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1】設計包含CAD圖紙 和 DOC文檔,均可以在線預覽,所見即所得,,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超高清,可編輯,無任何水印,,充值下載得到【資源目錄】里展示的所有文件======【2】若題目上備注三維,則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維源文件,由于三維組成零件數(shù)量較多,為保證預覽的簡潔性,店家將三維文件夾進行了打包。三維預覽圖,均為店主電腦打開軟件進行截圖的,保證能夠打開,下載后解壓即可。======【3】特價促銷,,拼團購買,,均有不同程度的打折優(yōu)惠,,詳情可咨詢QQ:1304139763 或者 414951605======【4】 題目最后的備注【SJ系列】為店主整理分類的代號,與課題內(nèi)容無關,請忽視
哈爾濱理工大學??粕厴I(yè)論文
帶式輸送機傳動系統(tǒng)設計
摘要
畢業(yè)設計是在完成機械設計課程學習后,一次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高等院校學生一次較全面的設計能力訓練,也是對機械課程設計的全面復習和實踐。其目的是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設計思想,訓練綜合運用機械設計和有關選修課程的理論,結合生產(chǎn)實際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加深和擴展有關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
本次論文設計的題目是“帶式輸送機傳動系統(tǒng)設計”。?進行結構設計并完成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裝配、零件圖設計及主要零件的工藝、工裝設計。本次的設計具體內(nèi)容主要包括:帶式輸送機傳動總體設計;主要傳動機構設計;主要零、部件設計;完成主要零件的工藝設計;設計一套主要件的工藝裝備;撰寫開題報告;撰寫畢業(yè)設計說明書;翻譯外文資料等。掌握機械設計的一般程序、方法、設計規(guī)律、技術措施,并與生產(chǎn)實習相結合,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一般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了機械傳動裝置、簡單機械的設計和制造。
目前,我國的帶式輸送機設計、制造以及應用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國內(nèi)在設計制造帶式輸送機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足。本次帶式輸送機設計代表了設計的一般過程,對今后的選型設計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帶式輸送機 傳動系統(tǒng) 減速器 齒輪 軸承
22
目 錄
摘要 I
第1章 緒論 1
1.1 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1
1.2 帶式輸送機機體設計 1
1.3 帶式輸送傳動系統(tǒng)設計 2
1.4 帶式輸送機的爬升角度 3
1.5 本章小結 3
第2章 課題題目及主要技術參數(shù)方案說明 4
2.1 課題題目 4
2.2 主要技術參數(shù)說明 4
2.3 傳動系統(tǒng)工作條件 4
2.4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型式 4
2.5 傳動方案選擇 5
2.6 本章小結 5
第3章 減速器結構選擇及相關性能參數(shù)計算 6
3.1 減速器結構 6
3.2 電動機選擇 6
3.2.1 傳動比分配 6
3.2.2 動力運動參數(shù)計算 6
3.3 本章小結 7
第4章 齒輪的設計計算 8
4.1 齒輪材料和熱處理選擇 8
4.2 齒輪幾何尺寸的設計計算 8
4.2.1 按照接觸強度初步設計齒輪主要尺寸 8
4.2.2 齒輪彎曲強度校核 10
4.2.3 齒輪幾何尺寸確定 10
4.3 齒輪的結構設計 10
4.4 本章小結 11
第5章 軸的設計計算 13
5.1 軸的材料和熱處理選擇 13
5.2 軸幾何尺寸的設計計算 13
5.2.1 按照扭轉強度初步設計軸的最小直徑 13
5.2.2 軸的結構設計 13
5.2.3 軸的強度校核 13
5.3 本章小結 15
第6章 工件切削區(qū)域的應力分布 16
6.1 軸承的選擇及校核 16
6.2 鍵的選擇計算及校核 16
6.3 聯(lián)軸器的選擇 17
6.4 本章小結 17
第7章 減速器及箱體結構的設計計算 18
7.1 潤滑的選擇確定 18
7.1.1 潤滑方式 18
7.1.2 潤滑油牌號及用量 18
7.2 密封方式 18
