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再別康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再別康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別康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詩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蘊含在詩歌中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誦讀感受詩歌三美。教師指導學生討論詩歌意象蘊含的情感。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分析理解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欣賞法??問答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使用:錄音機?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入?。?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們好多同學離開了家。這就是離別。當然是暫時的離別。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經(jīng)歷更多更另人傷感的離別。由“離別”這個話題,歷代詩人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歌。下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中時候我們學過的關于離別的詩歌有哪些。? (學生思考,發(fā)言。)? ??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分享。? 關于“別”的詩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師: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的《再別康橋》,是誰別誰?? 答:徐志摩別康橋? 師:對。那么,這首詩展示的,又將是怎么樣的“別”呢?我們都知道,感情越深,離別越難。詩人與康橋到底有著怎樣的情分?我們來了解康橋與徐志摩。 二、 作者及背景簡介?(同學先講,老師補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20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劍橋就是詩歌中的康橋。1922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jīng)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新月詩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詩人重游英國,在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歌。1931年11月19日,詩人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 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的作品就是這種精神的融合與體現(xiàn)。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徐志摩的內(nèi)心世界。 三、學生齊讀。 四、整體構思與思路??????? 1、提問: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 依依惜別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別”。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2、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關于別離的詩歌,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比較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用康橋太直接,這樣更詩意。 啟發(fā):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可能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意象的選擇新穎,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一種清新飄逸之感。 五、賞析詩歌的音樂美與建筑美。 指名一名同學單獨朗讀。(帶著感情的) 教師評價:讀的很美,為什么呢?因為同學對詩歌的感覺到位。這首詩歌本身很美?!对賱e康橋》是首新格律詩,新格律詩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是指在韻律方面給人的美;繪畫美是指描寫的內(nèi)容方面給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觀整齊,給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贊成這種觀點的。他的詩歌也具有這種美,《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㈠音樂美。 1、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在節(jié)奏上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看看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這兩節(jié)有什么特點? 明確: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在語意上相似,結(jié)構上也相似,讀起來節(jié)奏也相同。這種方法叫做“回環(huán)往復”,在詩經(jīng)中就叫做“復沓”。我們在《雨巷》中就接觸過的。這樣使得詩歌前后呼應,結(jié)構圓合,也增添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板書:回環(huán)往復) 2、韻律和諧。 啟發(fā):①《雨巷》是壓韻了的,而且是一韻到底,那么這首詩壓韻了沒有?(有) ??????②請同學找出韻腳。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③每一小的節(jié)2、4句壓韻,節(jié)節(jié)換韻。詩人追求的是詩歌韻律跳動的美感。(板書:韻律和諧) 3、詩歌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的音樂美。 ㈡建筑美。 1、 同學們看這首詩一共有幾節(jié)?(7) 2、每一節(jié)有幾行?(4。顯得很勻稱)(板書:節(jié)的勻稱) 3、每一行的字數(shù)是不是都一樣的?(不一樣。每一行的字數(shù)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有八個字,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每一節(jié)都兩兩錯落有致,更加突顯節(jié)的勻稱。)