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課件.ppt
《廣東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廣東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課件.ppt(3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三部分文言文閱讀 第一章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考綱解讀 真題再現(xiàn) 一 2018廣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問題 10分 送東陽馬生序 節(jié)選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 無從致書以觀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計日以還 天大寒 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錄畢 走送之 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 益慕圣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嘗趨百里外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 門人弟子填其室 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 援疑質(zhì)理 俯身傾耳以請 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禮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復(fù) 俟其欣悅 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 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 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 大雪深數(shù)尺 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 四支僵勁不能動 媵人持湯沃灌 以衾擁覆 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 戴朱纓寶飾之帽 腰白玉之環(huán) 左佩刀 右備容臭 燁然若神人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略無慕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 走送之 2 禮愈至 3 腰白玉之環(huán) 2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 嘗趨百里外 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2 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選文是一篇贈序 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學習的勤勉 目的是勉勵馬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B 雖然作者幼時 無從致書以觀 但 不敢稍逾約 的守信和 弗之怠 的堅持 使他得以 遍觀群書 C 立侍左右 俯身傾耳 色愈恭 禮愈至 極為傳神地寫出了作者對老師的恭敬和求知的懇切 D 作者將穿著講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對比 突顯作者對 口體之奉不若人 的毫不在意和學習的勤奮刻苦 參考答案 1 1 跑 2 周到 3 名詞作動詞 在腰間佩戴2 1 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 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里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2 背著書箱 拖著鞋子 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 3 D 二 2017廣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問題 10分 出師表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陽 茍全性命于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咨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后值傾覆 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 夙夜憂嘆 恐托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當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 庶竭駑鈍 攘除奸兇 興復(fù)漢室 還于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于斟酌損益 進盡忠言 則攸之 祎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不效 則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 則責攸之 祎 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謀 以咨諏善道 察納雅言 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 躬耕于南陽 2 夙夜憂嘆 3 則責攸之 祎 允等之慢 2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 茍全性命于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 2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出師表 是諸葛亮北伐前寫的奏章 勸勉劉禪廣開言路 賞罰分明 親賢遠佞 表現(xiàn)了他對蜀漢的忠誠 B 諸葛亮追述三顧草廬的往事 既表達了對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 也希望后主能夠效法先帝 知人善任 C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中的 大事 指 五月渡瀘 北定中原 庶竭駑鈍 興復(fù)漢室 和 還于舊都 等 D 選文結(jié)尾 作者先表明伐魏興漢的決心 然后交代出師后的朝政事宜 諄諄告誡后主要善納雅言 參考答案 1 1 親自 2 早晨 3 怠慢2 1 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不求在諸侯中顯身揚句 2 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 效忠陛下所應(yīng)盡的職責本分 3 C 三 2016廣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問題 10分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溪行 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 復(fù)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從口入 初極狹 才通人 復(fù)行數(shù)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 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 乃大驚 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 設(shè)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fù)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 辭去 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處處志之 及郡下 詣太守 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 遂迷 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 高尚士也 聞之 欣然規(guī)往 未果 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 漁人甚異之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 欣然規(guī)往 2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記述了漁人的所見所聞 描繪出一幅環(huán)境優(yōu)美 生活安寧的圖畫 B 咸來問訊 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說明他們與外界隔絕的時間很長 C 文章寫漁人雖 處處志之 但終 不復(fù)得路 暗示了桃花源覓不可得 用 世外桃源 來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語言簡潔生動 涉及的成語有些至今沿用 如落英繽紛 豁然開朗 怡然自樂 柳暗花明 無人問津等 參考答案 1 1 對 感到驚奇 2 類 3 計劃2 1 率領(lǐng)妻子和兒女及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陋絕的地方 2 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他們聽罷都感嘆 