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案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案例(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春江水暖鴨先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案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何以謂體驗?“春江水暖鴨先知”,體驗是對文本語言的觸摸,包括它的溫度,呼吸,色彩,形象。體驗是和文本真對話,真正走進文本語境中去。體驗是閱讀的具體化,同時又是讀者對文本的一種創(chuàng)造,一種融合了自己情感的加工。抽象的文字附著了自己的感情,融化為了自己的生命,體驗成了自我的生命超越。德國思想家威廉?狄爾泰從生命哲學出發(fā),認為“體驗”不同于“經驗”、“意識”,而是特指“生命體驗”。從
2、這一意義上來說,語文教學狀態(tài)下的閱讀活動就是一個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獲得個性化生命情感的體驗過程。因此,閱讀教學不可能脫離學生的主體體驗,而必須以學生的主動體驗為主要方式對之進行有意義的構建。那么具體如何建構主體體驗的課堂學習情境呢?這就要求老師能在體驗教學中選擇有效的行為策略,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學《面朝大?!〈号ㄩ_》這篇課文時主要選擇了以下幾種策略:?
一、?音樂渲染,初步體驗?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比藗儗τ谝魳返捏w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如李煜的《虞美人》,學生通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
3、水向東流”一句,可以理解詩人“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愁緒。同時音樂又是一門充滿美的藝術學科,旋律、和聲、節(jié)奏無處不美,只要音樂響起,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抓住這種心理狀態(tài)。我采用了歌曲:胡畔的《面朝大?!〈号ㄩ_》導入,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走進文本。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美,很快就吸引了學生,同時這首歌曲的旋律中也隱約透露出了詩人表面向往幸福內心卻又極度孤獨的復雜心緒,這樣有助于引導學生初步體驗詩歌的內容與情感。?
二、?以讀促悟,深層體驗?
學生理解文本,需要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才能與文本真正對話。因此只有反復地充滿激情的誦讀,才會使學生腦海里有情有景,形成自己獨特的感悟,進
4、入深層次的豐富的感情體驗。但學生讀書遍數(shù)多,難免給人重復之感,這就要求師生對每一遍讀都有其明確的目的性。根據(jù)具體的朗讀要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學讀——品讀——析讀。?
學讀即學習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在朗讀之前我要求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挺胸、直背、抬頭、拿書,放開聲音。然后讓學生先自己朗讀而后討論朗讀時要注意的地方。反應很積極,總共得出了這樣幾個注意點:短句可讀得快一些,洪亮一些,如“喂馬”、“劈柴”、“周游世界”等,應讀出熱烈的向往之情。長句可讀得緩慢低沉些,緩中帶剛,但不要“斷氣”。如“給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等,
5、應讀出海子內心的溫柔博愛之情。“我的”、“溫暖”這些詞語可適當強調。在讀三個“愿你”的時候,語速和語氣要有層次感。重復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只愿”后可以略作停頓,后一次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比前一次緩慢深沉些,造成聲音停止、情思不斷的效果。接著為鞏固這些注意點以便更深地體驗作者的情感,我建議男女生合讀:男生讀第一節(jié),應讀得洪亮、熱烈;女生讀第二節(jié),應讀得深情、溫柔;大家齊讀第三節(jié),應得出圣潔、博愛之情,讀出真誠的祝福。此時“學讀”已逐漸進入佳境,為達到高潮,我請班上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作范讀,并給配上音樂。最后老師自己也加入其中,傾情投入,以身示范。應該說通過自讀,合讀,同學范
6、讀,老師范讀,配音讀等方法,這一步的體驗學習基本達到。?
析讀——朗讀中對文本進行文意、文理、文情的分析。詩歌最本質的特征是意象的組合,了解詩歌意象是把握詩歌情感的關鍵。同時詩歌中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在一種格律里面的,而建設、轉化格律押韻的美,主要是通過“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的。這里就要求學生通過尋找、分析意象進而“美讀”,達到與文本親密接觸。這里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四人小組討論進而交流成果。以第一節(jié)為例,同學們找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喂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等意象后,得出詩人向往一種平凡、簡單、自由、清新的遠離喧囂的田園式生活,并體驗到詩人此時的內心是充滿幸福的
7、。為更準確的體驗這種情感,我建議同學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體驗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幸福,并用詩化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大家共同分享。?
接著同學們在反復讀的過程中還抓住了個別細節(jié)處體會到了隱藏于詩人內心的深沉情感:極度孤寂。如一個同學對“從明天起”這樣分析:表明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懊魈臁钡男腋V荒苁窃娙藷崆械钠谂巍⒚篮玫你裤?,寄寓了詩人善良、真摯的意愿和對理想熱烈的追求。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它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更體現(xiàn)了詩人迷茫的心理狀態(tài),一結合寫作日期,我們馬上可想到這首詩寫于海子死前的兩個月,此時他正處于“精神之冬”,詩中的春暖花開只是向往而已。有同學還對“只愿”這一詞進行分析也非常到
8、位。正是有了充分的朗讀,學生獨特的感悟,豐富的體驗才會源源不斷的生成。?
品讀——對文本進行總的評點,在把握整體感情基調的基礎上吟誦,品味。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整合。這首詩的學習難點是把握詩人幸福情感背后的那份孤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那份矛盾。我先引進了海子的《秋》以比較閱讀,重復三次的“秋天深了”,正加強了理想沒有實現(xiàn)的焦灼。接著向學生介紹詩人的總體情況,一改開門見山介紹作者的方法,為的是有的放矢。最后,為創(chuàng)設更好的體驗情境,我建議全體起立,滿懷感情的齊讀這首詩,以送給在天堂的海子,同時把詩歌的題目改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致海子。課后我還布置了一份作業(yè):用錄音機錄下自己朗誦的聲
9、音,有條件的還可以配上音樂,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讓他們在誦讀的過程中又一次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
三、板書新穎,審美體驗?
板書作為教學內容的濃縮,是窺斑見豹的“課眼”。它以最簡約的形態(tài)提煉最大的教學容量和復雜教學思維流程,顯示教師以簡馭繁的智慧與學識,恰如巴爾扎克所言:“藝術家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卑鍟路f別致,在于它挖掘課文潛在的構思線索,化隱為顯,以圖析文,從而庖丁解牛似地將課文的內在結構外化為課堂教學的直觀形式,通過視覺給學生以審美體驗,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同時板書形式追求形象生動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詞、短語并配以動態(tài)、立體又具美感的簡筆幾何圖案(線條、符號、色彩),藝術地將主要教學內容定格在黑板上,產生和諧感、鮮明感和流動感。為此對這篇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潤學生心田的是文中的真、善、美,文中奔涌著的作者那濃濃的情。語文教學必須遵循“自主體驗原則”。把課堂讓給學生,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表達的自由交給學生,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和教師共同煥發(fā)生命活力的、體驗生命激情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