(板書:句的整齊) ㈢學生默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和詩歌中的依依惜別的感情。 六、繪畫美。 ㈠找出意象。 1、好。同學們看看,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徐志摩? ——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一潭清泉。 2、這些美景都集中在第2、3、4節(jié),我們先來看第2節(jié)。請一位同學朗讀。 ㈡金柳。 1、這一節(jié)寫的是柳。那么在詩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艷影”。我們經(jīng)常說“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因在夕陽中。夕陽照射下柳樹變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樹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麗的時候,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而新郎對新娘的愛也就是作者對康橋的愛,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蒼松翠柏,那么還能不能說是“新娘”,為什么? ——不能。因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種柔美,而蒼松翠柏是陽剛之美。 3、為什么不說朝陽中的新娘? ——夕陽中的新娘是帶著憂愁的,和離別的氣氛吻合,而朝陽中4的新娘太朝氣蓬勃了,情調(diào)不合。 夕陽中的新娘帶著憂愁?新娘?憂愁? 不是新娘帶著憂愁,是離別……反正我覺得夕陽中的新娘好。 朝陽中的新娘是帶有力量的,噴薄而出的,夕陽中的新娘是溫柔的,而且夕陽映紅了她的臉龐,她的臉上飛上了紅暈,是羞澀的。 4、為什么要選擇柳樹而不是其他的樹?難道是康橋邊只有柳樹? ——不是。柳這種植物是特別的,讀一讀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國古代就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在送別詩中柳是常見的意象。比如“客舍輕輕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樹下垂的枝條,風一吹就像在揮手告別。原來不僅是徐志摩不想離開,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離開。 5、金柳的艷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蕩漾,詩人為什么說“在我的心頭蕩漾”?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在我的心頭蕩漾”,無非是說康橋已經(jīng)在詩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難以忘懷,表達了詩人對康橋喜愛之情。 ㈢青荇。 1、我們再看到第三節(jié),請一位同學朗讀。 2、“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招搖”的意思本來是故意張大聲勢,引人注意?!罢袚u撞騙”中的“招搖”就是這個意思。這里的意思應該是“招手搖擺”,仿佛在招手致意,寫出了水草對詩人的歡迎態(tài)度。顯得生動、形象。同學們可以想象下,這是怎樣一幅美景?。? 3、大家再看下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岛拥牧魉⑺菰谧髡哐壑兴尸F(xiàn)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所以詩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條水草。 ㈣清泉。 1、 我們接著來看第四節(jié),請同學齊讀第四節(jié)。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就是把清泉比成虹。 2、這一潭泉水就是拜倫潭。為什么說是彩虹似的夢? ——美好的夢容易破碎,而彩虹雖然美麗,卻也容易消逝。所以說是彩虹似的夢??禈虻纳睢W習是徐志摩心底的一個夢,對康橋的眷戀就是對夢的眷戀。這樣美麗的夢當然要呵護,要靜靜地呵護,這樣的夢當然不愿醒,這樣的康橋當然不愿離開。 ㈤繪畫美。 上述三節(jié)詩,每一節(jié)都是一個可以畫得出來的畫面,比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這些畫面具有意境鮮明、色彩絢麗的特點。很美。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蕩漾”“招搖”“揉碎”“沉淀”,?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更增添了畫面的美感。 七、品味五、六節(jié)。 1、請大家看到第五節(jié)和第六節(jié)。齊讀。這兩節(jié)的感情相同嗎? ——不同。第五節(jié)興奮歡快,第六節(jié)失意低落。(兩個詞:放歌/沉默) 2、第五節(jié)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痹谀且凰查g,他忘了自己要離開,他很愉悅。他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要離別康橋而去了完全忘情了。詩人對康橋迷戀的感情到了高潮。 3、但是詩人放歌了嗎?(沒有。)?你怎么看出來的?(但我不能放歌。) 4、我為什么不能放歌呢?? ——但是作者突然意識到今晚要和康橋離別。而且是悄悄的離去,他的那種無奈,依戀,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誰阻止,而是他覺得不應該放歌,唯有嘆息,唯有悄悄地走。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因此這一節(jié)要讀得稍微緩慢深沉。 5、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笙蕭”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樂器之一。這一句把“悄悄”比作“別離的笙簫”,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具有很好的審美效果?!俺聊墙裢淼目禈颉币痪湟灿蓄愃频膶徝佬Ч?。 6、大家再看到“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一句,究竟是誰在沉默?這是什么表現(xiàn)手法? ——康橋和康橋的夏蟲都是無知無識的事物,不可能為他沉默,因此是詩人自己沉默了。這是一種側(cè)面烘托的手法。 八、品味第一節(jié)和第七節(jié)。 1、好,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這兩節(jié)都是直接抒發(fā)詩人感情的。先看第一節(jié)。作者再來康橋有什么特點?什么輕?? ——輕輕地——腳步輕。? 2、"輕輕的",寫了作者只身悄悄來到和離別康橋的情景,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diào)。連用三個,達到了一種什么效果? ——唱三嘆。連用三個,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體會到詩人會康橋的感情之濃烈。即使"作別"一刻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nèi)心,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的惜愛之情得以展現(xiàn)。 