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主要考基礎知識.doc
《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主要考基礎知識.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主要考基礎知識.doc(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說明: 1: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主要考基礎知識、教案設計、資源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有關內容,計算機技術只要求WORD、EXCEL、POWERPOINT、EMAIL、IE的基本操作。 2:理論題來源網絡資料并加以整理,時間倉促,有重復與不當之處,請各位教師復習時修正。 3:考試題庫有視頻、音頻文件,考試時使用考點提供的耳機。 4:復習題題型類似正式考試題型,各位老師請識記以前所發(fā)條目解讀內容并查看www.ntet.cn交流園地有關信息和搜索網絡有關“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的相關內容。 5:準考證后兩位號碼為考試座位號,考生進入考場后查看計算機屏幕右上角顯示的座位號并對號入座。 教師進修學校 目 2007年11月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復習題 1.英語課程標準(二級)中的內容標準分為( D )部分。 A、語言技能、聽說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文化意識 B、語言技能、讀寫能力、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歷史文化 C、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D、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2.新內容與學生的原有觀念之間存在三種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其中,新內容包含原有觀念屬于( A )。 A、上位關系 B、下位關系 C、組合關系 D、并列關系 3.WebQuest是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 D )等人于1995年開發(fā)的一種課程計劃。 A、杜威 B、布魯納 C、斯金納 D、伯尼.道奇 4.在交流與討論中,(D )的目的是小組學生解決共同的問題。 A、頭腦風暴 B、同步討論 C、辯論 D、合作性討論 5.教學目標的結構或分類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學理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響的是布盧目姆的分類,他把教學目標分為(A )三大領域。 A、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應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認知、情感和學習策略 6.課程整合中的教師評價可簡化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D )的評價,第二階段是對教學實施的評價,第三階段是總結經驗,形成模式。 A、教學管理 B、教學行為 C、教學科研 D、教學設計 7.為了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進程,學校必須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師培訓。對于一個學校來說,教師的培訓的組織工作存在( A )兩種方式。 A、由點及面,逐層推進;全員、全程培訓 B、由面到點,分層推進;全員培訓 C、由上到下,全程培訓 D、由點及面,分層推進;全體培訓 8.信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促使傳統教育發(fā)生徹底的變革,國外稱這種變革為“( C )”。 A、第二次教育革命 B、第三次教育革命 C、第四次教育革命 D、第五次教育革命 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多種多樣,下面( D )不屬于創(chuàng)新型模式。 A、合作學習 B、探索和發(fā)現學習 C、問題解決學習 D、基于計算機的課堂講演、練習、討論 10.從狹義上說,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以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 A )為主干,結合集成電路技術、光盤技術、機器人技術、高清晰度電視技術等的綜合技術A、計算機技術 B、文字 C、紙張 D、印刷術 1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從一開始只定位于語文教學,現在已經開展到各個學科,提出一種新的“四結合”,及即(D )。 A、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創(chuàng)新精神、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B、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C、課程資源、課程內容、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D、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12.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之間對各自提出的觀點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和討論,而是盡可能多的提出與討論問題相關的觀點,這種交流與討論形式是指( A )。 A、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B、辯論 C、 合作性討論 D、 異步討論(如BBS、電子郵件討論等) 13.綜合實踐課主要包括( A )幾部分。 A、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B、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技術 C、勞動技術教育,社區(qū)服務實踐,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D、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14.一般情況下,導航欄由( B )構成。 A、標題和導航文字圖 B、題頭圖和導航文字圖 C、題頭圖和備注 D、框架和導航文字圖 15.在執(zhí)教《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一課時,從電影《亂世佳人》中截取幾段戰(zhàn)爭場面,反映葛底斯堡戰(zhàn)役底油畫,戰(zhàn)爭形勢圖以及林肯圖像、生平介紹等,并把這些影、像、圖、文等資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整合地(A )方法。 