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語文復習 第25講古代文整體閱讀(一).doc
《2019-2020年高三語文復習 第25講古代文整體閱讀(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三語文復習 第25講古代文整體閱讀(一).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語文復習 第25講古代文整體閱讀(一) 上一講主要闡述了高考古文閱讀的命題趨勢和應試策略,本講側(cè)重說明如何整體閱讀古代文語段。 一、整體閱讀要領(lǐng) 1.依據(jù)選文特點 前面說過,高考選擇“淺易”古代文作為閱讀材料。具體地說,就是選擇比較典范的史傳文中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片斷。依據(jù)這一特點,閱讀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寫之人。具體地說,文章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次要人物有幾個,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作者對他們的評價是什么,對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傳文的主體。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圍繞主要人物寫了幾件事。如果只寫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如果是寫幾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順序,事件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弄清這些問題,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辨理 所謂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敘之事,對人物作出怎樣的評價,說明了什么道理。這其實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所謂“理”有的是作者明說的,即作者通過議論表現(xiàn)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達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卻是在敘事之中透露的,這就需要“辨理”。 下面舉例說明如何知人、明事、辨理。 何子平世居會稽,少有志行,見稱于鄉(xiāng)曲。事母至孝。揚州辟從事史,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人或問曰:“所利無幾,何足為煩?”子平曰:“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米,何心獨饗白粲①?!泵坑匈涻r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實,則不肯受。母本側(cè)庶,籍注失實②,年未及養(yǎng),而籍年已滿,便去職歸家。時鎮(zhèn)軍將軍顧凱之為州上綱,謂曰:“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黃籍,籍年既至,便應扶侍私庭,何容以實年未滿,茍冒榮利。且歸養(yǎng)之愿,又切微情?!眲P之又勸令以母老求縣,子平曰:“實未及養(yǎng),何假以希祿?”凱之益重之。既歸家,竭身運力,以給供養(yǎng)。末除吳郡海虞令,縣祿唯以養(yǎng)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儉薄,子平曰:“希祿本在養(yǎng)親,不在為己?!眴栒邞M而退。母喪去官,哀毀逾禮,每至哭踴,頓絕方蘇。 (《宋書孝義傳》)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戶口冊,即下文的“黃籍”。當時規(guī)定,官員父母年滿八十,應解職歸家奉養(yǎng)。 這段選自《宋書孝義傳》的文字,寫了何子平、顧凱之等人,主要人物是何子平。他 “世居會稽,少有志行”,在鄉(xiāng)里被人稱道。顧凱之是鎮(zhèn)軍將軍,當州的“上綱”。兩人關(guān)系 很是密切,也許是朋友。全文所敘主要事件是:何子平之母戶口本上的年齡比實際年齡要大。 按照規(guī)定,官員父母年滿八十,應卸職歸家奉養(yǎng)。何母實際年齡未至八十,“親故所知”,何 子平奉公守法,“便去職歸家”。顧凱之勸他在州中任職,他不愿以“實年未滿,茍冒榮利”, 不肯接受。顧凱之又勸他“以母老求縣”,他也不愿意。顧凱之便更加敬重他。何子平回家 以后,竭力勞作,以保證母親的供給。后來授官為吳郡海虞令。所得俸祿全部用來供養(yǎng)母親, 妻子兒子“不犯一毫,”母親去世,他“哀毀逾禮”。除了這主要事件,文章開頭還敘述了何 子平在揚州為官之時的孝行。這一切都表明何子平“事母至孝”,表達了作者對何子平為人 的贊頌之情。能像這樣分析文章的人、事、理,便可以認為讀懂了文章。 2.依據(jù)試題的特點 高考古代文閱讀的試題,既有實詞、虛詞含意和用法的辨別,有文句的翻譯,又有篩選 信息、分析文意、評述作者觀點態(tài)度,雖然已往考生在實詞、虛詞理解上也會出現(xiàn)誤判,但更多的是在翻譯文句、篩選信息、分析文意、評述觀點態(tài)度上出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考試側(cè)重點的變化,不知道這些試題其出發(fā)點就是考文意的理解,考查對選文句子含意、事件之間邏輯順序的把握。