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講義 第三章 第1講 大氣的熱狀況與大氣運動 中圖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講義 第三章 第1講 大氣的熱狀況與大氣運動 中圖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講義 第三章 第1講 大氣的熱狀況與大氣運動 中圖版必修1.doc(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講義 第三章 第1講 大氣的熱狀況與大氣運動 中圖版必修1 [最新考綱] 1.大氣受熱過程。2.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3.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4.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主要環(huán)節(jié),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5.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6.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7.地殼物質循環(huán)。 [分析解讀] 1.運用圖表資料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明確大氣的水平變化和垂直變化及形成原因。2.運用大氣運動原理,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根據(jù)實例和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說明海陸風、山谷風和城市風的成因。根據(jù)風形成的原理,解釋風向、風速及其變化并能夠在等壓線圖上判斷某地風向。3.結合全球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理解大氣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和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對氣候的影響。4.分析季風的形成原因和對氣候的影響。5.運用簡易示意圖結合實例分析鋒面、氣旋(低壓)、反氣旋(高壓)等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6.以水循環(huán)示意圖或某地水資源利用的知識關聯(lián)圖為背景材料,考查水循環(huá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水循環(huán)的意義。7.以世界或局部地區(qū)洋流圖為背景圖,綜合考查洋流的分布、性質及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蛘呓Y合海洋表面等溫線圖的分布,考查洋流的分布、流向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8.借助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聚焦世界和我國的熱點地區(qū),考查地質作用、地貌成因、地殼物質循環(huán)。9.以某地形景觀圖為背景,綜合考查內、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 第1講 大氣的熱狀況與大氣運動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1.大氣受熱環(huán)節(jié) 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到達地表大氣。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代號 名稱 起作用的大氣成分 特點 ① 反射作用 云層和較大塵埃 無選擇性 ② 散射作用 空氣分子和細小塵埃 部分選擇性 ③ 吸收作用 臭氧、水汽和CO2 選擇性 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1)地面是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即大氣主要是吸收A地面輻射而增溫。 (2)保溫原理:大氣輻射大部分以B大氣逆輻射的形式把熱量返還地面,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的“溫室效應”。 二、大氣運動 1.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2)高空風與近地面風的比較 類型 受力情況 風向 圖示(北半球) 高空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 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特別提醒] 風形成的過程 ??? 考點一 大氣的受熱過程及其應用 1.(xx重慶文綜)《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會議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開。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增強是德班氣候大會關注的焦點,溫室效應增強的大氣過程是大氣 ( ) A.對太陽輻射的散射增強 B.射向地面的輻射增強 C.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 D.射向宇宙空間的輻射增強 答案 B 解析 溫室效應即大氣逆輻射現(xiàn)象,是指大氣升溫后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將能量返還給地面的過程,大氣逆輻射越多,溫室效應越強。 【考向立意】 結合大氣受熱過程,考查溫室效應的變化。 【思維過程】 從題干信息“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增強”→調運“大氣受熱過程”等相關知識→結合選擇項→確定答案。 【誤區(qū)警示】 對大氣受熱過程,理解不透,對溫室效應概念把握不準。 【預測展望】 結合現(xiàn)實生產(chǎn)、生活受“溫室效應”影響的實際或以重大國際會議為背景,考查大氣受熱過程及其應用。 1.大氣的受熱過程 由上圖可知,大氣的受熱過程可歸納為下表。 