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四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x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四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四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x(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四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 釋文題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提煉自《孟子梁惠王下》中“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是孟子對統(tǒng)治者的告誡,希望他們記得天下萬民的憂與樂,并且以天下萬民的憂樂為憂樂。孟子的“樂民之樂,憂民之憂”主要是對統(tǒng)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動封建王朝向前發(fā)展,但是,它也表現(xiàn)了孟子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切關(guān)懷。今天,我們有必要把它的精神發(fā)揚光大,要一心為民。 明主旨 本課所錄三則選文從不同方面共同闡述了孟子“與民同樂”的思想。第1則選文,孟子與齊宣王論樂,乘機勸說齊宣王要“與民同樂”,施行“仁政”。孟子認為,國君能“與民同樂”,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第2則選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進行對比,說明與民同樂就會得到百姓的擁戴,不與民同樂,老百姓就會恨之入骨,這樣,國君即使擁有再多也不會感到快樂。第3則選文,孟子通過陳述晏嬰勸齊景公不要只圖自己享樂,要施行仁政與民同憂樂的故事,證明了自己“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觀點。 1.詞語理解 (1)通假字 ①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得聞與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直好世俗之樂耳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時日害喪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予及女偕亡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畜君何尤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景公說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徵招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侏q 如同?、跉e 語氣詞?、壑弧≈?、僅僅 ④曷 何日、何時?、萑辍∧恪、迲A 喜歡、喜愛?、邜? 高興?、嗌亍」糯鷺非? (2)一詞多義 ①疾 ②舉 ③夫 ④適 ⑤修 答案?、偻?痛恨/猛烈的/強?、谌?,都/抬起/推薦,選用/發(fā)動/攻下,占領(lǐng)?、劬涫装l(fā)語詞/人/成年男子/丈夫 ④到……去/女子出嫁/適合?、輳氖履撤N活動/治理/修養(yǎng)/修建,修造/長,高 (3)古今異義 ①兄弟妻子離散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男子的配偶。 ②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答案?、倨拮觾号?。②在那里。 2.詞類活用 (1)獨樂樂,與人樂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少樂樂,與眾樂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王鼓樂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王庶幾無疾病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庶民攻之,不日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庶民子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民歡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樂其有麋鹿魚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出舍于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遵海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詞作動詞,娛樂 (2)形容詞作名詞,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 (3)名詞作動詞,演奏 (4)名詞作動詞,生疾病 (5)名詞作動詞,稱王 (6)使動用法,使……建成 (7)名詞作狀語,像兒子一樣 (8)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歡樂 (9)意動用法,以……為樂 (10)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以……為憂 (11)名詞作動詞,居住 (12)名詞作動詞,南行 3.特殊句式 (1)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2)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3)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4)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 (5)巡狩者,巡所守也。 (6)述職者,述所職也。 (7)畜君者,好君也。 (8)好樂何如? (9)何以能鼓樂也? (10)何以能田獵也? (11)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 (1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13)王語暴以好樂。 (14)王嘗語莊子以好樂。 (15)今王鼓樂于此。 (16)今王田獵于此。 (17)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 (18)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19)吾欲觀于轉(zhuǎn)附、朝儛。 (20)善哉問也! (21)暴見于王。 (22)他日,見于王曰。 (23)不若與人。 (24)不若與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判斷句,(8)~(12)賓語前置句,(13)~(19)介賓短語后置句,(20)主謂倒置句,(21)~(24)被動句。 4.語句翻譯 (1)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王非常喜歡音樂,那么齊國就差不多了! (2)這太陽什么時候消失呢,我們寧愿跟你一起滅亡! (3)以老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老百姓的憂慮為憂慮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憂慮為憂慮。 (4)天子到諸侯國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查諸侯駐守、掌管的疆土。 (5)給我創(chuàng)作君臣同樂的樂曲。 文本名句 1.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2.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3.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 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文外名句 1.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2.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3.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4.仲尼不為已甚者。 1. (《孟子梁惠王下》) 2. (《孟子梁惠王上》) 3. (《孟子梁惠王下》) 1.“莊暴見孟子”一則為什么一開始要先寫莊暴與孟子的談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莊暴與孟子的談話是一個引子,只有短短幾句,由莊暴之言,提出齊宣王“好樂”,而孟子的簡單回答,則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論題,齊宣王好樂與齊國大治的關(guān)系:“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但這一部分的對話沒有論述為什么齊宣王好樂齊國就能大治,也許是孟子根本沒有與莊暴詳談,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記載與齊宣王談話時再寫出,更恰當有力。在下文中孟子面對齊宣王展開論述“與民同樂”的觀點前,引出一段莊暴與孟子的對話,至少有這樣幾個作用:正面提出論題;制造議論懸念;以莊暴無言以對齊宣王,說明此論題的難度,反襯孟子論辯藝術(shù)的高明?!睹献印肥菍υ掦w的文章,以對話形式切入論題,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見手法。 2.孟子在文中描繪的悲慘和太平兩幅畫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和齊宣王的一番對話,最大的妙處在于他沒有糾纏于先王之樂和世俗之樂,也沒有極力推薦先王之樂或批評世俗之樂,而是力圖把齊宣王引向與民同樂。這是更根本的,因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真的能與百姓同樂,以百姓之樂為樂,以百姓之憂為憂。那么,就能成就王業(yè)了,恐怕百姓也就不會向國君提更高的要求了。孟子不是通過說理,而是運用了打比方、對比的方法,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3.請以本課后兩則選文為例,說一說孟子是如何把握機會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孟子見梁惠王”一則中,孟子從惠王一句“賢者亦樂此乎”的問話引申出去,談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并引用古代故事來說服梁惠王,讓其在何去何從中同意孟子的觀點,時機抓得準確,論證有力、得當。 “齊宣王見孟子”一則,孟子也是在回答了齊宣王“賢者亦有此樂乎”的問話后提出“與民同樂”的觀點,然后借齊景公問晏子出游一事來闡明應(yīng)“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借古諷今,很有說服力。 4.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請結(jié)合文章說一說對比手法的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莊暴見孟子”一則以欣賞音樂和狩獵為例,先說國君不與民同樂就會遭百姓厭棄,再說國君與民同樂就會受百姓擁戴。正反對照,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孟子見梁惠王”一則,先說周文王愛惜民力,百姓服役歡欣雀躍,周文王也深受百姓愛戴;夏桀殘暴害民,百姓欲與之同歸于盡,自然受到民眾唾棄。一正一反,有力地揭示了君主賢明才能擁有池沼苑囿之樂的主旨。 “齊宣王見孟子”一則,孟子引用故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齊景公想出去游山玩水,晏子勸諫,先說古之天子出游、諸侯述職是為了急民之所急,因此,百姓盼望國君出游;眼下國君出游是“流連荒亡”,興師動眾而又靡費民財,為百姓添亂增憂。