A、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 B、提供多種通道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C、模擬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D、模擬占據空間廣的事物 16、下面的( A )不屬于科學課程。 A、歷史 B、 化學 C、 物理 D、 生物 17、( A )是指比較穩(wěn)定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體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學理論指導,具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定位,對教學因素及其組合結構具有特定的要求,對教學活動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規(guī)定。 A、教學模式 B、 教學結構 C、 教學設計 D、教學方法 18、與“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件導航是( D )。 A、有線性的橫向導航 B、線性的縱向導航 C、非線性的樹狀導航 D、非線性的網狀導航 19、(C )主要是按照一定標準收集起來的學生認知活動的成果。 A、客觀題測驗 B、 表現性評價 C、檔案袋分析 D、論文題測驗 20、在進行教師培訓時,認為“技術優(yōu)先”的是( A ) A、分離模式 B、整合模式 C、鋸齒模式 D、交替模式 21、帕金斯(Perkins,1991)認為學習環(huán)境包括的五個關鍵成分是(D ) A、信息庫;符號板;現象視窗;建構工具箱;支持系統 B、信息資源;符號板;現象視窗;建構工具箱;任務管理者 C、信息資源;符號板;現象視窗;認知工具;任務管理者 D、信息庫;符號板;現象視窗;建構工具箱;任務管理者 22、下面的結構圖,是由(A )提出的。 A、加涅 B、斯金納 C、皮亞杰 D、羅杰斯 23、信息技術整合于英語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不包括(C ) A、提供廣泛的英語閱讀學習資源 B、提供支持學生進行閱讀實踐活動的工具 C、交流方式單一 D、提供各種學習策略 24、在(C )視圖下,不能完全顯示三個區(qū)域也不可調節(jié)各區(qū)面積的大小。 A、大綱視圖 B、 幻燈片視圖 C、幻燈片瀏覽視圖 D、 普通視圖 25、斯滕伯格關于教師專業(yè)知識的看法是( B ) A、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條件性知識 B、內容知識;教學法的知識;實踐的知識 C、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的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 D、廣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學科內容;教育文獻;反省的實踐經驗 26、最適合課堂講演、操練和練習的硬件排列方式是(A ) A、橫排 B、縱排 C、環(huán)形 D、 兩側 27、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第二階段中,又可以劃分為( B )四個層次。 A、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作為個別輔導工具、作為協作工具、作為研發(fā)工具 B、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作為協作工具、作為研發(fā)工具 C、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作為演示工具、作為開發(fā)工具 D、信息技術提供資源、作為信息處理工具、作為協作工具、作為交流工具 28、( A )是學校情境中通過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學生大多是無意接受隱含于環(huán)境中的經驗。 A、隱性課程 B、學科課程 C、顯性課程 D、活動課程 29、美國信息素養(yǎng)國家標準的( C )內容描述的是理解技術系統的特性及操作,精通技術的使用。 A、 技術效能工具 B、社會、倫理及人文問題 C、基本操作和概念 D、技術通信工具 30、在空間與圖形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能使用繪圖軟件為一個房間設計各種布局”的信息技術可以與(A )的內容標準相結合。 A、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B、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C、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D、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平移與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90度 31、網上寫作實驗室是因特網上一類重要的寫作資源,下面的___ _ D _不是它的寫作輔導方式。 A、實時性的聊天 B、電子郵件 C、BBS D、在線練習 32、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傳感器覺察和比較各種聲音,來講授__ C _ ___。 A、熱現象 B、光的傳播 C、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D、簡單電路 33、下面____ D __是綜合應用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的內容標準。 A、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B、 用折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C、 能根據給出的在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的方格紙上畫圖,并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D、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 34、___ A __旨在使學習者建構起寬厚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有效的問題解決技能;發(fā)展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技能;成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養(yǎng)學習的內部動機。 A、基于問題學習 B、有意義的學習 C、資源型學習 D、網上合作學習 35、___ _ A __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學習者通過核查,一旦發(fā)現了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A、自我調控 B、自我監(jiān)察 C、自我管理 D、自我評價 36、關于操練與練習型軟件的教學反饋,說法正確的是C __ ___。 A、 反饋時直接指出正誤 B、采用圖像和聲響形式的反饋效果比文字反饋好。 C、要提供即時的反饋 E、 整個操練和練習的教學活動完成以后,不必對學生的進步情況做出反饋與分析 37、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_ A __ ___的興建而提出來的。 