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替代現象分析與對策廣東東莞肖偉平.doc
-
資源ID:9227233
資源大?。?span id="kamam0u" class="font-tahoma">112.50K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替代現象分析與對策廣東東莞肖偉平.doc
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替代現象、分析與對策東莞市清溪鎮(zhèn)中心小學 肖偉平【內容提要】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思維被替代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概括起來不外乎教師思維替代學生思維和學生思維替代學生思維兩種情況。這種現象隱藏在各種教學活動中,而且不易被人們發(fā)現。教學上如果不引起注意,將嚴重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本文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分析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娟P鍵詞】 思維替代 現象 分析 對策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思維被替代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概括起來不外乎教師思維替代學生思維和學生思維替代學生思維兩種情況。這種現象隱藏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如教師引導過度,點撥過度,講解過度,或者學生在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中,優(yōu)生思維替代差生思維,群體思維替代個體思維,等等??傊趲熒?、生生互動中都有可能發(fā)生思維被替代的現象,而且不易被人們發(fā)現。導致學生思維替代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根本原因是老師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認識不夠,或者把握不準,問題設置偏離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教學中如果對這種現象不引起注意,將嚴重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思維替代現象作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一、教師思維替代學生思維的現象分析與對策教師引導、點撥和講解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學藝術的綜合反映。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的疑慮與困惑逐漸消失、鞏固新知、發(fā)展數學思維。但是,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引導與點撥還存在許多不良現象,如對教學前期分析做得不夠細致,對學生的知識起點和認知水平缺乏準確的評估,提出問題過于簡單,使學生缺乏思考的機會,都容易導致思維替代現象。1、引導過度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講究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策略和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有利于他們今后乃至終生的持續(xù)發(fā)展?!粳F象1】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的教學片段師:表示濃縮液和水關系的句子是哪句?(學生齊讀并用紅筆畫出這個條件)師:從這個條件看,你知道濃縮液和水各有多少份?一共是多少份?(生答:濃縮液1份,水4份,一共5份)師:濃縮液是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生答:濃縮液是總體積的)師:水是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生答:水是總體積的)師:如果用線段圖來表示,濃縮液畫幾份?水呢?(生答:)師:從圖中也能看出濃縮液占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生答:)師:根據“單位1的量對應分率對應量”,怎樣列式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生答:)【分析】 在這個學習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用份數和線段圖表示各種量,把濃縮液和水的比,轉化成濃縮液占總體積的,水占總體積的,再直接用乘法計算。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老師用小提問替代了學生的探究活動,導致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自主探索的機會?!緦Σ摺?把原來的小問題整合為題組出示,給學生提供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出示例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教師出示問題組:1、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2、“濃縮液和水的體積1:4”是什么意思?3、你能求出濃縮液和水各多少毫升嗎?怎樣求?4、如何檢驗解答是否正確呢?5、先獨立思考,然后和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再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上臺展示,匯報結果。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教師應提供思考的材料,提出思考點,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思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思考和解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有機會獨立去分析問題,經過一定的思考后再讓學生全班交流。教師不能牽著學生鼻子走。2、點撥過度教師的點撥,就是適時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進行探究、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使學生學會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加工、理解、重組,達到主動建構并形成新知識的目的。恰當的點撥,可以使學生疑難頓解,思維頓開。教師的點撥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語言點撥,動作點撥,媒體演示點撥等等。教學上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怡當的點撥形式,啟迪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區(qū)域,避免學生思維斷層。【現象2】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片段教師為了證明分數的大小不變,設計了多媒體演示課件:1、出示一個正方形,然后平均分成2分,一份涂上紅色。問:用分數怎樣表示?();2、再出示同樣的正方形,并平均分成4份,2分涂上紅色,問:這時涂色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3、同樣方法演示;4、繼續(xù)演示,比較涂色部分完全重合,從而得出;5、師生共同歸納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痉治觥?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具體形象的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課件雖能具體直觀、生動形象地反映數學問題,但教師過分依賴課件,直接用課件代替操作探究過程,這樣做容易剝奪學生探究新知和進行思考的機會,止步于具體形象思維,使數學知識無法正常內化。【對策】 改進后的教學:1、讓學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紙片平均分成2份,怎樣分?學生回答后讓他們對折平均分成2份,再用筆把對折線畫出來,然后把其中的1份涂上顏色。問: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數表示?();2、繼續(xù)將同一張正方形紙再次對折平均分成4份,用筆畫出對折線。問:這時涂色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3、繼續(xù)對折3次平均分成8份,用筆畫出對折線。問:這時涂色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4、觀察比較后引導得出;5、讓學生猜想:如果將正方形繼續(xù)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結果會如何呢?此時用課件演示驗證,學生會進一步發(fā)現無論怎么分下去,涂色部分還是相等的。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蘇霍姆林斯基說:“對抽象思維和不斷地由具體事物向概括過渡的需要,是少年期學生自然的精神需要?!编嵷剐沤淌谔岢觯骸叭绻覀兪冀K停留于實際操作的層面,而未能很好地實現活動的內化,包括思維中的必要重構,就根本不可能發(fā)展起任何真正的數學思維。”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師要提供有效的操作,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3、講解過度講解,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重要方法,講解必須有啟發(fā)性地講,做到畫龍點睛。