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6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實驗專題(五)第29講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學案(含解析).doc
《2020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6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實驗專題(五)第29講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學案(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6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實驗專題(五)第29講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學案(含解析).doc(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9講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一、實驗目的1通過實驗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2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出外力做功與物體速度平方的正比關系。二、實驗器材小車(前面帶小鉤)、長木板(在兩側適當?shù)膶ΨQ位置釘兩個鐵釘)、木塊、打點計時器、紙帶、學生電源(若使用電火花計時器則不用學生電源)、導線、5條同規(guī)格的橡皮筋及毫米刻度尺。考點一實驗原理與操作一、實驗原理1不是直接測量對小車做功,而是通過改變橡皮筋條數(shù)確定對小車做功W、2W、3W、。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以由紙帶和打點計時器測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測出。這樣,進行若干次測量,就得到若干組功和速度的數(shù)據(jù)。3以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縱坐標,分別以小車獲得的速度v、v2、為橫坐標,作出Wv、Wv2、曲線,分析這些曲線,可以得知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與小車獲得的速度的關系。二、實驗步驟1儀器安裝(1)按實驗原理圖將儀器安裝好。(2)平衡摩擦力:在長木板有打點計時器的一端下面墊一木塊,反復移動木塊的位置,直至小車上不掛橡皮筋時,輕推小車,紙帶打出的點間距均勻,即小車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為止。2測量與記錄(1)先用1條橡皮筋做實驗,用打點計時器和紙帶測出小車獲得的速度v1,設此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將這一組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2)用2條橡皮筋做實驗,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與第一次相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測出小車獲得的速度v2,將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3)用3條、4條、橡皮筋做實驗,用同樣的方法測出功和速度,記入表格。三、注意事項1平衡摩擦力很關鍵,將木板一端墊高,使小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與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輕推小車,由打點計時器打在紙帶上的點的均勻程度判斷小車是否勻速運動,找到木板一個合適的傾角。2測小車速度時,紙帶上的點應選均勻部分的,也就是選對應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那段紙帶。3橡皮筋應選規(guī)格一樣的。力對小車做的功以一條橡皮筋做的功為單位即可,不必計算出具體數(shù)值。4小車質量應大一些,使紙帶上打的點多一些。四、實驗方案二如圖,由重物通過滑輪牽引小車,當小車的質量比重物大很多時,可以把重物所受的重力當做小車受到的牽引力。小車運動的距離可以由紙帶測出。改變重物的質量或者改變小車運動的距離,也就改變了牽引力做的功。某學習小組做“探究合力做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圖中小車是在1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1)除了圖中已有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導線、開關、_(填測量工具)和_(選填“交流”或“直流”)電源。(2)實驗中,小車會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來平衡摩擦阻力,則下面操作正確的是_。A放開小車,能夠自由下滑即可B放開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C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自由下滑即可D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A橡皮筋處于原長狀態(tài)B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C小車在兩個鐵釘?shù)倪B線處D小車已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4)在正確操作情況下,打在紙帶上的點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_部分進行測量(根據(jù)下面的紙帶回答)。解析(1)本實驗需要測量紙帶上的點間距離,要使用刻度尺;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交流電。(2)實驗中可以適當抬高木板一側來平衡摩擦阻力,受力平衡時,小車應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故A、B、C錯誤,D正確。(3)若木板水平放置,對小車受力分析可知,小車速度最大時小車受到的合力為零,即小車受到的橡皮筋的拉力與摩擦力相等,此時橡皮筋處于伸長狀態(tài),故小車在兩個鐵釘?shù)倪B線的左側,尚未到達兩個鐵釘?shù)倪B線處,A、C、D錯誤,B正確。(4)在正確操作情況下,橡皮筋恢復原長后,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在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相等,此時小車獲得的速度最大,要測量小車的最大速度,應選用紙帶上點跡均勻的部分,如GK段。