惋惜起來 3 D 四 2015廣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問題 10分 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聞水聲 如鳴珮環(huán) 心樂之 伐竹取道 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為坻 為嶼 為嵁 為巖 青樹翠蔓 蒙絡(luò)搖綴 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 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樹環(huán)合 寂寥無人 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 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 吳武陵 龔古 余弟宗玄 隸而從者 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 曰奉壹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 潭中魚可百許頭 2 以其境過清 3 不可久居 2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 聞水聲 如鳴珮環(huán) 心樂之 2 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青樹翠蔓 蒙絡(luò)搖綴 參差披拂 一句 通過描寫潭上青蔥的樹木和翠綠的蔓藤 突出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幽美 與下文 四面竹樹環(huán)合 相呼應(yīng) B 文章對潭中游魚的描寫動靜結(jié)合 如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是從靜態(tài)上描寫 而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呈現(xiàn)的則是游魚的動態(tài)美 C 作者以發(fā)現(xiàn)小石潭 潭中景物 潭中氣氛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之人為順序來安排材料 移步換景 景隨情遷 前后照應(yīng) 結(jié)構(gòu)緊湊 D 同是描繪山水美景 借景抒情之作 小石潭記 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 而 與朱元思書 則流露出作者愛慕自然 避世退隱之意 參考答案 1 1 大約 2 凄清 冷清 3 留 停留2 1 聽到水聲 像玉佩 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 我的 心情 因此 高興起來 2 溪水 像北斗星那樣曲折 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時隱時現(xiàn) 3 C 探究分析 近幾年廣東中考課內(nèi)文言文考查命題解密 備考策略 一 知識儲備 一 文言詞語 二 答題指要字詞解釋題 例 2018廣東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 走送之 2 禮愈至 3 腰白玉之環(huán) 解題方法 有關(guān)文言詞語 廣東中考一般重點考查文言實詞的釋義 ??嫉陌ㄒ辉~多義 詞類活用 通假字 古今異義 文言實詞的理解和記憶 是建立在對文本內(nèi)容的準確把握和對文本思想內(nèi)涵的深入理解上的 平時的學習 一定要對課文理解透徹 逐篇過關(guān) 全面掌握 準確記憶文言詞匯的意思 同時要總結(jié)每課的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以便加強記憶 1 整理歸納每課的特殊語言現(xiàn)象 結(jié)合相關(guān)例句來記憶 如通假字 一詞多義字 古今異義字 活用的字等 如2018年考的 腰 名詞活用作動詞 意為 在腰間佩戴 2 利用字形記憶字義 如 沙鷗翔集 的 集 字 從隹 從木 木 指樹木 隹 像鳥形 上 隹 下 木 會意是 鳥停息在樹上 釋義為 聚集 棲止 又如 薄暮冥冥 的 暮 字 上面是草字頭 下面是 日 字 從日 從莫 像太陽落到草叢中 表示天將晚 所以釋義為 傍晚 3 結(jié)合語境記憶字義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可能不相同 所以記憶字義時要遵循 詞不離句 的原則 做題時便于勾連比較 找出符合該句意的釋義 如2015年考的 可 字在初中古詩文中有下面的義項 可以 能夠 曹劌論戰(zhàn) 未可 大約 表示約數(shù) 小石潭記 潭中魚可百許頭 平時織好了知識網(wǎng) 牢固記憶 考試時就能得心應(yīng)手 4 失誤強化 收集平時做錯的題 歸類整理記憶 才不會一錯再錯 句子翻譯題 例 2016廣東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含古今異義詞的特殊句 2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 省略句 解題方法 中考文言文主要考查學生 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 的文言翻譯能力 直譯指字字落實 對應(yīng)翻譯 意譯指確實難以直譯時 在忠實原意基礎(chǔ)上據(jù)句意靈活翻譯 常用的翻譯方法見前文 知識儲備 中表三 平時復(fù)習首先要理解全篇文意 做到每個句子借助注釋能夠翻譯 然后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名句 倒裝句 疑問句 省略句 描寫句 議論句 對偶句 比喻句等關(guān)鍵句子重點突破 動筆前先分析要翻譯的句子的答題點 如有哪些重點詞 這些詞要盡量直譯出來 有沒有句序要調(diào)換的 有沒有要補充的省略的成分等 這些都是 得分點 翻譯題中常見的失分錯誤 1 漏掉重點詞的翻譯 2 句子語序需要調(diào)換卻沒有調(diào)換 3 譯文的句式或語氣和原句不一致 如原句是疑問語氣的句子 譯文卻變成陳述句 沒有譯出疑問的語氣 4 沒有補出省略的成分致使文句不通順 如果在做題時心中有數(shù) 做題后仔細檢查 這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綜合分析選擇題解題方法 解答這類題時 一定要反復(fù)細讀 推敲選項 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對比各選項的表述 尤其要注意大體正確背后的細微差異 用排除法選擇最優(yōu)化答案 切不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和想象去判斷 同時對出題人的設(shè)障方法做到心中有數(shù) 排除干擾 選擇正確答案 從近幾年中考題來看 常見的設(shè)障類型有以下幾種 中考模擬演練 七年級上冊一 論語 十二章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人不知而不慍 2 為人謀而不忠乎 3 不逾矩 4 思而不學則殆 5 人不堪其憂 生氣 發(fā)怒 替 越過 疑惑 能忍受 6 博學而篤志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2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到了七十歲 便隨心所欲 任何念頭不越過法度 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有疑惑 堅定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 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對于任何學問和事業(yè)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 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干不正當?shù)氖碌脕淼母毁F 對于我而言就像浮云一樣 5 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3 綜合分析題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 一是學習必須有端正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 二是必須養(yǎng)成好的品德和修養(yǎng) B 溫故 和 知新 是并列的兩件事 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調(diào)換順序 B C 曾子的 三省 說明了古代讀書人十分重視品德修養(yǎng) D 從孔子對顏回的稱贊來看 孔子認為一個君子應(yīng)當能安貧樂道 七年級下冊二 陋室銘劉禹錫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有仙則名 2 有龍則靈 3 斯是陋室 4 惟吾德馨 5 苔痕上階綠 出名 有名 靈驗 表示判斷 能散布很遠的香氣 這里指 長上 6 談笑有鴻儒 7 往來無白丁 8 可以調(diào)素琴 9 無絲竹之亂耳 10 無案牘之勞形 11 無案牘之勞形 12 無案牘之勞形 大 平民 指沒有功名的人 調(diào)弄 使 亂 擾亂 指官府文書 使 勞累 形體 軀體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 只因我 住屋的人 的品德美好 就不感到簡陋了 2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苔痕長到階上 使臺階都綠了 草色映入竹簾 使室內(nèi)染上了青色 3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到這里來往的 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學者 沒有無功名的人 4 可以調(diào)素琴 閱金經(jīng) 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 閱讀佛經(jīng) 