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數學 考點匯總 考點35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數學 考點匯總 考點35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數學 考點匯總 考點35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含解析).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高考數學 考點匯總 考點35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含解析) 一、選擇題 (xx遼寧高考文科T4)與(xx遼寧高考理科T4)相同 已知表示兩條不同的直線,表示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m∥α,n∥α,則m∥n B.若m⊥α,n?α,則m⊥n C.若m⊥α,m⊥n,則n∥α D.若m∥α,m⊥n,則n⊥α 【解題提示】否定一個結論,只需一個反例即可. 【解析】選B. 如圖,正方體中, 直線分別與平面平行,但是直線相交,故選項(A)錯誤; 根據線面垂直的定義,一條直線垂直一個平面,則該直線垂直于平面內的任一條直線,可見選項(B)正確; 直線,但直線故選項(C)錯誤; 直線,但直線故選項(D)錯誤 2.(xx廣東高考文科T9) (xx廣東高考理科) 若空間中四條兩兩不同的直線l1,l2,l3,l4滿足l1⊥l2,l2∥l3, l3⊥l4,則下列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 ) A.l1⊥l4 B.l1∥l4 C.l1與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l1與l4的位置關系不確定 【解題提示】由于l2∥l3,所以l1與l4的位置關系可以通過同垂直于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加以判斷. 【解析】選D.因為l2∥l3,所以l1⊥l2,l3⊥l4實質上就是l1與l4同垂直于一條直線,所以l1⊥l4,l1∥l4,l1與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都有可能成立,但不是一定成立,故l1與l4的位置關系不確定. 二、解答題 3. (xx湖北高考文科T13)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P,Q,M,N分別是棱AB,AD,DD1,BB1,A1B1,A1D1的中點.求證: (1)直線BC1∥平面EFPQ. (2)直線AC1⊥平面PQMN. 【解題指南】(1)通過證明FP∥AD1,得到BC1∥FP,根據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證. (2)證明BD⊥平面ACC1,得出BD⊥AC1,進而得MN⊥AC1,同理可證PN⊥AC1,根據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直線AC1⊥平面PQMN. 【解析】(1)連接AD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體,知AD1∥BC1, 因為F,P分別是AD,DD1的中點,所以FP∥AD1. 從而BC1∥FP. 而FP?平面EFPQ,且BC1?平面EFPQ, 故直線BC1∥平面EFPQ. (2)連接AC,BD,則AC⊥BD. 由CC1⊥平面ABCD,BD?平面ABCD,可得CC1⊥BD. 又AC∩CC1=C, 所以BD⊥平面ACC1. 而AC1?平面ACC1, 所以BD⊥AC1. 因為M,N分別是A1B1,A1D1的中點, 所以MN∥BD,從而MN⊥AC1. 同理可證PN⊥AC1. 又PN∩MN=N,所以直線AC1⊥平面PQMN. 4. (xx湖南高考文科T18)(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3,已知二面角的大小為,菱形在面內,兩點在棱上,,是的中點,面,垂足為. (1) 證明:平面; (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題提示】(1)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2)根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及線線角的定義解。 【解析】(1)如圖, 因為,所以 連接,由題設知,是正三角形,又E是AB的中點,所以, 面,故. (2)因為所以BC與OD所成的角等于AD與OD所成的角, 即是BC與OD所成的角。 由(1)知,,所以又,于是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從而 不妨設,則,易知 在中, 連接AO,在中, 故異面直線BC與O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5.(xx廣東高考文科T18)(13分)如圖1,四邊形ABCD為矩形,PD⊥平面ABCD,AB=1,BC=PC=2.作如圖2折疊,折痕EF∥DC,其中點E,F分別在線段PD,PC上,沿EF折疊后點P疊在線段AD上的點記為M,并且MF⊥CF. (1)證明:CF⊥平面MDF. (2)求三棱錐MCDE的體積. 【解題提示】(1)可利用PD⊥平面ABCD,證明MD⊥平面CDEF. (2)只需求高MD及△CDE的面積,即可求得結論. 【解析】(1)因為PD⊥平面ABCD, 所以PD⊥MD. 在矩形ABCD中MD⊥CD,又PD∩CD=D. 所以MD⊥平面CDEF,所以MD⊥CF. 又因為MF⊥CF, 所以CF與相交直線MD和MF都垂直, 故CF⊥平面MDF. (2)在△CDP中,CD=AB=1,PC=2, 則PD=,∠PCD=60; CF⊥平面MDF, 則CF⊥DF,CF=,DF=. 