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自選文本 中外詩歌四首 魯教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自選文本 中外詩歌四首 魯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自選文本 中外詩歌四首 魯教版必修5.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自選文本 中外詩歌四首 魯教版必修5 【教學建議】 一、預習指導 讓學生不看導讀文字的情況下,直接閱讀這首詩作,并試著解讀,譬如:這是一首什么性質的詩歌?詩中的“你”和詩人有什么關系?它是不是寫于詩人的垂暮之年? 二、作品講解 1.介紹毛德岡與葉芝間的感情糾葛,著重講解遭到拒絕后葉芝的痛苦,為理解詩歌的內涵做出鋪墊。與《故鄉(xiāng)》一樣,這是一首化解“愛之痛苦”的作品,但沒有宣泄痛苦,反而在抒情之中使之獲得了升華。 2.說明“當你老了”這樣一種抒情方式的特別之處,即時間推后幾十年,設想自己的戀人衰老時的情景,這種方式使愛的表達更為含蓄、持久,似乎已超越了時間。 3.逐段講解詩歌的內涵:第一節(jié),描摹戀人晚年的生活場景,在回憶中喚起愛的記憶;第二節(jié),詩人表白自己的心聲,申明愛的不是“你”的外表和青春,而是“你”高貴的靈魂;第三節(jié),回到原來的場景,在“意象化”的呈現(xiàn)中,表達一種愛的超越性。 4.分析詩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爐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場景,為詩歌帶來朦朧、恍惚的氛圍,又象征了詩人的激情仍未熄滅,像爐火一樣在胸中燃燒;最后“愛”的形象,在山巒與群星之間被具體化了,好像一個人藏身在自然的背后,愛的無限與愛的無奈,傳達得栩栩如生。 三、賞析指導 這是一首情詩,寫給詩人終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岡。她是位才華出眾的演員,但一直投身于愛爾蘭的民族自治運動,并成為這場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在年輕時代,詩人第一次見到這位傳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墮入了情網(wǎng),但遭到了拒絕,這段痛苦的戀情幾乎縈繞了詩人的一生?!懂斈憷狭恕芬辉姡瑢懹谠娙说母星槭艽熘?,詩歌成了化解內心苦痛的方式。但是,詩人沒有直接抒寫當時的感受,而是將時間推移到幾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戀人衰老時的情景。這種構思并非詩人的獨創(chuàng),16世紀的法國詩人龍薩也有過一首類似的作品,詩人或許受到了龍薩的啟發(fā),用同樣的方式演繹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節(jié),時間設定在未來,詩人描摹著自己戀人的晚年生活,懇請她閱讀他早年寫下的詩篇,重新回顧年輕時的情感波瀾。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戀愛中的人,總會贊美自己的戀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葉芝筆下的戀人,早已年華老去,頭發(fā)花白,睡思昏沉,這表明詩人眷戀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歷久彌堅。請注意爐火這個意象,它在詩中出現(xiàn)過兩次,具有多重含義。首先,過去的政治斗爭、生活的動蕩,已經(jīng)變成往事,在爐火畔打盹、閱讀,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的寫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時刻的來臨;其次,爐火的光芒并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搖曳中投射出的,是一個朦朧的世界,詩人不斷強化這一點,衰老的身體、濃重的陰影、低垂的頭顱,都暗示了時光的消失、記憶的模糊,烘托出一種恍惚、惆悵的氛圍;然而,爐火雖然暗淡,它卻仍“紅光閃耀”,這也就是象征了愛的激情沒有熄滅,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長夜,它仍然在詩人的胸中燃燒。 