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第3章 投影與三視圖 3.1 投影(第2課時(shí))同步測試 (新版)浙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年秋九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第3章 投影與三視圖 3.1 投影(第2課時(shí))同步測試 (新版)浙教版(5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3章 三視圖與表面展開圖
3.1 投影(第2課時(shí))
1.由同一點(diǎn)的投射線所形成的投影叫做____________.
2.當(dāng)圖形與投影面平行時(shí),平行投影形成的影子與原圖形全等,而中心投影形成的影子與原圖形位似.
A組 基礎(chǔ)訓(xùn)練
1.下列哪種光線形成的投影不是中心投影( )
A.蠟燭 B.太陽 C.手電筒 D.路燈
2.如圖,晚上小麗在路燈下散步,在由A處走到B處這一過程中,
第2題圖
她在地上的影子( )
A.逐漸變短
B.逐漸變長
C.先變短后變長
D.先變長后變短
3.下面四
2、幅圖中,燈光與影子的位置最合理的是( )
2. 如圖,小紅居住的小區(qū)內(nèi)有一條筆直的小路,小路的正中間有一路燈.晚上小紅由A處徑直走到B處,她在燈光照射下的影長l與行走的路程s之間的變化關(guān)系用圖象刻畫出來大致是( )
第4題圖
5.身高相同的小明和小麗站在燈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明的投影比小麗的投影長,我們可以判定小明離燈光光源較________.
6.如圖,小明從路燈正下方向前走了5m后,發(fā)現(xiàn)自己在地面上的影長DE是2m.如果小明的身高為1.6m,那么路燈離地面的高度AB是________m.
第6題圖
7.如圖是兩棵小樹在同一時(shí)刻的影子,那么圖1是______
3、__投影,圖2是________投影.
第7題圖
3. 如圖,電燈P在橫桿AB的正上方,AB在燈光下的影子為CD,AB∥CD,AB=1.5m,CD=4.5m,點(diǎn)P到CD的距離為2.7m,則AB與CD間的距離是________m.
第8題圖
9.在太陽光下兩根竹竿直立在地上,如圖所示是其中一根竹竿的位置和它在地面上的投影,以及另一根竹竿在地面上的投影,請畫出第二根竹竿的位置(不寫畫法).
第9題圖
10.如圖,在直角坐標(biāo)系中,點(diǎn)C(x,2)是一個(gè)光源.木桿AB兩端的坐標(biāo)分別為(0,1),(3,1).當(dāng)x=1或2時(shí),分別求木桿AB在x軸上的投影A′B′的長,從中你有什么
4、發(fā)現(xiàn)?
第10題圖
B組 自主提高
4. 如圖,路燈距地面8m,身高1.6m的小明從距離燈底(點(diǎn)O處)20m的點(diǎn)A處,沿AO所在直線行走12m到達(dá)點(diǎn)B時(shí),小明身影的長度( )
第11題圖
A.變長2.5m B.變短2m C.變短2.5m D.變短3m
5. 如圖,一根直立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桿AB在燈光下形成影子,當(dāng)木桿繞點(diǎn)A按逆時(shí)針方向旋轉(zhuǎn)直至到達(dá)地面時(shí),影子的長度發(fā)生變化.設(shè)AB垂直于地面時(shí)的影長為AC(假定AC>AB),影長的最大值為m,最小值為n,那么下列結(jié)論:(1)m>AC;(2)m=AC;(3)n=AB;(
5、4)影子的長度先增大后減?。渲?,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是__________.
第12題圖
13.先確定圖中路燈燈泡的位置,再根據(jù)小趙的影子畫出表示小趙身高的線段.
第13題圖
C組 綜合運(yùn)用
14.如圖,王琳同學(xué)在晚上由路燈A走向路燈B.當(dāng)她行到P處時(shí),發(fā)現(xiàn)她在路燈B下的影長為2m,且恰好位于路燈A的正下方.接著她又走了6.5m到Q處,此時(shí)她在路燈A下的影子恰好位于路燈B的正下方.已知王琳身高1.8m,路燈B高9m.
(1)標(biāo)出王琳站在P處在路燈B下的影子;
(2)計(jì)算王琳站在Q處在路燈A下的影長;
(3)計(jì)算路燈A的高度.
第14題圖
6、
3.1 投影(第2課時(shí))
【課堂筆記】
1.中心投影
【課時(shí)訓(xùn)練】
1-4.BCBC
5遠(yuǎn)
6. 5.6
7. 平行 中心
8. 1.8
9.線段AB即為第二根竹竿的位置.
第9題圖
10.A′B′=6,A′B′的長跟光源與木桿的高度有關(guān),當(dāng)高度一定時(shí),影長也是一定值.
11.D
12.(1)(3)(4)
13.第13題圖
上圖中燈泡位置為點(diǎn)O,線段EF表示小趙的身高.
14.(1)線段CP是王琳站在P處在路燈B下的影子; (2)∵△DBC∽△PEC,∴=,∴CD=10m,∴QD=CD-CQ=1.5m; (3)∵△DQF∽△DCA,∴=,∴=,∴AC=12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