答案(1)刻度尺交流(2)D(3)B(4)GK方法感悟(1)本實驗中對小車做的功應該為合力做的功,實驗中采用將木板傾斜的方法,使重力對小車做的功抵消摩擦力對小車做的功,則橡皮筋對小車的拉力做的功即合力對小車做的功。(2)判斷摩擦力是否被平衡的方法是輕推小車,由打點計時器打在紙帶上的點的均勻程度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3)本實驗的關鍵是要分析清楚小車的運動,小車先加速后勻速,小車在橡皮筋拉力的作用下做加速運動,拉力的功是變力功,無法計算,所以實驗中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shù)來改變對小車做功的大小。1(2018合肥市第三次教學質檢)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中,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1)實驗小組按正確的操作,將木板一端傾斜來平衡摩擦力,打出如上三條紙帶,其中符合實驗要求的是(選填紙帶的字母編號)_。(2)下列關于橡皮筋及其做功的說法正確的是_。A橡皮筋做功的值不需要測量B增加規(guī)格相同的橡皮筋條數(shù),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C在小車運動的過程中,橡皮筋一直對其做功D將橡皮筋的長度拉伸為原來的兩倍,橡皮筋做的功增加了兩倍(3)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其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_部分進行測量。(4)在某次實驗中,實驗小組誤將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當小車運動到某一位置,橡皮筋恰好處于原長狀態(tà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A此時小車速度最大B此時小車加速度最大C此后小車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D當小車速度最大時,橡皮筋一定處于拉伸狀態(tài)答案(1)B(2)AB(3)HK(4)D解析(1)紙帶B的點跡均勻,說明小車勻速運動,已平衡摩擦力,則符合實驗要求的是B。(2)實驗中橡皮筋做功的值不需要測量,A正確;增加規(guī)格相同的橡皮筋條數(shù),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B正確;在小車運動的過程中,橡皮筋只是剛開始時對小車做功,橡皮筋恢復到原長后就不再做功,C錯誤;由Epkx2,將橡皮筋的長度拉伸為原來的兩倍,橡皮筋做的功不是增加兩倍,D錯誤。(3)測量小車的速度時應該用紙帶上點跡均勻的部分測量,并且長度盡量較大,以減小偶然誤差,故應選紙帶HK部分。(4)由于木板水平放置,小車與木板間有摩擦力,則當小車速度最大時,橡皮筋的彈力等于摩擦力,此時橡皮筋一定處于拉伸狀態(tài),故選D。2. (2018廣東肇慶模擬)某同學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細繩一端拴在小車上,另一端繞過定滑輪,掛上適當?shù)你^碼,使小車在鉤碼的牽引下運動,以此定量探究繩拉力做功與小車動能變化的關系,此外還準備了打點計時器及配套的電源、導線、復寫紙、紙帶、小木塊等。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若要完成該實驗,必需的實驗器材還有_。(2)實驗開始時,他先調節(jié)木板上定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木板平行。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個_(填字母代號)。A避免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抖動B可使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點跡清晰C可以保證小車最終能夠實現(xiàn)勻速直線運動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細繩拉力等于小車受的合力(3)平衡摩擦力后,當他用多個鉤碼牽引小車時,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過快,致使打出的紙帶上點數(shù)較少,難以選到合適的點計算小車速度。在保證所掛鉤碼數(shù)目不變的條件下,請你利用本實驗的器材提出一個解決方法:_。(4)他將鉤碼重力做的功當作細繩拉力做的功,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拉力做功總是要比小車動能增量大一些,這一情況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填字母代號)。A在接通電源的同時釋放了小車B小車釋放時離打點計時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車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鉤碼做勻加速運動,鉤碼重力大于細繩拉力答案(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碼)(2)D(3)可在小車上加適量的砝碼(或鉤碼)(4)CD解析(1)本實驗探究細繩拉力做的功與小車動能變化的關系,為了確定小車的動能變化,需要通過研究紙帶來研究小車的速度,利用天平(包括砝碼)測量小車的質量,本實驗平衡摩擦后,鉤碼的重力近似等于細繩拉力,為了求細繩拉力做的功,所以需要刻度尺來測量紙帶上點的距離,用天平(包括砝碼)來測得鉤碼的質量。(2)實驗過程中,為了減少誤差,提高實驗的精確度,他先調節(jié)木板上定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木板平行,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后,使細繩的拉力等于小車的合力,故A、B、C錯誤,D正確。(3)平衡摩擦力后,當他用多個鉤碼牽引小車時,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過快,致使打出的紙帶上點數(shù)較少,即小車的加速度較大,所以應減小小車的加速度,在小車的合力一定的情況下,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知,應適當增大小車的質量,即在小車上加適量的砝碼(或鉤碼)。(4)從功能關系看,該實驗可能有內(nèi)能產(chǎn)生,即實驗中有存在摩擦力沒有被平衡掉;另一方面,只有當小車的質量遠大于鉤碼的質量時,細繩的拉力才近似等于鉤碼的重力,故A、B錯誤,C、D正確??键c二數(shù)據(jù)處理與誤差分析一、數(shù)據(jù)處理1求速度:實驗獲得如圖所示紙帶,利用紙帶上點跡均勻的一段測出兩點間的距離,如紙帶上A、C兩點間的距離x,則v(其中T為打點周期)。2記數(shù)據(jù):計算W、2W、3W、時對應v、v2的數(shù)值,填入表格。