緊張 3 4-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選考部分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4講 課型2:高考命題與題型方法研討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 2019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部分 歷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44 課型 命題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66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