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輪專題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15 實驗與探究
《高考生物大二輪專題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15 實驗與探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生物大二輪專題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15 實驗與探究(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15 實驗與探究 [重溫考綱要求] 1.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tǒng)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 1.觀察類實驗的相關判斷 (1)組織切片上滴加蘇丹Ⅲ染液,顯微觀察有橘黃色顆粒說明有脂肪( √ ) (2)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可觀察到分裂末期細胞內細胞板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 ) (3)以新鮮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經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可觀察到紅色的細胞核( ) (4)只有在保持細胞活性的條件下,才能用健那綠染色觀察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 √ ) (5)制作細胞的有絲分裂裝片時,洋蔥根尖解離后直接用龍膽紫溶液染色( ) (6)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將大蒜根尖制成裝片后再進行低溫處理( ) (7)光學顯微鏡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 √ ) (8)洋蔥表皮細胞滴加蔗糖溶液后,發(fā)生質壁分離說明細胞有活性( √ ) 2.鑒定類實驗的相關判斷 (1)組織樣液中滴加斐林試劑,不產生磚紅色沉淀說明沒有還原糖( ) (2)鑒定待測樣液中的蛋白質時,先加NaOH溶液,振蕩后再加CuSO4溶液( √ ) (3)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可檢測出蛋白質( √ ) (4)在25 ℃的實驗條件下可順利完成光合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 ) (5)在95%乙醇中加入無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 ) (6)檢測試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適量斐林試劑后,搖勻并觀察顏色變化( ) 3.模擬調查類實驗的相關判斷 (1)在“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中,計算紫紅色區(qū)域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能反映NaOH進入瓊脂塊的速率( ) (2)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田鼠種群密度及農田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 ) (3)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達烏爾黃鼠的豐富度( ) (4)隨機掃取表層土取樣,可以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 ) (5)調查人群中紅綠色盲發(fā)生率,為減少實驗誤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調查足夠大的群體,隨機取樣并統(tǒng)計( √ ) 4.探究類實驗的相關判斷 (1)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將酶與底物溶液在室溫下混合后于不同溫度下保溫( ) (2)檢測酵母菌培養(yǎng)過程中是否產生CO2可判斷其呼吸方式( ) (3)在“探究α-萘乙酸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用高濃度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條基部一天后,觀察生根情況以確定最適濃度( ) (4)探索2,4-D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為減少實驗誤差而采取的措施是預實驗確定濃度范圍( ) (5)對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數量進行計數,為減少實驗誤差而采取的措施是多次計數取平均值( √ ) 一、“萬變不離綱”的教材實驗 1.(2016全國丙,2)在前人進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術相同(或相似)的一組是( ) ①證明光合作用所釋放的氧氣來自于水 ②用紫外線等處理青霉菌選育高產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④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對細胞染色,觀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俸廷鄱疾捎昧朔派湫酝凰貥擞浄?,故B項正確。 2.(2014新課標全國Ⅰ,4)下列關于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與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紅色花瓣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 B.用黑藻葉片進行實驗時,葉綠體的存在會干擾實驗現象的觀察 C.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觀察到的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 答案 B 解析 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指的是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的分離。紅色花瓣是由液泡內花青素的顏色呈紅色導致的,所以用紅色花瓣作為實驗材料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A項正確。黑藻葉片中的葉綠體顯綠色,液泡中細胞液的顏色接近無色,兩者之間有顏色差異,因此葉綠體的存在不會干擾實驗現象的觀察,B項錯誤。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細胞細胞液濃度可能不同,觀察到的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C項正確。通常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時用紫色洋蔥的鱗片葉外表皮,因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有較多色素,發(fā)生質壁分離時容易觀察,D項正確。 3.