7.3 箱體主要結構計算 18
7.4 減速器附件的選擇確定 19
7.5 本章小結 19
結論 20
參考文獻 21
致謝 22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課題研究背景
在現(xiàn)代散裝物料的連續(xù)輸送中,帶式輸送機是主要的輸送設備,使用范圍相當廣泛,具有運輸成本低、運量大、無地形限制及維護簡便等優(yōu)勢,在礦山、建材、化工、港口、電力、煤炭等工礦企業(yè)中越來越呈現(xiàn)出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現(xiàn)在各工礦企業(yè)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率、增加經(jīng)濟效益,提高生產(chǎn)設備的利用率,大運輸量的帶式輸送機及溜槽應用的越來越多,這樣就對帶式輸送機的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
1.1.2 課題研究意義
本論文主要內(nèi)容是進行一級圓柱直齒輪的設計計算,在設計計算中運用到了《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工程力學》等多門課程知識,并運用《AUTOCAD》軟件進行繪圖,因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也是一次全面的、 規(guī)范的實踐訓練。通過這次訓練,使我們在眾多方面得到了鍛煉和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了我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設計思想,訓練了綜合運用機械設計課程和其他相關課程的基礎理論并結合生產(chǎn)實際進行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深化和擴展了相關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
2.通過對通用機械零件、常用機械傳動或簡單機械的設計,使我們掌握了一般機械設計的程序和方法,樹立正確的工程設計思想,培養(yǎng)獨立、全面、科學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另外培養(yǎng)了我們查閱和使用標準、規(guī)范、手冊、圖冊及相關技術資料的能力以及計算、繪圖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方面的能力。
4.加強了我們對Office軟件中Word功能的認識和運用。
1.2 帶式輸送機機體設計
1.2.1 具有凹弧段的帶式輸送機
例如同一條帶式輸送機先平行而后爬升,由于大運輸量的原因,在起弧點處的膠帶張力很大,這就造成了凹弧段的曲率半徑很大,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長度很長,損失很大的水平空間。做總平面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個因素。做施工圖是凹弧段無法選擇標準件,需進行非標準設計,否則就容易造成膠帶脫離上托輥,產(chǎn)生膠帶跑偏,影響生產(chǎn)。
1.2.2 在運行中常出現(xiàn)的多點受料情況
多點受料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受料點的帶式輸送機,此種布置形式在冶金行業(yè)中的各種礦槽槽下及碼頭卸船系統(tǒng)中。一般情況下,前者每個落料點能按設定的流量均勻下料;而后者由于采用抓斗和計量受料斗相結合的卸船形式,往往容易造成不均勻和非連續(xù)性下料。不均勻和非連續(xù)性下料經(jīng)常出現(xiàn)受料帶式輸送機撒料和壓料(電機過載停機)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多點受料,導料槽的數(shù)量很多,產(chǎn)生的附加阻力很大,如果按照普通情況進行設計,容易造成傳動滾筒空轉打滑的現(xiàn)象。
1.2.3 多點連續(xù)卸料
在工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多點連續(xù)卸料的情況。多點連續(xù)卸料一般選用犁式卸料器和卸料車。對于大運輸量的帶式輸送機,這兩種部件的選用也存在著一些需要考慮的問題。
1.犁式卸料器的選用:由于是大運輸量,平行上托輥帶式輸送機很難達到額定運輸量,必須選用帶槽角的上托輥。這樣普通犁式卸料器就無法應用,可以選用可變槽角犁式卸料器。當不需要卸料時,卸料器下面托輥為槽型托輥,保證物料正常通過。要求卸料時推桿帶動機械機構將槽型托輥的角度段放平,同時卸料器落下開始卸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選用壓平式可變槽角犁式卸料器,而應選用機械機構放平式可變槽角犁式卸料器,否則,將增大傳動功率,造成資源浪費。