A、“信息高速公路” B、“2016戰(zhàn)略” C、“全國學習網” D、“國家高速信息網” 38、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教學設計指導原則不包括__ B __ ____。 A、接近性原則 B、定向與回憶 C、反饋原則 D、強化原則 39、下面的____ D ____是地理課程知識的特點。 A、過去性 B、具體性 C、多樣性 D、時空跨度大 40、Powerpoint所提供的___ B ___功能,可對幻燈片進行超文本鏈接,從而可使對幻燈片由順序放映的線性結構,變?yōu)槿藶榭刂品庞稠樞虻某谋窘Y構。 A、自定義動畫 B、動作設置 C、預設動畫 D、自定義放映 41、與“知識點之間逐層遞進深入”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件導航是__ B _ ___。 A、有線性的橫向導航 B、線性的縱向導航 C、非線性的樹狀導航 D、非線性的網狀導航 42、新內容與學生的原有觀念之間存在三種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其中,新內容屬于原有觀念屬于B ___ __。 A、上位關系 B、下位關系 C、組合關系 D、并列關系 43、在教學目標表述中,“發(fā)展態(tài)度和觀念”的要求屬于情感領域的_ A ___ ___層次。 A、形成價值觀念 B、組織價值觀念系統 C、反應 D、價值體系個性化。 44、在小學高年級段的數學標準麥收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統計與概率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可以___ C _ ____。 A、 運用數學符號使用ICT交流運算結果 B、 使用軟件來考察經過平移和旋轉后圖形性質的轉化和它們的效果 C、 使用電子表格或者數據庫來記錄、處理和交流他們的發(fā)現 D、使用WORD寫作綜合課研究報告 45、[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三—五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___ D ___。 A、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適當性、全面性、傾向性、個別性 B、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相關性、全面性、傾向性、差異性 C、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相關性、適當性、傾向性、整合性 E、 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相關性、適當性、全面性、傾向性 46、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在網絡的簡單應用方面建議學生應學會____ B ___。 A、各種網絡搜索技巧、使用電子郵件 B、用瀏覽器收集材料、使用電子郵件 C、各種網絡搜索技巧、電子論壇使用方法 D、用瀏覽器收集材料、網頁制作 47、在教師的隱喻中,由蠟燭變?yōu)榛鸺碾[喻是____ C _____變化的表現。 A、中心邊緣 B、成批生產個性凸現 C、奉獻雙贏 D、傳遞者促進者 48、完整的信息素養(yǎng)應包括____ D _____三個層面。 A、知識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計算機技能 B、文化素養(yǎng)、文化意識、信息技能 C、文化素養(yǎng)、信息意識、計算機技能 D、文化素養(yǎng)、信息意識、信息技能 49、我國“校校通”工程的目標之一是:__ A ___爭取使全國90%以上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都能上網。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少數中小學校也可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育教學資源。 A、2010 B、2015 C、2008 D、2005 50、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__ A _ ___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師生互動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A、教學內容 B、教學方法 C、教學模式 D、教學過程 51、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英國建立了__ _ B __,是主要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教育通道。 A、校校通 B、全國學習網 C、教育科研網 D、國家高速信息網 52、甄德山關于教師專業(yè)知識的看法是__ B _ ____。 A、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條件性知識 B、教育理論知識;所教專業(yè)科學知識,普通文化知識 C、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的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情景知識;自我的知識 D、廣泛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學科內容;教育文獻;反省的實踐經驗 53、Powerpoint用于制作幻燈片的是__ B _ ___。 A、備注頁區(qū) B、工作區(qū) C、大綱視圖區(qū) D、幻燈片視圖 54、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發(fā)起的語言“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是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項大規(guī)模的實驗研究,其主要內容不包括__ D _ __。 A、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運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探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途徑,把語文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融為一體 B、在小學階段要求做到“識字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四結合 C、在中學階段要求做到“詞語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四結合 D、在大學階段要求做到“詞語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四結合 55、教學環(huán)境中的物理環(huán)境包括___ A _ ___。 A、教室物理空間和教學硬件、軟件資源的安排和放置 B、硬件擺放和座位安排 C、課堂氛圍和課堂管理 D、硬件安排和教室空間 56、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提供支持和幫助,學生之間利用網絡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構成了___ _ A __三維互動方式。 