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蘇教版必修3教師用書:第1單元 咬文嚼字 含答案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75445901 上傳時間:2022-04-15 格式:DOC 頁數(shù):10 大?。?35.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一語文蘇教版必修3教師用書:第1單元 咬文嚼字 含答案_第1頁
第1頁 / 共10頁
高一語文蘇教版必修3教師用書:第1單元 咬文嚼字 含答案_第2頁
第2頁 / 共10頁
高一語文蘇教版必修3教師用書:第1單元 咬文嚼字 含答案_第3頁
第3頁 / 共1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一語文蘇教版必修3教師用書:第1單元 咬文嚼字 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一語文蘇教版必修3教師用書:第1單元 咬文嚼字 含答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咬文嚼字 本課話題——懷疑精神 朗讀——課文中的名段 古今人也都贊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扒谩本惋@得他拘禮些,也表示寺里有人應門。仿佛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

2、要調和些?!巴啤笨梢詿o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么妥當。 韓愈對“推敲”的意見幾乎成了定論,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但朱光潛先生并沒有因此就輕易同意這種觀點和看法,而是敢于懷疑,經(jīng)過深入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相反的看法,發(fā)表了自己個性化的見解。可以說沒有懷疑就沒有改變,沒有創(chuàng)新。 鏈接——生活中的素材 亞里士多德曾斷言,物體從高空落下,“快慢與其重量成正比”。這個斷言,流傳了一千八百年。伽利略卻要重新用實踐來檢驗它是否是真理。他拿著兩只大小不同的鐵球,跑到比薩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實驗,結果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斷言

3、是錯誤的。不僅如此,伽利略還從中掌握了物體的運動軌道,推動了力學的發(fā)展。敢于對權威的結論質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翳,打開真理的大門。 背誦——相關名言警句 1.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陳憲章 2.不懷疑不能見真理。 ——李四光 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 4.懷疑與信仰,兩者都是必需的。 ——羅曼·羅蘭 第1步讀字音——千言萬語總關音 一、單音字 流涎(  ) 憎惡(  ) 茗煙(  ) 斟酌(  ) 鏃(  ) 魯莽(  ) 剝啄(  ) 意蘊(  ) 清沁(  ) 灞橋(  ) 付梓(  ) 【答案】 xián 

4、zēng mínɡ zhuó zú mǎnɡ zhuó yùn qìn bà zǐ 二、多音字 1.組詞辨析法 (1)嚼  (2)惡 (3)暈 (4)藉 【答案】 (1)jiáo jiào jué (2)wù  ě è (3)yūn yùn (4)jí jiè  2.語境辨析法 (5)乘(  )車至集文物考古、科研、科普、觀光旅游于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我們看到再現(xiàn)的2 000多年前的千乘(  )之國激動不已。 (6)《人民畫報》封面上刊載(  )了一個載(  )歌載(  )舞的姑娘。 【答案】 (5)chénɡ shènɡ  (6)zǎi zài zài 第2步寫字形—

5、—奧妙無窮方塊字  (1)   (2) (3) (4) 【答案】 (1)嬋 蟬 殫 憚 (2)錙 緇 輜 (3)岑 涔涔 (4)牘 黷 瀆 第3步用詞語——送你一雙慧眼 1.精練·精煉 “精練”指(文章或講話)扼要,沒有多余的詞句。 “精煉”指提煉精華,除去雜質。 請將正確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1)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______(精練/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2)原油送到煉油廠去______。(精練/精煉) 【答案】 (1)精練 (2)精煉 2.捉摸·琢磨 “捉摸”是猜測、預料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式。

6、“琢磨”讀“zuó mo”時,意思是思索、考慮;讀“zhuó mó”時,一是指雕刻和打磨(玉石),二是指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1)周立新說:“我這個人就愛瞎____________(捉摸/琢磨),天馬行空的,什么都敢想。用洋氣的話說就是愛追夢,追我自己的夢?!? (2)攝影師Martina Matencio來自西班牙,其畫面的場景大多散發(fā)出幾絲憂傷,同時這種情感帶給畫面主角或神秘或性感的特質,有一種____________(捉摸/琢磨)不定的美。 【答案】 (1)琢磨 (2)捉摸 第4步辨熟語——于細微處細斟酌 請判斷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 (1)備課確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7、。對于講稿,我們咬文嚼字,力圖用最精練的文字講清道理。(  ) 理由:                                     (2)齊白石愛財,是出了名的。書畫家大多標榜清高,恥于言錢,而齊白石賣畫賣印,則是詳盡標價,錙銖必較。(  ) 理由:                                     (3)除了把嚴入口,還需“重典”護航,懲治這類官員不能再粗枝大葉,要嚴查嚴打。(  ) 理由:                                     (4)他還原了自己本來的身份,變?yōu)楹唵慰±实拇竽泻?,自鳴得意,充滿魅力。(  )