5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 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 6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說 有什么簡陋的呢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從居室環(huán)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三個方面對陋室進行描寫 B 作者在結(jié)尾處引用了孔子的話 意在表明只要環(huán)境清幽寧靜 生活閑適 陋室 就不陋 B C 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是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D 陋室銘 句式駢散結(jié)合 文章節(jié)奏明快 語言錯落有致 讀來抑揚頓挫 和諧悅耳 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中通過對陋室環(huán)境的描寫 并與古代德操傲岸的賢士之居室相類比 表達 陋室不陋 的思想 同時也體現(xiàn)出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B 文章開頭寫山 水 龍 仙 運用了排比 起興的修辭手法 引出文章的主旨 B C 文章最后一句點明全文主旨 陋室不陋 D 陋室銘 的文體是 銘 它原來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 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中的 龍 和 仙 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 C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反映了陋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D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表現(xiàn)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 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 D 三 愛蓮說周敦頤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可愛者甚蕃 2 濯清漣而不妖 多 洗 過分艷麗 3 中通外直 4 不蔓不枝 5 香遠益清 6 亭亭凈植 貫通 生藤蔓 更加 聳立的樣子 7 亭亭凈植 8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9 予謂菊 10 陶后鮮有聞 11 宜乎眾矣 豎立 親近而不莊重 認為 少 應(yīng)當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 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 經(jīng)過清水洗滌而不顯得妖艷 2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它的枝干 內(nèi)部貫通 外部筆直 不橫生藤蔓 不旁長枝莖 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清幽 3 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里 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 卻不能靠近玩弄它 4 菊之愛 陶后鮮有聞 對于菊花的喜愛 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有聽聞了 5 蓮之愛 同予者何人 對于蓮花的喜愛 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6 牡丹之愛 宜乎眾矣 喜愛牡丹的人 應(yīng)當很多了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蓮所象征的君子美德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潔身自愛 不同流合污 B 不蔓不枝 君子不隨便說他人短處 以免橫生枝節(jié) B C 香遠益清 君子德行芬芳 可以遠播各地 D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君子人格高潔令人景仰 不受玩弄利用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第1自然段中 作者用了一連串的鋪敘 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 特別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風范 作了淋漓盡致的渲染 B 在第2自然段中 作者由評花進而對人進行評價 發(fā)出感慨 當今之世趨炎附勢的小人比比皆是 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之又少啊 C C 作者以牡丹為正襯 以菊為反襯 使蓮花挺拔超群的高潔形象矗立在讀者心中 歌頌了君子潔身自愛的美德 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D 作者通過表達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 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 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和對庸劣世態(tài)的憎惡 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選文以愛蓮之情來表達作者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以及對追名逐利 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B 菊 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 蓮 花之君子者也 這句話中的 菊 牡丹 蓮 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義 D C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比喻君子通達事理 行為端正 因而美名遠揚 D 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 表達了作者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的贊美之情 四 河中石獸紀昀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 2 二石獸并沉焉 靠近 一起 3 竟不可得 4 爾輩不能究物理 5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6 不亦顛乎 終了 最后 研究 探求 突然 顛倒 錯亂 7 求之下流 固顛 8 可據(jù)理臆斷歟 固然 本來 根據(jù)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棹數(shù)小舟 曳鐵鈀 尋十余里無跡 于是劃著幾只小船 拖著鐵鈀 尋找了十多里都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2 湮于沙上 漸沉漸深耳 石獸埋沒于沙子里 越沉越深罷了 3 眾服為確論 大家很信服 認為 這話 是正確的言論 4 然則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據(jù)理臆斷歟 既然這樣 那么天下的事 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 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 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寺僧和講學家都犯了脫離實際 主觀臆斷的錯誤 B 寺僧高估了 石性堅重 沙性松浮 忽視了水流的推力 講學家只考慮了 石性堅重 沙性松浮 卻忽視了水流的運動規(guī)律 B C 寫老河兵的 笑 是嘲笑講學家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主觀臆斷 以及眾人輕信講學家的糊涂 也表現(xiàn)出他的自信 D 這個故事說明了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fù)雜的原因 我們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不能一知半解就根據(jù)常情作出主觀的判斷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敘述以時間為序 先寫寺僧尋找石獸未得 再寫講學家的議論令眾人信服 最后寫老河兵的分析及眾人據(jù)其推斷終得石獸 B 文章語言簡潔 如寫寺僧沿河打撈石獸 僅用 棹 曳 尋 等動詞領(lǐng)起三個短句 簡述打撈經(jīng)過 以 無跡 交代結(jié)果 D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們尋找石獸的經(jīng)過及令人驚訝的結(jié)局 引出天下事不可 據(jù)理臆斷 的深層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點 在打撈石獸一事上 寺僧不切實際 認識片面 講學家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 老河兵綜合考慮 實事求是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講學家 笑 是嘲笑寺僧無知 只按照常理做事 也是講學家學識淵博 考慮周密的表現(xiàn) B 