譬如當年選用前面所舉敘何子平“事母至孝”的文章,最后一道題的B項是這樣的:“子平歸家之后”‘竭身運力,以給供養(yǎng)’,認為‘希祿本在養(yǎng)親’,堅持‘縣祿唯以養(yǎng)母一身’,從而實現(xiàn)了‘歸養(yǎng)之愿’?!北卷棥皬亩鼻暗脑?,孤立起來看,似乎都是正確的,可是將它們通通置于“子平歸家”之后,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許多考生看不出“希祿本在養(yǎng)親”、“縣祿唯以養(yǎng)母一身”是何子平歸養(yǎng)以后又重新任職時說的話,也看不出“從而”以下的判斷更不符文意,因而錯判。當年試題的C項是這樣的:“子平不愿以老母‘實年未滿’而‘茍冒榮利’,又不肯‘以母老求縣’,歸家養(yǎng)母,竭盡全力,從而深受顧凱之的敬重?!薄皻w家養(yǎng)母,竭盡全力”在原文中是“凱之亦重之”以后的事,不少考生也看不出來,因而錯判。至于因文句含意搞不清而答錯題的情況,這里不再多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近年來的選文內(nèi)容還要復雜一些,分析、評述性試題還要難一點,因此閱讀時就更要注意文意的分析、內(nèi)容要點歸納和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把握。 二、典型試題分析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題。 吳履,字德基,蘭溪人。少受業(yè)于聞人夢吉,通《春秋》諸史。李文忠鎮(zhèn)浙東,聘為郡學正。久之,舉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謂丞儒也,易之。居數(shù)月,摘發(fā)奸伏如老獄吏,則皆大驚,相率斂跡。履乃改崇寬大,與民休息。知縣周以中巡視田野,為部民所詈。捕之不獲,怒,習縶其鄉(xiāng)鄰。履閱獄問故,立釋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甭脑唬骸胺腹?,一人耳,其鄰何罪?今摯者眾,而捕未已,急且有變,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輒有蛇出戶,民指為神。履縛巫責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絕。為丞六年,百姓愛之。遷安化知縣。大姓易氏保險自守,江陰侯吳良將擊之,召履計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當來。不來,誅未晚。良從之,易氏果至。良欲籍農(nóng)故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農(nóng)。請籍其愿為兵者,不愿可勿強?!边w濰州知州。山東兵常以牛羊代秋稅,履與民計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輸粟便?!彼?,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陜西,他縣民多破家,濰民獨完。會改州為縣,召履還,濰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歸。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南康俗悍,謂丞儒也,易之。 易:輕視。 B.知縣周以中巡視田野,為部民所詈。 詈:辱罵。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慢:詆毀。 D.他縣民多破家,濰民獨完。 完:保全。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少受業(yè)于聞人夢吉,通《春秋》諸史。 受業(yè):傳授學業(yè) B.則皆大驚,相率斂跡。 斂跡,收斂形跡。 C.邑有淫祠,每祀輒有蛇出戶。 淫祠:無節(jié)制地祭祀。 D.大姓易氏保險自守,江陰侯吳良將擊之。 保險:占據(jù)險要的地勢。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今縶者從,而捕未已。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A. 急且有變,奈何? 吾攻趙,旦暮且下。 B. 每祀輒有蛇出戶。 太守與客來飲此于此,飲少輒醉。 C. 山樂兵常以牛羊代秋稅。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 1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吳履“改崇寬大”的一組是 ( ) ①履閱獄問故,立釋之,乃白以中。 ②今縶者眾,而捕未已,急且有變,奈何? ③履縛巫責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絕。 ④履曰:“……不來,誅未晚?!绷紡闹?,易氏果至。 ⑤請籍其愿為兵者,不愿可勿強。 ⑥召履還,濰民皆涕泣奔送。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吳履自幼熟讀史書,曾被聘為浙東郡學正,后轉(zhuǎn)任南康丞。為了改變南康當?shù)氐膬春妨曀祝Υ驌艏槿藧菏?,起到了重要的威懾作用? B.