因為EF//DC, 所以=,DE=,PE==ME, S△CDE=CDDE=. 由勾股定理可得MD==, 所以VM??CDE=MDS△CDE=. 6.(xx福建高考文科T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三棱錐中,. (1) 求證:平面; (2) 若,為中點,求三棱錐的體積. 【解題指南】(1)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2)分別求出的面積和高CD,繼而求出體積.或利用VA-MBC =VA-BCD -VM-BCD求解. 【解析】(1)∵平面BCD,平面BCD,∴. 又∵,,平面ABD,平面ABD, ∴平面. (2)由平面BCD,得. ∵,∴. ∵M是AD的中點, ∴. 由(1)知,平面ABD, ∴三棱錐C-ABM的高, 因此三棱錐的體積 . 解法二: (1)同方法一. (2)由平面BCD知,平面ABD平面BCD,又平面ABD平面BCD=BD, 如圖,過點M作交BD于點N. 則平面BCD,且, 又, ∴. ∴三棱錐的體積 . 7. (xx浙江高考文科T6)設是兩條不同的直線,是兩個不同的平面( ) A.若,,則 B.若,,則 C.若,則 D.若,,,則 【解題提示】依據線、面平行,垂直的條件與性質逐一判斷. 【解析】選C.對A若,,則或或,錯誤; 對B若,,則或或,錯誤; 對C若,則,正確; 對D若,,,則或或,錯誤; 8. (xx浙江高考文科T20)20、如圖,在四棱錐A—BCDE中,平面平面;,,,. (1)證明: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析】(1)連結BD,在直角梯形BCDE中,,CD=2 所以BD=BC= 由,AB=2,得,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 過點E作EM⊥CB交CB的延長線于點M,連接AM. 又平面ABC⊥平面BCDE,所以EM⊥平面ACB. 所以∠EAM是直線AE與平面ABC所成的角. 在Rt△BEM中,EB=1,∠EBM=45. 所以. 在Rt△ACM中,. 在Rt△AEM中,. 9、(xx浙江高考理科T20)(本題滿分15分)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 (1) 證明:平面; (2) 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1)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DE=BE=1,CD=2,得 BD=BC=, 由AC=,AB=2,得,所以 又平面ABC平面BCDE,從而AC平面BCDE 所以ACDE,又DEDC,從而DE平面ACD. (2)方法一: 作BFAD,交AD于F,過點F作FGDE,交AE于點G,連結BG 由(1)知,DEAD,而FGAD,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得 又平面ABC平面BCDE,從而BDAB 由于平面BCDE,得BD平面BCDE,得ACCD 在Rt△ACD中,由DC=2,AC=,得AD= 在Rt△AED中,由DE=1,AD=,得AE= 在Rt△ABD中,由BD=,AB=2,AD=,得BF=,AF=AD,從而GF= 在△ABE,△ABG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別可得,BG= 在△BFG中, 所以,,即二面角的大小是 方法二: 以D為原點,分別以射線DE,DC為軸,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 由題意知各點坐標如下: ,, 設平面ADE的法向量為,平面ABD的法向量為 可算得,, 由即可取 由即可取 所以 由題意可知,所求二面角是銳角,故二面角的大小是. 10. (xx遼寧高考理科T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和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E、F分別為AC、DC的中點. (Ⅰ)求證:; (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析】(Ⅰ)如圖,以點B為坐標原點,在平面DBC內過B作垂直BC的直線為軸,BC所在的直線為軸,在平面ABC內過B作垂直BC的直線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從而.所以 因此, (Ⅱ)平面BFC的一個法向量為,設平面BEF的一個法向量為 又,則由得 令得,所以 設二面角的大小為,則 所以,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11. (xx遼寧高考文科T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 和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且,, 分別為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 (Ⅱ)求三棱錐的體積. 附:錐體的體積公式,其中為底面面積,為高. 【解析】(Ⅰ)由已知得,≌,因此. 又為AD的中點,則; 同理,.因此平面. 由題意,為的中位線,所以∥; 所以平面. (Ⅱ)在平面ABC內作,交CB的延長線于, 由于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為AD的中點,因此到平面的距離是. 在中,, 所以 12. (xx山東高考文科T18) 如圖,四棱錐中,,分別為線段的中點. (Ⅰ)求證: (Ⅱ)求證: 【解題指南】(Ⅰ)本題考查線面平行的證法,可利用線線平行,來證明線面平行; (Ⅱ)本題考查了線面垂直的判定,在平面PAC中找兩條相交直線與BE垂直即可. 【解析】(Ⅰ)連接AC交BE于點O,連接OF,不妨設AB=BC=1,則AD=2 四邊形ABCE為菱形 又 (Ⅱ) , , 13. (xx天津高考文科T17)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邊形,BA=BD=錯誤!