A、教師—計算機—學生 B、學生—計算機—學生 C、教師—計算機—教師 D、計算機—學生—計算機 57、英國的ICT總體戰(zhàn)略不包括___ D ___方面。 A、基建設施 B、內容 C、實踐 D、教學 58、提倡自我激勵、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情感教育、真實性評定、合作學習等主張的是__ A ___。 A、人本廣義理論 B、建構廣義理論 C、行為主義理論 D、認知主義理論 59、工業(yè)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類的內容包括在__ B __ ___模擬之中。 A、實物 B、物理 C、情境 D、程序 60、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學生每人擁有一臺電腦并與教師的電腦相連形成局域網,同時配有網絡教學監(jiān)控系統,__ B _ __的課堂組織形式。 A、小組活動 B、全班活動 C、個別活動 D、集體活動 61.(A) 的功能是把瀏覽器的窗口分割成幾個區(qū)域,可在各區(qū)中顯示不同的網頁。 A.框架頁 B.導航頁 C.視圖 D.備注 62.“U-S聯合”的教育研究和發(fā)展模式是指(C) A. 教師-家長聯合B.大學教授-小學教師聯合C.大學-中小學聯合D.教師-學生聯合 63.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引起各國政府和科技教育界的普遍關注。我國準備在2020年之前,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B) A. 國家信息空間B.國家高速信息網C.全國學習網D.通訊技術網 64.下列正確答案中,(B)沒能正確描述網上調查的優(yōu)勢。 A. 快速傳播與多媒體問卷 B.組織麻煩、費用昂貴 C、便于對采集信息的質量實施系統的檢驗和控制 B. 24小時全天候的調查 65.在直接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性的練習的教學活動屬于(B)教學流程。 A. 講解B.有組織的練習C.有指導的練習D.獨立練習 66.(D)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探究學習和基于問題學習,著重強調學生分析資源、利用資源驗證假設的過程。 A. 網上合作學習B.真實性任務學習C.有意義的學習D.資源型學習 67.英語課程標準(二級)中的內容標準分為(D)部分。 A. 語言技能、聽說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文化意識 B. 語言技能、讀寫能力、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歷史文化 C. 語言技巧、語言知識、讀寫能力、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D.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68.在FRONTPAGE中,通過(B)可隨時查看制作的網頁在瀏覽器中的效果。 A. 普通窗口B.預覽窗口C.HTML窗口D.視圖窗口 69.在信息技術整合于課程的改革中,下圖的(D)描述了教師開始走到學生中去,但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注: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70.行為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在(C)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A. 情境性教學B.直接教學C.程序教學D.隨機進入教學 71.(D)是指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相關行為和活動。 A. 課堂教學B.教學組織C.課堂氛圍D.課堂管理 72.按照教師所提供資源與本課學習內容的關系,可以將學習資源劃分為(A) A.預設資源、相關資源和泛在資源B.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C.文字資源、視頻資源和音頻資源D.預設資源、軟件資源和人力資源 73.下面的觀點(C),錯誤理解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A.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本身就需要與其他學科知識整合B.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同時涉及課程文本與師生共同探求知識的過程C.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只涉及顯性課程,不涉及隱性課程D.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立足點是課程,信息技術服務于課程 74.情境學習是(C)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A. 行為主義B.認知主義C.建構主義D.人本主義 75.根據認知主義理論,我們不能推導出增強學習的原則是(B) A. 定向與回憶B.接近性原則C.個別化D.智力技能 76.下面的(C)不是歷史課程知識的特點。 A. 過去性B.具體性C.現實性D.多樣性 77.把信息技術作為探索研究工具,學生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MOVIE”主題的探索,這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的(C)運用形式。 A.為教師的演示教學提供新方式B.擴大和緊密英語學習共同體C.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D.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環(huán)境 78.下面的(D)例子一般不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互動模擬情境來實現。 A. 萬有引力B.種子的受精過程C.原子和分子概念D.血液 79.在英國的ICT總體戰(zhàn)略中,內容方面主要經營(C) A. 信息高速公路B.2016戰(zhàn)略C.全國學習網D.國家高速信息網 80.關于問題情境,說法錯誤的是(C) A.問題情境要有開放性B.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意要力求新穎C.“情境”(CONTEXT)與“情景”(SITUATION)是一個含義D.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考慮學生的先前經驗 81.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1999)建議教師將(B)模型與數學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 A. 列表B.模擬和探究C.圖表D.圖形 82.下面是帕金斯認為學習環(huán)境包括的關鍵成分,其中向學生提價領域知識和教學材料的是(A) A. 信息庫B.符號板C.現象視窗D.建構工具箱 83.