3作圖象:在坐標紙上分別作出Wv和Wv2圖線,從中找出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4得結論:從圖象分析出合外力對物體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為Wv2。二、誤差分析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中,主要過程如下:A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W、2W、3W、;B分析紙帶,求出橡皮筋做功使小車獲得的速度v1、v2、v3、;C作出Wv圖象;D分析Wv圖象,如果Wv圖象是一條直線,表明Wv;如果不是直線,可考慮是否存在Wv2、Wv3、W等關系。(1)實驗中得到一條如圖乙所示的紙帶,求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_(選填“AB”或“CD”)段來計算。(2)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A通過增加橡皮筋的條數(shù)可以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B通過改變小車質量可以改變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C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需保持一致D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3)在該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正常工作,紙帶足夠長,點跡清晰的紙帶上并沒有出現(xiàn)一段等間距的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_。(寫出一條即可)解析(1)由題圖乙可知,在AB之間,由于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不斷增大,而打點計時器每隔0.02 s打一個點,所以小車做加速運動,在CD之間相鄰計數(shù)點間距相等,說明小車做勻速運動,小車離開橡皮筋后做勻速運動,應選用CD段紙帶來計算小車的速度v。(2)該實驗中利用相同橡皮筋形變量相同時對小車做功相同,通過增加橡皮筋的條數(shù)可以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而改變小車的質量不會改變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故A正確,B錯誤;為保證每根橡皮筋對小車做功一樣多,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需保持一致,故C正確;用打點計時器時,為有效利用紙帶,總是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故D正確。(3)在該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正常工作,紙帶足夠長,點跡清晰的紙帶上并沒有出現(xiàn)一段等間距的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傾角過大或過小。答案(1)CD(2)ACD(3)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傾角過大或過小)方法感悟(1)橡皮筋恢復原長時小車已做勻速直線運動,故應利用紙帶上點距相等的部分計算小車速度。(2)利用v計算小車的速度時,為減小測量誤差,所選的范圍應盡量長些。(3)注意刻度尺的分度、估讀及單位,注意對結果有效數(shù)字的要求。1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小物塊在1條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拋落至水平地面上,落點記為M1;在釘子上分別套上2條、3條、4條同樣的橡皮筋,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長度都保持一致,重復步驟,小物塊落點分別記為M2、M3、M4、;測量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1)為求出小物塊拋出時的動能,需要測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填正確答案標號)。A小物塊的質量mB橡皮筋的原長xC橡皮筋的伸長量x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E小物塊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L(2)將幾次實驗中橡皮筋對小物塊做的功分別記為W1、W2、W3、,小物塊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分別記為L1、L2、L3、,若功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則應以W為縱坐標、_為橫坐標作圖,才能得到一條直線。(3)由于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不能忽略,則由此引起的誤差屬于_(選填“偶然誤差”或“系統(tǒng)誤差”)。答案(1)ADE(2)L2(3)系統(tǒng)誤差解析(1)根據(jù)動能的定義式Ek可知,要求出Ek,需要測量m、v,而小物塊離開桌面做平拋運動,有hgt2,Lvt,得vL,因此,只要測出L、h,就知v,A、D、E正確。(2)因vL,所以若Wv2,則WL2(g、h為常量),應以L2為橫坐標。(3)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不可避免,屬于系統(tǒng)誤差。2某同學現(xiàn)要用圖甲來“探究功與動能變化的關系”,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50 Hz,試分析下列問題:(1)完成下列部分實驗步驟所缺的內(nèi)容:安裝好實驗器材,開始小車先不掛鉤碼,需要對小車進行_的實驗操作。給小車掛上鉤碼進行實驗。圖乙是從多次實驗中選出的一條紙帶置于一透明刻度尺上。在紙帶上選擇起始點O及A、B、C、D、E、F七個計數(shù)點,可獲得各計數(shù)點到O的距離s,由圖乙讀得O到C點的距離為s3_ cm。由圖乙求出小車在各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的大小v1、v2、v5,則在打點計時器打下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v3_ m/s。(2)由圖乙可知小車在此次實驗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_ m/s2。(3)計算出打點計時器打下A、B、E時小車瞬時速度的平方v、v、v,然后分別求出v、v與v的差值v、v,最后計算出小車通過sAB、sAC、sAE的位移時鉤碼重力對小車做的功W1、W2、W4,最后得到了如圖丙所示的v2W圖象。通過圖象可得到的結論是_。