過程 具體過程 熱量來源 1 太陽暖大地 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溫 太陽是地面的直接熱源 2 大地暖大氣 地面增溫后形成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后增溫 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 3 大氣還大地 大氣增溫后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它將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 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2.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 (1)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變暖的影響 (2)應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踐,提高生產(chǎn)效益 利用溫室大棚生產(chǎn)反季節(jié)蔬菜,利用煙霧防霜凍;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 (3)利用大氣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區(qū)太陽能的多少。如:高海拔地區(qū)——空氣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能豐富。內陸地區(qū)——晴天多,陰雨天少,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能豐富。 1.地膜覆蓋是一種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可獲得早熟增產(chǎn)的效果。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我國華北地區(qū)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保障了農(nóng)作物的正常發(fā)芽生長,其主要原理是 ( ) A.減弱了地面輻射 B.增強了大氣逆輻射 C.增強了太陽輻射的總量 D.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2)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nóng)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 A.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 B.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 C.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題,我國北方春播時地溫較低,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減弱地面輻射,從而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起到保溫的效果。第(2)題,在果樹下進行地膜覆蓋可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蘋果著色均勻,提高產(chǎn)品質量。 考點二 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與等壓面的判讀 2.xx年“十一”長假期間,李麗同學隨父母來海濱旅游。當她面朝大海,長發(fā)在海風吹拂下向后飄起時,切實感受到愜意舒暢的心情。結合“北半球海濱地區(qū)海陸環(huán)流圖”(甲圖)和“氣溫變化特征圖”(乙圖),回答(1)~(2)題。 (1)圖甲中①②③④四處氣溫最低的是 (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2)如果李麗頭發(fā)向后飄起僅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可能發(fā)生在乙圖中的哪個時間段( ) A.16時至次日8時 B.8時至16時 C.18時至次日6時 D.6時至18時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題,由圖甲可知陸地氣流上升,故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氣溫高,且相同高度的陸地上空氣溫高于海洋上空氣溫,因此氣溫最低的地點為②處。第(2)題,由題干可知,場景中的情況出現(xiàn)在吹海風的時候,即陸地氣溫比海洋氣溫高的時段。由圖乙可知,在8~16時,海洋氣溫比陸地氣溫低,吹海風。 【考向立意】 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及其應用。 【思維過程】 提煉題干“面朝大海及長發(fā)飄起”和圖示“海陸環(huán)流與氣溫”等信息→調運熱力環(huán)流相關知識→明確試題考查指向→得出結論。 【誤區(qū)警示】 該題組最可能出錯的有兩點:一是在解答第(1)小題時,錯誤地根據(jù)“在熱力環(huán)流中,氣壓高的地方氣溫低”而誤選C;二是忽視了題目所給材料中關于溫度的變化,而片面地認為白天都可能發(fā)生甲圖現(xiàn)象。 【預測展望】 1.熱力環(huán)流形成原理及其實踐表現(xiàn)。 2.結合現(xiàn)實案例,分析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等。 1.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 近地面冷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異→空氣的水平運動→形成熱力環(huán)流。如下圖所示: 2.常見的熱力環(huán)流形式及其影響 熱力環(huán)流是一種最簡單的大氣運動形式。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山谷、山坡冷熱不均,人類活動都有可能導致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具體分析如下所示: (1)海陸風 影響 海陸風:使濱海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2)山谷風 影響 山谷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污染。 (3)城市熱島環(huán)流 影響 城市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于氣流下沉處或下沉距離以內,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局于下沉距離之外。 