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語文 第4課 即景抒情詩四首 粵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二語文 第4課 即景抒情詩四首 粵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二語文 第4課 即景抒情詩四首 粵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二語文 第4課 即景抒情詩四首 粵教版 一、登幽州臺歌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陳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因《諫靈駕人京書》一文為武則天所賞識,用為麟臺正字(秘書省屬官),后任右拾遺。三十八歲時退職返鄉(xiāng),不久被縣令段簡害死于獄中。 此詩作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696)。當(dāng)時,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軍中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無將略”,不到一年兵敗,情況危急。陳子昂向武進言,請求遣萬人為前驅(qū)擊敵,武不允。子昂“自以官在近侍,又參預(yù)軍謀,不可見危而惜身茍容。他日又進諫,言甚切至……乃署以軍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書記而已。因登薊北樓,感者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shù)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時人莫不知也?!? (盧藏用《陳子昂別傳》) 幽州臺,又稱薊北樓、薊丘、燕臺,傳說為燕昭王為招納人才所筑的黃金臺。燕昭王為戰(zhàn)國時燕國君主,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召來樂毅等奇士,國力大盛。但在《戰(zhàn)國策》、《史記》中皆未見筑臺之事,漢末孔融《論盛孝章書》云:“昭王筑臺,以尊郭隗。”筑臺之說始見于此。魏晉以后,始有燕昭主筑黃金臺之說,但說法不一。薊丘,故址在今北京德勝門外。 2.基本解讀 這首詩寫詩人登幽州臺之時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主旨)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惫湃耍侵腹糯切┠軌蚨Y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詩人登上幽州臺時,想到自己懷抱曠世之才卻無用武之地并沉淪下僚,想象當(dāng)年燕昭王何等禮賢人才,自己卻偏偏未能趕上,昔日的遺跡已蕩然無存,惟有丘陵高樹而已。其《燕昭王》詩:“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悵已矣,驅(qū)馬復(fù)歸來?!痹娙烁┭銮Ч牛CS钪?,漫漫蒼穹、不禁悲從中來。此二句從時間角度著筆,“前”與“后”、“古人”與“來者”對舉,用兩“不見”相連,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和寂寞。像燕昭王那樣的賢明君主,古代有,我不曾見;將來有,我亦不可見,千載而下,為何我如此遭遇?想到此,悲憤填膺,發(fā)出了封建社會千千萬萬懷才不遇之士共同的心聲,因而引起千百年人們的共鳴。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人想到宇宙寥廓與綿長,個人卻渺小與短暫,更何況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于是傷感無限,涕淚交橫?!蔼殹弊郑龑懗隽嗽娙思拍鄾龅男木?,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 3.鑒賞要點:鮮明的宇宙意識和社會意識是本詩一大特點。 全詩直抒胸臆,破空而來,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蒼涼悲壯的陽剛之氣。 二、春江花月夜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張若虛 (約660—720),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其詩僅存兩首,而此篇被論者評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王豈運《湘綺樓論唐詩》),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 春江花月夜》原為樂府舊題,屬于《清商曲吳聲歌》,相傳創(chuàng)自陳后主。這一首卻完全突破宮體詩的藩籬,語言清新,敘寫了民間游子思婦的相思離別之苦,面貌為之一新。 2.基本解讀 這首詩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動人美景,對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敘寫游子思婦的相思之情,表達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主旨) “春江潮水連海平”四句總寫春江月夜中壯麗景象。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之中最為動人的良辰美景。入題即是一幅壯麗的畫面:江海連潮,月共潮生?!吧?,寫出了明月隨著奔騰的潮水噴薄而出的宏大氣勢。月光閃耀千萬里遠(yuǎn),又有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二句寫了令人心馳神往的江畔美景。江水彎曲著繞過雜花叢生的江邊沙地,月光傾瀉在花林上,如同撒上了一層白色的霜花。 “空里流霜不覺飛”四句寫江天一色的澄澈明凈之景。