(2011新課標全國,6)下表中根據實驗目的,所選用的試劑與預期的實驗結果正確的是( ) 實驗目的 試劑 預期的實驗結果 A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醋酸洋紅 染色體被染成紫紅色 B 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脂肪 雙縮脲試劑 脂肪顆粒被染成紅色 C 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葡萄糖 甲基綠 葡萄糖與甲基綠作用,生成綠色沉淀 D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斐林試劑 吡羅紅 斐林試劑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將RNA染成紅色 答案 A 解析 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用堿性染料如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進行染色,使細胞核中的染色體(質)著色,醋酸洋紅液可將染色體(質)染成紫紅色,A項正確。脂肪的檢測試劑為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雙縮脲試劑是用來檢測蛋白質的試劑,B項錯誤。植物組織中的葡萄糖屬于還原糖,可用斐林試劑進行檢測,看是否產生磚紅色沉淀;而甲基綠可將DNA染成綠色,故C、D項錯誤。 4.(2015山東,3)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葉綠體色素濾液細線浸入層析液,可導致濾紙條上色素帶重疊 B.低溫誘導大蒜根尖時間過短,可能導致難以觀察到染色體加倍的細胞 C.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裝片時,需保持細胞活性以便觀察有絲分裂過程 D.將洋蔥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換平衡后制成裝片觀察質壁分離過程 答案 B 解析 色素分離時,若濾液細線浸入層析液,不會出現色素帶,A錯誤;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中,若誘導大蒜根尖時間過短,染色體數目可能并未加倍,B正確;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裝片時,細胞在解離時已死亡,不可能再繼續(xù)分裂進程了,C錯誤;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時,先制作裝片,再觀察細胞質壁分離狀況,D錯誤。 5.(2014新課標Ⅱ,4)將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狀相同的細條,分為a、b、c、d、e和f組(每組的細條數相等),取上述6組細條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時間后測量各組花冠細條的長度,結果如下圖所示。假如蔗糖溶液與花冠細胞之間只有水分交換,則( ) A.實驗后,a組液泡中的溶質濃度比b組的高 B.浸泡導致f組細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組的 C.a組細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組 D.使細條在浸泡前后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于0.4~0.5 molL-1之間 答案 D 解析 A項,通過圖示可以看出,a組和b組實驗前長度/實驗后長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細胞吸水導致細條變長;由于a組實驗前長度/實驗后長度的值小于b組實驗前長度/實驗后長度的值,說明a組吸水較多,b組吸水較少,所以實驗后a組液泡中的溶質濃度比b組的低。B項,分析柱狀圖可知,f組細胞失水,而b組細胞吸水,因此浸泡導致f組細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組的。C項,水分進出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不消耗ATP。D項,根據柱狀圖可知,在濃度為0.4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組細胞吸水,而在濃度為0.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組細胞失水,所以使細條在浸泡前后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于0.4~0.5 molL-1之間。 悟規(guī)律 對教材中常規(guī)實驗的考查一般體現在:(1)對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和實驗試劑的分析和解釋;(2)對實驗設計中對照實驗的分析和解釋;(3)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4)基本實驗操作儀器的使用(例如顯微鏡)。解答這一類題的關鍵是要十分熟悉教材實驗,掌握生物學科基本的實驗設計思想、實驗方法及常規(guī)實驗步驟與實驗分析等。 1.觀察類實驗的比較 實驗名稱 細胞的狀態(tài) 染色劑 生物材料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死細胞 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觀察線粒體 活細胞 健那綠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死細胞 無(為固定裝片) 蝗蟲精母細胞 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死細胞 改良苯酚品紅染液 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死細胞 龍膽紫(或醋酸洋紅) 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活或死細胞 無需 染色 酵母菌細胞、水綿細胞、葉的保衛(wèi)細胞、魚的紅細胞等 觀察葉綠體 活細胞 蘚類的葉(或菠菜葉、黑藻葉)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活細胞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 2.鑒定類實驗的比較 實驗名稱 鑒定對象 試劑 顏色 生物材料 備注 淀粉的 鑒定 淀粉 碘液 藍色 脫色的葉片 還原糖 的鑒定 還原糖 斐林 試劑 磚紅色 沉淀 蘋果或梨 的勻漿等 甲、乙液現配現用、水浴加熱 脂肪 的鑒定 脂肪 蘇丹Ⅲ(或Ⅳ)染液 橘黃(或紅)色 花生種子切片 需用高倍鏡觀察 蛋白質 的鑒定 蛋白質 雙縮脲試劑 紫色 豆?jié){、稀蛋清等 先加A液,后加B液,搖勻使用 尿糖的檢測 葡萄糖 葡萄糖試紙 有色 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擬“尿樣”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四種 色素 提取液:無水乙醇;分離液:層析液 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綠色 新鮮的 綠葉(如 菠菜葉) 加入二氧化硅是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3.調查實驗的比較 課題 調查對象 統(tǒng)計方法 計算公式 調查人群中某種遺傳病 人群 匯總法 發(fā)病率= 100%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活動范圍 大的動物 標志重捕法 = 植物 樣方法 種群密度=所取各樣方的種群密度和/所取樣方數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的小動物 記名計算法、 目測估計法 4.