老河兵經(jīng)驗豐富 能將石性 沙性和流水等因素綜合考慮 作出正確的判斷 A C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 一句 在文中 其一 指只考慮到石頭和沙子的性質(zhì) 其二 指還需考慮到水的沖擊力會影響石獸的位置 D 這個故事說明了人們不能片面地理解事物 要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更不能主觀臆斷 應(yīng)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的道理 八年級上冊五 三峽酈道元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兩岸連山 2 略無闕處 連綿 完全沒有 3 略無闕處 4 自非亭午夜分 5 自非亭午夜分 6 不見曦月 同 缺 空隙 缺口 如果不是 正午 日光 這里指太陽 7 至于夏水襄陵 8 沿溯阻絕 9 沿溯阻絕 10 沿溯阻絕 11 或王命急宣 升到高處 沖上 漫上 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 隔斷 有時候 宣布 傳達 12 雖乘奔御風 13 雖乘奔御風 14 不以疾也 15 素湍綠潭 16 回清倒影 即使 飛奔的馬 駕馭 快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回旋的清波 17 絕多生怪柏 18 懸泉瀑布 19 飛漱其間 20 清榮峻茂 21 晴初霜旦 極 懸掛 沖蕩 水清樹榮 山高草盛 放晴 下霜 22 屬引凄異 23 屬引凄異 24 哀轉(zhuǎn)久絕 連接 延長 消失 停止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 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 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 2 重巖疊嶂 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重重疊疊的懸崖和峭壁 遮擋了天空和太陽 如果不是正午和午夜 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3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即使騎著飛奔的馬 駕著疾風 也不如它快 4 春冬之時 則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 就可以看見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和回旋的清波 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 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 山高草盛 實在是有很多樂趣 6 空谷傳響 哀轉(zhuǎn)久絕 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 悲哀婉轉(zhuǎn) 很久很久才消失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描寫春冬之水時緊扣其清澈的特點 以 素湍 回清 懸泉 的靜態(tài)之美映襯 綠潭 的動態(tài)之美 動靜相映成趣 B 文中寫山 用 重巖疊嶂 隱天蔽日 寫山之高 又用 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側(cè)面烘托 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高峻 突出三峽雄偉峭拔的特點 A C 第4自然段中引用了漁者的歌謠 渲染出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D 本文的 有時朝發(fā)白帝 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與 與朱元思書 的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寫出了水流的湍急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層次清楚 先寫山 后寫水 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四時景色 B 文中寫山 突出了它連綿不斷 雄奇險峻 遮天蔽日的特點 A C 朝發(fā)白帝 暮到江陵 寫出了三峽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 寒 肅 凄 哀 數(shù)字 便將三峽秋季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xiàn)力的駢句和散句 語言清新俊逸 B 本文第2至4自然段寫出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景致 依次突出其奔放美 凄婉美和肅殺美 B C 有時朝發(fā)白帝 暮到江陵 讓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詩句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D 文章在景物描寫上注意動靜結(jié)合 高峻的山峰 洶涌的江流 清澈的碧水 飛懸的瀑布 構(gòu)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 六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四時俱備 2 曉霧將歇 四季 都 消散 3 夕日欲頹 4 沉鱗競躍 5 實是欲界之仙都 6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墜落 爭相 實在 人間 參與 這里有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兩岸石壁 五色交輝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 交相輝映 2 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 傳來猿 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 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3 自康樂以來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 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開頭以 山川之美 古來共談 總領(lǐng)全文 中間具體敘寫山川之美 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首尾呼應(yīng) 議敘結(jié)合 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 B B 文中的寫景部分 先俯瞰 再仰視 復(fù)平看 最后又分 曉 與 夕 來寫 次第井然 C 本文言簡意賅 多用對稱四字句 配以長句收束 修飾詞語使顏色 聲音 動作的狀態(tài)表露無遺 D 文中所提到的 康樂 是指謝靈運 說明能夠欣賞領(lǐng)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表現(xiàn)作者的自得之情 2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高峰入云 清流見底 寫了高山 白云 流水三種景物 突出了山之高 水之凈 B 猿鳥亂鳴 一句中的 亂 字用得好 它寫出了 鳴 的狀態(tài) 寫出了晨景的熱烈歡躍的氣氛 D C 沉鱗競躍 一句中的 競 字用得好 它寫出了 躍 的狀態(tài) 爭相跳躍 靜中有動 寫出熱鬧的氣氛 D 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一句中 歇 頹 用擬人手法 賦予 曉霧 夕日 以人的感情和行為 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充滿生命氣息 鱗 字是用借喻 增強了語言表現(xiàn)力 七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解衣欲睡 2 月色入戶 3 欣然起行 想 門 高興 愉快的樣子 4 念無與為樂者 5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6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7 相與步于中庭 8 庭下如積水空明 考慮 想到 于是 到 共同 一起 形容水的澄澈 9 水中藻 荇交橫 10 蓋竹柏影也 11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交錯縱橫 大概是 只是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月光照進門里來 于是我便 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 2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于是 我 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3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 如水一般澄澈透明 水中藻 荇交錯縱橫 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4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 又有 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 5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記承天寺夜游 是蘇軾寫的一篇小品文 寫于被貶黃州期間 文章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 