8、理由:                                     【答案】  (1)× 語境強調對講稿慎重細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而非死摳字眼兒不注重實質內容,應該用“字斟句酌”。 (2)√ 語境強調齊白石對極少的錢也十分計較,用“錙銖必較”是正確的。 (3)× 此處強調處理此類問題不能輕輕帶過,而非不細致,應該用“輕描淡寫”。 (4)× 此處語境是褒義,而非貶義,可以用“神采飛揚”。 現(xiàn)代美學的開拓者——朱光潛 朱光潛(1897—1986),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他的《西方美學史》是第一部系統(tǒng)論

9、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他是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現(xiàn)代比較美學和比較文學的拓荒者之一。 代表作品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 《咬文嚼字》寫于抗日戰(zhàn)爭后期。朱光潛先生結合當時新文學運動的實際,為了幫助大家體會語言文字的 微妙,提高閱讀寫作能力,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學修養(yǎng)等,撰寫了不少論文和書評,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文藝隨筆 文藝隨筆是一種形式靈活、筆調輕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評樣式。 隨筆很注重內容的知識性,它不像規(guī)范的論文那樣,注重邏輯和理論論證,而是選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鋪墊,從中引出對某種觀點

10、和哲理的議論,再與文學領域的有關話題聯(lián)系起來加以評論。與此相關,隨筆的行文很講究文采,筆調輕松活潑,親切隨意,深入淺出。批評家常以生動的述說、形象的描繪和巧妙的比喻創(chuàng)造出富有詩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體可感的圖畫之中,盡量避免枯燥的說理和嚴謹?shù)恼撟C,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藝術魅力。現(xiàn)在也有些隨筆重在描述對文學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對知識的闡述,這類文章感情充沛,講求文采,可讀性很強。 文藝隨筆屬于雜文的范疇。 作者通過對文學史上三個“煉字”的實例進行分析,并聯(lián)系實際寫作中的一些流弊,自然而然地闡明了“咬文嚼字”的精髓,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既要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

11、達,并且旗幟鮮明地擺出了自己的觀點:在文學上,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都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答案】?、僮盅鄄煌∫馕恫煌、趪乐斍趭^ 推陳出新 一、閱讀課文第1~4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1.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 ①開門見山,敘述郭沫若改詞語的例子,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引出下文,為下文闡述觀點做鋪墊。 2.作者舉《水滸》和《紅樓夢》的例子,用意分別是什么?                        

12、                                                   【答案】 舉《水滸》的例子是以《水滸》里的用語為依據(jù),強調“你這”句式帶有強烈的憎惡色彩,對“你這什么”的表達作用分析得細致入微。舉《紅樓夢》的例子是以《紅樓夢》里茗煙罵金榮的話為依據(jù),進一步闡明“你是”式句子在一定語境里也有諷刺性,對“你是什么”的表達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徹。 二、閱讀課文第5~6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3.試賞析“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里,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lián)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系,有如輪外圓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各不同,變化莫測”一

13、句中比喻修辭的運用。                                                                           【答案】 將字的直指義比作“月輪”,形象生動地說明直指義的特點是“明顯而確實”的;將字的聯(lián)想義比作“輪外圓暈,暈外霞光”,以此來說明字的聯(lián)想義是“變化莫測”的,不是明顯而確實的。 4.根據(jù)文意回答,“聯(lián)想”“習慣”“套板反應”之間的關系如何?為什么說“套板反應”和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仇敵?                                                                    

14、                                                                                 【答案】?、俾?lián)想起于習慣,因習慣而滑入“套板反應”;②“套板反應”是走熟路、走老路、無創(chuàng)新,所以說“套板反應”和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仇敵。 三、閱讀課文第7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5.“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弊髡哒娴氖恰半S便”舉的文中的例子嗎?請簡要說明理由。                                                                          

15、                                      【答案】?、僮髡卟皇请S便舉的幾個例子。②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文中前三個例子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說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為什么要咬文嚼字;后兩個例子是有關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的,說明咬文嚼字是文學創(chuàng)作有所創(chuàng)新的保證,即怎樣咬文嚼字。因此,這幾個例子并非隨便列舉的,而是根據(jù)文章論述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列舉的。 四、閱讀全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6.課文貫串著一個總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系。作者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                                                