如此正反對比,使“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主旨更加鮮明突出。 孟子善用故事說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第2、3則選文中,孟子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記載和故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第2則中引用了《詩經(jīng)》中記載的周文王賢明而受百姓擁戴的故事和《尚書》中《湯誓》一篇記載的百姓痛恨夏桀的事例;第3則中引用了過去齊景公問晏子的故事,說明該如何出游。這樣,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對這些前朝先例,統(tǒng)治者更應(yīng)該幡然醒悟,否則,就會重蹈覆轍。 孟子三樂 ①所謂孟子三樂,概括講就是親情之樂,一家人身體健康和睦相處;自身之樂,做人處事一切都問心無愧;教育之樂,得到天下優(yōu)秀的人才并教育他們。(1) ②第一樂,是家樂。家人都健在,可以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生活,這也體現(xiàn)了他崇尚孔子的“孝悌之道”。其實很容易理解,如果一個人再幸福,而自己的親人卻不在身邊,那也只會是有殘缺的幸福。就像現(xiàn)在的孩子們,在遭遇到父母去世或是離異的情況下,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在他們每個人的心里都對家有無限的依賴,因為那里永遠是他們的避風港??墒且坏┢扑楹?,大部分孩子的心里便會發(fā)生很大的改變,他們沒有了依靠,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自己去煩惱,他們更加羨慕那些擁有美好家庭的孩子們。不只孩子會這樣,家長也是一樣,都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因此,只有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才會感到快樂。(2) ③第二樂,是自樂。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或是所做的事都不后悔,這也是孟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質(zhì)。就現(xiàn)在的人們來說,總會有表里不一的人,而真正能做到不后悔的人又有多少呢?好比那些小偷,他們?yōu)榱艘粫r的貪念而做出違法的事情,可能當時成功后,不禁會有些許喜悅,可是仔細一想,他們真的很開心嗎?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嗎?當然不是,那么他們用的時候就不可能問心無愧。因此,即使他們的生活比以前好過些了,可是卻還是快樂不起來,因為他們不可以心安理得。再如現(xiàn)在剛開始就業(yè)的人們,待他們事業(yè)穩(wěn)定后,不免會有一顆進取之心在燃燒,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業(yè),為此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過程中難免會有許多阻礙,可是他們從未放棄過,仍然擁有最原本的希望。最終,有的人成功了,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這時候他們肯定會很快樂,為自己當初沒有輕易放棄而開心;而有的人卻并沒有成功,但是他們也從來沒有后悔,因為自己當初已經(jīng)竭盡所能,努力嘗試過了,只不過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而已,所以他們也是快樂的。我想人們做到對自己所做的事問心無愧時才會真正快樂。(3) ④第三樂,是可以得到優(yōu)秀的人去教育他們。這也體現(xiàn)了孟子招納天下有志之才的理想。我想這個應(yīng)該主要體現(xiàn)了老師的快樂,他們遇到過許多的學生,總會有一些是令他們引以為傲的人,這也就是他們從教的樂趣所在吧。 ⑤我想,一個真正快樂的人,至少要做到“家樂”和“自樂”,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可以再發(fā)展到“教育之樂”。這應(yīng)該也就是“孟子三樂”的初衷吧。 思悟亮點 (1)文章開頭為什么要概括“孟子三樂”? 提示 作者開頭對“孟子三樂”進行了簡要概括,指出了其實質(zhì),作為下面論述的總領(lǐng),同時也呼應(yīng)了標題。 (2)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家樂”? 提示 一是因為“家樂”是孟子的“孝悌之道”,二是因為家庭是孩子們的避風港,只有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感到快樂。 (3)對于“自樂”,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作者認為“自樂”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不為所做事情后悔的一種感受;能否“自樂”,也不在于成功與失敗,而在于做到問心無愧。 (4)讀了這篇文章,你有怎樣的感受? 提示 讓我們感受到家庭美滿、做事問心無愧、教育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性。 一、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A.(齊王)曰:“可得聞與?” B.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 C.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D.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答案 B 解析 A項“聞”,使動用法。C項第一個和第三個“樂”,名詞作動詞。D項“王”,名詞作動詞。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 B.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C.