(4)若圖線的斜率k18,則小車的質量M_kg(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答案(1)平衡摩擦力5.100.49(2)1.15(3)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與物體動能的變化量成正比(4)0.111解析(1)本實驗在實驗前首先要對小車進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O到C點的距離為s3(6.101.00) cm5.10 cm。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可得v3 cm/s0.49 m/s。(2)由逐差法可得a cm/s21.15 m/s2。(3)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與物體動能的變化量成正比。(4)由動能定理可得WMv2,由此可知圖象的斜率為k,求出小車的質量為M。代入數(shù)據(jù)可求出小車的質量為M0.111 kg??键c三實驗改進與創(chuàng)新1創(chuàng)新情景創(chuàng)新實驗也是以完成實驗為目的,創(chuàng)新思路和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創(chuàng)新思路相似。2創(chuàng)新解讀(1)合外力的功:橡皮筋拉力做功斜面上重力分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做功細繩的拉力做功重物重力做功。(2)速度的測量:測量紙帶勻速運動速度用平拋法計算速度測量紙帶上各點速度光電門測速度v速度傳感器直接顯示速度大小。(3)摩擦阻力問題:靠小車重力的下滑分力平衡摩擦力包括在合力內(nèi)自由下落減小阻力氣墊導軌減小摩擦力。(4)因用拉力傳感器直接測細繩拉力大小,故不必滿足鉤碼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某實驗小組利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來探究動能定理。如圖所示,他們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鉤碼相連,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記錄小車通過A、B時的速度大小,小車中可以放置砝碼。(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測量_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m1;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正確連接所需裝置。將小車停在C點,接通電源,_,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及小車通過A、B時的速度。在小車中增加砝碼,或_,重復的操作。(2)如表是他們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其中m是m1與小車中砝碼質量之和,|vv|是兩個速度傳感器所記錄速度的二次方差的絕對值,可以據(jù)此計算出動能變化量Ek,F(xiàn)是拉力傳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間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k3_ J,W3_ J。(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數(shù)據(jù)記錄表(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中的坐標紙上作出EkW圖線。解析(1)需測出小車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在小車中增減砝碼。(2)Ek3m|vv|0.5002.400 J0.600 JW3F3L1.2200.500 J0.610 J。(3)如圖所示。答案(1)小車然后釋放小車減少砝碼(2)0.6000.610(3)圖見解析方法感悟實驗創(chuàng)新通常從器材、裝置上進行改進,或從實驗原理上進行創(chuàng)新,但無論如何改進或創(chuàng)新,都需要以某種形式確定出要測量的物理量的定量大小,例如外力所做的功的大小和物體動能或速度的大小,所以解答實驗創(chuàng)新題時要圍繞需要測量的基本的物理量或其關系進行分析。為了“探究動能改變與合外力做功的關系”,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第一步:把帶有定滑輪的木板有滑輪的一端墊起,把質量為M的滑塊通過細繩與質量為m的帶夾重錘跨過定滑輪相連,重錘后連一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調整木板傾角,直到輕推滑塊后,滑塊沿木板向下勻速運動,如圖甲所示。第二步:如圖乙所示,保持長木板的傾角不變,將打點計時器安裝在長木板靠近滑輪處,取下細繩和重錘,將滑塊與紙帶相連,使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然后接通電源,釋放滑塊,使之從靜止開始向下加速運動,打出的紙帶如圖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O、A、B、C、D、E、F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根據(jù)紙帶求滑塊運動的速度,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滑塊運動的速度vB_。(2)已知重錘質量為m,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要測出某一過程合外力對滑塊做的功還必須測出這一過程滑塊_(寫出物理量名稱及符號,只寫一個物理量),合外力對滑塊做功的表達式W合_。(3)算出滑塊運動OA、OB、OC、OD、OE段合外力對滑塊所做的功W以及在A、B、C、D、E各點的速度v,以v2為縱軸、W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描點作出v2W圖象,可知該圖象是一條_,根據(jù)圖象還可求得_。答案(1)(2)下滑的位移xmgx(3)過原點的直線滑塊的質量M解析(1)由打出的紙帶可知打B點時的速度為vB。(2)設長木板的傾角為,滑塊與長木板間摩擦力為f,當滑塊向下勻速運動時,有Mgsinfmg;當滑塊向下加速運動時,有F合Mgsinfmg。由做功定義式可知還需要知道滑塊下滑的位移x,W合mgx。(3)根據(jù)W合EkMv2可知v2W圖象應該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由直線的斜率k可求M。課后作業(yè)1(2018西安模擬)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A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B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該盡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2)實驗中,某同學得到了一條如圖乙所示的紙帶。