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一次處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一般一次只能處理(D)個左右的刺激單位。 A.17 B.13 C.10 D.7 8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五個層面(B) A.國家、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B.國家、學區(qū)、學校、教師和學生C.國家、學區(qū)、家長、教師和學生D.學區(qū)、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 85.使用一些諸如“到超市購物”之類的游戲軟件或課件,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解決“(D)”問題的豐富情境。 A. 導數和微分B.空間和圖形C.統計與概率D.數與代數 86.最適合網上小組合作的硬件排列方式是(C) A. 橫排B.縱排C.環(huán)形D.兩側 87.電子閱讀是成為信息時代人們必備的基本能力,下面的(C)不屬于電子閱讀能力。 A.多媒體閱讀能力B.超文本和超媒體閱讀能力C.線性文本閱讀能力D.基于網絡和資源庫的檢索式閱讀能力 88.(C)是學習者為了成功而高效地達到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的計劃、監(jiān)視、檢查、評價、反饋、調整和控制的過程,也是學習者激勵自己適當使用學習策略的過程。 A. 研究型學習B.個別化學習C.自我調節(jié)學習D.自我反思學習 89.[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具備技術素養(yǎng)的績效指標是(B) A.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使用輸入輸出設備的能力;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利用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B.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技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C.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使用信息工具獲取遠程信息的能力;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利用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D.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利用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能力 90.美國對新教師的學科知識要求中描述學科里的事實、概念、原理、理論等的是(C) A. 理論知識B.概念知識C.內容知識D.科學知識 91、問題的解決一般涉及 C 要素。 A、必要條件,目標,錯誤,解決辦法 B、初始條件,目標,錯誤,解決辦法 C、初始條件,目標,障礙,解決辦法 D、必要條件,目標,錯誤,解決辦法 92、教學評價可分為 A 三類。 A、教師評價、同學互評、自我評價 B、教師評價、同學評價、社會評價 C、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 D、家長評價、同學互評、自我評價 93.教師通常在 D 四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下,制定出一份教學計劃。 A、社會、學生、家長和課程 B、學生、家長、學校和課程 C、學生、學校、課程和情境 D、社會、學生、課程和情境 94.在信息技術整合于課程的改革中,教師作用將發(fā)揮得最好的是C 注: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95、根據整合的深度,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劃分為 C A、完整型和創(chuàng)造型 B、綜合型和創(chuàng)新型 C、完善型和創(chuàng)新型 D、建構型和創(chuàng)造型 96、英國ICT總體戰(zhàn)略將學生、教師、學校以及社會力量調動起來,體現了 D 的思想。 A、全體教育 B、全面教育 C、素質教育 D、全納性教育 97、信息技術對閱讀能力的新要求是 A A、電子化的閱讀能力和快速閱讀的能力 B、超文本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的能力 C、電子化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理解的能力 D、非線性的閱讀能力和有感情閱讀的能力 98、以下哪種學習模式不屬于接受學習? C A、有意義接受學習 B、直接教學 C、真實性任務學習 D、模仿學習 99、操練與練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 B A、自由練習,集體練習,作業(yè)練習 B、有指導的練習,集體練習,獨立練習 C、有指導的練習,合作練習,獨立練習 D、自由練習,集體練習,,測試練習 100、工業(yè)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類的內容包括在 B 模擬之中。 A、實物 B、物理 C、情境 D、程序 101、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和價值體系個性化等層次的目標屬于A 領域。 A、情感 B、認知 C、生理 D、動作技能 102、格羅斯曼關于教師專業(yè)知識的看法是 C 。 A、本體性只是;實踐性知識;條件性知識 B、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實踐的知識 C、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的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情景知識;自我的知識 D、廣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學科內容;教育文獻;反省的實踐經驗 103、 D 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關鍵。 A、校長 B、學生 C、后勤人員 D、教師 104、程序教學適合 D 。 A、問題解決 B、創(chuàng)造性思維 C、批判性思維 D、簡單知識和技能 105、 D 提出了著名的文化歷史論,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互動對認知發(fā)展的重要性。 A、華生 B、布魯諾 C、皮亞杰 D、維果斯基 106.美國教育技術首席執(zhí)行觀論壇將數字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正和方式成為 C A 信息化學習 B多媒體化學習 C數字化學習 D素質教育 107. A 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學習者通過核查,一旦發(fā)現了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A自我調控 B自我監(jiān)察 C自我管理 D自我評價 108.