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標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一、形成背景 諸侯爭霸(原因) 秦朝統(tǒng)一 條件 意義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 1、皇帝制度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縣制 三、小結: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影響,,,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背景: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tǒng)一,1、諸侯爭霸(原因),a.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權旁落。,b.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c.諸侯國為了…,相互間進行戰(zhàn)爭。,2、秦朝統(tǒng)一,(1)統(tǒng)一的條件,結束了諸侯長期的割據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到的發(fā)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統(tǒng)一,標志著中國進入“大一統(tǒng)”政治時代。,a.生產力提高,各地聯(lián)系加強(社會基礎) b.人民渴望統(tǒng)一 c.商鞅變法,實力強大 d.局部兼并戰(zhàn)爭促進全國統(tǒng)一 e.秦王嬴政雄才大略,(2)意義,二、中央集權制度—以皇權為中心,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僚機構),(4)評價,1、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帝獨裁)、皇位世襲,(3)專制制度(特征):皇位世襲、皇權至上,(1)皇帝稱號的來源,(2)內容,(2)中央官僚機構的作用,a.三公九卿在地位職責、權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使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b.對軍政大事的決策,先朝議,后由皇帝裁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三公,(積極作用、消極作用),(1)設置及其職能,,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執(zhí)掌奏章,下達詔令,監(jiān)察百官,太尉(虛設):,管軍事,九卿:,掌管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沿革:,春秋戰(zhàn)國出現(xiàn),秦朝全國推廣,內容:,①廢分封,全國分為36郡,中央直接管轄,,(縣尉負責軍事、治安;縣丞負責司法),,3、郡縣制(地方),作用及意義:,②把全國各地、各家各戶都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③對后來歷代封建王朝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國古代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大進步。,①實現(xiàn)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②官僚機構的設置,,郡:郡守,對上…,對下…;定期向丞相匯報工作。,縣:縣令\縣長,主持政務。,(郡尉負責軍務,并可領兵;郡監(jiān)監(jiān)察牽制郡守),③郡縣長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受中央控制。,縣以下是鄉(xiāng)、里等基層行政機構,●比較郡縣制與分封制的異同,相同點,,①性質: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根本目的:都是為鞏固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③作用:都在一定時期內起到鞏固統(tǒng)治的作用,不同點,,①盛行時期:周朝/秦及以后各朝,②劃分原則:血緣關系/地域,③官吏產生:諸侯王位世襲/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④主要權力:諸侯王在封地內享有行政權、擁有土地管理權,權力很大/郡縣官吏只有行政管理權,負責管理人民和征收賦稅,權力較小,③與中央關系:諸侯國有很強的獨立性/地方絕對服從中央,小結:,(1)秦朝中央官制和郡縣制的實行,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體系,便于皇帝對中央和地方、中央對地方進行統(tǒng)治。,(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具有極大的開創(chuàng)性,它奠定了中國此后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2、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1、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1)權力高度集中,皇權至高無上,地方服從中央,中央集體對皇帝負責 (2)存在兩對矛盾(中央與地方割據勢力、皇權與相權)(3)帶有濃厚的人治色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 單元 秦朝 中央集權 制度 形成 課件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85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