這條紙帶上的點距并不均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A紙帶的左端是與小車相連的B紙帶的右端是與小車相連的C利用E、F、G、H、I、J這些點之間的距離來確定小車的速度D利用A、B、C、D這些點之間的距離來確定小車的速度(3)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_。A是為了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4)若根據(jù)多次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的Wv圖象如圖丙所示,根據(jù)圖線形狀,可知對W與v的關系符合實際的是圖丙中的_。答案(1)D(2)BD(3)CD(4)C解析(1)實驗是為了探究W與v的關系,只要W成倍數(shù)增加即可,可采用相同規(guī)格不同條數(shù)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長度,這樣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就有倍數(shù)關系,不必算出W的具體數(shù)值,故A、B錯誤;為使橡皮筋拉力近似等于小車所受合外力,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應該是傾斜的,故C錯誤;利用打點計時器得到打點紙帶時應先接通電源,后讓小車運動,故D正確。(2)紙帶右端點跡密集,故紙帶的右端是與小車相連的,要測量小車速度,應該選用點跡間距均勻的部分,即應選用紙帶的A、B、C、D點進行測量,故B、D正確,A、C錯誤。(3)使木板傾斜,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與小車所受重力沿木板的分量大小相等,在不施加拉力時,小車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為零,小車可以在斜面上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小車與橡皮筋連接后,小車所受到的合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故A、B錯誤,C、D正確。(4)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W與v2成正比,故Wv圖象應該是向上彎曲的曲線,故C正確,A、B、D錯誤。2(2017北京高考)如圖1所示,用質量為m的重物通過滑輪牽引小車,使它在長木板上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利用該裝置可以完成“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1)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源是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A直流電源 B交流電源(2)實驗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確操作方法是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A把長木板右端墊高 B改變小車的質量在不掛重物且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的情況下,輕推一下小車。若小車拖著紙帶做勻速運動,表明已經(jīng)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A計時器不打點 B計時器打點(3)接通電源,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將打下的第一個點標為O。在紙帶上依次取A、B、C若干個計數(shù)點,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測得A、B、C各點到O點的距離為x1、x2、x3如圖2所示。實驗中,重物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可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為mg。從打O點到打B點的過程中,拉力對小車做的功W_,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v_。(4)以v2為縱坐標,W為橫坐標,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如圖3所示的v2W圖象。由此圖象可得v2隨W變化的表達式為_。根據(jù)功與能的關系,動能的表達式中可能包含v2這個因子;分析實驗結果的單位關系,與圖線斜率有關的物理量應是_。(5)假設已經(jīng)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若重物質量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則從理論上分析,圖4中正確反映v2W關系的是_。答案(1)B(2)AB(3)mgx2(4)v24.7W(4.5W5.0W均認為正確)質量(5)A解析(1)打點計時器使用交變電流,故應選交流電源。(2)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時采用墊高長木板右端,使小車的重力沿木板的分力與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平衡,阻力包含了打點時振針與紙帶之間的摩擦,故需要在打點狀態(tài)下判斷是否達到平衡要求。(3)由做功公式知:Wmgx2;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本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知,B點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v。(4)根據(jù)圖線,關系式寫為v2kWb,在直線上取兩點,如(1.4102,0.07)、(8102,0.38),代入上式,解得k4.7,b0.004,在作圖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表達式可寫為v24.7W。把功的單位用基本單位表示,JNmkgm2s2,容易得出與圖線斜率有關的物理量單位為kg1,故與圖線斜率有關的物理量應是質量。(5)若重物質量m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M,則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實際不等于重物的重力,由mgFma和FMa知Fmg,由動能定理得:Mv2Fx,v2xx,而Wmgx,則實際v2W圖線的斜率k,重物質量m與小車質量M不變,故速度雖然增大,但斜率不變,選項A正確。