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的一個概念,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過去經驗和現在學習的整合;學科與學科知識間的整合; B ;個人和社會的整合。 A. 內容和知識的整合 B. 內容和技巧的整合 C. 知識和技巧的整合 D. 價值和內容的整合 109. A 是閱讀理解的前提,信息技術的工具性使學生可輕松地掃除閱讀中地生詞障礙。 A. 字面理解 B. 評斷理解 C. 表面理解 D. 深層理解 110.在美國地“社區(qū)”案例中,“使用繪圖軟件制作家庭成員圖片”的活動是NETS績效的 指標。D A. 使用各種媒體和技術資源進行指導下的學習活動 B. 使用與學生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準確而恰當的術語進行關于技術的交流 C. 使用與學生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多媒體資源支持學習 D. 使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熟練使用計算機、錄像機、錄音機和其他技術設備 111.下面的 A 不屬于科學課程 A. 歷史 B. 化學 C. 物理 D. 生物 112.火山的形成全過程甚至是上萬年的地質事件,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模擬來實現教學目的,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的 C 方法。 A. 模擬人眼不可感知的地理事物 B. 模擬對占據空間廣的地理事物 C. 模擬發(fā)生過程時間跨度大的地理事物 D. 模擬微觀地理事物 113.幻燈片制作時, A 是錯誤的做法。 A. 動畫要多,聲音要多,文字要多 B. 色彩搭配適宜 C. 構圖要力求簡明,圖形、標題、文字標注三者并重 D. 注意畫面的美觀,各幀風格統一 114.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內在過程可以被簡化成D 四個環(huán)節(jié) A. 自我設計、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控和自我評價 B. 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察、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 C. 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察、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 D. 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察、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 115.在英國高級數學階段的教學大綱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 C 方法開展數和代數的教學 A. 學生能使用軟件來考察圖形性質的轉化和它們的效果 B. 直接將信息技術與所學內容結合 C. 學生使用電子表格構建公式,對情境模型化 D. 學生能使用數據庫或者電子表格提交他們的發(fā)現和展示數據 11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多個層面,下面的 A 不是國家層面所需做的工作 A. 組織教師培訓,延請專業(yè)研究隊伍進行教學實踐與科研工作指導 B. 規(guī)劃信息技術與國家課程內容標準的可能的整合點 C. 建立全國性的教育信息數據中心 D. 構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評價標準 117.教學設計一般主要包括 C 等步驟 A.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學習資源、學習材料和教學媒體;設置教學環(huán)境 B.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評價內容;學者學習資源、學習材料和多媒體;設置教學環(huán)境 C.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程序;學者教學形式、學習活動、學習材料和教學媒體;設置學習環(huán)境 D.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學者教學形式、學習資源和教學媒體;設置學習環(huán)境 118.fogarty提出三類十種課程整合的分類模式,其中第一類為單一學科整合,包括 D A. 次序并列式、共有式、張網式 B. 張網式、串聯式、整合式 C. 沉浸、網絡式、分立式 D. 分立式、聯立式,窩巢式 119.PowerPoint用于書寫本幀幻燈片的說明內容的是 D A. 幻燈片視圖 B. 工作區(qū) C. 大綱視圖區(qū) D. 備注頁區(qū) 120.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1999)建議教師將 A 知識點與英語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 A.“從大量來源中收集信息” B.幾何畫板 C.圖形制作 D.圖形修改121.按網上調查采用的技術,網上調查可以分為 C . A. 電子郵件法,push法,隨機IP法和BBS法 B.站點法,聊天室法,隨機IP法和視頻會議法 C.站點法,電子郵件法,隨機IP法和視頻會議法 D.站點法,電子郵件法,BBS法和視頻會議法 122.1996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研究中心推廣 D 軟件,以此軟件為教學平臺,開始組織“ CAI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課題,從而開始了課程整合的試驗。 A. FrontPage B. AuthorWare C. 公共編輯 D.幾何畫板 123.PowerPoint用于書寫本幀幻燈片的說明內容的是 D A. 幻燈片視圖 B. 工作區(qū) C. 大綱試圖區(qū) D.備注頁區(qū) 124.下面的 D 不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的整合方法。 A. 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B. 提供多種通道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C. 模擬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D.模擬占據空間廣的事物 125.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傳感器覺察和比較各種聲音,來講授C A. 熱現象 B. 光的傳播 C.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D.簡單電路 126.在英語語言知識與信息技術鏈接表中,可以通過 B 整合的方式來學習詞匯。 A. 學生跟隨錄音帶學習 B. 學生在多媒體閱讀材料中學習新單詞 C. 學生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境中運用相應的句型 D.學生借助相應的光盤資料學習 127.學生的思維是否嚴密而有序,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都體現在 B 的過程中。 A. 學習知識 B. 問題解決 C. 解答試題 D.抽象思維 128.