表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 B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橫 是說院子里滿地都是澄澈的水 而且水里面藻 荇交錯 相映成趣 非常優(yōu)美 B C 欣然起行 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 喜悅之情 D 本文對月色的描寫 匠心獨具 十分精妙 真可謂如詩如畫 描繪出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 讓人心醉神迷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閑 字是本文的文眼 閑人 是本文的點睛之筆 閑人 指清閑的人 作者慶幸自己是個清閑的人 可以欣賞如此美景 B 文章先交代了時間 地點和夜游原因 然后描繪庭院中月光的澄清 最后轉(zhuǎn)入議論抒情 惋惜無人賞月 A C 本文敘事 寫景 抒情 又都集中于寫人 寫人 又突出了一個 閑 字 D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運用了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 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又通過竹柏的影子 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閑人 二字既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同時又表現(xiàn)出作者具有雅致情趣 能欣賞生活中的美景 B 蘇軾 念無與為樂者 的 樂 與 醉翁亭記 中太守的 樂 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B C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煉的筆墨 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 疏影搖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八 富貴不能淫 孟子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豈不誠大丈夫哉 2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3 往送之門 真正 確實 這 去 到 4 往之女家 5 必敬必戒 6 居天下之廣居 7 與民由之 同 汝 你 謹慎 居住 遵循 8 富貴不能淫 9 貧賤不能移 10 威武不能屈 使 淫 惑亂 迷惑 使 移 改變 動搖 使 屈 屈服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無違夫子 到了你丈夫家里 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謹慎 不要違背你的丈夫 2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應(yīng)該 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 仁 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 禮 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 義 3 得志 與民由之 不得志 獨行其道 得志的時候 與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時候 獨自走自己的道路 4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富貴不能使其惑亂淫逸 貧賤不能使其動搖節(jié)操 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這樣才叫大丈夫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 是像公孫衍 張儀那樣的位高權(quán)重 令人望而生畏的當權(quán)者 B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句中 是 指代公孫衍 張儀 B C 文中 得志 與民由之 不得志 獨行其道 與孟子說的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這句話的意思相近 D 文章語言含蓄幽默 諷刺深刻尖銳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針對景春的 論點 和 論據(jù) 孟子先破后立 先批駁景春的錯誤觀點 再闡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B 孟子所說的 妾婦之道 批判 否定 貶損了公孫衍 張儀之流及女子 B C 孟子認為大丈夫應(yīng)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大丈夫之道 本質(zhì)是對內(nèi)心的仁義禮的堅守 一如儒家所倡導(dǎo)的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孟子最早提出了 民輕君貴 的主張 呼吁各國諸侯重視人民的作用 反對殘暴之君 反對不義戰(zhàn)爭 B 孟子 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 文章巧于論辯 語言流暢 善于運用比喻 排比 夸張等修辭手法 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對于后代的散文有較大的影響 A C 本文通過言 禮 來引出女子出嫁時母親的囑咐 進而得出 以順為正者 妾婦之道也 的結(jié)論 借此諷刺公孫衍 張儀之流在行 妾婦之道 D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形成排比 氣勢磅礴 鏗鏘有力 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成為千古名言 九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孟子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2 管夷吾舉于士 任用 選拔 這里 獄官 3 百里奚舉于市 4 勞其筋骨 5 行拂亂其所為 6 曾益其所不能 7 人恒過 集市 使 勞累 違背 增加 曾 同 增 犯錯誤 8 衡于慮 9 而后作 10 而后喻 11 入則無法家拂士 12 入則無法家拂士 同 橫 梗塞 不順 奮起 指有所作為 了解 明白 在國內(nèi) 同 弼 輔佐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樣的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心意苦惱 筋骨勞累 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 使他身處貧困之中 使他做事不順 2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用這樣的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 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3 人恒過 然后能改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 然后才能改正 4 困于心 衡于慮 而后作 內(nèi)心憂困 思慮堵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5 征于色 發(fā)于聲 而后喻 表現(xiàn)在臉上 流露在言談中 才能被人們了解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主要講了兩個問題 如何造就人才 如何治理國家 B 文章開頭用六位名君賢臣的事例引出論題 C C 第2自然段先從反面論述磨難對人生的意義 再從正面論證沒有憂患的危害性 D 孟子認為 一個國家要想避免 亡 的命運 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 內(nèi)有法家拂士 二是 外有敵國外患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善用排比 層層深入進行論證 形成壓倒一切的逼人氣勢 B 第1自然段列舉古代賢士的事例 說明只要經(jīng)歷了苦難的磨煉就能有所成就 B C 本文雖通篇采用排比句式 卻仍給人以行文簡潔的印象 原因在于 孟子十分注意遣詞用字 盡量擴充每一詞語 尤其是動詞的容量 D 孟子 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 其顯著特點一是氣勢充沛 雄辯而色彩鮮明 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 比喻和寓言闡述事理 本文同時具備了這兩個特點 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 強調(diào)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B 文章在闡述思路上 從國家說到個人 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B C 一個國家要免遭滅亡 既要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主的賢士 又要警惕敵國外患 D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在層層推論的基礎(chǔ)上 在文章結(jié)尾處水到渠成概括出來的 八年級下冊十 桃花源記陶淵明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芳草鮮美 2 來此絕境 新鮮美好 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3 處處志之 4 阡陌交通 5 乃不知有漢 6 及郡下 動詞 做記號 