2.卸料車的選用:選用卸料車要注意兩個問題。其一,由于是大運輸量運行,卸料車上的卸料溜槽的流通截面可能存在瓶頸問題,要進行流量計算,必要時要加大溜槽的流通截面積。其二,卸料車的車尾部將膠帶挑起。如果卸料車尾部距離導料槽過近,使膠帶與導料槽摩擦加劇,不但增大帶式輸送機附加阻力,而且導致膠帶的磨損加劇,影響膠帶的使用壽命。根據(jù)以往的設計經(jīng)驗,應保證卸料車尾部距離第一個導料槽15m以上。
1.3 帶式輸送傳動系統(tǒng)設計
普通情況下帶式輸送機的傳動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計算的所需功率,膠帶帶速、帶寬及傳動滾筒的直徑等特征參數(shù)在DTS、TD75、DTⅡ型帶式輸送機的傳動裝置的配置表中選用標準配置。但是,大運輸量情況下,所需要的傳動功率往往很大,很難在標準配置表中選到合適的傳動裝置。這就要求設計工程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搭配非標準的傳動系統(tǒng),進行非標準設計。設計工程師在選用傳動裝置部件時要注意各部件之間的匹配問題,盡量做到國內(nèi)生產(chǎn)的標準部件之間搭配。國外生產(chǎn)的部件搭配國外生產(chǎn)的部件,否則,容易出現(xiàn)很多問題。例如:用國內(nèi)生產(chǎn)的電動機搭配國外生產(chǎn)減速器,電動機的輸出軸軸徑遠遠大于國外減速器的輸入軸軸徑,這就為選擇滾力耦合器帶來難題。若選用國外的液力耦合器,則液力耦合器的電動機連接端無法與電動機連接(軸粗)。若選用國內(nèi)的液力耦合器,則國內(nèi)的液力耦合器重量和體積很大,在與國外減速器連接運行時,由于國外減速器軸徑很小,容易產(chǎn)生振動,嚴重時會產(chǎn)生減速器斷軸的情況。
1.4 帶式輸送機的爬升角度
帶式輸送機的極限爬升角度與許多因素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物料粒度及物料含水率。物料的粒度與帶式輸送機的極限角度成反比關系。物料的粒度越大,帶式輸送機的極限爬升角度越小,反之物料的粒度越小,帶式輸送機的極限爬升角度越大。運送油母頁巖成品礦(粒度0~75mm)的帶式輸送機的最大爬升角度為16,而尾礦(粒度0~10mm)帶式輸送機的最大爬升角度可以達到18。另外,物料的含水率越高,其帶式輸送機的最大爬升角度就越小。
綜上所述,大運輸量帶式輸送機是在普通帶式輸送機設計原理基礎上,結合大運輸量這個特點設計而成。在設計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運輸量大的特性,要從這個方面考慮問題。
1.5 本章小結
隨著我國深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jīng)濟的地位越來越高,各工礦企業(yè)的經(jīng)濟意識越加強烈,對工程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工程設計人員素質(zhì)不斷提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學習探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2章 課題題目及主要技術參數(shù)方案說明
2.1 課題題目
帶式輸送機傳動系統(tǒng)設計
2.2 主要技術參數(shù)說明
輸送帶的最大有效拉力F=4900N,輸送帶的工作速度V=0.8 m/s,輸送機滾筒直徑D=330mm
2.3 傳動系統(tǒng)工作條件
帶式輸送機在常溫下連續(xù)工作、單向運轉;空載起動,工作載荷較平穩(wěn);兩班制(每班工作8小時),要求減速器設計壽命為8年,大修期為3年,中批量生產(chǎn);三相交流電源的電壓為380/220V。
2.4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型式
帶式輸送機的驅(qū)動裝置主要零部件包括電動機 減速器 聯(lián)軸器或液力耦合器 逆止器或制動器等 按照驅(qū)動裝置中減速器的型式,分為平行軸式 直交式和軸裝式。多數(shù)帶式輸送機采用平行軸式或直交式減速器驅(qū)動裝置;對于短距離小運量的帶式輸送機則可選用結構緊湊的驅(qū)動裝置,如電動滾筒 軸裝式減速器;而對于長距離 大運量 高速的大型帶式輸送機,驅(qū)動裝置的布置型式 數(shù)目及位置就變得很復雜。
圖 2-1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2.5 傳動方案選擇
圖2-2 傳動方案
2.6 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論述了傳動系統(tǒng)的參數(shù)、工作條件以及傳送裝置的型式,并附帶傳動方案。此次所設計的帶式輸送機,由于距離短、運量小,所以選用的是軸裝式減速器。
第3章 減速器結構選擇及相關性能參數(shù)計算
3.1 減速器結構
本減速器設計為水平剖分,封閉臥式結構。