月光蕩滌了世間的一切,這才有“流霜不覺飛”, “白沙看不見”。此處虛實結(jié)合,最后整個宇宙似乎只剩下一輪明月的清輝。這樣一輪獨自徘徊在空中的月亮,引發(fā)了詩人無限的深思和遐想。 “江畔何人初見月”六句是對自然的發(fā)問和對人生的思索。自古以來,明月在天,什么人最先看到這一輪明月呢 ?明月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照耀人間的呢?古往今來,在亙古不滅的時空面前,人們或奮發(fā)圖強,或得過且過,或及時行樂,卻終有一死,無法與亙古的時空永遠(yuǎn)相伴。但詩人由此出新,認(rèn)為個體生命雖有限,但一代一代連續(xù)起來,卻是無窮無盡的生命的延續(xù)。不像這明月,永遠(yuǎn)只是一個樣子。詩人以群體生命的延續(xù)回答了這個令人類永遠(yuǎn)感傷的宇宙命題。接著寫明月在天,孤獨地在天空徘徊,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卻又永遠(yuǎn)難以等到。月光下是奔騰而去的大江急流。詩人讓詩情向縱深發(fā)展,以明月有恨而江水無情,很自然地將筆觸轉(zhuǎn)向下半篇的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上來。 “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寫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相思之情?!鞍自啤憋h忽,象征了“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是地名,但這里并不確指,是泛指離別之地,且古詩文中“楓”、“浦”本就是離別傷情之所。“誰家”與“何處”互文見義,由一家一處聯(lián)想到人間千千萬萬家的離愁別恨。一地相思,兩處離愁,往復(fù)回環(huán)。這是一種詩意的痛苦,發(fā)自內(nèi)心,纏綿悱惻,可謂不招自來,揮之不去。 “可憐樓上月徘徊”四句寫思婦對游子的思念。詩人將“月”擬人化,寫月之“徘徊”,既寫出了月的自然屬性,光影明滅,浮云游弋;又賦予月光人性,它好像憐憫思婦的孤獨寂寞,久久在樓上徘徊而不忍離去。月華灑落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可這反而令思婦更添相思之苦。她想“卷去”、“拂”走這有點惹人愁思的清輝,可是“卷不去”、“拂還來”。將相思之苦寫得如此形象逼真,生動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惆悵和迷惘之情。 “此時相望不相聞”四句寫思婦對游子的思念之深進而引起的無限遐思。月光引起的情思讓她難以入眠,想到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許也在望月思念自己,生發(fā)托月傳情的癡心?!俺咚卦隰~腸,寸心憑雁足”,可是鴻雁長飛,月華難遞;魚兒躍動,只見陣陣波紋。向來有傳信功能傳說的魚兒雁兒都無法傳情,那只能借助夢境了。 “昨夜閑潭夢落花”六句寫游子的相思之情。詩人用春夢、落花、流水、殘月四種傷情的意象來烘托。夢境是那樣迷情惆悵:花落幽潭,春光將逝,人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帶走的不僅是易逝的春光,也是游子思婦的青春和愛戀、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落下的是漸漸失望的思緒,隨之而來的又將是難以忍受的凄婉落寞。沉沉的海霧逐漸遮蔽了落月;而游子思婦,碣石瀟湘,一北一南,天各一方,千里迢迢,相思不知又要增添幾重! “不知乘月幾人歸”二句寫在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幾人乘月回鄉(xiāng);情人間的離情,伴著將落的殘月,灑落在江邊的樹林之上……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月華柔情、詩人之情相互交織,裊裊不絕,搖曳生姿,引人深思。 3.鑒賞要點 全詩寫景別具特色。詩中寫了春、江、花、月、夜五種景物,以“月”為主體?!霸隆笔谴嗽姷撵`魂,是全詩結(jié)構(gòu)的紐帶,也是情景兼具之物。在月華的籠罩下,江水、沙灘、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閑潭、鴻雁、魚龍、思婦和游子構(gòu)成了一幅安寧祥和的美景圖卷。其中虛實相生,濃淡相映,如同一軸巨幅的中國山水長卷,意境極為深邃而優(yōu)美。 全詩詩情、畫意、哲理融為一體。這首詩有別于傳統(tǒng)的單純寫景之作,也有別于一些單純的哲理詩和言情詩。詩中有對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贊美,有對人間至真至純的愛情的謳歌,有對永恒人生哲理的探求,使得全詩景、情、理水乳交融,形成了清新而又邈遠(yuǎn)的意境,讀后讓人心曠神怡,并進而去探尋更深更美的人生真諦。 三、望月懷遠(yuǎn) 1.作者簡介 張九齡 (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唐中宗景龍年間進士,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為中書令。因正直敢言,受到權(quán)奸李林甫的排擠,貶為荊州長史。有《曲江集》。 2.基本解讀 這首詩寫月夜懷人,情思真切。(主旨) 首聯(lián)“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既寫眼前所見之景,又是詩人望月懷遠(yuǎn)之意的表達。一輪明月從無邊無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無論遠(yuǎn)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此句境界博大,自然景象中包含著詩人博大寬廣胸襟,為千古名句。 頷聯(lián)“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寫多情之人因為整夜相思難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長。 