交錯相通 竟然 居然 到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 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2 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老人孩子都悠閑愉快 自得其樂的樣子 3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 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他們 聽罷 都感嘆 惋惜起來 4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 率領(lǐng)著妻子和兒女及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 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 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B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兩句描寫了桃花源的美景 寫景妙筆 色彩絢麗 景色優(yōu)美 引出一個質(zhì)樸自然化的世界 B C 第2自然段由遠而近 由景及人 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 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 勾勒出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 D 第4自然段先寫漁人在沿著來路返回途中 處處志之 暗示其有意再來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桃花源里的人告訴漁人 不足為外人道也 原因是擔心桃源外的人來擾亂他們的生活 B 作者在第2自然段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 表達了作者對沒有戰(zhàn)亂 寧靜和平 與世無爭的理想社會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C C 全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 描述了漁人溪行捕魚 誤入桃花源 重尋桃花源 迷路后病終幾段故事 D 文章采用了虛寫 實寫相結(jié)合手法 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 增添了神秘感 十一 小石潭記柳宗元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心樂之 2 水尤清冽 以 為樂 涼 3 潭中魚可百許頭 4 佁然不動 5 俶爾遠逝 6 往來翕忽 大約 靜止不動的樣子 忽然 輕快敏捷的樣子 7 斗折蛇行 8 斗折蛇行 9 其岸勢犬牙差互 像北斗星那樣曲折 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交錯不齊 10 悄愴幽邃 11 以其境過清 12 不可久居 憂傷 因為 停留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伐竹取道 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 下面出現(xiàn)一個小潭 潭水格外清涼 2 青樹翠蔓 蒙絡(luò)搖綴 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 翠綠的藤蔓 樹枝藤蔓 蒙蓋纏繞 搖曳牽連 參差不齊 隨風飄拂 3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陽光照到水底 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4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 忽然向遠處游去了 來來往往 輕快敏捷 5 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 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時隱時現(xiàn) 6 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 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7 坐潭上 四面竹樹環(huán)合 寂寥無人 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 坐在小石潭邊 四面環(huán)繞著竹子和樹木 寂靜寥落 空無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涼 寒氣透骨 幽靜深遠 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開頭采用未見其形 先聞其聲的手法展示了小石潭環(huán)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 筆墨精煉 語言優(yōu)美 D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 從各個方面烘托出 水尤清冽 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 形象生動 D 作者到永州當官 經(jīng)常寄情山水 本文所寫景物 透露出作者與同游人高興 愉悅的心情 2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一句正面寫魚的輕盈活潑 側(cè)面烘托出水的清澈透明 B 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qū)懽?描繪了小石潭及周圍的多種景物 C C 斗折蛇行 四字中包含了兩個比喻 溪身似北斗星曲折 靜態(tài)描寫 溪水似蛇游動 動態(tài)描寫 動靜結(jié)合 寫出溪流之長 D 小石潭清幽秀麗 卻被世人忘卻 無人欣賞 這正象征作者懷才不遇 被貶謫的處境 十二 北冥有魚 莊子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北冥有魚 2 其名為鯤 同 溟 海 名字 3 怒而飛 4 其翼若垂天之云 5 是鳥也 6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振奮 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像 這 遷徙 7 志怪者也 8 水擊三千里 9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記載 拍打 旋風 10 去以六月息者也 11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 亦若是則已矣 離開 憑借 氣息 吹拂 這樣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云 鵬的脊背 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 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 翅膀就好像懸掛在天空的云 2 諧 之言曰 鵬之徙于南冥也 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書上記載 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 翅膀拍打水面 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 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 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 3 野馬也 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霧氣 空氣中的塵埃 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jié)果 4 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 天色湛藍 是它真正的顏色嗎 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大鵬從天空往下看的時候 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借鯤鵬奮飛須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 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來說明萬物活動要有所憑借的道理 B 文章運用夸張 比喻 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 營造了雄渾開闊的意境 B C 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和鵬的遨游太空 想象奇特 氣勢磅礴 富有浪漫主義氣息 D 文章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 使文章生動活潑 頗具詩意 寓意雋永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莊子筆下的大鵬是一個碩大無比 力大無窮 志存高遠 善借長風的形象 B 鵬之徙于南冥也 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一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 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 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 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 