3.等壓面圖的判讀技巧 結合下圖說明閱讀等壓面圖的基本技巧和應注意的問題: (1)判讀 ①由于大氣密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氣所承擔的空氣柱高度不同,導致在垂直方向上隨著高度增加氣壓降低。即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熱不均,導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現(xiàn)氣壓差異,進而等壓面發(fā)生彎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壓面上凸者氣壓高,下凹者氣壓低,即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區(qū)類型相反,即近地面為高壓,高空則為低壓。 (2)應用 ①判斷氣壓高低:如上圖中比較同一地點不同高度氣壓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點的氣壓值可得:PB>PA>PC>PD。 ②判斷下墊面的性質 a.判斷陸地與海洋(湖泊) 夏季:等壓面下凹者為陸地,上凸者為海洋(湖泊)。 冬季:等壓面下凹者為海洋(湖泊),上凸者為陸地。 b.判斷裸地與綠地 裸地同陸地,綠地同海洋。 c.判斷城區(qū)與郊區(qū) 等壓面下凹者為城區(qū),上凸者為郊區(qū)。 ③判斷近地面天氣狀況和氣溫日較差 等壓面下凹者,多陰雨天氣,日較差較小,如A地; 等壓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氣,日較差較大,如B地。 2.下圖表示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大氣狀況。讀圖,回答(1)~(3)題。 (1)甲、丙的氣壓值分別是 ( ) A.1 018、1 008 B.1 026、1 008 C.1 018、1 016 D.1 026、1 016 (2)此時,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若圖中等壓面彎曲程度增大,則表明該區(qū)域內水平氣壓差異 ( ) A.減小 B.增大 C.不變 D.不確定 答案 (1)A (2)A (3)B 解析 第(1)題,圖中甲處等壓線下凹,氣壓低于兩側,結合等壓差可知,甲處等壓線氣壓值為1 018 hPa;高空1 012 hPa等壓線向上凸,說明氣壓高于兩側,結合氣壓差可知,丙處等壓線氣壓值為1 008 hPa。第(2)題,近地面氣溫高處即氣壓低處氣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因此甲處降水可能性最大。第(3)題,等壓面彎曲程度增大,則表明該區(qū)域內水平氣壓差異增大。 考點三 大氣的水平運動 3.下圖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為等壓線,P1、P2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間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據(jù)此回答(1)~(2)題。 (1)若該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1>P2,則O點的風向為 ( ) A.③ B.④ C.⑤ D.⑥ (2)若該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P1<P2,則O點的風向為 ( ) A.③ B.⑧ C.⑦ D.②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題,近地面大氣運動受三個力(氣壓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斜交。該水平面位于北半球,風向相對于氣壓梯度力向右偏。第(2)題,高空大氣運動受兩個力(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而南半球風向相對于氣壓梯度力向左偏。 【考向立意】 風向形成與各作用力的關系。 【思維過程】 明確題干“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間垂直運動”等信息→分析圖示各風向→調運所學知識結合選項得出結論。 【誤區(qū)警示】 該題組容易造成失誤的地方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不能夠根據(jù)高空和近地面的特征判斷風向和等壓線的關系;二是對南北半球風向的偏轉情況掌握有誤。 【預測展望】 結合具體大氣運動中等壓線分布狀況,對具體地點風向進行判斷。 1.影響風的三種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對風的影響 風速 風向 水平氣壓梯度力 始終與等壓線垂直,由高壓指向低壓 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 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 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地轉偏向力 始終與風向垂直 大小隨緯度而增加,赤道為零 不影響風速的大小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 始終與風向相反 大小與下墊面性質有關,下墊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風速減小 與其他兩力共同作用,使風斜穿等壓線 2.等壓線圖上任一地點風向的畫法 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30~45角,畫出實線箭頭,即為經(jīng)過該點的風向。如下圖所示(北半球): 方法技巧 在等壓線圖上判斷風向時,可用“左右手法則”來判斷,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體方法是:“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讓四指指向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氣流偏轉方向。高空的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成一銳角。如下圖(單位:hPa): 3.下圖是“北半球部分地區(qū)區(qū)域高空500百帕等壓面天氣形勢圖”,圖中等值線表示海拔高度。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情況下決定風向的力主要是 ( ) A.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 B.