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專題復習訓練 1-1 力與物體的平衡真題對點練(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專題復習訓練 1-1 力與物體的平衡真題對點練(含解析)(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力與物體的平衡
1.(2017年高考·課標全國卷Ⅱ)如圖1—1—39所示,一物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保持F的大小不變,而方向與水平面成60°角,物塊也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圖1—1—39
A.2- B.
C. D.
解析:在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勻速運動時有F=μmg;F的方向與水平面成60°角拉動時有Fcos60°=μ(mg-Fsin60°),聯(lián)立解得μ=,故選C.
答案:C
2.(2017年高考·課標全國卷Ⅲ)一根輕質(zhì)彈性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的兩點上,彈性繩的原長也為
2、80 cm.將一鉤碼掛在彈性繩的中點,平衡時彈性繩的總長度為100 cm;再將彈性繩的兩端緩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點,則彈性繩的總長度變?yōu)?彈性繩的伸長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 )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解析:將鉤碼掛在彈性繩的中點時,由數(shù)學知識可知鉤碼兩側的彈性繩(勁度系數(shù)設為k)與豎直方向夾角θ均滿足sinθ=,對鉤碼(設其重力為G)靜止時受力分析,得G=2k(m-)cosθ;彈性繩的兩端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點時,對鉤碼受力分析,得G=2k(-),聯(lián)立解得L=92 cm,故A、C、D項錯誤,B項正確.
答案:B
3.(2019年
3、高考·課標全國卷Ⅰ)如圖1—1—40所示,空間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兩個帶電小球P和Q用相同的絕緣細繩懸掛在水平天花板下,兩細繩都恰好與天花板垂直,則( )
圖1—1—40
A.P和Q都帶正電荷
B.P和Q都帶負電荷
C.P帶正電荷,Q帶負電荷
D.P帶負電荷,Q帶正電荷
解析:受力分析可知,P和Q兩小球不能帶同種電荷,A、B錯誤;若P球帶負電,Q球帶正電,如圖1—1—41所示,恰能滿足題意,則C錯誤,D正確.
圖1—1—41
答案:D
4.(2019年高考·課標全國卷Ⅰ)(多選)如圖1—1—42所示,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頂端裝有一光滑定滑輪.一細繩
4、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緩慢拉動N,直至懸掛N的細繩與豎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此過程中( )
圖1—1—42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變
B.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加
解析:如圖1—1—43所示,以物塊N為研究對象,它在水平向左拉力F作用下,緩慢向左移動直至細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為45°的過程中,水平拉力F逐漸增大,繩子拉力T逐漸增大;對M受力分析可知,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則隨著繩子拉力
5、T的增加,則摩擦力f也逐漸增大;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則隨著繩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可能先減小后沿面向下增加.故本題選B、D.
圖1—1—43
答案:BD
5.(2019年高考·課標全國卷Ⅱ)物塊在輕繩的拉動下沿傾角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勻速運動,輕繩與斜面平行.已知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若輕繩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為1 500 N,則物塊的質(zhì)量最大為( )
A.150 kg B.100 kg
C.200 kg D.200 kg
解析:如圖1—1—44所示,T=f+mgsin30°,f=μN,N=mgcos30°
6、,帶入數(shù)據(jù)解得:m=150 kg,故A選項符合題意.
圖1—1—44
答案:A
6.(2019年高考·課標全國卷Ⅲ)用卡車運輸質(zhì)量為m的勻質(zhì)圓筒狀工件,為使工件保持固定,將其置于兩光滑斜面之間,如圖1—1—45所示.兩斜面Ⅰ、Ⅱ固定在車上,傾角分別為30°和60°.重力加速度為g.當卡車沿平直公路勻速行駛時,圓筒對斜面Ⅰ、Ⅱ壓力的大小分別為F1、F2,則( )
圖1—1—45
A.F1=mg,F(xiàn)2=mg
B.F1=mg,F(xiàn)2=mg
C.F1=mg,F(xiàn)2=mg
D.F1=mg,F(xiàn)2=mg
解析:對圓筒進行受力分析知圓筒處于三力平衡狀態(tài),由幾何關系容易找出兩斜面對圓筒支持力與重力的關系,由牛頓第三定律知斜面對圓筒的支持力與圓筒對斜面的壓力大小相同,F(xiàn)1=mgcos30°=mg,F(xiàn)2=mgsin30°=mg.
答案:D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