第二節(jié),詩人從對“你”的描繪,轉向了訴說自己的心聲:其他人可能只愛“你”的青春、“你”的美麗,無論出自假意還是真心,“只有一個人”──這里是指詩人自己──愛的是“你”靈魂的高貴,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皺紋。如果說上面讀到的《故鄉(xiāng)》,是一首獨白的詩歌,那么這則是一首對話的詩,雖然“我”沒有直接出面,但詩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訴說,讀者也像參與了“我”與“你”之間想像的對話,被詩人的真情所感染。 當然,詩歌是一種節(jié)制的藝術,詩人并沒有將有限的文字,耗費在內心的傾吐上,詩歌的最后一節(jié),又回到爐火映照的場景,“你”似乎聽到了“我”的心聲,垂下頭為愛情的逝去而感傷。最后出現(xiàn)的“愛情”一語,意義可能有點含混,是指“詩人”的愛,是“你”的愛,還是超越于個體之上的普遍的愛,詩人似乎沒有言明,但“含混”恰恰帶來了一種含蓄性、多義性,讀者也不需要知道確定的答案,就能直接領略到歲月之中“愛”的圣潔與苦楚。在最后兩句詩中,在頭頂?shù)纳缴硝獠降摹八?,指的應該就是上一句中消逝的“愛情”。本來,“愛情”是一個抽象的詞,詩人在這里也把這個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它”化身為一個生命,在山頂行走,在星星中藏起自己的臉。這一結尾也有一種“意象化”的特點:一方面,“緩緩地踱步”與“隱藏的臉龐”,再一次傳達了那種無限的悵惘感、消逝感;另一方面,在山巒與群星之中,“愛情”──這個既抽象又具象的存在,似乎和廣漠的自然、天宇融為一體了,一種超越性的凈化效果由此產(chǎn)生。詩歌的抒情力量,也同樣融化在場景、意象的安排之中。 四、擴展與比較 1.《當你老了》一詩借鑒了龍薩《當你衰老之時》的方式,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體味這種抒情方式的魅力。 當你衰老之時(龍薩) 當你衰老之時,伴著搖曳的燈, 晚上紡紗,坐在爐邊搖著紡車, 唱著、贊嘆著我的詩歌,你會說: “龍薩贊美過我,當我美貌年輕?!? 女仆們已因勞累而睡意朦朧, 但一聽到這件新聞,沒有一個 不被我的名字驚醒,精神振作, 祝福你受過不朽贊揚的美名。 那時,我將是一個幽靈,在地底, 在愛神木的樹蔭下得到安息; 而你呢,一個蹲在火邊的婆婆, 后悔曾高傲地蔑視了我的愛。── 聽信我:生活吧,別把明天等待, 今天你就該采摘生活的花朵。 附葉芝筆下的個人情感:(傅浩) 威廉巴特勒葉芝(1865—1939)生于愛爾蘭都柏林,是一位畫家的長子。雖然他的家庭傳統(tǒng)上說英語,奉新教,甚至祖先還可能是英國移民,他本人所受的也是正規(guī)的英國教育,但他自小就有很強的民族感,這也許與他在倫敦上小學時受英國同學歧視和欺負的經(jīng)歷不無關系。他對宗主國英國的感情是愛恨參半的,他恨英國人造成了使他不能用愛爾蘭的民族語言蓋爾語寫作的事實,同時又愛使他得以直接學習莎士比亞等大師并且使他自己的作品得以更廣泛流傳的英語。正是處于這樣一種尷尬地位,才使他在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伊始就感到確定身分的迫切需要。 作為使用英語創(chuàng)作的作家,葉芝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題材。這與19世紀中葉以來研究和翻譯蓋爾語文學的學者和翻譯家們所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他既必須背離英國文學的傳統(tǒng),退回到愛爾蘭的風景中去尋找靈感,又必須把所獲納入英語。1886年,葉芝結識了芬尼亞運動領導人、愛國志士約翰歐李爾瑞。在他的影響下,葉芝開始接觸愛爾蘭本土詩人的具有民族意識的作品,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也開始從古希臘和印度題材轉向愛爾蘭民俗和神話題材。1889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烏辛的漫游及其它》就反映了葉芝早期創(chuàng)作方向的轉變和確定。 同年,葉芝結識了革命者、女演員毛德岡。由于她的吸引,年輕的葉芝多少有些身不由己地進一步卷入了爭取愛爾蘭民族自治的政治運動旋渦之中(甚至一度與激進的愛爾蘭共和兄弟會發(fā)生聯(lián)系),就好像詩人烏辛被仙女尼婭芙誘引到魔島上一樣。但他畢竟不是政客,而是詩人。