未找到引用源。,AD=2,PA=PD=錯誤!未找到引用源。,E,F分別是棱AD,PC的中點. (1)證明:EF∥平面PAB. (2)若二面角P-AD-B為60, ①證明:平面PBC⊥平面ABCD; ②求直線EF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如圖,取PB中點M,連接MF,AM. 因為F為PC中點,故MF∥BC且MF=BC. 由已知有BC∥AD,BC=AD. 又由于E為AD中點,因而MF∥AE且MF=AE, 故四邊形AMFE為平行四邊形,所以EF∥AM. 又AM?平面PAB,而EF?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 (2)①連接PE,BE,因為PA=PD,BA=BD,而E為AD中點,故PE⊥AD,BE⊥AD. 所以∠PEB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PAD中,由PA=PD=,AD=2,可解得PE=2,在 △ABD中,由BA=BD=,AD=2,可解得BE=1. 在△PEB中,PE=2,BE=1,∠PEB=60, 由余弦定理,可解得PB=, 從而∠PBE=90,即BE⊥PB. 又BC∥AD,BE⊥AD,從而BE⊥BC, 因此BE⊥平面PBC, 又BE?平面ABCD,所以平面PBC⊥平面ABCD. ②連接BF.由①知,BE⊥平面PBC, 所以∠EFB為直線EF與平面PBC所成的角, 由PB=及已知,得∠ABP為直角. 而MB=PB=,可得AM=, 故EF=.又BE=1,故在Rt△EBF中, sin∠EFB==. 所以直線EF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14.(xx安徽高考文科T19)如圖,四棱錐的底面邊長為8的正方形,四條側棱長均為.點分別是棱上共面的四點,平面平面,平面. (1) 證明: (2) 若,求四邊形的面積. 【解題提示】(1)由線面平行得出BC平行于線線EF、GH; (2)設BD相交EF于點K,則K為OB的中點,由面面垂直得出,再由梯形面積公式計算求解。 【解析】(1)因為BC//平面GEFH,BC平面PBC,,且平面PBC平面GEFH=GH,所以GH//BC,同理可證EF//BC,因此GH//EF。 (2)連接AC,BD交于點O,BD交EF于點K,連接OP,GK,因為PA=PC,O是AC的中點,所以,同理可得,又,且AC,BD都在底面內,所以底面ABCD,又因為平面GEFH平面ABCD,且平面GEFH,所以PO//平面GEFH,因為平面PBD平面GEFH=GK,所以PO//GK,且GK底面ABCD,從而,所以GK是梯形GEFH的高,由AB=8,EB=2得EB:AB=KB:DB=1:4,從而,即K是OB的中點。再由PO//GK得,即G是PB的中點,且,由已知可得,所以GK=3,故四邊形GEFH的面積 15、(xx安徽高考理科T20)如圖,四棱柱中,底面.四邊形為梯形,,且.過三點的平面記為,與的交點為. (1) 證明:為的中點; (2) 求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兩部分的體積之比; (3) 若,,梯形的面積為6,求平面與底面所成二面角大小. 【解題提示】 (1)由及得; (2)將問題轉化為求出特殊幾何體的體積,即+,,從而得出結果; (3)利用平面ABCD,作證明為平面與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解求得。 【解析】(1)因為所以平面QBC//平面A1AD,從而平面A1CD與這兩個平面的交線相互平行,即QC//A1D,故的對邊相互平行,于是,所以,即Q為BB1的中點。 (2)如圖所示,連接QA,QD,設AA1=h,梯形ABCD的高位d,四棱柱被平面分成上下兩部分的體積分別為V上和V下,BC=a,則AD=2a, ,, 所以+,又, 所以。 所以。 (3)如上圖所示,在中,作,垂足為E,連接A1E,又,所以,于是,所以為平面與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因為BC//AD,AD=2BC,所以,又因為梯形ABCD的面積為6,DC=2,所以,于是,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16. (xx四川高考文科T18)在如圖所示的多面體中,四邊形和都為矩形. (1)若,證明:直線平面; (2)設,分別是線段,的中點,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使直線平面?請證明你的結論. 【解題提示】本題主要考查空間線面平行和垂直的判斷與性質等基礎知識,考查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論證能力. 【解析】(1)因為四邊形和都是矩形,所以. 因為為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所以平面. 因為直線平面,所以. 又由已知,,,為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 所以平面. (2)取線段的中點,連接.設為的交點. 由已知,為的中點,連接,則分別為為的中位線, 所以∥,∥,因此∥, 連接,從而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則. 因為直線平面,平面,所以直線∥平面. 即線段上存在一點(線段的中點),使直線平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數學 考點匯總 考點35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含解析 2019 年高 數學 考點 匯總 35 直線 平面 垂直 判定 及其 性質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7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