3.2 電動機選擇
1.工作機的功率Pw
=FV/1000=4900×0.8/1000=3.92kw
2.總效率
=
=
3.所需電動機功率
查表得 Ped = 3 kw
電動機選用 Y112M-4 n滿 = 1420 r/min
3.2.1 傳動比分配
工作機的轉速n=60×1000v/(D)
=60×1000×0.8/(3.14×330)
=46.332r/min
取 則
3.2.2 動力運動參數(shù)計算
1.轉速n
==1420(r/min)
=/=/=1420/3=473.333(r/min) =/=473.333/10.216=46.332(r/min)
==46.332(r/min)
2.功率P
3.轉矩T
=30.062(N.m)
(N.m)
= 858.133(N.m)
= 841.056(N.m )
表 3-1 動力運動參數(shù)
軸號
功率
P/kW
N /(r.min-1)
/
(N﹒m)
i
0
4.447
1420
30.062
3
0.96
1
4.202
473.333
86.579
2
4.076
46.332
858.133
10.216
0.97
3
3.996
46.332
841.056
1
0.98
3.3 本章小結
減速器在傳動系統(tǒng)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是機械傳動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裝置。
減速器主要由傳動零件(齒輪或蝸桿)、軸、軸承、箱體及其附件所組成。其基本結構有三大部分:既齒輪、軸及軸承組合;箱體;減速器附件。
第4章 齒輪的設計計算
4.1 齒輪材料和熱處理選擇
小齒輪選用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HB=236
大齒輪選用45號鋼,正火處理,HB=190
4.2 齒輪幾何尺寸的設計計算
4.2.1 按照接觸強度初步設計齒輪主要尺寸
由《機械零件設計手冊》查得
MPa MPa SHlim = 1
MPa MPa
由《機械零件設計手冊》查得
ZN1 = ZN2 = 1
YN1 = YN2 = 1.1
由MPa
MPa
MPa
MPa
1.小齒輪的轉矩
(N.m)
2.選載荷系數(shù)K
由原動機為電動機,工作機為帶式輸送機,載荷平穩(wěn),齒輪在兩軸承間對稱布置。查《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教材中表得,取K=1.1
3.計算尺數(shù)比
=4.025
4.選擇齒寬系數(shù)
根據(jù)齒輪為軟齒輪在兩軸承間為對稱布置。查《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教材中表得,?。?
5.計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
≥
766=766
= 55.443( mm)
6.確定齒輪模數(shù)m
(mm)
m =(0.007~0.02)a = (0.007~0.02)×250.907
取m=2
7.確定齒輪的齒數(shù)和
取 Z1 =19
取 Z2 = 152
8.實際齒數(shù)比
齒數(shù)比相對誤差
Δ<±2.5% 允許
9.計算齒輪的主要尺寸
(mm)
(mm)
中心距 (mm)
齒輪寬度 (mm)
B1 = B2 + (5~10) = 43~48(mm)
取B1 =47 (mm)
10.計算圓周轉速v并選擇齒輪精度
(m/s)
查表應取齒輪等級為9級,
但根據(jù)設計要求齒輪的精度等級為7級。
4.2.2 齒輪彎曲強度校核
1.由4﹒2﹒1中的式子知兩齒輪的許用彎曲應力
MPa
MPa
2.計算兩齒輪齒根的彎曲應力
由《機械零件設計手冊》得
=2.63
=2.19
比較的值
/[]=2.63/244=0.0108>/[]=2.19/204=0.0107
計算大齒輪齒根彎曲應力為
齒輪的彎曲強度足夠
4.2.3 齒輪幾何尺寸確定
齒頂圓直徑 由《機械零件設計手冊》得 h*a =1 c* = 0.25
(mm)
(mm)
齒距 P = 2×3.14=6.28(mm)
齒根高 (mm)
齒頂高 (mm)
齒根圓直徑
(mm)
(mm)
4.3 齒輪的結構設計
小齒輪采用齒輪軸結構,大齒輪采用鍛造毛坯的腹板式結構大齒輪的關尺寸計算如下:
軸孔直徑 d=50(mm)
輪轂直徑 =1.6d=1.6×50=80(mm)
輪轂長度 (mm)
輪緣厚度 δ0 = (3~4)m = 6~8(mm) 取 =8
輪緣內(nèi)徑 =-2h-2=308-2×4.5-2×8
= 287(mm)
取D2 = 280(mm)
腹板厚度 c=0.3=0.3×38=14.4 取c=15(mm)
腹板中心孔直徑=0.5(+)=0.5(170+80)=125(mm)
腹板孔直徑=0.25(-)=0.25(280-80)
=50(mm)
取=50(mm)
齒輪倒角n=0.5m=0.5×2=1
齒輪工作如圖所示:
圖 4-1 齒輪工作圖
4.4 本章小結
1. 齒輪傳動時要注意齒輪失效形式,分為齒根折斷和齒面失效兩種。?齒面失效又分為:點蝕、磨損、膠合、塑性變形。???