3、請男生齊讀第一節(jié)。再請女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 4、第一節(jié)里面,詩人寫到“作別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jié)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帶走的為什么徐志摩還要說不帶走呢?我們中國有很多人,因為喜歡某地,或者刻上“XXX,到此一游?!被蛘哒话鸦ǎ蓭资輲Щ厝チ糇黾o念??墒窃娙藧劭禈?,卻“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xiàn)了什么? ——表現(xiàn)作者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得純愛得善。突出作者的灑脫和飄逸。從作別到不帶走,一步一步產(chǎn)生一種離別的美。不像其他的離別詩那樣依依不舍,那樣的沉重。感情是輕快的。 5、最后一節(jié)為什么又不說“輕輕的”而又變成“悄悄的”?? ——避免重復 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靜靜的”“慢慢的”“默默的”? ——受上節(jié)影響,“悄悄~~今晚的康橋”而且都是疊字,產(chǎn)生種音韻美,承上節(jié)而來,讀起來一氣呵成,章法嚴謹。 九、課外拓展。 所以,康橋是徐志摩靈魂的故鄉(xiāng),我們通過這首詩能感覺到詩人對康橋依依不舍,希望與康橋永不分離的感情。下面我們來欣賞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全班同學齊讀) 1、這是詩人隨泰戈爾訪日后的感懷之作。 2、詩一開始,就以一個構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耙坏皖^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兩個對立的意象恰當?shù)刂丿B在一起,使我們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 3、接下來,就的互道珍重,我們體會到詩人的那種離別之情。。 4、大家看看這一句:“甜蜜的憂愁”,憂愁怎么會是甜蜜的呢? ——甜蜜和憂愁在感情上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不然。這樣寫使詩歌的情感更加飽滿。 5、這首詩是誰別誰?(詩人別日本女郎) ???日本女郎的名字是什么?(沙揚娜拉) ???她的名字還有其他的意思嗎? ——“沙揚娜拉”是迄今為止對日語“再見”一詞最美麗的翻譯?!吧硴P娜拉”既是楊柳依依的揮手作別,又仿佛在呼喚那女郎溫柔的名字。 十、布置作業(yè):背誦詩歌。 附: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再別康橋 ??????????????????????音樂美——韻律和諧,回環(huán)往復 ??????????新格律詩????建筑美——節(jié)的勻稱,句的整齊 ??????????????????????繪畫美——金柳,青荇,清泉 副板書:???云中鶴、南湖、詩哲???????新月派 第二課時:???????????????再別康橋 ????????????????金柳????(比喻)????新娘 ????繪畫美??????青荇????(擬人)????招搖 ????????????????清泉????(暗喻)?????虹 副板書:輕輕地——悄悄地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獎虼髮W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創(chuàng)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jié)構,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大多是寬泛的,甚至有些是從影視作品(如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學生在接觸《再別康橋》的時候,極容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而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雜情懷。 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jié),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學中應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作品。 詩歌的語言是含蓄的,所傳達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學生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nèi)涵,再加上對作者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產(chǎn)生閱讀障礙。 這首詩歌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學生會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體味出詩歌更為豐富的韻味。 學生剛升入高中,對詩歌鑒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層面,應適當?shù)匾龑麄儚亩嘟嵌热ダ斫庠姼?,多元化去鑒賞詩歌。 三、設計思想 依據(jù)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詩歌的欣賞應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jīng)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以讀帶講”一直是詩歌教學奉行的教學準則,而《再別康橋》本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學生對這首詩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學生不一定真的能夠理解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以講帶讀”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 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乃至內(nèi)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教學中最好輔以多媒體,以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廣泛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作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fā)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本人學過多年的語文了,記得最深的還是那些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比如“一只鵝,兩只鵝,撲通撲通跳下河”。