16、                                                                                                     【答案】 作者反復強調,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強調語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強調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這個觀點抓住了語言的本質,抓住了推敲語言文字的本質,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閱讀時,品味語言,要品味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作時,推敲文字,要從根本上調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務求透徹,情感務求凝練,這樣才能恰當?shù)厥褂谜Z言文字。

17、 話題:本文作者提倡讀書要“咬文嚼字”,而陶淵明、馬南邨卻提倡讀書要“不求甚解”。對朱光潛與陶淵明、馬南邨的不同見解,你是怎樣看的? 學生甲:讀書應該“咬文嚼字”。“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都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本烷喿x說,就是要求精讀,不放過一字一句,要細細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讀,就是古人說的,做到“字訓其義,句貫其義,文尋其脈,篇會其旨”,逐步進入“字會、意會、情會、理會、神會”的境界。 我的觀點:                                                                                            

18、                                                                                             【答案】 (示例)閱讀要“不求甚解”。讀書主要在于“會意”,就是領會書的精神,而不要去進行煩瑣、牽強的解釋。像讀經(jīng)典著作,就是要領悟它的精神實質,而不能只死摳它的一些字句。 1.寫作特色 事例典型,論證有力 本文用例十幾個,但并無累贅之感,除了以例分析、由例入理之外,用例充分典型而具有代表性,事例生動形象,為文章增加了文采也是原因之一。首先,作者所舉用字成功之例,一般都是名著名篇中的名句

19、,事例生動,不會讓人感到索然無味。其次,作者取例時常變換角度,如第一部分中的幾個事例,盡管都是在說文字與思想、感情之間的密切關系,但角度卻完全不同。如作者為了剖析“是”與“這”兩字的區(qū)別,先后選取了《水滸》和《紅樓夢》的例子,強調“是”與“這”不單是文字之爭,而且涉及“思想感情”的意味。再次,作者對自己所選取的事例能夠進行重新審視,使之更有力地論證自己的觀點。 2.寫法指導 舉例論證顯真實 舉例論證是議論文寫作最重要的論證手段,如何更好地發(fā)揮舉例論證的作用呢? (1)例前有導語。 就是在舉出事例之前要有關于觀點和事例的聯(lián)系的話語,不能在觀點之后很突然地舉例,造成了內容的不連接,語言的

20、不流暢,所以在舉例之前要有一兩句簡短的過渡語,讓觀點和例子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 (2)敘例有方法。 ①單個材料的敘述。 一般而言,議論文敘例應是針對構成論點的要素進行概括的敘述,不使用描寫,刪去與論點關系不大的內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盤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②多個材料的敘述。 a.排比法。 列舉排比,簡短有力。采用列舉的方式,一口氣鋪陳若干個事例,形成流瀉奔騰的氣勢,這成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b.對比法。 運用這種方法舉出事例進行論證,可以讓讀者更清楚地分清真與假、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從而鮮明地表達作者的見解和主張。 (3)敘述有變化。 敘中帶議,凸顯事理。 事例的使用可

21、以是多種多樣的,把事例敘述完再議論是常用的方法,當然我們也可以邊敘述事例邊議論,形成夾敘夾議的敘述方式。 這是“敘、議、敘”的形式。其中的“議”是再“敘”的鋪墊。 3.遷移應用 下面是一段文字的論點,請你在后面添加兩個事例論據(jù)。要求上下文銜接、連貫。 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羨慕那些一鳴驚人之才。其實,一鳴之前必有百鳴、千鳴、萬鳴,只是未使人驚而已。                                                                                                                   

22、                                  【答案】 達·芬奇畫《蒙娜麗莎》之前,作畫何止萬千,據(jù)說他畫蛋就畫了好幾十天。莫泊桑的成名小說《羊脂球》發(fā)表前曾被退稿四十九次,稿紙堆起來有書桌般高。 1.課內素材 “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對郭沫若,對王若虛,對韓愈,盡管他們都是名人,但朱光潛不盲從,發(fā)表了與他們不同的見解。郭沫若也是一位語言大師,當有人提醒他用“這”比用“是”要好時,他就不假思索,把這種修改方法移用到其他的文句上,這說明郭老并未明白這種改法的道理。朱光潛先生糾正了他的說法。尤其韓愈對“推敲”的意見,似乎成了定論,獲得許多人的認同,