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C C 本文想象雄奇瑰麗 多用對偶句 造成鋪排效果 文章氣勢磅礴 D 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一句可知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 十三 雖有嘉肴 禮記 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雖有嘉肴 2 不知其旨也 即使 味美 3 雖有至道 4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5 教然后知困 最好的道理 所以 困惑 6 然后能自反也 7 然后能自強也 8 學學半 自我反思 自我勉勵 同 敩 教導(dǎo)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雖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 弗學 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美食 但不去品嘗 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但不去學習 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2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所以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強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 然后才能勉勵自己 4 故曰 教學相長也 所以說 教與學是互相推動 相互促進的 5 兌命 曰 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說命 說 教別人 占自己學習的一半 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選自 禮記 學記 學記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guān)于教育 教學活動的論著 B 文章開頭以 嘉肴 與 至道 作類比 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 之后推出中心觀點 最后又引用 兌命 中的話加以佐證 C C 文章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 從正 反兩方面說理 層層推進 有很強的邏輯性 D 文章告訴我們教和學的關(guān)系 在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 大家互幫互助 共同進步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主要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 中心論點是 雖有嘉肴 B 文章先是強調(diào)要學習 要實踐 接下來指出 學 與 教 的作用 知不足 和 知困 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 自反 和 自強 最后得出結(jié)論 文氣貫通 層層遞進 A C 文章指出學是第一位的 不學 則無法獲得知識 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 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D 教學相長 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 有時候 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 十四 馬說 韓愈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故雖有名馬 2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即使 只 僅 辱沒 3 駢死于槽櫪之間 4 不以千里稱也 5 一食或盡粟一石 6 一食或盡粟一石 兩馬并駕 引申為并列 著稱 頓 吃盡 吃完 7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8 雖有千里之能 9 才美不外見 10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同 飼 喂 雖然 同 現(xiàn) 表現(xiàn) 顯現(xiàn) 猶 尚且 等同 一樣 11 安求其能千里也 12 策之不以其道 13 不能通其意 14 執(zhí)策而臨之 15 其真無馬邪 怎么 哪里 用馬鞭驅(qū)趕 正確的方法 通曉 馬鞭 面對 表示加強詰問語氣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故雖有名馬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 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 2 駢死于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和普通的馬 一同死在馬槽之中 不以千里馬而著稱 3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 像對普通的馬一樣 喂養(yǎng)它 4 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這樣的馬 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 但吃不飽 力氣不足 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 5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它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都不能辦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6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馬鞭趕它 不按照 驅(qū)使千里馬的 正確方法 喂它 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 它鳴叫 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7 嗚呼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 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 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 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 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 B 其真不知馬也 這一句是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表達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 摧殘人才 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D C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者運用三個 不 以一組排比句描寫食馬者揚揚得意的神情和以知馬者自居的心理 D 文章先從反面提出論點 世有伯樂 然后有千里馬 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性作用 然后筆鋒一轉(zhuǎn) 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從正面展開議論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第1自然段就提出了 世有伯樂 然后有千里馬 的觀點 強調(diào)了伯樂的重要性 這也是懷才不遇之人經(jīng)常用以抒懷之句 B 文中描寫千里馬可悲命運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駢死于槽櫪之間 其作用是從反面論述了中心論點 同時揭示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食不飽 力不足 B C 文中作者對 食馬者 天下無馬 的無知妄說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文末的 其真不知馬也 與文章開頭相呼應(yīng) 點明文章主旨 D 說 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 用來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3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作者看來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在兩者中主要是缺乏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B 造成千里馬 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的根本原因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C 本文就有無千里馬的問題反復(fù)進行論述 說明 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借以呼吁社會能有更多的像伯樂那樣的人 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 