3(2017江蘇高考)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恒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小車的質量為M200.0 g,鉤碼的質量為m10.0 g,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 Hz的交流電。(1)掛鉤碼前,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響,應調節(jié)木板右側的高度,直至向左輕推小車觀察到_。(2)掛上鉤碼,按實驗要求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選擇某一點為O,依次每隔4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用刻度尺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x,記錄在紙帶上。計算打出各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速度v,其中打出計數(shù)點“1”時小車的速度v1_ m/s。(3)將鉤碼的重力視為小車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2,利用Wmgx算出拉力對小車做的功W。利用EkMv2算出小車動能,并求出動能的變化量Ek。計算結果見下表。W/103 J2.452.923.353.814.26Ek/103 J2.312.733.123.614.00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3中作出EkW圖象。(4)實驗結果表明,Ek總是略小于W。某同學猜想是由于小車所受拉力小于鉤碼重力造成的。用題中小車和鉤碼質量的數(shù)據(jù)可算出小車受到的實際拉力F_ N。答案(1)小車做勻速運動(2)0.228(3)圖見解析(4)0.093解析(1)完全平衡摩擦力的標志是輕推小車,小車做勻速運動。(2)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50.02 s0.1 sv1 m/s0.228 m/s。(3)確定標度,根據(jù)給出數(shù)據(jù)描點。作圖如圖所示。(4)從圖線上取兩個點(4.5,4.24),(2.15,2.0)圖線的斜率k0.953又有k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有v22ax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FMa由式解得F0.093 N。4(2018唐山統(tǒng)考)某課外興趣小組,在研究合外力做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中,做了如下實驗。如圖甲所示,A物體(含遮光片)的質量為M,B物體的質量為m。固定斜面頂端有一光滑定滑輪,A、B通過輕細繩連接。斜面底端有一光電計時器(未完全畫出)可以記錄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通過刻度尺可測量A到光電門的初始距離L。A物體與斜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開始時A恰好可以沿斜面勻速下滑,在初始距離處剪斷細繩后,A加速下滑。(1)用游標卡尺測遮光片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為_ mm。(2)A通過光電門的速度v_。(3)多次改變A與光電門間的初始距離L,測得遮光片對應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作出L圖象,則下列圖象與實際相符的是_。答案(1)2.0(2)(3)A解析(1)由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規(guī)則可知,遮光片的寬度d2 mm00.1 mm2.0 mm。(2)由于遮光片的遮光時間極短,因此遮光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A通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即v。(3)由題意可知,開始時A恰好可沿斜面勻速下滑,剪斷細繩后,A的合外力大小為mg,沿斜面加速下滑,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a,由運動學公式v22aL,又v,整理得 L,則圖象應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A正確。5(2018欽州模擬)某校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合力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系。在滑塊上安裝一遮光條,系輕細繩處安裝一拉力傳感器(可顯示出輕細繩中的拉力),把滑塊放在水平氣墊導軌上A處,細繩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光電門安裝在B處。氣墊導軌充氣,將滑塊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后,拉力傳感器記錄的讀數(shù)為F,光電門記錄的時間為t。(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遮光條的寬度,如圖乙所示,則寬度為_ mm。(2)多次改變鉤碼的質量(拉力傳感器記錄的讀數(shù)F相應改變),測得多組F和t數(shù)據(jù),要得到線性變化圖象,若已經(jīng)選定F作為縱坐標,則橫坐標代表的物理量為_。At B(t)2 C. D.2(3)若正確選擇橫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后,得出線性變化圖象的斜率為k,且已經(jīng)測出A、B之間的距離為s,遮光條的寬度為d,則滑塊質量(含遮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表達式為M_。答案(1)2.560(2)D(3)解析(1)螺旋測微器的固定刻度為2.5 mm,可動刻度為6.00.01 mm0.060 mm,所以最終讀數(shù)為2.5 mm0.060 mm2.560 mm,即遮光條的寬度d2.560 mm。(2)滑塊通過光電門B的速度v,根據(jù)動能定理得FsMv2,則F2,要得到線性變化圖象,若已經(jīng)選定F作為縱坐標,則橫坐標代表的物理量為2,故D正確,A、B、C錯誤。(3)根據(jù)F2可知,F(xiàn)2圖象的斜率k,解得M。-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6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實驗專題五第29講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學案含解析 2020 年高 物理 一輪 復習 機械能 及其 守恒定律 實驗 專題 29 探究 速度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45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