2. 材料選擇?
(1)選擇齒輪材料的基本原則:齒面要硬,齒芯要韌;?
(2)齒輪按齒面硬度可分為軟齒面(≤350HBS)和硬齒面(﹥350HBS)兩種;???
(3)大小齒輪齒面硬度之差為:?軟齒面齒輪HBS1-?HBS2=20~50;硬齒面齒輪HRC1≈HRC2;???
(4)輪芯材料:中小型齒輪,輪芯與齒圈用同樣材料;?大型齒輪,輪芯常用價格便宜的鑄造材料,如鑄鋼或鑄鐵,而齒圈則采用較好的材料,如優(yōu)質(zhì)碳鋼或合金鋼。
3. 力分析及計算載荷???
(1)力的分析?
直齒圓柱齒輪:正壓力Fn分解為圓周力Ft和徑向力Fr;斜齒圓柱齒輪和圓錐齒輪:正壓力Fn分解為圓周力Ft、徑向力Fr和軸向力Fa;
(2)計算載荷:。
4. 標準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1)總結齒根彎曲應力最大時的輪齒嚙合位置(齒頂)及齒面接觸應力最大時的輪齒嚙合位置(齒根部分靠近節(jié)線處)作為一般計算時的計算依據(jù);
(2)比較斜齒圓柱齒輪傳動與直齒圓柱齒輪、直齒圓錐齒輪傳動與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強度計算的異同;
第5章 軸的設計計算
5.1 軸的材料和熱處理選擇
由《機械零件設計手冊》中的圖表查得
選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HB217~255
=650MPa =360MPa =280MPa
5.2 軸幾何尺寸的設計計算
5.2.1 按照扭轉強度初步設計軸的最小直徑
從動軸=c=115=29.35
考慮鍵槽=29.35×1.05=30.82
選取標準直徑=32(mm)
5.2.2 軸的結構設計
根據(jù)軸上零件的定位、裝拆方便的需要,同時考慮到強度的原則,主動軸和從動軸均設計為階梯軸。
5.2.3 軸的強度校核
從動軸的強度校核
圓周力 ==2000×158.872/192=1654.92
徑向力 =tan=1654.92×tan20°=602.34
由于為直齒輪,軸向力=0
圖5-1從動圖受力簡圖
L=110mm
==0.5=0.5×1654.92=827.46(N)
=0.5L=827.46×110×0.5/1000=51.72(N.m)
==0.5=0.5×602.34 =301.17(N.m)
=0.5L=501.17×110×0.5/1000=36.4(N.m)
轉矩T=158.872(N.m)
校核
===55.04(N.m)
===118.42(N.m)
=55MPa
d≥10=10=29.21(mm)
考慮鍵槽d=29.21mm < 45mm
則強度足夠
5.3 本章小結
軸是組成及其的重要零件之一,軸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旋轉零件、傳遞轉矩和運動。
軸的結構設計是確定軸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結構尺寸,為軸設計的重要步驟。它由軸上安裝零件類型、尺寸及其位置、零件的固定方式,載荷的性質(zhì)、方向、大小及分布情況,軸承的類型與尺寸,軸的毛坯、制造和裝配工藝、安裝及運輸,對軸的變形等因素有關。本次設計是根據(jù)以下般軸結構設計原則:
1.節(jié)約材料,減輕重量,盡量采用等強度外形尺寸或大的截面系數(shù)的截面形狀;
2.易于軸上零件精確定位、穩(wěn)固、裝配、拆卸和調(diào)整;
3.采用各種減少應力集中和提高強度的結構措施;
4.便于加工制造和保證精度。
第6章 工件切削區(qū)域的應力分布
6.1 軸承的選擇及校核
考慮軸受力較小且主要是徑向力,故選用單列深溝球軸承主動軸承根據(jù)軸頸值查表選擇6207 2個(GB/T276-1993)從動軸承6209 2個(GB/T276-1993)
壽命計劃:兩軸承受純徑向載荷
P==602.34 X=1 Y=0
從動軸軸承壽命:深溝球軸承6209,基本額定功負荷
=25.6KN =1 =3
===10881201
預期壽命為:8年,兩班制
L=8×300×16=38400<
軸承壽命合格
6.2 鍵的選擇計算及校核
1.從動軸外伸端d=42,考慮鍵在軸中部安裝故選鍵10×40 GB/T1096—2003,b=16,L=50,h=10,選45號鋼,其許用擠壓力=100MPa
====82.75<
則強度足夠,合格
2.與齒輪聯(lián)接處d=50mm,考慮鍵槽在軸中部安裝,故同一方位母線上,選鍵14×52 GB/T1096—2003,b=10mm,L=45mm,h=8mm, 選45號鋼,其許用擠壓應力=100MPa
====45.392<
則強度足夠,合格
6.3 聯(lián)軸器的選擇
由于減速器載荷平穩(wěn),速度不高,無特殊要求,考慮拆裝方便及經(jīng)濟問題,選用彈性套柱聯(lián)軸器
K=1.3
=9550=9550×=202.290
選用TL8型彈性套住聯(lián)軸器,公稱尺寸轉矩=250,<。采用Y型軸孔,A型鍵軸孔直徑d=32~40,選d=35,軸孔長度L=82
結論:選用TL8型彈性套住聯(lián)軸器
型號
公稱
轉矩T/(N·m)
許用
轉速
n/(r·
軸孔
直徑
d/mm