探究類實驗的比較 課題 探究對象 檢測或統(tǒng)計方法 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根據藍色深淺判斷淀粉分解狀況,進而推斷出不同溫度下淀粉酶的活性 滴加碘液后溶液顏色變化情況 pH對酶活性的影響 通過檢驗O2生成量,判斷不同pH下H2O2酶的活性 點燃但無火焰的衛(wèi)生香燃燒情況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檢測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中CO2產生量及是否有酒精生成,判斷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或CO2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fā)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生長素類似物濃度 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后的扦插枝條的生根情況 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酵母菌種群數量 抽樣檢測法(用血細胞計數板進行計數) 題型一 教材基礎實驗相關內容考查 1.下列有關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鑒定還原糖的實驗中,剛加入斐林試劑時組織樣液呈無色,加熱后變成磚紅色 B.在觀察口腔上皮細胞DNA和RNA分布時,鹽酸的作用是對該細胞進行解離 C.選取經低溫誘導的洋蔥根尖制成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聯會現象 D.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將酶與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溫度下保溫 答案 C 解析 鑒定還原糖的實驗中,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后溶液呈現藍色(斐林試劑的顏色),加熱后變成磚紅色,A錯誤;在觀察口腔上皮細胞的DNA和RNA分布時,鹽酸的作用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促使染色劑進入細胞膜,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開,B錯誤;洋蔥根尖只能進行有絲分裂,不會出現聯會、四分體等現象,C正確;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要先將酶與底物溶液分別處于相應溫度一段時間后,再混合于不同溫度下保溫,因為一旦酶與底物接觸就會進行反應,影響實驗結果,D錯誤。 2.菠菜綠葉是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常用的材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加入碳酸鈣的目的是充分研磨葉片 B.實驗過程中要迅速連續(xù)多次畫濾液細線 C.在濾紙上最窄的色素帶呈橙黃色 D.由于葉綠體的存在,菠菜葉肉細胞不可用于質壁分離實驗 答案 C 解析 加入碳酸鈣的目的是防止光合色素被破壞,A錯誤;實驗過程中,畫濾液細線時應畫一次,晾干后,再畫下一兩次,B錯誤;胡蘿卜素在光合色素中含量最少,在濾紙條上,最窄的就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C正確;菠菜葉肉細胞中存在大液泡,可以用于質壁分離實驗,D錯誤。 3.下列關于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卡諾氏液固定細胞形態(tài)后需用清水沖洗 B.蔗糖的水解產物與斐林試劑作用可生成磚紅色沉淀 C.菠菜的葉肉細胞可用于觀察DNA和RNA的分布 D.根據綠葉中色素在無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可對色素進行分離 答案 B 解析 用卡諾氏液固定細胞形態(tài)后需用體積分數95%的酒精沖洗,A項錯誤;蔗糖的水解產物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都屬于還原糖,因此與斐林試劑作用可生成磚紅色沉淀,B項正確;菠菜的葉肉細胞因含有葉綠體而呈現綠色,會對實驗結果的觀察產生干擾,所以不能用于觀察DNA和RNA的分布,C項錯誤;根據綠葉中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對色素進行分離,D項錯誤。 4.下列實驗中不是依據對照原則設計的是( ) A.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B.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C.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 D.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答案 A 解析 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沒有設置對照組,使用數學模型的方法,A正確;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利用不同的pH作為對照,B錯誤;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有氧條件和無氧條件作為對照,C錯誤;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作為對照,D錯誤。 5.高中生物學實驗中,以下操作對估測結果的數值準確性影響最大的一項是( ) A.估測細胞周期各時期時長,可統(tǒng)計多個視野中各時期細胞數量所占比例 B.估測狹長樣地中蒲公英數量,可用等距取樣法選取樣方 C.估測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可用滴管從靜置培養(yǎng)液的中層取樣 D.估測某地域灰地鼠的數量,可采用標志重捕法 答案 C 解析 視野中各時期細胞數量所占比例反映該時期持續(xù)時間的長短,統(tǒng)計多個視野取平均值可以使結果更準確;在狹長的樣地中取樣可用等距取樣法;估測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種群數量時,應將培養(yǎng)液搖勻后取樣,從靜置培養(yǎng)液的中層取樣誤差較大;標志重捕法適合對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進行種群密度的調查,因此估測某地域灰地鼠的數量,可采用標志重捕法。 6.下列有關實驗變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酶催化的反應速率是自變量 B.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正方體瓊脂塊的體積大小是無關變量 C.觀察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中,原生質層位置的變化是無關變量 D.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作用,插條生根數是因變量 答案 D 解析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溫度是自變量,酶催化的反應速率是因變量,故A錯誤;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正方體瓊脂塊的體積大小是自變量,故B錯誤;觀察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中,原生質層位置的變化是因變量,故C錯誤;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作用中,插條生根數量是因變量,故D正確。 技法提煉 教材實驗中藥品的應用 (1)酒精:可用于消毒、洗去浮色、DNA的粗提取、葉片脫色及配制解離液等。 ①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鑒定中,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②95%的酒精溶液:用于有絲分裂實驗中的解離液的配制;冷卻的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可用于提純DNA;在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實驗中,可用于葉片脫色。 ③無水乙醇: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中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 (2)鹽酸 實驗名稱 鹽酸濃度 鹽酸的作用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 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 探究pH對H2O2酶活性的影響 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 改變酶的pH,提供酸性環(huán)境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 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即解離 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3)NaOH溶液 ①在鑒定組織中蛋白質的存在時,0.1 g/mL的NaOH的溶液作為雙縮脲試劑的成分之一,為該實驗提供堿性環(huán)境。 ②在鑒定組織中還原糖的存在時,0.1 g/mL的NaOH溶液作為斐林試劑的成分之一。 ③在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實驗中,用NaOH溶液吸收裝置中的CO2,以保證裝置中沒有CO2存在。 題型二 教材中科學家經典實驗的內容考查 7.下列關于同位素標記法應用的描述,最恰當的是( ) A.可用18O2探究有氧呼吸的整個過程 B.可用HPO4驗證線粒體是ATP合成的主要場所 C.不能用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研究逆轉錄過程 D.不能用15N標記的DNA研究其復制方式 答案 B 解析 氧氣只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參與反應,不能用18O2探究有氧呼吸的整個過程,A錯誤;線粒體是合成ATP的主要場所,ATP中含有P元素,故可用HPO4驗證線粒體是ATP合成的主要場所,B正確;逆轉錄是由RNA形成DNA的過程,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能用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研究逆轉錄過程,C錯誤;可用15N標記的DNA研究其復制方式,D錯誤。 8.下列關于生物科學研究方法和生物實驗操作的敘述中,表述完全準確的一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同位素標記法 ②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類比推理法 ③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和研究某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模型構建法 ④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鹽酸用于加速健那綠進入細胞,并將DNA染色 ⑤在“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檢測”實驗中,NaOH用于營造堿性環(huán)境 ⑥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微生物時,需先將樣液搖勻,再滴加到計數室,最后蓋上蓋玻片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研究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都運用到了同位素標記法,故①正確。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故②錯誤,故C、D錯誤。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利用的是構建物理模型,研究某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利用的是構建數學模型,故③正確。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開,利于DNA的染色,故④錯誤。在“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檢測”實驗中,先滴加NaOH是為了營造堿性環(huán)境,故⑤正確。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微生物時,需先將樣液搖勻,應先蓋蓋玻片再滴加樣液,故⑥錯誤,故A錯誤、B正確。 9.下列關于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分離各種細胞器可以采用差速離心法 ②赫爾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③沃森和克里克用構建數學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 ④摩爾根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⑤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 ⑥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 ⑦研究細胞核的功能時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 A.①②⑤⑦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⑥ D.②④⑥⑦ 答案 A 解析 分離各種細胞器可以采用差速離心法,①正確;赫爾希和蔡斯研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時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②正確;沃森和克里克用構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③錯誤;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④錯誤;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⑤正確;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到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⑥錯誤;研究細胞核的功能時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⑦正確。 10.以下關于生物學實驗方法或技術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使用NaOH溶液除去通入空氣中的水分 B.構建DNA模型時,使用6種不同形狀的塑料片來準確表示DNA的結構 C.轉基因技術中,使用帶放射性標記的目的基因來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 D.調查種群密度時,使用標志重捕法精準調查出某水域河蟹的數量 答案 B 解析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使用NaOH溶液除去通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A錯誤;構建DNA模型時,使用6種不同形狀的塑料片來準確表示DNA的結構中的四種堿基、磷酸和脫氧核糖,B正確;轉基因技術中,使用帶放射性標記的目的基因來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C錯誤;標志重捕法只能估略地計算種群密度,無法精確,D錯誤。 技法提煉 教材經典實驗的14個研究方法 (1)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物理模型法。 (2)種群數量增長模型——構建數學模型法。 (3)分離各種細胞器——差速離心法。 (4)證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密度梯度離心法。 (5)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紙層析法。 (6)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死體染色法。 (7)觀察線粒體——活體染色法。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對比實驗法和產物檢測法。 (9)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同位素標記法。 (10)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假說—演繹法。 (11)薩頓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類比推理法。 (12)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取樣器取樣法。 (13)估算種群密度(運動能力強的生物)——標志重捕法。 (14)估算種群密度(運動能力弱的生物)——樣方法。 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實驗探究 1.(2013新課標全國Ⅱ,32)已知果蠅長翅和小翅、紅眼和棕眼各為一對相對性狀,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體上。為了確定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以及控制它們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表現為伴性遺傳),某同學讓一只雌性長翅紅眼果蠅與一只雄性長翅棕眼果蠅雜交,發(fā)現子一代中表現型及其分離比為長翅紅眼∶長翅棕眼∶小翅紅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問題: (1)在確定性狀顯隱性關系及相應基因位于何種染色體上時,該同學分別分析翅長和眼色這兩對性狀的雜交結果,再綜合得出結論。這種做法所依據的遺傳學定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上述分析,可對兩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做出多種合理的假設,其中的兩種假設分別是:翅長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棕眼對紅眼為顯性;翅長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棕眼對紅眼為顯性。那么,除了這兩種假設外,這樣的假設還有__________種。 (3)如果“翅長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棕眼對紅眼為顯性”的假設成立,則理論上,子一代長翅紅眼果蠅中雌性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一代小翅紅眼果蠅中雄性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或自由組合定律) (2)4 (3)0 1(或100%) 解析 (1)從題意分析可知,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分析是從一對相對性狀分析考慮的。分別就翅長和眼色兩個性狀分析,故符合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定律,當兩對相對性狀的組合也就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分析特征了。故依據的是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或自由組合定律)。(2)依題意,假設翅長用(A、a),眼色用(B、b)表示,從子一代分離比可以看出長翅為顯性;第一種♀AaXbXb♂AaXBY;第二種♀Aabb♂AaBb;第三種♀AaXBXb♂AaXbY;第四種♀AaBb♂Aabb;第五種♀AaXbXb♂AaXBYb;第六種♀AaXBXb♂AaXbYb;因此除題意中的2種外,還有4種假設。(3)依題意,假設翅長用(A、a),眼色用(B、b)表示,且A(長翅)為顯性,B(棕眼)為顯性,則由親本組合為AaXBYAaXbXb可知,子一代的長翅紅眼沒有雌性個體,故占比例為0;而小翅紅眼果蠅全部都是雄性個體,故所占比例為1(或100%)。 2.(2013大綱全國,32)用某種降血糖物質X做以下實驗(注:用生理鹽水配制X溶液)。 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要驗證X的降血糖作用,進行如下實驗: 選擇一批體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測定________________,并將小鼠隨機等量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注射適量的____________,對照組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__,一段時間后測定兩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表明X有降血糖作用。 (2)若要驗證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濃度下降到正常范圍,進行如下實驗: 用________________小鼠作為實驗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為對照組1,用_____________小鼠作為對照組2;實驗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對照組1、2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一定時間后若實驗組和對照組______________的血糖濃度均在正常范圍內,而對照組________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范圍,則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濃度下降到正常范圍。 答案 (1)血糖濃度 X溶液 生理鹽水 血糖濃度 對照組血糖濃度不變,實驗組血糖濃度下降 (2)患糖尿病 正常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 解析 (1)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量,本題中實驗鼠是否注射X溶液為自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為因變量,本實驗中血糖濃度的變化是因變量。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作對照實驗。本實驗過程中設置了對照實驗,即注射X溶液與生理鹽水形成對照,并且在實驗前后均要測定小鼠的血糖濃度。本實驗為驗證性實驗,故預測實驗結果是對照組血糖濃度不變,實驗組血糖濃度下降。(2)要驗證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濃度下降到正常范圍,除需要用患糖尿病小鼠作空白對照外,還需要增設正常鼠作恢復到正常范圍的對照,預測結果是實驗組和增設的正常鼠的血糖濃度在正常范圍內,對照組1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范圍。 悟規(guī)律 此類實驗題的考查形式靈活多變,備考的有效策略是加強針對性訓練,并熟練應用“答題模板”靈活進行思維變通,善于對實驗結果分析、數據處理及結論推導等,切實做到“規(guī)范化”。 題型一 針對實驗目的和實驗假設的考查 1.為了探究某物質(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實驗思路: (1)實驗分組 甲組:培養(yǎng)液+Y細胞+3H-TdR(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生理鹽水。 乙組:培養(yǎng)液+Y細胞+3H-TdR+X(用生理鹽水配制)。 每組設置若干重復樣品。 (2)分別測定兩組的CRD(細胞內的放射性強度),求每組的平均值。 (3)將各樣品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合適時間后,測定其CRD,求每組平均值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要求與說明:答題時用X、CRD、3H-TdR表示相關名詞;Y細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動物體細胞。) 請回答: 實驗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X對Y細胞增殖(DNA合成)的影響 解析 該實驗的自變量為某物質(X)的有無,因變量為細胞內的放射性強度。3H-TdR是用來合成DNA的原料,若細胞分裂旺盛,則細胞內的放射性強度的平均值(CRD)就比較高。所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X對Y細胞增殖(DNA合成)的影響。 技法提煉 變量法尋找實驗目的 (1)根據題目信息,直接寫出實驗目的。 此類題目中往往含有“驗證”或“探究”的字眼,此即為該實驗的目的。 (2)根據實驗裝置或實驗現象,推斷實驗目的。 此類試題首先確定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再尋找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此即實驗的目的。 2.用質量分數為2%的秋水仙素處理植物分生組織5~6 h,能夠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那么,用一定時間的低溫(如4 ℃)處理水培的洋蔥根尖(2n=16條)時,是否也能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呢?請對這個問題進行實驗探究。 針對以上的問題,你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設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一定時間的低溫處理水培的洋蔥根尖,能夠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低溫能夠影響酶的活性(或紡錘絲的形成、著絲點的分裂),使細胞不能正常進行有絲分裂 解析 探究實驗中,假設是由探究的問題決定的,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低溫是否也能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由此得出該探究實驗的假設。根據低溫能夠影響酶的活性(或紡錘絲的形成、著絲點的分裂),而推斷低溫狀態(tài)下細胞不能正常進行有絲分裂,所以提出“低溫能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假設。 技法提煉 實驗假設的確定方法 (1)假設的確定依據 對探究性實驗來說,假設對所要研究的對象設想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或解釋,即提出可能的實驗原理。 (2)假設的描述 ①句式一:“如果……現象,則……結論”。 ②句式二:“當條件X存在時,事件P(實驗現象)會發(fā)生”或“當條件X存在時,事件P(實驗現象)不發(fā)生”或“當條件X存在時,對事件P(實驗現象)沒有影響”。 題型二 針對實驗原理和實驗變量的控制的考查 3.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及用具,食品衛(wèi)生質量檢驗人員設計了一個檢測稻米新鮮程度的簡易實驗: 實驗目的:根據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強弱來鑒別稻米是新稻米還是陳稻米。 材料、用具:新稻米、待測稻米、質量分數為1%愈創(chuàng)木酚(氧氣存在時被氧化成紅褐色物質,與氧濃度呈正相關)等。 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兩支具塞試管,分別編號為A和B;A管內放入適量的新稻米,B管內放入等量的待測稻米。 第二步:用移液管分別往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且適量的質量分數為1%的愈創(chuàng)木酚溶液,浸沒稻米,蓋上試管塞,充分搖勻,靜置一段時間后,棄掉多余液體。 第三步:將兩支試管中浸有1%愈創(chuàng)木酚的稻米分別倒入兩個對應編號的培養(yǎng)皿中,用鑷子攤開,然后,用移液管吸取體積分數為1%的過氧化氫分別滴入培養(yǎng)皿內的稻米中,使所有稻米都浸有過氧化氫。 第四步:一段時間后,用放大鏡觀察兩培養(yǎng)皿中稻米的顏色變化。 預期結果及結論:A培養(yǎng)皿中的新稻米呈紅褐色。B培養(yǎng)皿中的待測稻米若顏色很淺或幾乎無色,則是陳稻米;若待測稻米顏色也呈紅褐色,則是新稻米。 請依據實驗目的和實驗流程,正確分析預期結果及結論,準確書寫相應的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植物體內的過氧化氫酶在有過氧化氫存在時,能使某些酚類物質(如愈創(chuàng)木酚)氧化成紅褐色物質,其顏色的深淺與酶活性呈正相關 解析 實驗原理可以依據已知的實驗目的和材料書寫,也可以在實驗完成后,根據實驗的過程和步驟等來書寫。其內容一方面?zhèn)戎赜趯懗鰹槭裁催@樣操作,另一方面?zhèn)戎赜趯懗鰹槭裁闯霈F這樣的現象。這里面涵蓋了:自變量作用的科學依據,操作自變量的原理和因變量獲得的原理等。依據實驗目的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為“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強弱”,再結合實驗材料用具可知,因變量為“質量分數為1%的愈創(chuàng)木酚氧化后的顏色變化”。因此,實驗原理可概括為:①植物體內的過氧化氫酶在有過氧化氫存在時,能使愈創(chuàng)木酚氧化成紅褐色物質;②愈創(chuàng)木酚氧化后顏色的深淺與酶活性呈正相關。 技法提煉 三段法析實驗原理 (1)實驗原理一般由三段組成。 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因變量的觀測指標+實驗具體過程描述。 (2)自變量的作用(反應)原理,即“為什么這么做”。 要密切關注實驗目的及題干信息,注意充分利用題干的提示或聯系教材基礎知識進行準確描述。 (3)因變量的檢測原理(或操作原理、現象原理),即“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現象”??蓞⒖碱}中相關實驗步驟。 4.下表為某探究實驗的步驟,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序號 加入試劑或 處理方法 試管 A B C a b c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 / / 新鮮唾液淀粉酶溶液 / / / 1 mL 1 mL 1 mL 2 保溫5 min 37 ℃ 60 ℃ 0 ℃ 37 ℃ 60 ℃ 0 ℃ 3 將a試管中的溶液加入A試管,b試管中的溶液加入B試管,c試管中的溶液加入C試管,搖勻 4 保溫5 min 37 ℃ 60 ℃ 0 ℃ 5 滴入_____,搖勻 2滴 2滴 2滴 6 觀察現象并記錄 (1)此探究實驗的課題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實驗中,因變量應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檢測。A、B、C三支試管,哪支試管中酶的活性最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將B試管所處溫度降到適宜溫度,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試說明這樣建議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2)碘液 A (3)沒有變化 (4)酸能使淀粉水解;過氧化氫隨溫度升高分解加快,都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 解析 由表可知,溫度是自變量,所以本實驗探究的內容是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扇苄缘矸墼谕僖旱矸勖傅淖饔孟驴杀环纸鉃檫€原糖,應該用碘液來檢測。