(學生笑) (抓住學生笑的時機,請他們談一談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請學生誦讀自己喜歡的詩歌作品) 既然同學們都喜歡讀詩,那對詩歌一定有自己的認識,請問“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是一首詩嗎?(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學生討論) 經(jīng)過討論后,學生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一致認為不能算作一首詩,因為實在讀不出什么韻味。(又在屏幕上打出“飛入蘆花皆不見”)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明確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詩歌的韻味,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富有詩味。 由此可見,詩歌總是帶給人們豐富的想象,我們學習詩歌,就是要通過豐富的想象,感悟詩歌的意境。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 二、背景介紹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zhuǎn)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說過: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生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世界上最秀麗的一條水。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這段文字,請學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學生很容易找出來,可繼續(xù)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由此引導學生認識到康橋?qū)π熘灸Φ闹匾裕? 康橋?qū)τ谛熘灸κ侨绱说闹匾?,因此他寫了多篇與康橋有關的作品:《康橋再會吧》《我所知道的康橋》《再別康橋》,有人甚至說,在徐志摩身上縈繞著“康橋情結(jié)”。 三、朗讀詩歌,體會作者離別的情感 1.先推選一位同學朗讀,請其他同學簡單評價; 2.再欣賞黃磊的朗誦錄音; 3.通過朗讀,感悟作者在即將離開康橋時的情感。 討論后明確:作者主要表達了對康橋的“殷殷的摯愛,深深的依戀”之情。 四、鑒賞詩歌,感受詩歌創(chuàng)設的意境 1.詩歌的哪些章節(jié)恰當?shù)乇磉_了作者的離別情感?(學生討論) (1)第一節(ji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這一節(jié)的鑒賞,可以圍繞三個問題展開:①離別時為何要“輕輕的”②“輕輕的”為何要提前③為何不向人作別而向云彩作別) 這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diào)。短短的四句詩映照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夕陽晚照的黃昏,做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作別姿態(tài)。詩人曾說:“那四五月間最漸緩最艷麗的黃昏,那才真是寸寸黃金。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詩的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陛p輕的來,輕輕的走,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 (2)第二~四節(jié)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彩虹似的夢。” (這幾節(jié)的鑒賞,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①“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獨特效果②作者此時在干什么③“甘心做一條水草”說明了什么④為何要強調(diào)“油油地在水底招搖”) 這幾節(jié)寫康河的美景,表達作者對康河的依戀和柔情。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 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靶履铩边@個意象尤為恰當,“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麗的形象,不但寫出康橋的明麗動人,更寫出詩人在即將離別時的記憶猶新的感覺,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現(xiàn)不出的,詩人的難舍離愁可見一斑。 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更是詩人無拘無束的生命追求與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 “招搖”:常含貶義,常與“過市”連用;另有“逍遙”一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xiàn)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閑,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又更顯生動、形象。 ?? “油油的”“招搖”:“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zhì)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霸诳岛拥娜岵ɡ铮?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據(jù)此,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說的這句詩深刻的含義和詩人強烈的情感體驗。 ???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jīng)。”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意境,全是為情驅(qū)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初到倫敦,康橋平靜、閑適的環(huán)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他發(fā)現(xiàn)“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這在徐志摩《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xiàn)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在這首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 “金柳”:柳樹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離別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薄对娊?jīng)?小雅》 (3)第五~六節(jié) “尋夢, 撐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兩節(jié)的鑒賞,可以圍繞以下問題展開:①徐志摩心中的夢是什么②作者要去青草更青處歌唱什么呢③為何又不能放歌④為何選擇沉默地離去) ??? 