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教案 蘇教版.doc
《一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一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教案 蘇教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大海睡了一、 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8 個生字,認識4 個二會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感受熟睡中大海的平靜。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看圖揭示課題。出示課題:9、大海睡了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1、教師范讀,學生將不懂處用“?”劃出。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3、出示生字:y li t bo zhe yu bi n夜 里 她 們 抱 著 明 月 背 著 那 里指名讀,正音,同桌互讀,開火車。4、課文分幾自然段?5、分小組朗讀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三、學習生字1、出示所有生字,自讀,同桌互相指正。2、指名讀,正音,組詞。3、怎樣記住這個字?4、教師范寫。5、學生描紅。教學后記:夜和月較容易混淆。第二課時課前“說”你見過大海嗎?大海是怎樣的?課中“悟”。1 先讓學生想像白天大海波濤壯闊的景象。讓學生說說風兒怎樣?浪兒怎樣?2 再讓學生想深夜的大海風平浪靜的景象,讓學生說說現(xiàn)在風兒怎樣了?浪兒又怎樣了?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了?小朋友都在家里睡覺了。而大海也跟小朋友一樣要睡覺了。3 小朋友是怎樣睡覺的?大海也像一個乖乖的小孩子一樣,舒舒服服地睡著了。你看它是怎樣睡的?它睡得香甜嗎?你怎樣知道呢?(發(fā)出輕輕的鼾聲。)課后“練”運用語言,再優(yōu)化語言。讓學生用上課文第二節(jié)的句式“她怎么著什么,她怎么著什么,那輕輕的 ,是她睡熟的 ?!边M行語言組訓練,再讓學生把這些句子粘貼到課文上,讓學生連起來讀一讀。 教學后記: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10 冰花 一、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6個二會字,并進一步培養(yǎng)良好書寫習慣。2 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 創(chuàng)造潛能。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加強朗讀訓練,發(fā)展學生語言。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看圖揭示課題。出示課題:10、冰 花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1、教師范讀,學生將不懂處用“?”劃出。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3、出示生字: jin t t fng mn zh yng cng 看 見 他 們 它 們 豐 滿 這 樣 從 來shu sh hu sng gi 說 話 時 候 送 給指名讀,正音,同桌互讀,開火車。4、課文分幾自然段?5、分小組朗讀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初步了解全文的大意。三、學習生字1、出示所有生字,自讀,同桌互相指正。2、指名讀,正音,組詞。3、怎樣記住這個字?4、教師范寫。5、學生描紅。教學后記:辶的寫法較難掌握。第二課時三、課前“說”:用雪白的紙剪出朵朵“冰花”內(nèi)貼在黑板上,請小朋友說說冰花的形態(tài)。 四、課中“悟”。1 導入新課。有一位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個冬天的早晨也發(fā)現(xiàn)了冰花,你們想知道他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嗎?2 初讀課文,激發(fā)學生識字、讀文的興趣。3 朗讀想象,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1) 當學生說出喜歡冰花的形狀和樣子時,讓學生找找有哪些形狀,并板書:寬大的葉子 柔嫩的小草 豐滿的牡丹2) 看著這些冰花,你們想說些什么?指導讀:“啊,真漂亮!”并把這兩句連起來讀好。三、 課后“練”。1 充分發(fā)揮學生想像,做做說說,你覺得冰花可能還會像什么?你們想做一做嗎?讓學生拿出紙,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狀,剪好后貼于窗玻璃上。2 運用語言,內(nèi)化語言。用“啊,真漂亮!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像 ,像 ,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闭f說這些漂亮的冰花??勺约赫f,可幾個人一起說。 六、教學后記:背誦較難掌握。11北風和小魚一、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4個二會字,并進一步培養(yǎng)良好書寫習慣。2 加強朗讀訓練,能在讀中體會文意。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體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看圖揭示課題。