他不可能采取任何激烈的實際行動,而只是盡詩人的本分: 知道吧,我愿被視為 一個群體中的真兄弟 為減輕愛爾蘭的創(chuàng)痛, 大伙把謠曲民歌唱誦; 《致未來歲月里的愛爾蘭》 第二本詩集《女伯爵凱瑟琳及各種傳說和抒情詩》(1892)繼續(xù)且更集中地以愛爾蘭為題材,以象征的手法表現(xiàn)詩人的民族感情,愛爾蘭被“想像成與人類一同受難”的“玫瑰”。他幻想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建立在凱爾特文化傳統(tǒng)之上的英語文學來達到統(tǒng)一兩半──天主教和新教的──愛爾蘭的目的。他相信,如果現(xiàn)代詩人把他的故事置于自己的鄉(xiāng)土背景中,他的詩就會像古代的詩一樣更細密地滲入人們的思想之中。早在1888年葉芝就曾說過,比較偉大的詩人視一切都與民族生活相關聯(lián),并通過民族生活與宇宙和神圣生活相關聯(lián):詩人只能用戴著“他的民族手套”的手伸向宇宙。他還認為,沒有民族就沒有較偉大的詩,猶如沒有象征就沒有宗教。在他眼里,愛爾蘭是一個貯存著比英格蘭的更為悠久的歷史的“大記憶”,一個充滿了詩的象征的倉庫。 世紀之交的愛爾蘭雖民族情緒高漲,但社會形勢復雜。在目睹了政客的背信棄義、黨派的勾心斗角、不同宗教信仰的民眾的互相仇恨和愚昧無知等現(xiàn)象后,葉芝意識到自己所崇尚的以18世紀愛爾蘭社會為代表的新教貴族政治理想與現(xiàn)實的發(fā)展是背道而馳的。而毛德岡等共和黨人所熱衷的暴力行動也令他反感。因此他不久便對政治產(chǎn)生了幻滅感,而又回到了他的藝術王國: 一切都能誘使我拋開這詩藝技巧: 有一回是一張女人的臉,或更糟── 我那由傻瓜治理的國土貌似的需要; 《一切都能誘使我》 1891年,葉芝與倫敦的一些年輕詩人組成了“詩人俱樂部”并參加了當?shù)匾恍蹱柼m作家和學者組織的“愛爾蘭文學會”,開始從事整理和宣傳愛爾蘭文學的社會活動。但他自己的筆一刻也沒有停歇,除以上提到的詩集外,還接連出版了寫愛爾蘭題材的散文作品《克爾特的曙光》(1893)、《神秘的玫瑰》(1894)和戲劇作品《心愿之鄉(xiāng)》(1894)等。 葉芝始終對戲劇有著濃厚興趣。18歲時,他就為初戀的情人勞拉阿姆斯特朗寫過一部詩劇《費雯與時光》。詩劇《女伯爵凱瑟琳》則是他特意為毛德岡寫的。1896年結識格雷戈里夫人和約翰辛格后,葉芝開始與他們共同籌建愛爾蘭民族劇院。這標志著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的開端。葉芝本想借戲劇的形式教育群眾,在現(xiàn)代人中間恢復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但他以愛爾蘭神話為題材的風格崇高的象征主義詩劇不像格雷戈里夫人和辛格的現(xiàn)實主義劇作那樣受歡迎。而且,中產(chǎn)階級的庸俗反應常常使他失望和憤怒。 葉芝又是個自傳性很強的詩人,他的詩以大量的篇幅和坦誠的筆觸記錄了他個人的經(jīng)驗和情感,尤其是他對友誼和愛情的珍重。女性在他的生活和藝術中都占據(jù)了顯要地位。在《朋友們》一詩中,他寫到了三位對他一生影響重大的女友:“現(xiàn)在我必須贊揚這三位──/三位曾經(jīng)造就了/我生活中的歡樂的女士”: 一位是因為她的手 堅強有力,能夠解散 無人能理解、擁有 和成功發(fā)展的東西, 青春的多夢負擔,直到 她如此改變了我,使我 在迷狂中生活辛勞。 這說的是奧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1852—1932)。葉芝認為是她使他得以專注于文學。她不僅在精神上給他以理解和支持,而且在物質上為他提供理想的寫作條件,照顧他的起居。他在她的庫勒莊園度過許多夏天,“在凱爾納諾在那古老的屋頂下找到/一個更嚴厲的良心和一個更友善的家”(《責任跋詩》),在那里寫出了《在那七片樹林里》《庫勒的野天鵝》《庫勒莊園,1929》等大量詩作。她還與他一起搜集民間傳說,從事戲劇活動,在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中起到了骨干作用。她翻譯的蓋爾語神話傳說被認為是上乘之作,為葉芝的詩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她的劇作也深受愛爾蘭觀眾的歡迎。葉芝關于她的詩作還有《一位朋友的疾病》《致一位徒勞無功的朋友》《新面孔》《重訪市立美術館》等。 一位是因為不曾有雜念, 也不曾有那些縈繞的煩憂── 沒有,在這多災 多難的十五年里不曾有── 能夠來插在 心意與愉快心意之間; 這說的是奧莉維婭莎士比亞(1867—1938)。