頸聯(lián)“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月華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詩人不由得吹滅燭火,披衣踱出房間,凝神望月,而這一輪明月啊,竟是如此撩人思緒,詩人不禁久久佇立,直到露水沾濕了衣服才知夜深。“露滋”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難抑的情形。 尾聯(lián)“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月光是如此皎沽,伸出手去,滿手皆是,可是卻無法送給對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寢,希望在夢中相會。此聯(lián)構(gòu)思精巧,意境幽清,并化用古人詩句,寫出了詩人的悵惘和失意。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南朝陶弘景《答齊高帝詔問山中何所有》有句“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3.鑒賞要點 此詩寫情頗具特色。情可以是親情、愛情、友情。對“情人”一詞可有不同理解。這里理解為“多情之人”,指詩人自己;但也可理解為“親愛之人”,即親人或男女情人。情與景的完美結(jié)合形成清麗而深遠(yuǎn)的意境。詩中通過描繪人物的動作和細(xì)節(jié)傳達情思,構(gòu)思巧妙。全詩緊緊圍繞“望月”而展開,從望月寫到懷人,從滅燭寫到披衣,由室內(nèi)寫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內(nèi),從月升寫到月沉,由相思寫到人夢。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聯(lián)千古傳誦。此聯(lián)看似平淡無奇,脫口而出,卻高華渾融,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此前謝莊《月賦》有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寓意相同,只是一為賦,一為詩,一為詞,各盡其妙。 四、題李凝幽居 1.作者簡介:賈島,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北京)人。其家境貧寒,多次應(yīng)舉不中,一度出家為僧。后受韓愈影響還俗。曾任遂州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司倉參軍等職。 2.基本解讀: 這首詩通過寫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環(huán)境,表達了詩人歸隱的愿望。(主旨) 首聯(lián)“閑居少鄰并,草徑人荒園”寫友人李凝幽居的環(huán)境。詩人沿著一條雜草叢生的小徑走去,尋訪友人幽居之處;小徑通向荒蕪的小園,周圍很少有人居住。暗示了李凝的隱士身份。 頷聯(lián)“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寫幽居的靜寂。友人幽居之處旁有一池塘,池塘邊有樹,詩人來到門外,輕叩門扉。月夜之下一片寧靜,敲門聲驚動了樹上的鳥兒,它們發(fā)出了聲響,或飛出盤旋一陣又回到巢中。 頸聯(lián)“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寫回歸路上所見。詩人走過一座小橋,視野開闊起來,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斕的色彩;夜風(fēng)輕拂,云腳飄移,讓人覺得仿佛山石在移動。詩人反說此景,別具特色,因為“石”并未動,是“云”在動。一說古人認(rèn)為云“觸石而生”,故稱石為“云根”,所以在這里,“移石”和“動云根”是同一意思。這樣更顯出了環(huán)境的幽深而迷人。 尾聯(lián)“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fù)言”點明詩的主旨:我暫且離去了,但不久會再來,不負(fù)共同歸隱的諾言。前三聯(lián)是寫景敘事,作為鋪墊,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3.鑒賞要點 此詩緊扣“幽”字,首聯(lián)寫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頷聯(lián)寫所居之地的幽寂,頸聯(lián)寫所居之地環(huán)境的幽美,尾聯(lián)抒發(fā)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層層鋪墊,將詩人歸隱志向表達得水到渠成。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二句寫景獨特、煉字精準(zhǔn)。據(jù)說,賈島騎驢入城,仍搜索枯腸,忽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二句,初擬用“推”,又改為“敲”,不覺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車騎。韓愈細(xì)問后不僅沒有責(zé)怪他,反而幫他分析,確認(rèn)“敲”字佳。那么佳在何處呢 ?詩人尋訪友人,是在月光皎潔的晚上,友人外出未歸,柴扉緊閉。詩人上前輕敲門扉,驚動了樹上棲息的鳥兒,引起一陣喧鬧。鳥兒或許還飛出幾只轉(zhuǎn)旋幾回又飛回窩中。兩句表現(xiàn)了清幽空靈的景象,暗含著詩人自愿遠(yuǎn)離塵囂的真實情懷。-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二語文 第4課 即景抒情詩四首 粵教版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即景 抒情詩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63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