在研究性學習教學流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確定主體中,信息技術的可能的整合方式是 B 。 A. 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處理信息 B.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C. 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交流 D.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結果 129. A 學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A. 顯形課程 B. 隱形課程 C. 分科課程 D.拓展型課程 130. D 設置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對游戲中的問題解決來獲得知識,技能,培養(yǎng)能力。 A. 操練型游戲 B. 練習型游戲 C. 交互式模擬游戲 D.問題解決游戲 131、_____ A __________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由國外醫(yī)學教育模式發(fā)展出來的。 A、 基于問題學習 B、 接受學習 C、 資源型學習 D、個別化學習 132、“清華之家”是一個A型的網站。 A、 試題資訊 B、 綜合類 C、 特色類 D、寫作教學及寫作閱讀素材類 133、一般情況下,導航欄由_B構成。 A、 標題和導航文字圖 B、題頭圖和導航文字圖 B、 題頭圖和備注 C、 框架和導航文字圖 134、軟件的“有線性的橫向導航”與信息組織結構________ C _______相對應。 A、 知識點之間兼有并列、遞進 B、 知識點之間逐層遞進深入 C、 知識點之間相互平行并列 D、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 135、_____ D __________是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 A、 內容分析 B、 先前經驗分析 C、 態(tài)度分析 D、任務分析 136.在觀摩教學行為時,一般分為以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聯系舊知識,引出新主題;實驗探索,意義建構;_____ A __________和效果評價。 A. 應用與遷移 B. 應用與分析 C. 分析與遷移 D. 應用與反思 137.2000年10月25日,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陳至立同志作了題為《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C信息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A.”全國學習網工程” B.”2016戰(zhàn)略” C.”校校通工程” D.”人-機-路-網”工程 138.提倡自我激勵、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情感教育、真實性評定、合作學習等主張的是: A。 A. 人本主義理論 B. 建構主義理論 C. 行為主義理論 D. 認知主義理論 139.保羅.澤考斯基認為提出信息素養(yǎng)是由”傳統文化素養(yǎng)的延續(xù)和拓展;使受教育者達到獨立自學及終身學習的水平;對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運用;和_ A ___”四個方面組成的。 A. 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B. 計算機編程 C. 必須擁有各種信息技能 D. 信息意識 140.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將整合的進程大略分為三個階段:封閉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_____ A __和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階段。 A. 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B. 封閉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C. 封閉式的、以課件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D. 開放式的、以軟件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141.__ D _____受這樣一種建構主義觀點指導,即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是受社會性相互作用影響的。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A. 資源型學習 B. 探究型學習 C. 研究型學習 D. 合作學習 142.為了充分發(fā)揮觀摩的效能,我們需要B。 A. 制定觀摩計劃,創(chuàng)設情景,實驗探索,意義建構 B. 制定觀摩計劃,預測教學行為,觀摩教學行為,評價教學行為 C. 預測教學行為,實驗探索,應用與遷移,評價教學行為 D. 制定觀摩計劃,創(chuàng)設情景,觀摩教學行為,效果評價 143.教學目標的結構或分類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學理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響的是布盧姆的分類,他把教學目標分為________ A _____三大領域。 A. 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B. 了解、理解和應用 C. 生理、心理和情感 D. 認知、情感和學習策略 144.美國學者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存在著五種不同的層次: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領悟的課程、運作的課程和_ B。 A. 做的課程 B. 經驗的課程 C. 實驗的課程 D. 體驗的課程 145.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_______ B ________,學生可以在網絡或光盤上搜索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資源,進行專題學習。 A. 識字教學部分 B. 閱讀部分 C. 寫作部分 D. 口語交際部分 146.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標準的整合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思考:學科課程內容表轉中哪些地方可以與信息技術整合;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標準中哪些地方可以與其他學科內容標準中的內容整合;以及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_。 A. 活動課程或者經驗課程怎樣和信息技術整合 B. 活動課程為什么要和信息技術整合 C. 活動課程如何和經驗課程整合 D. 課程怎樣和信息資源整合 147.”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提供支持”的課堂氛圍屬于______ D ____________類型 A. 