她是葉芝詩友萊奧內爾約翰生的表妹,是一位小說家。1894年當葉芝正陷于對毛德岡的無望戀情的旋渦里無法自拔時,約翰生把奧莉維婭介紹給了他。她聰慧而善解人意,與葉芝相處的很融洽。他們曾考慮結婚,只因她丈夫不同意離婚而未果。他們同居了近一年,直到葉芝再遇毛德岡時,奧莉維婭發(fā)現(xiàn)他對毛德岡仍不能忘情,遂離開了他?!邦~白發(fā)濃雙手安詳,/我有個美麗的朋友,/遂夢想舊日的絕望/終將在愛情中結束:/一天她窺入我心底/見那里有你的影像;/她哭泣著從此離去?!保ā稇偃藗渴佟罚┑麄兪冀K保持著友誼;葉芝與她通信比與任何男女朋友都多而詳細。他在詩藝、政治、個人等各種問題上征求她的意見,而她的評論非常富于才智。葉芝在她去世后曾對人說:“40多年來她一直是我在倫敦的生活中心,在所有那些時間里我們從未爭吵過,偶爾有些傷心事,但從未有過分歧?!比~芝關于她的詩作還有《他讓愛人平靜下來》《受難的辛苦》《深沉的誓言》《美人魚》《長久沉默之后》等。 而那位呢?她拿走一切, 直到我的青春消逝, 卻沒有一點憐憫的神色。 我怎能贊揚那一位? 當天光開始破曉之時, 我由于她的緣故而清醒, 把我的好處和壞處算計, 憶想她所有的,那鷂鷹 神情依然顯示的一切, 那時從我心的根底 一股強烈的甜蜜流過, 使我從頭到腳顫栗。 這說的是毛德岡(1866—1953)?!绊犻L而高貴,面龐和胸房卻像/盛開的蘋果花兒一樣鮮艷芬芳”(《箭》)。這是葉芝初見她時的印象。當時他們都23歲。他立即被她的美貌征服了,“我一生的煩惱開始了”。她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民族主義者,為了爭取愛爾蘭獨立不惜代價不擇手段。葉芝追隨她參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動,一再向她求婚,并為她寫下了大量詩篇。有論者稱這些作品是現(xiàn)代英語詩歌中最美麗的愛情詩。而她一直保持著距離,終于1898年向他透露了她與一位法國政客的同居關系。他們的關系一度降溫,但給葉芝以毀滅性打擊的是1903年毛德岡與麥克布萊德結婚的消息。此后,加之劇院事務的煩擾,葉芝的心情很壞,詩風也隨之大變。從詩集《在那七片樹林里》(1904)到《責任》(1914),詩人逐漸拋棄了早期朦朧華美“綴滿剪自古老/神話的花邊刺繡”的“外套”而“赤身走路”了(《一件外套》)。 后來,葉芝又多次向離婚了的毛德岡求婚,又都遭到了拒絕。不得回報的愛升華成了一篇篇感情復雜、思想深邃、風格高尚的詩,它們貫穿于葉芝的第二本到最后一本詩集中。在這些詩里,毛德岡成了玫瑰、特洛伊的海倫、胡里漢的凱瑟琳、帕拉斯雅典娜、黛爾德等。有論者認為還不曾有過哪位詩人像葉芝這樣把一個女人贊美到如此程度。葉芝意識到是毛德岡對他的不理解成就了他的詩,否則“我本可把蹩腳文字拋卻,/心滿意足地去過生活”(《文字》)。毛德岡在晚年寫信給葉芝也說,世界會因她沒有嫁給他而感謝她的。 葉芝對愛情的看法一如他對宇宙的看法,是二元的。在早期的《阿娜殊雅與維迦亞》一詩中他就表達了“一個男人為兩個女人所愛”的主題。到了晚期的組詩《或許可譜曲的歌詞》和《三株灌木》及伴隨的幾首歌等,這種靈魂與肉體之愛一而二、二而一的信念更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對毛德岡的愛應該說是靈肉兼有的,很可能最初還是出于對其肉體美的愛悅,但青年人耽于理想的氣質使他的愛在詩創(chuàng)作中向靈魂的境界升華:“用古老的崇高方式把你熱愛”(《亞當所受的詛咒》);“愛你靈魂的至誠”(《當你年老時》)。中年以后,他似乎在較平和的心境里超然把愛情抽象化,當做哲學觀照的對象了。而到了晚年,他就好像是做夠了夢的佛格斯,洞知了一切,肉體卻衰朽了,于是爆發(fā)出對生命的強烈欲望:“可是啊,但愿我再度年輕,/把她摟在我的懷抱。”(《政治》) 葉芝曾說,他年輕的時候,他的繆斯是年老的,而他變老的時候,他的繆斯卻變年輕了。意思是說,年輕時他追求智慧,年老時卻又羨慕青春?!叭怏w的衰老即智慧;年輕時/我們曾彼此相愛卻愚昧無知?!敝腔叟c青春的不可兼得,亦即靈與肉的對立斗爭成了葉芝“藝術與詩歌的至高主題”(《長久沉默之后》)之一。 (選自《葉芝抒情詩全集》,中國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自選文本 中外詩歌四首 魯教版必修5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自選 文本 中外 詩歌 魯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41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