然而,現實上教師總是喜歡沿著自己的思路不厭其煩地講解,以講代學,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對這種講解過度現象加以剖析,尋求解決的辦法,就顯得十分必要。【現象3】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例3的教學片段。教材第30頁例3:1、根據“速度路程時間”,怎么列出算式?(2,)2、(1)2如何計算?(2)教師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小時走的路程,怎么樣表示小時走了2 km這個條件?(教師將線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時走的路程)(3)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已知小時走了2 km,要求1小時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教師繼續(xù)把線段圖補充完整,邊講解邊板書出整個計算過程:2232。3、計算,講解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分析】 教學中老師喜歡沿著自己的思路不厭其煩地講解,導致課堂上本應由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卻進行不必要的講解,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這個載體引導學生進行操作、觀察、猜測和思考。【對策】 對于分數除法中的2這道例題,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引導學生理解算理:(1)引導性講解,從分數的意義來理解“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2)拓展性講解,用“商不變的性質”來推導:2=(2口)(口)。(3)針對性講解,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對新知識點,教師要精心講解,在探求規(guī)律時要引導性地講解,當思維受阻時要啟發(fā)性地講解,需要發(fā)散思維時要拓展性地講解。二、學生思維替代學生思維的現象分析與對策1、優(yōu)生思維替代差生思維目前,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日益被廣大教師所接受。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策略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通過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來自主建構,尤其是差生,他們的探究活動是被動的,往往在活動中充當了一個看客的角色。我們在教學時不能流于形式,應深刻理解其內涵,更多地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粳F象4】 下面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教學中的一個探究活動:1、認識“面”。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合作,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比一比哪個組的發(fā)現最多最有價值。學生探究后發(fā)現:6個面,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2、認識“棱”。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征?學生小組探究,教師參與活動。班內交流,學生從小組合作交流中總結“棱”的特征:12條棱,相對棱的長度相等。3、認識長、寬、高。(1)卡片演示:觀察長方體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2)學生對照手中的紙盒,和同桌互指它的長、寬、高并選取其中一組量出它的長、寬、高。(3)教師變換紙盒的位置,讓學生指出長、寬、高。4、認識立體圖形。師: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這個紙盒,你能看到幾個面?教師向不同位置的學生提問,得到最多能看到紙盒三個面的答案。【分析】 在這個探究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來幫助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征,由于探究活動的復雜性,事實上,探究結果是靠優(yōu)生來完成的,差生只是充當了看客的角色,優(yōu)生代替了差生的思維活動?!緦Σ摺?引導學生進行分層探究,把學生分成基礎較差、中等基礎、探究能力較強的三類,然后分成若干學習小組。1、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直接提供長方體模型,讓他們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等探究活動,發(fā)現長方體有幾個面,大小、形狀怎樣;有幾條棱,長度怎樣;有幾個頂點。2、對中等基礎的學生提供6個長方形、12條小棒(有接頭),讓他們通過操作活動,拼成一個長方體,在拼的過程中發(fā)現“面、棱、頂點”各自的特征。3、對于探究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他們自己從遠多于6個長方形和12條小棒的材料中先進行選擇(可能有多種方案),然后進行“組裝”,最后揭示長方體的特征。改進后的教學,教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探究材料,對探究活動進行分層指導,探究活動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學生在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后,帶著疑問進行合作,真正探出了實效。優(yōu)生與差生在概念掌握水平上有明顯的差異,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熟練程度不同,對基本思想方法和數學活動的基本經驗差別比較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2、群體思維替代個體思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既需要個人獨立鉆研,也需要群體合作探討。個人獨立鉆研為群體合作探討奠定基礎,群體合作探討彌補個人鉆研的不足。所以,在數學探索活動中,群體合作探討同個人獨立鉆研一樣,是非常必要的?!粳F象5】 三年級下冊長方形的面積的教學片段教師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1個長方形卡片和12個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張作業(yè)表,讓學生小組合作測量長方形卡片的面積和完成表格。并出示思考題: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學生經過一輪忙碌之后,大部分學生說出了基本相同的回答:發(fā)現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它的長乘它的寬。老師給予了表揚:“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全部同學齊聲回答:“同意!”【分析】 教師為了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為了盡快地過渡到課堂教學設計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提出問題之后,總希望學生盡快回答問題,而沒有很好地顧及那些正在冥思苦想的學生。案例中老師所提的問題比較籠統(tǒng),導致學生根本無法理解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的真正算理,很多有獨立思考的學生被淹沒在群體思維中,即使思維品質一般的學生,在某一問題或某一側面上也會有獨特的見解,老師卻沒有及時發(fā)現?!緦Σ摺?為了改進教學,我們設計了下面的探究活動: 1、全鋪法,即鋪滿整張卡片。(1)沿長擺了幾個?有這樣的幾行?(2)算式怎么表示?這里的4和3各表示什么?一共有多少個面積單位?2、半鋪法,只沿長鋪一行,沿寬鋪一列。(1)沿長擺了幾個?沿寬擺幾個? (2)能想象出鋪滿是多少個面積單位嗎?(3)通過想象就知道全部鋪滿以后有多少面積單位了。3、運用半鋪方法測量長方形面積。(1)用這個方法,比比誰能很快地求出這個長方形卡片的面積。(2)面積是多少?4、歸納公式,理解算理。(1)研究到現在,你知道量出長和寬后怎樣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嗎?(2)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樣的探究活動和小組交流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因為他們在交流之前都用心思考過。教師應時刻關注群體思維的方向,并加以循循善誘的引導。當群體思維所依據的材料確切、思維方法與策略恰當、發(fā)展趨向正確時,教師應及時予以肯定;當群體思維所依據的材料不實,推理有誤,或思維方式帶有片面性時,應及時點撥,以激起反思,必要時還可舉出適當的反例,以否定群體思維的錯誤走向,避免繼續(xù)誤入歧途。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面對教學中的思維替代現象,教師要勇于探索,善于發(fā)現問題,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正確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讓學生通過思維使知識內化,防止思維被替代現象的發(fā)生。(總字數:5310)參考文獻: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 鄭毓信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8。3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4數學教育心理學 曹才翰,章建躍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2。 5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論文撰寫與例舉 張洪波等編著,寧波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