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是37 ℃,所以A試管中酶的活性最高。B試管原溫度是60 ℃,酶已失活,降到適宜溫度也不可能恢復活性。因為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會分解,過氧化氫不穩(wěn)定,在高溫下也會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氣,從而不能正確表現酶活性。 題型三 考查實驗步驟、實驗結果預測和實驗結論 5.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夠抗肺炎雙球菌的疫苗。我們知道,肺炎雙球菌初次進入小鼠體內后,一般先要經過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將其內部隱藏的抗原決定簇暴露出來,并傳遞給T細胞。T細胞釋放淋巴因子作用于小鼠體內的B細胞,B細胞進而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抗肺炎雙球菌的抗體發(fā)揮免疫效應。有人設想抗R型細菌的抗體也能抗S型細菌(R型細菌可以作為S型細菌的疫苗)。請為他設計一個實驗驗證這一想法: 實驗目的:驗證抗R型細菌的抗體也能抗S型細菌(R型細菌可以作為S型細菌的疫苗)。 實驗原理:動物體受到外界抗原性物質刺激可以產生特異性抗體,將抗原消滅。 實驗材料:小鼠若干只、S型活菌、R型活菌、生理鹽水、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生理鹽水配制一定濃度的活菌液,但濃度和劑量不作要求) 實驗過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及結論:甲組小鼠存活,而乙組小鼠死亡,說明抗R型細菌的抗體也能抗S型細菌(R型細菌可以作為S型細菌的疫苗)。 答案 實驗過程:①取小鼠若干只,均等地分成兩組,分別編號為甲組和乙組?、谠诩捉M小鼠體內注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R型活菌液1 mL,在乙組小鼠體內注射生理鹽水1 mL?、垡欢螘r間后,再分別給甲、乙兩組小鼠注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S型活菌液1 mL,觀察兩組小鼠的生活狀況 解析 通過對實驗目的“驗證抗R型細菌的抗體也能抗S型細菌”的分析,可知本實驗設計的自變量是抗R型細菌的抗體的有無。再依據實驗結果及結論,不難對實驗過程進行設計。具體來說,可以對小鼠進行分組編號,如將小鼠均等地分為甲和乙兩組,然后一組施以變量(一定量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R型活菌液)處理,另一組進行等量(生理鹽水)對照。一定時間后,分別對兩組小鼠注入一定量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S型活菌液,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現象。 技法提煉 “四步法”規(guī)范書寫實驗步驟 (1)材料分組編號(設置對照實驗)。 (2)對不同的對象施以不同的處理(控制自變量)。 (3)給以相同且適宜的條件(控制無關變量)。 (4)實驗結果的觀察與記錄(因變量的預測)。 6.某同學進行實驗,甲圖為實驗開始狀態(tài),乙圖為實驗結束狀態(tài)。請在乙圖所示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繼續(xù)實驗,探究蔗糖的水解產物能否通過半透膜。 增添的實驗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試劑、試管、滴管、水浴鍋等。 (1)設計出繼續(xù)實驗的簡要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預測實驗現象并作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向a、b兩管分別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熱(或隔水加熱)U型管至適宜溫度,觀察a、b兩管內液面的變化?、谖、b兩管內適量液體,分別加入A、B兩試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斐林試劑,50~65 ℃水浴加熱,觀察A、B兩試管內有無磚紅色沉淀 (2)如果a、b兩管液面高度差縮小且A、B試管內均有磚紅色沉淀生成,則蔗糖的水解產物能通過半透膜;如果a、b兩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試管內無磚紅色沉淀生成、B試管內有磚紅色沉淀生成,則蔗糖的水解產物不能通過半透膜 解析 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蔗糖的水解產物能否通過半透膜,由提供的實驗材料可推知實驗原理:蔗糖的水解產物如果能透過半透膜,則由于滲透作用,兩邊的液面差會縮小,用斐林試劑檢驗,水浴條件下A、B試管都會出現磚紅色沉淀;否則,會因為蔗糖的水解使b管內溶質分子數增加而兩邊液面差加大,且用斐林試劑檢驗時a管內溶液不出現磚紅色沉淀。實驗步驟設計重點考查無關變量的控制,如兩側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水浴控制酶活性的最適溫度等。 技法提煉 倒推法預測實驗結果 (1)探究性實驗結果的預測對應假設,常需分類討論。實驗結論要根據可能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2)驗證性實驗的結果與相應結論只需考慮一種情況。一般只有一個結果和一個相應的結論,且結論就在題目中,如“驗證……”“證明……”等。實驗結論對應實驗目的應得出肯定結論。 1.下面是四位同學實驗操作的方法或結果,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 A.西瓜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還原糖鑒定的材料 B.提取葉綠體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不同 C.稀釋的蛋清溶液與唾液淀粉酶溶液都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D.顯微鏡下觀察有絲分裂所用的材料是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答案 C 解析 西瓜汁本身有顏色,無法用作還原糖鑒定的材料;提取葉綠體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機溶劑中;顯微鏡下觀察有絲分裂所用的材料是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蛋清和唾液淀粉酶都是蛋白質,均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下列科學實驗研究中的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統(tǒng)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低 B.對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進行計數可采用抽樣檢測法 C.某同學決定以校園內池塘為對象進行物種豐富度調查,應在同一水層中取樣 D.對土壤小動物的物種豐富度進行調查時,可采用標志重捕法 答案 B 解析 田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難捕捉,使重捕的標志個體數減少,所統(tǒng)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高;對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進行計數可采用抽樣檢測法;以校園內池塘為對象進行物種豐富度調查,應在不同水層中取樣;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物種的豐富度可以用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3.