軸孔
長度
L/mm
外徑
D/mm
材料
軸孔
類型
鍵槽
類型
TL6
250
3300
35
82
160
HT200
Y型
A型
表6-1 TL8型彈性套住聯(lián)軸器有關參數(shù)
6.4 本章小結
本章敘述了軸承、鍵、聯(lián)軸器的選擇及核。軸承選擇首先是尺寸的限制。通常軸承可以安裝的空間是受限制的。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軸承是根機械的設計或其他設計的限制。所以軸承類型及尺寸的選擇是根據(jù)軸承的內(nèi)徑而決定的。聯(lián)軸器品種、型式、規(guī)格很多,而選擇聯(lián)軸器應考慮的因素有動力機的機械特性、載荷類別、聯(lián)軸器的轉速、聯(lián)軸器所聯(lián)兩軸相對位移、聯(lián)軸器的傳動精度等。
第7章 減速器及箱體的設計計算
7.1 潤滑的選擇確定
7.1.1 潤滑方式
1.齒輪V=1.2<<12 m/s 應用噴油潤滑,但考慮成本及需要,選用浸油潤滑
2.軸承采用潤滑脂潤滑
7.1.2 潤滑油牌號及用量
1.齒輪潤滑選用150號機械油,最低~最高油面距10~20mm,
需油量為1.5L左右
2.軸承潤滑選用2L—3型潤滑脂,用油量為軸承間
隙的1/3~1/2為宜
7.2 密封方式
1.箱座與箱蓋凸緣接合面的密封
選用在接合面涂密封漆或水玻璃的方法
2.觀察孔和油孔等處接合面的密封
在觀察孔或螺塞與機體之間加石棉橡膠紙、墊片進行密封
3.軸承孔的密封
悶蓋和透蓋用作密封與之對應的軸承外部
軸的外伸端與透蓋的間隙,由于V<3(m/s),故選用半粗羊毛氈加以密封
4.軸承靠近機體內(nèi)壁處用擋油環(huán)加以密封,防止?jié)櫥瓦M入軸承內(nèi)部
7.3 箱體主要結構計算
箱座壁厚=10mm 箱座凸緣厚度b=1.5 ,=15mm
箱蓋厚度=8mm 箱蓋凸緣厚度=1.5 ,=12mm
箱底座凸緣厚度=2.5 =25mm ,軸承旁凸臺高度h=45,凸臺半徑R=20mm
齒輪軸端面與內(nèi)機壁距離=18mm
大齒輪頂與內(nèi)機壁距離=12mm
小齒端面到內(nèi)機壁距離=15mm
上下機體筋板厚度=6.8mm , =8.5mm
主動軸承端蓋外徑=105mm
從動軸承端蓋外徑=130mm
地腳螺栓M16,數(shù)量6根
7.4 減速器附件的選擇確定
列表說明如下
表7-1 減速器附件選擇
名稱
功用
數(shù)量
材料
規(guī)格
螺栓
安裝端蓋
12
Q235
M6×16
GB 5782—1986
螺栓
安裝端蓋
24
Q235
M8×25
GB 5782—1986
銷
定位
2
35
A6×40
GB 117—1986
墊圈
調(diào)整安裝
3
65Mn
10
GB 93—1987
螺母
安裝
3
M10
GB 6170—1986
油標尺
測量油
面高度
1
組合件
通氣器
透氣
1
7.5 本章小結
箱體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承并包容各種傳動零件、安全保護和密封作用、使機器各部分分別由獨立的箱體組成、改善機器造型。
箱體設計首先要考慮箱體內(nèi)零件的布置及與箱體外部零件的關系,確定箱體的形狀和尺寸,此外還應考慮以下問題: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散熱性能和熱變形問題;結構設計合理;工藝性好;造型好、質(zhì)量小。
設計不同的箱體對以上的要求可能有所側重。
千萬不要刪除行尾的分節(jié)符,此行不會被打印。“結論”以前的所有正文內(nèi)容都要編寫在此行之前。
結論
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使自己對所學的各門課程進一步加深了理解,對于各方面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了實際的體會。同時也深深感到自己初步掌握的知識與實際需要還有很大的距離,在今后還需要繼續(xù)學習和實踐。
這次關于帶式運輸機傳動系統(tǒng)的課程設計,是我們真正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了解設計概念和設計過程的實踐考驗,對于提高我們機械設計的綜合素質(zhì)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使我對機械設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為我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培養(yǎng)我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設計思想;訓練綜合運用機械設計和有關先修課程的理論,結合生產(chǎn)實際反系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加深和擴展有關機械設計方面的知識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過對帶式輸送機傳動系統(tǒng)的研究,通過實際觀察,計算模擬等,得到了如下一些結果:
