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2.3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2.3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中歷史《2.3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2.3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教案人民版必修3 【課標要求】知道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教學重點】詩歌的時代特征,明清小說的思想特點。 【教學難點】詩歌的史料價值,文學作品的歷史價值和史料價值。 一、獨學指導: 1. 知識指導: 2. 獨立學習: 3.拋磚引玉: 【拋出問題】 【引出問題】 1). 全面認識“詞”這一文學體裁 2). 唐詩繁榮的原因是什么? 3). 社會變遷對唐詩、宋詞、元曲的影響 4). 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二、互學引導: 生生互學: 師生導學: -: 1).全面認識“詞”這一文學體裁 2) .唐詩繁榮的原因是什么 3). 社會變遷對唐詩、宋詞、元曲的影響 4). 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三、活學輔導: 1、舉一反三: (1).王國維在《宋元戲劇史序》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蓖鯂S此話的主要含義是( ) A.贊美宋元文學的輝煌 B.強調(diào)文學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C.認為古代文學是我國文學的頂峰 D.哀嘆古代文學時間的短暫 (2).有人認為: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xiàn)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guān)注的焦點。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反映社會人際關(guān)系,展現(xiàn)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明清小說呈現(xiàn)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是( ?。? A.專制主義強化 B.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 C.拜金主義盛行 D.輕商思想淡化 (3).文學作品能夠反映時代的風貌。如果我們要了解西周勞動人民的生活情況,最好查閱( ?。? A.《詩經(jīng)》 B.《離騷》 C.《竇娥冤》 D.《儒林外史》 (4).魯迅先生說“秉持公心,指諦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的小說是 ( ) A.《水滸傳》 B.《紅樓夢》 C.《儒林外史》 D."三言二拍" (5).北魏孝文帝從小就接受漢族文化的教育,不僅“五經(jīng)之義”能拿過來就講,史書傳記、諸子百家涉獵頗多;對漢族的詩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過的詩句是( ) ①“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疑難解惑: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離騷》詩句摘錄與譯文: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難道我還害怕什么災(zāi)禍嗎?我擔心的是祖國遭殃。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長聲嘆息淚流滿面,是為百姓的多災(zāi)多難而傷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我心中總是牽掛著祖國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 請回答: (1)材料一所選詩句主要表達了屈原怎樣的情懷? (2)許多人都喜歡用屈原《離騷》中的哪一詩句來激勵自己?這又表達了屈原怎樣的精神?(3)我國有在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把屈原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你認為出現(xiàn)上述歷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獨立學習:?、僭娊?jīng) ②西周?、鄞呵铩、茱L?、菅拧、揄灐、攥F(xiàn)實主義?、嗳寮医?jīng)典 ⑨4⑩南方楚國 浪漫主義 奔放 奇特 華美 楚國地方特色 神化色彩 屈原 《離騷》 騷體詩 漢武帝 子虛賦 上林賦 楊雄 班固 張衡 李白 詩仙 狂放熾烈 盛唐氣象 浪漫主義 甫 時代歌手 由盛轉(zhuǎn)衰 凝重 沉郁 三吏 三別 長短句 宋代 柳永 感受 市井風光 清淺語言 都市繁華 悲歡離合 蘇軾 社會人生 清新俊逸 剛健豪放 慷慨悲壯 低迷感傷 李清照 張元干 張孝祥 辛棄疾 元雜劇 元散曲 金元 北方民間 元明 小令 套數(shù) 戲曲 關(guān)漢卿 感天動地竇娥冤 城市經(jīng)濟 市民階層 城市 瓦肆 勾欄 明清 章回 三國演義 水滸傳 手工業(yè)、商業(yè) 市民階層 個性解放 積極進取 東周列國志 封神演義 游記 社會風俗 人情世界 三言 二拍 儒林外史 紅樓夢 聊齋志異 近代政治生活 改良主義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老殘游記》 2.拋出問題: 1). 全面認識“詞”這一文學體裁 第一,詞是一種新的詩歌體裁,起源于民間,又稱“長短句”,可以靈活自如地表達情感,并可配樂演唱,但也并非隨意,其格式也有講究,有很多詞牌是講究格式的,如《水調(diào)歌頭》《永遇樂》《卜算子》等。 第二,詞于宋代以前產(chǎn)生,宋代是詞發(fā)展最繁榮的時期,是這一時期文學的突出特色。 第三,從風格上,宋詞一般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北宋的蘇軾、南宋的辛棄疾,其詞作氣宇昂揚、聲勢宏偉、激人向上,特別是辛棄疾的詞有一種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的歷史責任感;婉約派代表人物主要是兩宋之際的李清照,其詞作盡述悲歡離愁,語言婉轉(zhuǎn)、委婉含蓄等。 第四,宋詞繁榮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城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和對精神生活的需要更豐富。此外科舉制的推動,社會的變遷等也是宋詞發(fā)展的原因。 2). 唐詩繁榮的原因 (1)唐代國家統(tǒng)一,國力強盛,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達,為詩歌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 (2)唐代統(tǒng)治者實行較為開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詩歌繁榮的有利條件。唐代君主對詩歌的愛好和提倡,也形成了整個社會崇尚詩歌的風尚。 (3)科舉制的推行有利于唐詩的繁榮。唐代的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為顯耀,而進士科又以聲律取士,推動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 (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進了詩歌高潮的到來。唐代以前五言、七言詩所取得的成就,對唐詩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5)唐詩的繁榮也是詩歌本身不斷發(fā)展變革和大量詩人勇于創(chuàng)新的結(jié)果。 3). 社會變遷對唐詩、宋詞、元曲的影響 (1)對唐詩的影響 盛唐詩風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國力強盛、文化開放的社會背景;中唐時詩風平實淺近、諷喻詩作大量涌現(xiàn),反映了唐朝的社會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時詩風凝重濃郁,反映了唐帝國的由盛轉(zhuǎn)衰。 (2)對宋詞的影響 宋代城市經(jīng)濟繁榮,詞大多體現(xiàn)了太平氣象下城市的多彩;兩宋之際,金人南下,詞充滿了流落異鄉(xiāng)的士人們的思鄉(xiāng)之情;南宋朝廷不思進取,詩詞體現(xiàn)了詩人們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 (3)對元曲的影響 元朝時,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漢族文人進取無望,心情壓抑,遂用散曲來抒發(fā)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滅。 4).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1)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明清時期腐朽的封建禮教、科舉制等為明清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文學素材。另外,一些神仙方術(shù)、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種歷史人物的軼聞瑣事等也是小說素材的來源。 (2)繁榮的封建經(jīng)濟特別是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人們的社會生活日益豐富,追逐物質(zhì)利益和個性解放自由的觀念增強,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文化作品的要求進一步通俗化,這是小說在明清時期繁榮的物質(zhì)和社會基礎(chǔ)。 (3)印刷術(shù)不斷完善,書坊迅速發(fā)展。 (4)作者豐富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對社會生活的深刻觀察等也是明清小說繁榮的重要原因。 3.舉一反三:B B A C B 4.疑難解惑:(1)熱愛祖國和人民并忠誠于祖國和人民,關(guān)注祖國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艱難。(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娋浔磉_了屈原在困境中不斷探索,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也可以引用屈原的其他詩句) (3)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他在文學上的貢獻。-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3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2.3 中國 古典文學 時代 特色 教案 人民 必修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46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