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相關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將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試劑,呈現磚紅色沉淀 B.將質壁分離復原的細胞用龍膽染液染色,可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 C.分離色素時,橙黃色的色素帶距離濾液細線最遠 D.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變黃再變綠 答案 C 解析 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所含有的葡萄糖為還原糖,加入斐林試劑后,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呈現磚紅色沉淀,A項錯誤;能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的細胞為高度分化的成熟的植物細胞,已經喪失分裂能力,其細胞中沒有染色體,染色體出現在細胞周期的分裂期,B項錯誤;橙黃色的色素帶為胡蘿卜素,分離色素時,因胡蘿卜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擴散得速度最快,所以橙黃色的色素帶距離濾液細線最遠,C項正確;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D項錯誤。 4.實驗過程中,實驗時間的長短有時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下列各實驗中,有關實驗時間的長短對實驗結果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證明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實驗時間越長積累的淀粉越多,實驗現象越明顯 B.在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的實驗中,第二次觀察與第三次觀察之間所間隔時間的長短對該實驗沒有影響 C.赫爾希與蔡斯所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對實驗結果影響相同 D.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的實驗中,制作好的臨時裝片放置時間的長短對實驗結果的觀察沒有影響 答案 C 解析 證明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實驗時間越長雖然積累的淀粉越多,但積累的淀粉有可能大量轉移到遮光部分的葉片,導致實驗組和對照組結果區(qū)別不明顯,A錯誤;在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的實驗中,第二次觀察的是細胞質壁分離,第三次觀察的是細胞質壁分離復原,如果二者之間所間隔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細胞死亡而看不到質壁分離復原現象,B錯誤;赫爾希與蔡斯所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保溫時間過長會導致子代噬菌體從大腸桿菌內釋放出來進入上清液;而保溫時間過短會造成部分噬菌體沒來得及侵染大腸桿菌而直接進入到上清液中,二者都會造成上清液放射性增高,沉淀物放射性降低,所以對實驗結果影響相同,C正確;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實驗中,制作好的臨時裝片放置時間過長,細胞死亡會導致脂肪滴從細胞中流出,D錯誤。 5.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的師生利用小青菜綠葉提取出光合色素溶液,然后在30 ℃的室溫條件下進行了如下實驗,以此來探究pH對葉綠素穩(wěn)定性的影響。下列對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實驗組號 操作步驟 ① ② ③ ④ 色素溶液(mL) 3.0 3.0 3.0 3.0 pH 8.0 7.0 6.0 5.0 處理時間(min) 10 10 10 10 溶液顏色 綠色 綠色 黃綠色 黃褐色 A.酸性環(huán)境下的葉綠素可能因穩(wěn)定性較差而被分解 B.該實驗結果表明葉綠素在堿性環(huán)境中不會被破壞 C.提取色素時加入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D.紙層析法分離色素后可得出②④兩組出現顏色差異的原因 答案 B 解析 根據表格分析,pH值小于7.0的酸性條件下溶液的顏色是黃綠色和黃褐色,說明葉綠素含量減少了,可能是葉綠素在酸性條件下被分解了,A正確;在pH為7或8的環(huán)境中,色素溶液的顏色均為綠色,但不能說明葉綠素在堿性環(huán)境中不會被破壞,如堿性增強時色素可能會被破壞,B錯誤;葉綠體色素提取實驗中,加入碳酸鈣的目的是保護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壞,C正確;對比②④兩組實驗的結果,若④的色素帶少了葉綠素的兩條,說明葉綠素被破壞了,D正確。 6.下列對有關鑒定性實驗、觀察類實驗、探究性實驗以及調查類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鑒定組織中還原糖實驗時,可依次向待測樣液中加入甲液和乙液 B.在“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可以設置不同梯度的低溫進行實驗,確定染色體加倍的適宜溫度 C.設計探究實驗時,自變量的設置應考慮周全,而無關變量可忽略不計 D.調查某荒地內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所選擇的樣方數不影響調查結果 答案 B 解析 斐林試劑由甲液(0.1 g/mL的NaOH)和乙液(0.05 g/mL的CuSO4)組成,甲、乙兩液必須等量混合均勻后再加入樣液中,且現配現用,A錯誤;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細胞不能正常分裂,而使染色體加倍。而要確定染色體加倍的最適溫度,需要設置不同梯度的低溫進行實驗,通過對照得出結論,所以能達到預期結果,B正確;設計探究實驗時,自變量和無關變量都要考慮周全,應保證各組無關變量相同且適宜,C錯誤;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所選擇的樣方數應適當,樣方過少結果不準確,D錯誤。 7.生物實驗中常用到對照,以下對照設置正確的是( ) A.研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分別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進行 B.研究蠑螈細胞核的功能實驗中,將其受精卵橫縊成有核和無核兩部分 C.驗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實驗中,甲組用錫箔帽罩住尖端,乙組去掉尖端 D.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時,分別使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 答案 B 解析 研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溫度是自變量,pH是無關變量,因此各組的pH要保持相同且適宜,A錯誤;研究細胞核的功能實驗自變量為是否存在細胞核,所以可把蠑螈的受精卵橫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生物大二輪專題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15 實驗與探究 高考 生物 二輪 專題 復習 策略 15 實驗 探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185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