知縣周以中巡視時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吳履曉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氣,釋放了鄉(xiāng)鄰;又用縛責巫人、丟棄神像的方式斷絕了淫祠。 C.吳履任安化知縣時,安撫大姓易氏,避免了一場反叛,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勵農(nóng)事,募兵時只登記招收愿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D.吳履任濰州知州后,常以百姓為念。鑒于牛羊容易生病死亡,他改變了以牛羊代秋稅的做法。這種變化使得濰地民眾的財產(chǎn)未受任何損失。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譯文: (2)良欲籍農(nóng)故為兵者,民大恐。 譯文: 這是xx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內(nèi)蒙古卷的古文閱讀試題。閱讀材料所寫之主要人物是吳履、次要人物有知縣周以中和李文忠等。這則材料所敘吳履之事有:①介紹吳履一般情況,這是史傳文應有之意。②因李文忠的舉薦而任南康丞;為了改變南康兇悍習俗,他著力打擊奸人惡事并“改崇寬大,與民休息”③知縣周以中巡視時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吳履釋放鄉(xiāng)鄰,再曉以利害(“急且有變”),平息了他的怒氣;又縛責丞人、丟棄神象,斷絕的淫祠。④吳履任安化知縣時,安撫大姓易氏,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勵農(nóng)事,“安民于農(nóng)”;募兵時只招收愿意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⑤遷濰州知州,常以百姓為念,改變以牛羊代秋稅的做法,使得當?shù)孛癖姷呢敭a(chǎn)未受損失。作者敘寫這幾件事,主要表現(xiàn)吳履治政“崇寬大”的精神,因而得到民眾愛戴。閱讀時,首先要對文章有這樣的理解分析。 下面簡述各題。 第11題考查理解實詞的能力,不正確的一項是C,“慢”根據(jù)文意應作“怠慢”講,文中無“詆毀”意。 第12題考查理解特定詞語的能力,不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jù)“少受業(yè)于聞人夢吉”的句意,“受業(yè)”應是接受學業(yè)。 第13題考查理解虛詞的能力,不相同的一組是D。A項兩個“者”為代詞,相當于“的人”;B項兩個“且”都是副詞,“將要”之意;C項中兩個“輒”,都是“就”,用法也相同。D項中前一個“以”為介詞,用;后一個“以”,有人認為是連詞,有人認為是介詞,但意思都是“因為” 第14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實際是考查對句意的理解,全都說明吳履“改崇寬大”的一項是B。句①中的“立釋之”,句④中的“不來,誅未晚”,句⑤中的“不愿可勿強”,都表現(xiàn)出“崇寬大”。句③體現(xiàn)其破除迷信的一面,句⑥側(cè)面表現(xiàn)其愛民,句②的“急且有變”是防止意外,全句是勸江陰侯的話。 第15題考查分析文意的能力。據(jù)上文分析,可知“不正確的一項是“B”。曉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氣,釋放鄉(xiāng)鄰”說法并不錯,只是語序或者說邏輯上有不恰當之處,應當是釋放在先,曉以利害在后(“立釋之,乃以白中”)。 第16題考查翻譯文句的能力,答案是:(1)易氏只是為免死而逃跑,并非謀反。(2)吳良想對原先當過兵的農(nóng)民登記編冊,老百姓十分恐慌。(逃死,逃離死亡,為免死而逃;籍,用作動詞,故為兵者,過去法過兵的人。) 三、練習與答案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謙恭簡素,遇人長幼如一。遠近慕其行,來學者跡接于道。閭里有爭訟,不詣官而詣城決之。有盜其樹者,城遇之,慮其恥,退自匿。嘗絕糧,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臥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負以歸。及覺,痛咎謝,城曰:“寒而飲,何責焉?”歲饑,屑榆為粥,講論不輟?;虬漯H,與之食,不納。山東節(jié)度府聞城義者,發(fā)使遺五百縑,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辭,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fā)。會里人鄒亻叔 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縑與之。李泌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諫議大夫。初,城未起,縉紳想見風采。既處諫諍官,士以為且死職,天下益憚之。及受命,他諫官論事苛細紛紛,帝厭苦,而城浸聞得失且熟,猶未肯言。及裴延齡誣逐陸贄等,帝怒甚,無敢言,城聞,曰:“吾諫官,不可令天子殺無罪大臣。”乃上疏極論延齡罪,慷慨引義,申直贄等,累日不止。聞者寒懼,城愈厲。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遷國子司業(yè),簡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罷,躬講經(jīng)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約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謫連州。