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蘇教版選修四作業(yè):專題1 第2單元第1課時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二化學蘇教版選修四作業(yè):專題1 第2單元第1課時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化學反應原理》專題一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專題一第二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原電池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原電池中的電解質不一定處于溶液狀態(tài)
B. 若欲使原電池處于工作狀態(tài),必須形成閉合回路
C. 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前面的金屬總是作負極,排在后面的金屬總是作正極
D. 負極總是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總是發(fā)生還原反應
2.把a、b、c、d四塊金屬浸入稀H2SO4中,用導線兩兩
2、相連可以組成各種原電池。若a、b相連時a溶解;c、d相連時c為負極;a、c相連時,c極上產(chǎn)生大量氣泡;b、d相連時,b為正極,則四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為 ( )
A.a(chǎn)>b>c>d B.a(chǎn)>c>d>b C.c>a>b>d D.b>d>c>a
3.一定量的鋅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為了加快反應的速率,但又不影響生成氫氣總
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入少量醋酸鈉固體
3、 B.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
C.加入少量銅粉 D.加入少量鐵粉
4.如圖所示裝置,電流計G發(fā)生偏轉,同時A極逐漸變粗、B極逐漸變細,C 為電解質溶液,則A、B、C 應是下列各組中的 ( )
A.A是Zn,B是Cu,C為稀H2SO4
B.A是Cu,B是Zn,C為稀H2SO4
C.A是Fe,B是Ag,C為AgNO3液
D.A是Ag,B是Fe,C為AgNO3液
5.鉛蓄電池的兩極分別為Pb、PbO2,電解質溶液為H2SO4,工作時的反應為
Pb+PbO2+2H2SO4=2PbSO4+2
4、H2O,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Pb為正極被氧化 B.溶液的pH不斷減小
C.只向PbO2處移動 D.電解質溶液pH不斷增大
6.某原電池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可以實現(xiàn)上述反應的原電池 ( )
正極
負極
電解質溶液
A
Cu
Fe
Fe2 (SO4)3
B
Sn
Fe
FeCl3
C
Ag
Fe
CuSO4
D
Fe
Zn
Fe2(SO4)3
7.堿性電池具有容量大、放電電流大的特點,因
5、而得到廣泛應用。鋅-錳堿性電池以氫氧化鉀溶液為電解液,電池總反應式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電池工作時,鋅失去電子
B.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MnO2(s)+H2O(1)+2e—=Mn2O3(s)+2OH—(aq)
C.電池工作時,電子由正極通過外電路流向負極
D.外電路中每通過0.2mol電子,鋅的質量理論上減小6.5g
8.用銅片、銀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導線和鹽橋(裝有瓊脂-KNO3的U型管)構成一個原電池。以下有關該原電池的
6、敘述正確的是 ( )
①在外電路中,電流由銅電極流向銀電極 ②正極反應為:Ag++e-=Ag
③實驗過程中取出鹽橋,原電池仍繼續(xù)工作
④將銅片浸入AgNO3溶液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與該原電池反應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鹽橋
X
Y
A
CuSO4溶液
電流計
Ag
9.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2Ag+(aq)+Cu(s) = Cu2+(aq)+2Ag(s)設計的原電池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電極X的材料是 ;電解質溶
7、液Y是 ;
(2)銀電極為電池的 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X電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
(3)外電路中的電子是從 電極流向 電極。
10.普通鋅-錳干電池是普遍使用的化學電池,其中含有MnO2、NH4Cl、ZnCl2等糊狀物。以鋅筒為負極材料,石墨為正極材料。工作時反應方程式是:
Zn+2MnO2+2NH4+=Zn2++Mn2O2+2NH2+H2O
(1)試寫出干電池放電時的正、負電極反應式:
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負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電池用久了就會變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正極反應中,前后經(jīng)歷下列反應:2NH4++2e-=2NH3+H2;2MnO2+H2=Mn2O3+H2O,如果沒有MnO2參與,干電池將難于持續(xù)穩(wěn)定工作。
試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