專制型 B. 自由型 C. 放任型 D. 民主型 148.美國對新教師的學科知識的要求是______ B __________。 A. 內容知識,科學知識,方法知識 B. 內容知識,實質知識,方法知識 C. 理論知識,實質知識,實踐知識 D. 概念知識,實踐知識,方法知識 149.在進行教師培訓時,強調“在使用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來提高對技術的掌握,把技術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學思想的改變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獨提高技術”是 C 。 A.分離模式 B.鋸齒模式 C.整合模式 D.交替模式 150.問題的解決一般涉及 C 要素。 A. 必要條件,目標,錯誤,解決辦法 B. 初始條件,目標,錯誤,解決方法 C. 初始條件,目標,障礙,解決方法 D. 必要條件,目標,錯誤,解決方法 151.在 D 中,學習者是一個外在的實驗者。 A.過程模擬 B.程序模擬 C.情境模擬 D.進程模擬 152.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往往存在 A 三種典型的課堂組織形式。 A. 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 B. 班內活動、課外活動和個別活動 C. 整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 D. 集體活動、個別活動和網上活動 153.形成價值觀、組織價值觀系統和價值體系個性化等層次的目標屬于 A 領域。 A.情感 B.認知 C.生理 D.動作技能 154.學習資源的提供方式一般包括 D 兩種。 A. 提供卡片和提供課件 B. 提供材料和提供試題 C. 提供軟件和提供信息 D.提供內容和提供地址 155.影響教學設計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師教學前 D 的準備狀況。 A. 課程、課件和教學環(huán)境 B. 課件、網絡和多媒體環(huán)境 C. 硬件、積件和教學環(huán)境 D.硬件、軟件和教學環(huán)境 156.【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具備技術素養(yǎng)的績效指標是 B 。 A. 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使用輸入輸出設備的能力;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利用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B. 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技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 C. 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使用信息工具獲取遠程信息的能力;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利用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 D.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利用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能力。 157.下面的 D 具有兩個基本特征:問題的目標很明確和解決方法是確定的。 A.復雜問題 B.簡單問題 C.結構不良問題 D.結構良好問題 158.教師整合能力的發(fā)展方式主要包括 A 。 A. 講演,觀摩,案例分析,合作討論,自我反思,參與科研課題 B. 準備,聽講,總結 C. 創(chuàng)設情景,實驗探索,意義建構,應用與遷移,效果評價 D. 備課,案例分析,應用與遷移。自我反思,參與科研課題 159.在教師的隱喻中,由太陽變?yōu)槠降戎械氖紫碾[喻是 A 變化的表現。 A.中心 邊緣 B.靜態(tài) 動態(tài) C.奉獻 雙贏 D.傳遞者 促進者 16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多個層面,下面的 D 不是學校層面所需做的工作。 A. 建設硬件基礎設施和環(huán)境 B. 建設各種教學應用軟件平臺以及教學軟件資源庫 C. 制定并實施組織管理體制 D. 制定教師培訓的標準和規(guī)范 161.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教師應該學習 B ,同時,學習、實踐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 A. 計算機技術的操作技能,現代課程理論,新課程標準對本學科課程的要求 B. 信息技術的操作技能,現代學習和教學理論,新課程標準對本學科課程的要求 C. 多媒體技術的操作技能,現代學習和教學理論,信息技術對本學科課程的要求 D. 教育技術的操作技能,現代課程理論,新課程標準對本學科課程的要求 162.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 D 。 A.經驗論 B.先驗論 C.預成論 D.漸成論 163.下面的 A 不屬于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A.直接教學 B.隨機進入教學 C.拋錨式教學 D.支架式教學 164. C 理論認為:學習時,學習者不是在接受客觀的知識,而是在積極主動地建構對知識的理解,這種建構是在主客體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 A.行為主義 B.認知主義 C.建構主義 D.人本主義 165. A 將行為主義發(fā)展為新行為主義。開發(fā)出了系統的行為強化、塑造和矯正技術,并提出了程序教學。 A.斯金納 B.華生 C.加涅 D .皮亞杰 166.信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促使傳統教育發(fā)生徹底的改變,國外稱這種變革為“ C ”。 A.第二次教育革命 B.第三次教育革命 C .第四次教育革命 D.第五次教育革命 167.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在用計算機畫畫方面要求學生掌握 D 。 A. 繪圖工具的使用;圖形制作;圖形修改、組合等處理;動畫制作 B. 繪圖工具的使用;圖形制作;圖形修改、復制、組合等處理;動畫制作 C. 繪圖工具的使用;圖形著色;圖形修改、復制、組合等處理;幾何畫板 D. 繪圖工具的使用;圖形制作;圖形著色;圖形修改、復制、組合等處理 168.在執(zhí)教《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一課時,從電影《亂世佳人》中截取幾段戰(zhàn)爭場面,反映葛底斯堡戰(zhàn)役的油畫,戰(zhàn)爭形勢圖以及林肯圖像、生平介紹等,并把這些影、像、圖、文等資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整合的 A 方法。 A. 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教師 教育 技術水平 考試 主要 基礎知識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878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