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7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第2部分專項1主題3救亡圖存奔向民主共和
《通用版2017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第2部分專項1主題3救亡圖存奔向民主共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2017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第2部分專項1主題3救亡圖存奔向民主共和(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主題3| 救亡圖存奔向民主共和——甲午戰(zhàn)爭后至五四運動前的社會轉型 甲午戰(zhàn)爭后至五四運動前是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期,是中國的“痛苦”時期;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化的高峰時期,民主政治、工業(yè)化進程、思想啟蒙、社會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發(fā)展,是中國轉型的關鍵時期。 高考試題一般以辛亥革命為切入點,要求考生全面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通史類試題是最為常見的命題形式,非選擇題是主要題型,分值較高。 分說——知識鏈接 一、西方列強侵華的加劇 1.國際背景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19世紀70年代以后逐步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迫切需要擴大海外市場和殖民地。 2.瓜分狂潮 《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以三國干涉還遼為開端,帝國主義列強在19世紀末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美日對中國的爭奪 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的侵略,美日乘機加緊侵略中國,成為在中國爭奪的主要對手,日本成為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二、中國的轉型 1.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1)晚清政府的政治改革 ①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提出了開國會、設議院的改革主張。統(tǒng)治階層中以光緒皇帝為核心,決心改革,但是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的破壞,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②20世紀初,面對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清王朝開始了“立憲”改革(清末新政),企圖消除革命運動。 (2)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 ①《辛丑條約》簽訂后,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隨后成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 ②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支持下,篡奪了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時期。 (3)中央集權的削弱 ①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過程中,地方督府勢力增強,地方分離傾向開始形成。 ②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局面形成,進一步推動了地方勢力的壯大。 ③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社會秩序失控,最后形成了軍閥割據(jù)的局面。 2.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1)初步發(fā)展:《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初步發(fā)展。 (2)短暫春天:中華民國成立后,采取了鼓勵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政策;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侵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 3.思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 (1)維新思想: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提出改革中國政治制度的主張,中國向西方學習上升到制度層面。 (2)三民主義:《辛丑條約》簽訂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主張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3)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資產階級激進派發(fā)起了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的思想,徹底清算儒家傳統(tǒng)文化,使中國向西方學習上升到思想層面。 4.社會生活的變遷 (1)中華民國成立后,強制剪辮,禁止纏足,提倡平等的生活習俗,對中國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新文化運動期間,倡導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婦女解放,深刻影響了社會生活的變革。 總覽——規(guī)律認識 1.推動中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轉型的動力主要有兩個:一是嚴重的民族危機,二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決定了中國人民的兩大訴求:第一是民族獨立,第二是民主富強。 2.甲午戰(zhàn)爭后至五四運動前,中國的社會轉型本質上是向近代化邁進,政治上體現(xiàn)為民主化、法制化,經濟上體現(xiàn)為工業(yè)化、市場化,思想上體現(xiàn)為理性化、科學化,社會生活上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 3.甲午戰(zhàn)爭后至五四運動前中國歷史舞臺的主角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在政治上發(fā)動了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經濟上掀起實業(yè)救國浪潮,思想上發(fā)動新文化運動,這些活動都不同程度地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4.甲午戰(zhàn)后至五四運動前,近代中國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已經孕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火種,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壯大了無產階級隊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礎,可以說這一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感悟——針對訓練 1.梁啟超是近代歷史上“多變”的典型,經常處在“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zhàn)”的狀態(tài)。除梁啟超外,康有為、嚴復、孫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變”的代表,這幾乎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這在本質上體現(xiàn)了( ) A.中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迅速 B.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劇烈 C.西方文化沖擊日益深入 D.舊民主主義革命陷入絕境 B [材料中的“多變”本質上反映了中國向西方學習不斷深化的過程,這是中國社會劇烈變遷在思想領域內的反映。] 2.學者陳旭麓認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突出地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新的取代舊的,如戊戌維新運動,如民國取代清朝;一是新與新的遞嬗,前一種新的褪色了,后一種新的跟上來,辛亥之與戊戌是這樣,‘五四’之與辛亥是這樣,戊戌之與洋務也有這種跡象。”推動這種“新陳代謝”的核心動力是( ) 【導學號:02792162】 A.挽救民族危亡 B.發(fā)展資本主義 C.提倡民主、科學 D.推動實業(yè)救國 A [本題可采用排除法。洋務運動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不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也與實業(yè)救國無關,故B、D兩項錯誤;提倡民主、科學的是新文化運動,故C項錯誤;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都是民族危機,故A項正確。] 3.(2016黃岡一模)近代中國交誼舞最初還局限于上流社會的少數(shù)人,但到20世紀初期,跳舞之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興起。早年認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雜沓,大敗風紀”“與中國美俗良法有所背離”避而不觀的中國人,隨跳舞潮流由臨海一帶向內陸澎湃涌來,其舊有之念漸次華離犋碎(支離破碎)。這反映了( ) A.西方生活方式沖擊了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 B.儒家的傳統(tǒng)觀念被國人完全拋棄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國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盤西化 A [根據(jù)材料“隨跳舞潮流由臨海一帶向內陸澎湃涌來,其舊有之念漸次華離犋碎(支離破碎)”等信息可知,西方生活方式沖擊了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故A項正確;B項“完全拋棄”說法錯誤;材料講的是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沒有強調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故C項錯誤;D項中“全盤西化”表述錯誤。] s 3-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用版 2017 屆高三 歷史 二輪 復習 部分 專項 主題 救亡圖存 奔向 民主 共和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194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