吏捕跡,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門,引約飲食訖,步至都外與別。帝惡城黨有罪,出為道州刺吏。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罰罰之,宜賞賞之,不以簿書介意,月俸取足則已,官收其余。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簿書:官府中的文書簿冊。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及覺,痛咎謝 咎:歸罪、責怪 B.屑榆為粥,講論不輟 屑:碎末 C.城固辭,使者委而去 委:丟下 D.簡孝秀德行升堂上 簡:選拔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而城浸聞得失且熟,猶未而言 B.慷慨引義,申直贄等 C.躬講經(jīng)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宜罰罰之,宜賞賞之,不以簿書介意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不詣官而詣城決之 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 A. 會里人鄒亻叔 欲葬親,貸于人無得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B. 士以為且死職,天下益憚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C. 引約飲食訖,步至都外與別 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D.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陽城清慎正直的一組是 ( ) ①城遇之,慮其恥,退自匿 ②城固辭,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fā) ③乃上疏極論延齡罪,慷慨引義,申直贄等 ④躬講經(jīng)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門,引約飲食訖,步至都外與別 ⑥月俸取足則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陽城的品行深受人們的景仰。遠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來求學的人接連不斷;當?shù)氐娜擞辛藸巿?zhí),就請陽城來裁決。 B.陽城為人寬厚仁慈。對于偷盜他家的樹的人,陽城退步避讓,以免對方羞愧;對于擅自以米換酒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陽城將他背回了家,并寬慰他,讓他不必自責。 C.陽城忠于職守,直言敢諫。他雖不如其他諫官那樣對政務事必躬親,但大臣遭陷害,無人敢言時,他卻能不懼觸犯君威,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 D.陽城教化有道,他擔任國子司業(yè),對于太學諸生,獎掖孝道德行出眾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學諸生都能嚴守法度。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或哀其餒,與之食,不納。 譯文: (2)吏捕跡,得之城家。 譯文: 附:答案及簡析 1.B(“屑榆為粥”的“屑”作動詞用,磨成碎末) 2.C(“斤斤”在古代漢語中為拘謹?shù)臉幼?,在現(xiàn)代漢語中為過分計較瑣碎的或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A項為所得所失,利弊,B項為充滿正氣,情緒激昂,D項為在意,古今義都相同) 3.A(均為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B項“于”前為介詞,向;后者雖為介詞,但意思是“對”“對于”。C項“且”,前者為副詞,相當于“將”、“將要”;后者為連詞,表示讓步關(guān)系,相當于“尚且”。D項“與”,前者為介詞,相當于“跟”、“同”;后者為連詞,表示關(guān)系,相當于“和”、“跟”、“同”) 4.D(①表示寬厚④表示教化及成效,排除這兩句可得正確答案) 5.C(“他雖不如其他諫官那樣對政務事必躬親”,錯,應是其他諫官都只是就繁雜瑣屑的事頻頻進諫,使得皇帝很厭煩) 6.(1)有人憐憫他饑餓,給他食物,他不肯接受。(2)刑吏循蹤追捕,在陽城家中將他抓獲。(第(1)小題,或,有人;哀,憐憫,同情;餒,讀něi,饑餓;與,給;納,接受。第(2)小題,“吏捕跡”應是“吏捕之以其跡”的省略,“以其跡”憑他的蹤跡,循他的蹤跡;“得之城家,應是“得之于城家”的省略,即在陽城家中抓獲他)-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語文復習 第25講古代文整體閱讀一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復習 25 古代 整體 閱讀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44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