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C.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 D.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2)圖中A處的風向可能是 ( )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東風 答案 (1)C (2)C 解析 由題干材料知,圖示區(qū)域為高空等壓面天氣形勢圖,風向主要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同一等壓面上,海拔越高,氣壓越高,在A處氣流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可能形成西南風。 等壓線圖的判讀 在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相等的各點的連線就是等壓線。等壓線實際上是等壓面和等高面的交線,所以等壓線分布圖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氣壓水平分布的狀況?!案邏骸焙汀暗蛪骸笔轻槍ν凰矫嫔系臍鈮翰町惗缘?。 氣壓系統(tǒng) 特征 注意點 高壓中心 等壓線閉合,數(shù)值中高周低 最外一條封閉等壓線以內是高壓中心或低壓中心的范圍 低壓中心 等壓線閉合,數(shù)值中低周高 高壓脊 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qū)域 高壓脊控制地區(qū)與高壓中心天氣狀況相近 低壓槽 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qū)域 低壓槽往往與鋒面結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區(qū)與低壓中心一樣以陰雨天氣為主 1.判斷風力大小 (1)同一等壓線圖上,等壓線密集,風力大;等壓線稀疏,風力小。 (2)不同圖中,相同比例尺,相鄰兩條等壓線數(shù)值差越大,風力越大,如下圖中B處風力大于A處。 (3)不同圖中,若相鄰兩條等壓線數(shù)值相等,則比例尺越大,風力越大,如下圖中C處風力大于D處。 2.風向的運用 利用風向可判斷以下幾方面問題: (1)等壓線值的變化規(guī)律:順著風向,等壓線值越來越小。 (2)判斷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斷高壓和低壓:近地面,觀測者背風而立,北半球,高壓在右后方,低壓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壓在左后方,低壓在右前方。 3.判斷各種氣壓場的天氣狀況 4.鋒面只存在于低壓槽上,不可能在高壓脊上。 讀下面四幅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回答(1)~(2)題。 (1)如果四圖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風向分別為 ( ) A.西北風 東北風 東南風 西南風 B.東北風 西北風 西南風 西南風 C.東南風 西南風 西北風 西北風 D.西南風 東南風 西北風 東北風 (2)四幅氣壓分布圖中,風力最大的點是 ( ) A.a(chǎn) B.b C.c D.d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題,注意四地氣壓的高低,風向與等壓線應有一定的夾角。第(2)題,注意比例尺的大小與氣壓值的變化,單位距離間氣壓值越大,風力越大。 一、選擇題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陽輻射,稱為光合有效輻射(PAR)。圖1為“1961~xx年我國年平均PAR強度的空間分布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與圖1中光合有效輻射對應的是圖2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1反映出 ( ) A.我國PAR的分布與氣溫分布一致 B.青藏高原小麥單產(chǎn)高與其PAR高有關 C.影響四川盆地與內蒙古高原PAR值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 D.影響塔里木盆地與華北平原PAR值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題,能夠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才可以被綠色植物所利用,成為光合有效輻射。第2題,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晴天多,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大,有利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農(nóng)作物單產(chǎn)較高。 我國北方地區(qū)農(nóng)民為了避免所種莊稼遭受霜凍災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間點燃柴草。結合“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3~4題。 3.關于圖中a、b、c所代表的內容,敘述正確的是 ( ) A.a(chǎn)代表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 B.a(chǎn)、b、c所代表的輻射波長的大小關系是a丁>甲>乙 B.甲地氣溫高于乙地 C.甲地多為晴朗天氣 D.乙地盛行下沉氣流 6.關于圖中氣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甲丙之間氣流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是氣壓差 B.乙丁之間氣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C.水平氣壓梯度力只影響甲乙之間的風速 D.產(chǎn)生四地間環(huán)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題,結合氣壓垂直分布規(guī)律及其各點與等壓面的關系知,圖中氣壓:甲>乙>`丁>丙。甲、乙兩地分別受高、低氣壓控制,甲地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乙地相反。第6題,四地間由于受熱不均形成熱力環(huán)流,其根本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圖1為“某區(qū)域熱力環(huán)流剖面示意圖”,圖2為“該環(huán)流近地面與600米高空垂直氣壓差的分布狀況圖”。