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輪復習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課件.ppt
《高考物理大一輪復習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物理大一輪復習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課件.ppt(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考綱展示 1.參考系、質(zhì)點 Ⅰ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Ⅱ 3.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象 Ⅱ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說明:勻變速直線運動圖象只限于v-t圖象.,2016高考導航, 熱點視角 1.高考對本章的考查頻率較高,題型既有選擇題、計算題,也有實驗題,但試題難度不大. 2.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追及相遇問題、速度圖象及圖象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是本章高考命題的熱點.,,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一節(jié) 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一、質(zhì)點、參考系 1.質(zhì)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__________的點.它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2.參考系: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選定用來作為參 考 的 物體.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通常以_________或相對于地面不動的物體為參考系來研究物體的運動.,質(zhì)量,地面,1.(多選)北京時間2014年10月26日, 國際泳聯(lián)跳水大獎賽馬來西亞站,我國跳水 “夢之隊”持續(xù)神奇表現(xiàn),如圖所示為運動 員陳艾森/張雁全在男子雙人十米臺比賽中,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教練為了研究兩人的技術動作,可將圖片中兩人視為質(zhì)點 B.兩人在下落過程中,感覺水面在上升 C.陳艾森感覺張雁全是靜止的 D.觀眾觀看兩人比賽時,可將兩人視為質(zhì)點,BC,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體_______的變化,用從_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____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體運動_______________的長度,是標量.,位置,初位置,末位置,路徑,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是標量. (2)平均速率:________與__________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發(fā)生這段位移,某一時刻,瞬時速度,路程,時間,2.(多選)在2014年10月仁川亞運 會田徑比賽上,卡塔爾選手奧古諾德以9秒 93、20秒14連奪男子100米、200米兩項冠軍, 則( ) A.100 m和200 m均為位移 B.200 m為路程 C.100 m的平均速度約為10.07 m/s D.200 m的平均速度約為9.93 m/s,BC,三、加速度,2.物理意義: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 3.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3.(單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B.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物體的速度變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物體的加速度等于零,則物體一定靜止,B,考點一 對質(zhì)點模型的理解,考點二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考點三 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的關系,考點一 對質(zhì)點模型的理解 1.質(zhì)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2.物體能否被看做質(zhì)點是由所研究問題的性質(zhì)決定的,并非依據(jù)物體自身大小來判斷.,3.物體可被看做質(zhì)點主要有三種情況: (1)多數(shù)情況下,平動的物體可看做質(zhì)點. (2)當問題所涉及的空間位移遠大于物體本身的大小時,可以看做質(zhì)點. (3)有轉(zhuǎn)動但轉(zhuǎn)動可以忽略時,可把物體看做質(zhì)點.,(單選)(2015·杭州模擬)在研究下述運動時,能把物體看做質(zhì)點的是( ) A.研究短跑運動員的起跑動作時 B.研究飛往火星的宇宙飛船最佳運行軌道時 C.將一枚硬幣用力上拋并猜測它落地時正面是朝上還是朝下時 D.研究汽車在上坡時有無翻倒的危險時,B,[解析] 研究起跑動作、硬幣的上下面時,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故運動員和硬幣都不能看做質(zhì)點;研究汽車翻倒是轉(zhuǎn)動問題,不能看做質(zhì)點;研究飛船運行軌道時,可把飛船看做質(zhì)點.故B正確. [總結提升] (1)不能以物體的大小為標準來判斷物體是否可以看成質(zhì)點,關鍵要看所研究問題的性質(zhì). (2)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zhì)點,有時不能.,1.(單選)2016年夏季奧運會將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舉辦,在以下幾個奧運會比賽項目中,研究對象可視為 質(zhì)點的是( ) A.在撐竿跳高比賽中研究運動員手中的支撐竿在支撐地面過程中的轉(zhuǎn)動情況時 B.確定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的位置時 C.跆拳道比賽中研究運動員動作時 D.乒乓球比賽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轉(zhuǎn)時,B,解析:能否把某物體視為質(zhì)點,關鍵要看忽略物體的大 小和形狀后,對所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影響.顯然A、C、D項 中的研究對象的大小和形狀忽略后,所研究的問題將無法繼 續(xù),故A、C、D項不符合題意;而B項中的研究對象的大小 和形狀忽略后,所研究的問題不受影響,故B項符合題意.,考點二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區(qū)別 平均速度與位移和時間有關,表示物體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與位置或時刻有關,表示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聯(lián)系 (1)瞬時速度是運動時間Δt→0時的平均速度. (2)對于勻速直線運動,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相等.,(多選)(2015·成都模擬)如圖所示,某 賽車手在一次野外訓練中,先用地圖計算出 出發(fā)地A和目的地B的直線距離為9 km,實際 從A運動到B用時5 min,賽車上的里程表 指 示的里程數(shù)增加了15 km,當他經(jīng)過某路標C時,車內(nèi)速度計指示的示數(shù)為150 km/h,那么可以確定的是( ) A.整個過程中賽車的平均速度為180 km/h B.整個過程中賽車的平均速度為108 km/h C.賽車經(jīng)過路標C時的瞬時速度為150 km/h D.賽車經(jīng)過路標C時速度方向為由A指向B,BC,ABC,考點三 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的關系 1.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較,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是狀態(tài)量,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是過程量,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是狀態(tài)量,Δv=v-v0,m/s,m/s,m/s2,由v0、a、t決定,由Δv=at知Δv由a與t決定,與位移x同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由v-v0或a的方向決定,與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決定,而與v0、v方向無關,2.物體加、減速的判定 (1)當a與v同向或夾角為銳角時,物體加速. (2)當a與v垂直時,物體速度大小不變. (3)當a與v反向或夾角為鈍角時,物體減速.,(單選)(2015·廈門高三質(zhì)檢)關于速 度、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正確的說法是( ) A.物體運動時,速度的變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為零 C.某時刻物體的速度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時,運動物體的速度一定很快變大,B,[思路探究]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變化快慢(變化率)的關系,知道影響各物理量大小的因素.,[規(guī)律總結] (1)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必然聯(lián)系. (2)速度變化量與加速度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速度變化量的大小不僅與加速度有關,還與速度變化的時間有關. (3)速度增大或減小是由速度與加速度的方向關系決定的.,3.(單選)一個質(zhì)點做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直至為零,則在此過程中( ) A.速度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小值 B.速度逐漸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大值 C.位移逐漸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位移將不再增大 D.位移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位移達到最小值,B,解析:加速度減小并不代表速度減小了,只是說明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的增加量小了,但仍是加速.,物理思想——用極限法求瞬時物理量 1.極限法:如果把一個復雜的物理全過程分 解成幾 個小過程,且這些小過程的變化是單一的.那么,選取全過程的兩個端點及中間的極限來進行分析,其結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討論的物理過程,從而能使求解過程簡單、直觀,這就是極限思想方法. 極限法只能用于在選定區(qū)間內(nèi)所研究的物理量連續(xù)、單調(diào)變化(單調(diào)增大或單調(diào)減小)的情況.,0.2,0.5,C,-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物理大一輪復習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課件 高考 物理 一輪 復習 描述 運動 基本概念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22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