可得聞與 D.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答案 B 解析 A項“害”通“曷”,何日、何時。C項“與”通“歟”。D項“由”通“猶”,好比。 3.對下列加點虛詞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趧t齊國其庶幾乎?、弁跽Z暴以好樂?、鼙┪从幸詫σ?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 C 解析?、佗诜謩e為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和揣測,③④分別為介詞“把”和連詞“來”。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B.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 C.吾王庶幾無疾病與 D.無非事者 答案 C 解析 C項古今意義相同,均為“病的總稱”。A項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者另提一事。B項于是:古義,在那里;今義,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D項無非:古義,沒有不是;今義,只,不外乎。 5.對下面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A.獨自快樂地欣賞音樂,同別人快樂地欣賞音樂,誰快樂呢? B.獨自娛樂的快樂,和人一起娛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C.獨自欣賞音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D.一個人快樂,同別人一起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答案 B 解析 弄清楚“樂”字的讀音和意義,就會正確理解,依次為yu、l、yu、l、l。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張闿,字敬緒,丹陽人,吳輔吳將軍昭之曾孫也。少孤,有志操。太常薛兼進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貞固,當今之良器。即引為安東參軍,甚加禮遇。轉(zhuǎn)丞相從事中郎,以母憂去職。既葬,帝強起之,闿固辭疾篤。優(yōu)命敦逼,遂起視事。及帝為晉王,拜給事黃門侍郎,領(lǐng)本郡大中正。以佐翼勛,賜爵丹陽縣侯,遷侍中。 帝踐阼,出補晉陵內(nèi)史,在郡甚有威惠。帝下詔曰:“夫二千石之任,當勉勵其德,綏齊所蒞,使寬而不縱,嚴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蓋所貴者本也。”闿遵而行之。時所部四縣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豐塘,溉田八百余頃,每歲豐稔。葛洪為其頌。計用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興造免官。后公卿并為之言曰:“張闿興陂溉田,可謂益國,而反被黜,使臣下難復為善?!钡鄹形颍讼略t曰:“丹陽侯闿昔以勞役部人免官,雖從吏議,猶未掩其忠節(jié)之志也,倉廩國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為大司農(nóng)。”闿陳黜免始爾,不宜便居九列。疏奏,不許,然后就職。帝晏駕,以闿為大匠卿,營建平陵,事畢,遷尚書。 蘇峻之役,闿與王導俱入宮侍衛(wèi)。峻使闿持節(jié)權(quán)督東軍,王導潛與闿謀,密宣太后詔于三吳,令速起義軍。陶侃等至,假闿節(jié),行征虜將軍,與振威將軍陶回共督丹陽義軍。闿到晉陵,使內(nèi)史劉耽盡以一部谷,并遣吳郡度支運四部谷,以給車騎將軍郗鑒。又與吳郡內(nèi)史蔡謨、前吳興內(nèi)史虞潭、會稽內(nèi)史王舒等招集義兵,以討峻。峻平,以尚書加散騎常侍,賜爵宜陽伯。遷廷尉,以疾解職,拜金紫光祿大夫。尋卒,時年六十四,子混嗣。(節(jié)選自《晉書張闿傳》)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 B.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 C.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 D.其于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強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功乎/異端/為政之甚害/ 答案 A 解析 “督察”與“勤功”連用,表明二千石官員的職責,“便國利人”是闡述其作用,所以不能在“勤功督察”中間斷開;斷開后“督察”與“便國利人”連接語意也不通順,由此排除B、C兩項?!肮湃怂蝗 币馑家呀?jīng)完整,若連上“功乎”語意不通;“功乎”中的“乎”相當于“于”的意思,應(yīng)與“異端”連接,意思明確,沒有歧義,由此排除D項。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視事,指就職治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后來也經(jīng)常用來指官員的任職。 B.踐阼,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稱阼階,天子祭祀升阼階,后用踐阼指皇帝祭祀祖宗。 C.大司農(nóng),官職名。秦置治粟內(nèi)史,西漢沿置。景帝時改名為大農(nóng)令,武帝時改為大司農(nóng)。掌錢谷之事,為九卿之一。由魏至明,歷代相沿,或稱司農(nóng)。 D.晏駕,本義是車駕晚出,漢以前用以諱稱帝王死亡,而漢以后則諱稱駕崩。 答案 B 解析 “踐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說不正確,“踐阼”指的是“皇帝登基”。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闿深受皇帝器重,多有升遷。張闿被召來擔任安東參軍,皇帝對他禮遇有加,后轉(zhuǎn)任丞相從事中郎,即便是丁憂期間皇帝還以優(yōu)厚的任命來敦促他就職。 B.張闿勤政愛民,卻被免官。