第5、6節(jié),詩人接著夢的出現(xiàn),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抒寫夢的追尋與離別的靜默。借用“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只長篙”,“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三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橋的美景挑逗起詩人想在康河里“尋夢”“放歌”的強烈沖動,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因為康河太美麗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夢……寧靜而和諧。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了一起。而此時此刻的靜默與無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別離歌,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扒那氖莿e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用欲放即斂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穎漂亮的比喻或樸實無華的直接抒情,突現(xiàn)了全詩贊頌的“寧靜美”,并由景的寧靜轉(zhuǎn)為情的寧靜,使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懷,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xiàn),濃縮成了古詩中獨特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給人一種瀟灑與深沉相結(jié)合的美。 而徐志摩的夢是什么呢?概括而言,是“愛”“美”“自由”,他“追求自然的愛”,“找尋自然的美”,“向往自然的生活”,可以說,徐志摩是一個“自然崇拜者”。而康橋,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夢想,他覺得,在康橋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讀者才更能體會他將離去時的憂傷。 (4)第七節(ji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這一節(jié),應該結(jié)合第一節(jié)來鑒賞,難道僅僅是為了呼應第一節(jié)嗎?) ??? 詩歌的結(jié)尾,為了強化“再別”的感情色彩,詩人又回到了開頭的告別。與第一節(jié)詩相比,其他的詩句都沒有任何的改動,只是更換了最后的一句,它傳達出了更深的情感意義——“不帶走一片云彩”是詩人在經(jīng)歷了康河的漫溯后產(chǎn)生的靈性,使其對康橋的愛和眷戀化成的一個灑脫的意象,一個極富動態(tài)感的姿態(tài),給全詩平添了幾分詩意,增強了幾分飄逸與瀟灑,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詩人獨特的個性美。全詩也由此完成了一個美麗的圓形抒情結(jié)構。 “不帶走一片云彩”不是因為作者的豁達,而是源于對康橋的摯愛,源于對康橋的依戀。“不帶走”是因為無須帶走,康橋已經(jīng)深深烙進作者的心底,何須帶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 2.對比古人寫的離別詩句,鑒賞《再別康橋》的獨特意境。 (1)學生討論:你會為離別創(chuàng)設怎樣的情境? (鼓勵學生發(fā)言,讓他們各抒己見) (2)列舉古人寫的離別詩句,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 ①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③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相同之處是:離別情緒感傷沉重。 (3)對比分析,《再別康橋》創(chuàng)設的離別情境的特點 ①離別的對象特別 ②離別的氣氛輕松 ③選擇的意象新穎 《再別康橋》創(chuàng)設的情境清新飄逸,體現(xiàn)了“新月詩派”的創(chuàng)作特色。 五、結(jié)語 徐志摩先生沒有來得及為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難,墜落于泰山腳下,年僅35歲。正如他寫的另一首詩所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永難忘懷的記憶而常伴人生。徐志摩先生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詩歌將永存于人們的心中。 板書設計 離別的對象——特別(云彩) 離別的氣氛——輕松(輕輕、悄悄、沉默)?? 清新飄逸 選擇的意象——新穎(金柳、新娘、青荇) 評價與反思 一、課堂設計的優(yōu)點 1、尊重學生的思考 導入新課的時候,先從一首耳熟能詳?shù)脑姼栝_始,從學生的角度總結(jié)出詩歌鑒賞的方法——展開想象,感悟意境;鑒賞詩歌是,先說出詩人傳達的情感,在探究這種情感的怎樣表達出來的,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成功的喜悅。 2、課堂思路明確 由導入傳達方法,由情感引發(fā)鑒賞,由比較分析意境,這堂課思路明確,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由淺入深地剖析詩歌。 3、實現(xiàn)三維目標 這堂課較好地完成了課前制定的既定計劃,基本實現(xiàn)課前制定的既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4、課本鉆研深刻 設計者對課本的鉆研較為深刻,在很多地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比如對“新娘”這個意象的解讀,對“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理解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設計者的刻苦鉆研精神。 5、課堂氣氛活躍 這堂課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問題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學生樂于參加課堂討論,發(fā)言也比較積極,思路更為活躍。 6、基于上述優(yōu)點,這堂課曾榮獲第五屆全國語文教學藝術與觀摩大賽一等獎。 二、課堂設計存在的不足 1、對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過多過細,忽略了對詩歌的反復誦讀。 2、相關知識介紹過于豐富,知識容量太大,學生接受起來有些困難。 THANKS !!! 致力為企業(yè)和個人提供合同協(xié)議,策劃案計劃書,學習課件等等 打造全網(wǎng)一站式需求 歡迎您的下載,資料僅供參考 -可編輯修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再別康橋 教案 人教版高一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28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