因為軸上零件的定位、裝拆方便的需要,同時考慮到強度的原則,主動軸和從動軸均設計為階梯軸。
帶式輸送機在運行時應考慮多點受料情況??梢酝ㄟ^增大膠帶對傳動滾筒的圍包角來解決。用非標準設計改變改向滾筒的位置,增大膠帶對傳動滾筒的圍包角度,從而增加傳動滾筒與膠帶的摩擦面積,增大摩擦力,帶動膠帶運行。但是這種方法增加了設計的工作量。
同時在工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多點連續(xù)卸料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卸料器的選用來改變。
雖然在本次畢業(yè)設計中還會有許多欠缺,單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獲,設計涉及到機械、電氣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通過設計計算、認證、畫圖,提高了我對機械結構設計、控制系統(tǒng)設計及步進電動機的選用等方面的認識和應用能力。總之,本次設計讓我受益非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袁承訓,張寶海等. 液壓與氣動傳動.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7
2 孫巖等.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3
3 銀金光等.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3
4 胡家秀,談向群,徐剛濤. 機械設計基礎.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6
5 胥宏等. 工程力學.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2
6 劉力,王冰等. 機械制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7 陳秀寧,施高義等.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3
8 師忠秀等. 工程圖學基礎.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6
9 陳于萍,高曉康等.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致謝
為期四個月的畢業(yè)設計即將結束,通過這次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使我們得到了預期的收獲,由最初的束手無策到最后的水落石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畢業(yè)設計為我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了基礎。在張寶海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掌握了設計的方法,從接觸課題,到熟悉課題,最后完成總體設計等一系列過程,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三年年所學的知識得到更好的鞏固。本文的選題、課題研究及撰寫工作是在導師張寶海老師的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張老師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和踏實求新的學術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在此對導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忠心的感謝!
此次的畢業(yè)設計使我對所學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鍛煉了自己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在設計進行和論文撰寫工作中,同學、朋友也給了我特別大的幫助,雖然他們的工作繁忙但依然抽出大量的時間為我解決很多具體問題,在整個方案的選擇、模型的建立以及調(diào)試修改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更好的掌握輸送帶傳動系統(tǒng)設計的原理。在此對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此外,還要對與我一起做畢業(yè)設計的同學們和在畢業(yè)設計過程中在生活上和在學習上幫助過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