張闿出任晉陵內(nèi)史期間,所屬四縣都因為干旱歉收,他就帶領(lǐng)百姓新建水塘來灌溉田地,卻因此而被以擅自興造的罪名免官。 C.張闿有操守,不貪圖官位。張闿被免官后,因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就改任他為大司農(nóng),他上書陳述自己剛剛被罷黜,不合適馬上就任位列九卿的職務(wù)。 D.張闿有機謀,平亂建奇功。蘇峻作亂,張闿利用蘇峻給他的權(quán)力,組織義軍、籌備糧食,后與他們一起討伐蘇峻;平定叛亂之后,他被賜予宜陽伯的爵位。 答案 C 解析 “因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分析不正確?;实廴蚊麨榇笏巨r(nóng)的原因是公卿為他進言申辯,皇帝醒悟并認為他有忠節(jié)之志。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太常薛兼進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貞固,當今之良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張闿興陂溉田,可謂益國,而反被黜,使臣下難復為善。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薦他,說張闿有才干而且堅守正道,是當今的良才。 (2)張闿興建水塘來灌溉農(nóng)田,可以說是對國家有益,反而被罷免官職,這使得臣下難以再做善事。 參考譯文 張闿,字敬緒,是丹陽人,他是吳國輔吳將軍張昭的曾孫。張闿從小喪父,有志向節(jié)操。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薦他,說張闿有才干而且堅守正道,是當今的良才。(元帝)就征召他來擔任安東參軍,對他禮遇有加。后又轉(zhuǎn)任丞相從事中郎,因為服母喪而離開職位。安葬了母親之后,元帝要他不服母喪而繼續(xù)任職,張闿以病重為由堅決推辭。(元帝)以優(yōu)厚的任命敦促逼迫張闿,他只得去赴任。在皇帝還是晉王的時候,張闿就被授予給事黃門侍郎職位,并兼任本郡大中正。因張闿輔佐有功,還被賜予丹陽縣侯的爵位,升任侍中。 皇帝即位后,張闿出任晉陵內(nèi)史,在郡中很有威望?;实巯略t書說:“兩千石官員的職責,應(yīng)當勉勵自己的德行,安撫整頓自己所管轄的百姓,做到寬容而不放縱,嚴厲而不苛刻,盡心盡力于職務(wù)督察,利國利民,抑制豪強扶助弱小,力求不出現(xiàn)差錯和混亂,這是太守的職責。如果言過其實,這是古人不提倡的。以異端末事為務(wù),是為政的大害,為政最可貴的在于本?!睆堦]遵命執(zhí)行。當時所屬的四縣都因為干旱歉收,張闿就新建曲阿新豐塘,能灌溉田地800多頃,每年都豐收。葛洪為他作頌。雖然一共只用了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二十工時,卻因為擅自興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職。后來公卿一起為他進言:“張闿興建水塘來灌溉農(nóng)田,可以說是對國家有益,反而被罷免官職,這使得臣下難以再做善事?!被实鄹形?,就下詔宣布:“丹陽侯張闿之前因為驅(qū)使所屬百姓勞役而被免官,雖聽從了官員們的意見對他進行了裁處,還是不能否認他的忠節(jié)之志。糧食是國家的大本,應(yīng)該由合適的人來管理,現(xiàn)在任命張闿擔任大司農(nóng)?!睆堦]上書陳述自己剛剛被罷黜,不合適馬上就任九卿之職。疏議上奏,皇帝不許可,他只好上任?;实廴ナ?,朝廷任命張闿為大匠卿,主管營建平陵,完工后,升任尚書。 蘇峻之亂時,張闿與王導一起入宮侍奉守衛(wèi)。蘇峻派張闿拿著符節(jié)暫時督管東軍。王導暗中與張闿密謀,在三吳地區(qū)密宣太后詔令,命令他們迅速發(fā)起義軍。陶侃等到來,借助張闿的符節(jié),行征虜將軍令,與振威將軍陶回共同督管丹陽義軍。張闿到晉陵,讓內(nèi)史劉耽把一個地區(qū)的糧食都運出,并派吳郡度支運出四個地區(qū)的糧食,用來供給車騎將軍郗鑒。又與吳郡內(nèi)史蔡謨、前吳興內(nèi)史虞潭、會稽內(nèi)史王舒等招集義軍,一起來討伐蘇峻。平定了蘇峻之亂,張闿以尚書身份加授散騎常侍,還被賜予宜陽伯的爵位。張闿升任廷尉,因為患病被解去職務(wù),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不久后去世,享年64歲。他的兒子張混繼承了他的爵位。 三、語言表達 10.仿照畫線的句子,填寫橫線處的內(nèi)容。 讀《孟子》的寓言,須知道故事是“賓”,寓意才是“主”。 孟子講偷雞者的故事,不是諷刺小偷,而是諷刺那些知錯不改的人; 講齊人在墳場乞討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是諷刺齊人 而是諷刺那些不擇手段追逐富貴利達的人 不是諷刺逃兵 而是諷刺梁惠王的政治跟鄰國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作為一種媒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眾,它有時甚至忌諱思考,因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波茲曼看來,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類精神傳統(tǒng)之中進行思考。書籍能夠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個目標,電視卻會使我們背離這個目標。那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把我們引向文化的反面——娛樂。一種迷戀當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們只能恰如其分地稱之為娛樂。 答案 (示例)①它要求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谒伎紩恋K觀看?、垭娨暰烤箷盐覀円蚝畏?-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先秦諸子選讀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第二 單元 憂學案 新人 選修 先秦 諸子 選讀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460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