D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兩句 前一句表示反問語氣 后一句表示推測語氣 揭示了問題的實質(zhì) 九年級上冊十五 岳陽樓記范仲淹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百廢具興 2 增其舊制 3 屬予作文以記之 同 俱 全 皆 規(guī)模 同 囑 囑托 4 予觀夫巴陵勝狀 5 浩浩湯湯 6 朝暉夕陰 7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8 前人之述備矣 勝景 美景 水勢浩大的樣子 日光 壯麗景象 詳盡 完備 9 然則北通巫峽 10 南極瀟湘 11 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 12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13 若夫淫雨霏霏 14 連月不開 如此 那么 至 到達 聚集 差別 不同 雨雪紛紛而下的樣子 指天氣放晴 15 薄暮冥冥 16 春和景明 17 而或長煙一空 18 此樂何極 19 寵辱偕忘 20 微斯人 迫近 日光 消散 窮盡 一起 如果沒有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政事順利 百姓和樂 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2 銜遠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 吞吐著長江的水流 浩浩蕩蕩 寬闊無邊 3 日星隱曜 山岳潛形 太陽和星星都隱藏起了光輝 山岳也隱沒在陰云中 4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這時登上這座樓 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國都 懷念家鄉(xiāng) 擔心被說壞話 懼怕被批評指責的心情 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 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 5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這時登上這座樓 就會感到心胸開闊 心情愉快 榮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端著酒 迎著風 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6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 7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為百姓憂慮 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就為國君憂慮 8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 大概一定會說 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 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吧 9 微斯人 吾誰與歸 如果沒有這種人 我同誰一道呢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中的 覽物之情 既指 滿目蕭然 的悲情 又指 心曠神怡 的喜悅之情 B 全文采用了記敘 議論 說明 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盡情地表達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B C 全文體現(xiàn)了范仲淹 以民為本 的思想 表現(xiàn)出他的博大胸襟 D 遷客騷人們因個人得意和 外物美麗 而樂 古仁人們因天下之樂而樂 2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微斯人 吾誰與歸 的慨嘆 表達了作者學習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決心和抱負 B 文中寫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 作者是想借景抒情 抒發(fā)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的政治抱負 并以此勸勉友人 D C 本文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 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體現(xiàn)了作者吃苦在前 享樂在后的高尚品德 D 文中的 樂 與 醉翁亭記 中的 樂 都是 與民同樂 之意 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第5自然段是在前文敘事寫景的基礎(chǔ)上發(fā)出的議論 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B 是進亦憂 退亦憂 表達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處境 憂國憂民 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 D C 文章描寫了兩種 覽物之情 目的是為了將這兩類悲喜感情跟 古仁人之心 作對比 引出下文 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 突出全文主旨 D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這個感嘆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種悲觀情緒 十六 醉翁亭記歐陽修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 山行六七里 茂盛的樣子 名詞作狀語 沿著山路 3 峰回路轉(zhuǎn) 4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5 名之者誰 6 醉翁之意不在酒 7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曲折 回環(huán) 像鳥張樣 取名 命名 意趣 情趣 寄托 8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9 云歸而巖穴暝 10 佳木秀而繁陰 11 傴僂提攜 散開 聚攏 昏暗 茂盛 彎腰曲背 這里指老人 12 雜然而前陳者 13 宴酣之樂 14 蒼顏白發(fā) 陳列 擺開 盡興地喝酒 蒼老的容顏 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峰回路轉(zhuǎn)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山勢回環(huán) 路也跟著轉(zhuǎn)彎 有一座亭子 亭角翹起 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高踞于泉水之上 那就是醉翁亭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 欣賞山水的樂趣 領(lǐng)會于心間 寄托在酒上 3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云歸而巖穴暝 晦明變化者 山間之朝暮也 那太陽一出來 樹林里的霧氣便散開了 云霧聚攏 山谷就顯得昏暗了 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 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 4 野芳發(fā)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 野花開放 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樹木枝葉繁茂 形成濃郁的綠蔭 天高氣爽 霜色潔白 水落石出 這就是山中的四季 5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人們只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快樂 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6 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 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那就是太守啊 3 綜合分析選擇題 1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開頭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然后依次寫了西南諸峰 瑯琊山 釀泉和醉翁亭 B 第2自然段描寫的景象是山間朝暮及四季景色的變化 C C 第3自然段一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三幅其樂融融的畫面 依次為 太守宴 眾賓歡 和 太守醉 D 本文使用了一些駢句 如 朝而往 暮而歸 負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樹 這種句式工整優(yōu)美 節(jié)奏感強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第1自然段-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廣東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課件 廣東省 2019 年中 語文 復(fù)習 第三 部分 文言文 閱讀 課件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880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