23、對此,朱先生并沒有因為用“敲”比用“推”好的提出者是韓愈就輕易同意大家都認同的觀點和看法,而是進行一番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相反的看法,發(fā)表了自己個性化的見解……“‘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敝煜壬鷮ξ淖趾臀膶W的探討和研究正是基于這種不迷信先哲、名人和權威,打破了常規(guī)的思維習慣,才會有如此獨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 【應用角度】 “推陳翻新”“思考”“懷疑”“態(tài)度”“不盲從”等。 2.精彩應用 “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敝旃鉂撓壬倪@句話道出了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撼山易,

24、撼傳統(tǒng)難,但如果擁有創(chuàng)新的力量,就會創(chuàng)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輝煌奇跡。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文學體裁的先河,譜寫了為后人津津樂道的“史家之絕唱”的經(jīng)典;唐宋八大家拋棄了前代散文陳舊腐朽的語言風格,匠心獨運,創(chuàng)造了一種別開洞天、耳目一新的新文學體裁,好個“不廢江河萬古流”的無盡暢快;梁羽生、金庸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高遠意境,推陳出新、銳意改革,創(chuàng)立了新派武俠小說,使中國傳統(tǒng)俠客小說于揚棄中獲得新生,真?zhèn)€爐火純青、淋漓盡致是也。 詩與直覺 朱光潛 ①無論是欣賞或是創(chuàng)造,都必須見到一種詩的境界。這里“見”字最緊要。凡所見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

25、詩的境界。一種境界是否能成為詩的境界,全靠“見”的作用如何。 ②詩的“見”必為“直覺”。有“見”即有“覺”,覺可為“直覺”,亦可為“知覺”?!爸庇X”必須是對于個別事物的知,“知覺”必須是對于諸事物中關系的知,亦稱“名理的知”。例如,看見一株梅花,你覺得“這是梅花”,“它是冬天開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來插瓶或送人”等,你所覺到的是梅花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就是它的“意義”。意義都從關系見出,了解意義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為B”的公式表示出來。認識A為B,便是知覺A,便是把所覺對象A歸納到一個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無意義,必須與B、C等發(fā)生關系才有意義。我們的

26、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須把A當作一塊踏腳石,跳到與A有關系的事物B、C等上去。但是所覺對象除開它的意義之外,尚有它本身的形象。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的形象在你心中所現(xiàn)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 ③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它是“直覺的知”的內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內容。比如說崔顥的《長干曲》,你必須在一頃刻中把它所寫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鮮的圖畫,或是一幕生動的戲劇,讓它籠罩住你的全部意識,使你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

27、都暫時忘卻。在這一頃刻中你不能同時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絕”“它用平聲韻”“橫塘是某處地名”“我自己曾經(jīng)被一位不相識的人認為同鄉(xiāng)”之類的聯(lián)想。這些聯(lián)想一發(fā)生,你立刻就從詩的境界遷移到名理世界和實際世界了。 ④這番話并非否認思考和聯(lián)想對于詩的重要性。作詩和讀詩,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聯(lián)想,至于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lián)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聯(lián)想時,你的心思在旁馳博騖,絕不能同時直覺到完整的詩的境界。思想與聯(lián)想只是一種醞釀工作。直覺的知常進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釀成直覺的知,但絕不能同時進行,因為心本無二用,而直覺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視。讀一首詩和作一首詩都常須經(jīng)過艱苦思索,思索之后

28、,一旦豁然貫通,全詩的境界于是像靈光一現(xiàn)似的突現(xiàn)在眼前,使人心曠神怡,忘懷一切。這種現(xiàn)象通常被人稱為“靈感”。詩的境界的突現(xiàn)都起于靈感。靈感亦并無神秘之處,它就是直覺,就是“想象”,也就是禪家所謂的“悟”。 ⑤一個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覺中成為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就還沒有完整的形象,就還不能成為詩的境界。一首詩如果不能令人當作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看,那還有蕪雜湊塞或空虛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詩。古典派學者向來主張藝術須有“整一”,實在有一個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讀者心中能成為一種完整的獨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刪改) 1.學開頭 第①段作者運用反復用詞的手法,引出話題,并引起思考:“見”如何才能升華為“詩的境界”? 2.學舉例 第③段以崔詩為例,表明讀詩時必須要聚精會神地專注于對象本身,才能直覺出詩所寫的情境(即詩的境界)。 3.學分析 第④段客觀地看待思考對于形成詩的境界的作用:通過艱苦的思索,會產(chǎn)生靈感,使詩的境界得以突現(xiàn)而出。 最新精品資料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