讀圖,回答7~8題。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a(chǎn)處吹東南風 B.b處為上升氣流 C.c處吹西南風 D.d處為上升氣流 8.若該環(huán)流為城市與郊區(qū)間的熱力環(huán)流,則下圖中對該環(huán)流的近地面狀況示意正確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題,圖2中甲地近地面與高空氣壓差大于乙地,說明甲地近地面為高壓、高空為低壓,而乙地相反;因此甲地近地面氣溫低,b處為下沉氣流,乙地近地面氣溫高,d處為上升氣流;由于無法確定所在半球,所以a處可能吹西南或西北風,c處可能吹東南或東北風。第8題,城市與郊區(qū)比較,城市氣溫高、氣壓低,因此②③正確。 圖1是“某山區(qū)學校地理興趣小組于夏季繪制的等壓面和等溫面示意圖”(箭頭表示空氣流動方向),發(fā)現(xiàn)他們已繪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圖2是“該興趣小組繪制的沿該山地一坡面降水量隨高程變化圖”。讀圖,回答9~11題。 9.他們進行測量的時間可能是 ( ) A.9:00~10:00 B.21:00~22:00 C.17:00~18:00 D.13:00~14:00 10.由圖2可以判定 ( ) A.降水量隨高程增加而遞增 B.N點位于背風坡位置,降水量最少 C.P點至N點降水量逐漸減少 D.山頂?shù)腗點和山麓的O點降水量大致相當 11.有關圖中降水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 ) A.M點降水最多是因為地處迎風坡 B.從O到P降水逐步增多是因為隨著海拔上升溫度降低,凝結的水汽增多 C.從P到M降水逐步增多是因為隨著海拔上升溫度降低,凝結的水汽增多 D.從M到N降水逐步減少是因為隨著海拔下降水汽來源減少 答案 9.B 10.D 11.B 解析 第9題,結合圖1只有一項正確的信息及山谷風相關知識知,圖示中只有③是正確的,此時該山地應吹山風,發(fā)生在夜間,據(jù)此判斷測量時間。第10題,結合圖2信息可直接確定答案。第11題,結合圖2知從O到P降水逐步增多,這是由于伴隨海拔高度增高氣溫降低,大氣逐漸達到過飽和,凝結的水汽增多所致。 下圖為“A地某時刻的風形成受力圖”。讀圖,回答12~13題。 12.關于圖示各序號的判讀,正確的是 ( ) A.①為水平氣壓梯度力 B.②為摩擦力 C.③為風向 D.④為地轉偏向力 13.由圖可知,A地的天氣可能是 ( ) A.風高物燥 B.萬里無云 C.陰雨連綿 D.氣溫突降 答案 12.C 13.C 解析 第12題,結合近地風的形成過程判斷各序號的地理意義。④與等壓線垂直,為氣壓梯度力;②為地轉偏向力;①為摩擦力;③為風向。第13題,結合圖示知,A地受氣旋控制,在其控制下多陰雨天氣。 在低層空氣中,各高度上的風向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運動空氣所受到的摩擦力隨高度而減小。這樣,在氣壓梯度力不隨高度變化的情況下,離開地面愈遠,風速愈大,風與等壓線的夾角則愈小。據(jù)此完成14~15題。 14.下圖是“某地不同高度上風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圖”,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風隨髙度旋轉分布形成的曲線的是 ( ) 15.根據(jù)風向判定,高空大氣高壓可能位于該地 ( ) A.東 B.南 C.西 D.北 答案 14.A 15.B 解析 第14題,隨著高度上升,摩擦力減小,風速增大,風向向右偏。第15題,高空大氣中,摩擦力很小,風向基本與等壓線平行,該地南側為高壓,北側為低壓。 二、綜合題 16.讀“北半球某地的氣壓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判斷甲、乙、丙、丁四地氣壓的大小關系;并在圖中用箭頭標出環(huán)流模式。 (2)甲、乙兩地中氣溫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對應的天氣狀況常為________天氣,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________地。 (3)判斷圖中,甲、乙兩地之間的風向;假若圖示環(huán)流為城市熱島環(huán)流,則表示郊區(qū)的是________地。 (4)在圖中畫出高空的等壓面彎曲狀況。 答案 (1)甲>乙>丙>丁 畫圖略(呈逆時針運動) (2)乙 陰雨 甲 (3)西南風?!〖? (4)略(與近地面彎曲方向相反) 解析 該題以北半球某地的氣壓分布圖為背景,綜合考查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解答該題可按如下思路進行: 17.讀“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氣壓分布圖”,回答問題。 (1)結合氣壓狀況而言,判斷A、B氣壓中心的氣壓屬性。若該地氣壓只受溫度影響,則A、B、C中地面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_。 (2)下圖為沿AB作的剖面圖,完成AB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 氣壓值PA、PB、PA′、PB′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氣溫值TA、TB、TA′、TB′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AB高空等壓面狀況的示意圖是 ( ) (4)在圖中甲處畫出風向及所受的力。 答案 (1)A是高氣壓;B為低氣壓?! (2)(提示:逆時針方向畫箭頭。) PA>PB>PB′>PA′(或PA′<PB′<PB<PA) TB>TA>TB′>TA′(或TA′<TB′<TA<TB) (3)B (4)如下圖 解析 第(1)題,結合氣壓的概念判斷A、B的氣壓屬性;根據(jù)溫度與氣壓的關系判斷溫度高低。第(2)題,結合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判斷氣壓高低;結合氣壓與溫度的關系及其氣溫隨高度變化判斷氣溫的大小。第(3)題,結合近地面氣壓分布推測高空氣壓分布狀況。第(4)題,根據(jù)風的形成過程及其各力在風形成中的作用畫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輪復習講義 第三章 第1講 大氣的熱狀況與大氣運動 中圖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一輪 復習 講義 第三 大氣 狀況 運動 圖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62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