出示課題:11、北風和小魚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1、教師范讀,學生將不懂處用“?”劃出。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3、出示生字:h yn s du f chu min ku 和 好 顏 色 都 有 浮 出 水 面 一口氣 mo h min zh dao 鵝 毛 河 面 知 道指名讀,正音,同桌互讀,開火車。4、課文分幾自然段?5、分小組朗讀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初步了解全文的大意。三、學習生字1、出示所有生字,自讀,同桌互相指正。2、指名讀,正音,組詞。3、怎樣記住這個字?4、教師范寫。5、學生描紅。教學后記:和與河會混淆。第二課時三、課前“說”。 小朋友,你能說說你聽過了哪些童話故事嗎?四、課中“悟”。1 教師范讀,帶領(lǐng)學生走進課文的情境中,激發(fā)起學生想學興趣。2 學生自讀,幫助學生正音。3 反復熟讀:1)比較悟讀:A 練讀第二小節(jié)和第五小節(jié)中“得意”一詞,表達的程度區(qū)別,教者要引導學生把有關(guān)的句子放到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聯(lián)系前后小節(jié)去讀,要求他們讀北風為什么得意,此時得意的口氣,應該怎樣讀,然后比一比,北風兩次得意不同的內(nèi)涵。B 練讀第二節(jié)“小魚聽了浮出水面,鼓起圓圓的眼睛,說我們就不怕。”可請同學以單個的身份對北風說話。同學們在老師的勵下會接二連三地站起來讀:“我就不怕!”老抓準機會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不就是敢跟北風斗爭的小魚嗎?大家一起游出水面怎對北風說?”(同學們?nèi)w起立大聲齊讀)“我們就不怕!”通比較讀,學生既讀懂了句子,又悟出了“我”和“我們”的異同與聯(lián)系,巧妙地組織了開放式的課堂教學。2)角色對讀。課文有不可一世的北風,有屈服于寒冷的青草樹葉小鳥,有不怕寒冷敢跟北風抗爭的小魚。由學生自由結(jié)合,選擇角色,把握角色,進入情景對話般地讀,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體驗一下角色,朗讀語氣很容易從學生嘴里流出,反過來讀的語氣又幫助學生好地理解角色。五、課后“練”。 遷移編讀。1)讓學生用上課文第一節(jié)的句式“它向 吹一吹, (變成了什么或怎么樣了)”進行語言重組訓練。再讓學生把這些句子粘貼到課文上,再讓學生連起來讀。2)文末段處,引導學生想象小魚在水底如何快樂地生活,試編一句話說一說,給大家評一評,再粘貼到課文上讀一讀。教學后記:能夠用表演來配合背誦。練習5教學目的:1、字詞句的綜合練習。2、按先橫后豎的筆順規(guī)則,照樣子練習寫字。3、知道我國主要節(jié)日的名稱。4、朗讀并背誦兒歌。5、仔細觀察圖畫,能根據(jù)圖下問題說一段通順的話。第一課時一、教學第一題:學習字詞句。課前準備:水彩筆。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圖下的語句,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2、指導觀察:圖上畫了什么景物?小螞蟻在干什么?你認為這是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3、這幅圖沒有涂色,涂上顏色一定更美,想想秋天到了,圖上的景物該是什么顏色?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其顏色。學生涂色。3、學生上臺講自己編的故事。(發(fā)揮想象力)二、教學第二題:學寫鉛筆字。1、教師范寫錯誤,學生糾正。(注意先橫后豎)2、集體書空。3、學生描紅。三、教學第三題:綜合性學習。1、講解本題要求:運用所學過的漢語拼音和漢字,說說寫寫我們國家的主要節(jié)日。2、指名讀這8個節(jié)日。3、讓學生來說說這些節(jié)日。再板書下來,學生抄寫下來。4、你還知道哪些節(jié)日呢?教學后記:學生能自編故事。第二課時一、讀讀背背。1、指名讀題目,說說題目有哪幾個要求。2、教師范讀。3、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了些什么?小鳥在干什么?為什么說千千萬萬只鳥兒就是一支護林軍呢?4、借助拼音,同桌互助學習。5、齊讀6、分組比賽朗讀。7、齊誦二、口語交際1、齊讀課題。2、借助拼音讀圖下的要求。3、指導學生逐幅看圖,說說每幅畫的意思。第一幅圖上兩個小朋友在馬路上干什么?第二幅圖上兩個小朋友正在干什么?第三幅圖上有誰?在干什么?第四幅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在什么情況下過馬路?4、討論:圖中的同學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如果你正好在路邊,看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去勸告他們呢?5、說說在馬路上應該怎樣做?你平時是怎樣做的?說說在馬路上還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現(xiàn)象。教學后記:學生對過馬路等交通規(guī)則有了較多的認識。-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一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教案 蘇教版 一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五 單元 教案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526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