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shù)學復習 17-18版 第5章 第28課 函數(shù)建模問題(二)——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高考數(shù)學復習 17-18版 第5章 第28課 函數(shù)建模問題(二)——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數(shù)學復習 17-18版 第5章 第28課 函數(shù)建模問題(二)——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28課 函數(shù)建模問題(二)——三角函數(shù)、解三角形 [最新考綱] 內容 要求 A B C 正(余)弦定理及其應用 √ 1.仰角和俯角 在同一鉛垂平面內的水平視線和目標視線的夾角,目標視線在水平視線上方時叫仰角,目標視線在水平視線下方時叫俯角.(如圖①). ① ?、? 圖28-1 2.方位角和方向角 (1)方位角:從指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水平角,如B點的方位角為α(如圖②). (2)方向角:相對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東30°等. 1.(思考辨析)判斷下列結論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從A處
2、望B處的仰角為α,從B處望A處的俯角為β,則α,β的關系為α+β=180°.( ) (2)俯角是鉛垂線與視線所成的角,其范圍為.( ) (3)方位角與方向角其實質是一樣的,均是確定觀察點與目標點之間的位置關系.( ) (4)如圖28-2,為了測量隧道口AB的長度,可測量數(shù)據(jù)a,b,γ進行計算.( ) 圖28-2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編)如圖28-3,已知A,B兩點分別在河的兩岸,某測量者在點A所在的河岸邊另選定一點C,測得AC=50 m,∠ACB=45°,∠CAB=105°,則A,B兩點的距離為________m. 圖28
3、-3 50 [因為∠ACB=45°,∠CAB=105°,所以∠B=30°.由正弦定理可知=,即=,解得AB=50 m.] 3.在200米高的山頂上,測得山下一塔頂與塔底的俯角分別為30°,60°,則塔高為________米. [如圖所示,山的高度MN=200米,塔高為AB,CN=MB=,AC===.所以塔高AB=200-=(米).] 4.如圖28-4,為了研究鐘表與三角函數(shù)的關系,建立如圖所示的坐標系,設秒針尖位置P(x,y).若初始位置為P0,當秒針從P0(注:此時t=0)正常開始走時,那么點P的縱坐標y與時間t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________. 圖28-4 y=sin
4、[設點P的縱坐標y與時間t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y=sin(ωt+φ).由題意可得,函數(shù)的初相位是.又函數(shù)周期是60(秒)且秒針按順時針旋轉,即T==60,所以|ω|=,即ω=-,所以y=sin.] 5.(教材改編)點P在直徑AB=1的半圓上移動(如圖28-5所示),過P作圓的切線PT且PT=1,∠PAB=α,則α=________時,四邊形ABTP面積最大. 圖28-5 [∵AB是圓的直徑,∴∠APB=90°, 又AB=1,故PA=cos α,PB=sin α. ∴S四邊形ABTP=S△PAB+S△TPB=sin αcosα+sin2α =sin 2α+ =sin+. ∵α∈,
5、-<2α-<, ∴當2α-=,即α=時 S四邊形ABTP最大.] 測量問題 角度1 測量距離 如圖28-6,A,B兩點在河的同側,且A,B兩點均不可到達,要測出AB的距離,測量者可以在河岸邊選定兩點C,D,若測得CD= km,∠ADB=∠CDB=30°,∠ACD=60°,∠ACB=45°,求A,B兩點間的距離. 圖28-6 [解] 在△ADC中,CD=,∠ACD=60°,∠ADC=30°+30°=60°, ∴△ADC為正三角形,即AC=CD=. 在△BDC中,∠DBC=180°-30°-45°-60°=45°. 由正弦定理得, =, ∴BC==. 在△
6、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2×××=, ∴AB=(km). 所以A,B的距離為km. 角度2 測量高度 如圖28-7,一輛汽車在一條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駛,到A處時測得公路北側一山頂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駛600 m后到達B處,測得此山頂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為30°,則此山的高度CD=______m. 圖28-7 100 [由題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 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解得BC=300 m. 在Rt△BCD中,CD=BC·tan 30°=300× =10
7、0(m).] 角度3 測量角度 在海岸A處,發(fā)現(xiàn)北偏東45°方向、距離A處(-1)海里的B處有一艘走私船;在A處北偏西75°方向、距離A處2海里的C處的緝私船奉命以10海里/小時的速度追截走私船.同時,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時的速度從B處向北偏東30°方向逃竄,問緝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多長時間? 【導學號:62172152】 [解] 設緝私船t小時后在D處追上走私船,則有CD=10t,BD=10t. 在△ABC中,AB=-1,AC=2,∠BAC=120°. 根據(jù)余弦定理,可得 BC= =, 由正弦定理,得sin∠ABC=sin∠BAC=×=,∴∠ABC
8、=45°,因此BC與正北方向垂直. 于是∠CBD=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BCD===, ∴∠BCD=30°,又=, 即=,得t=.∴當緝私船沿北偏東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小時. [規(guī)律方法] 1.研究測量距離(高度)問題,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是:選擇合適的輔助測量點,構造三角形,將問題轉化為求某個三角形的邊長問題,從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2.測量角度問題應關注以下三點 (1)測量角度時,首先應明確方位角及方向角的含義. (2)求角的大小時,先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弦或余弦值. (3)在解應用題時,要根據(jù)題意正確畫出示意圖,通過這一步可將實
9、際問題轉化為可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的問題,解題中也要注意體會正、余弦定理“聯(lián)袂”使用的優(yōu)點. 方案設計的問題 (2017·蘇州期中)如圖28-8,在海岸線l一側C處有一個美麗的小島,某旅游公司為方便游客,在l上設立了A,B兩個報名點,滿足A,B,C中任意兩點間的距離為10 km.公司擬按以下思路運作:先將A,B兩處游客分別乘車集中到AB之間的中轉點D處(點D異于A,B兩點),然后乘同一艘輪游輪前往C島.據(jù)統(tǒng)計,每批游客A處需發(fā)車2輛,B處需發(fā)車4輛,每輛汽車每千米耗費2元,游輪每千米耗費12元.設∠CDA=α,每批游客從各自報名點到C島所需運輸成本為S元. 圖28-8 (1)寫出S
10、關于α的函數(shù)表達式,并指出α的取值范圍; (2)問:中轉點D距離A處多遠時,S最??? 【導學號:62172153】 [解] (1)由題知在△ACD中,∠CAD=,∠CDA=α,AC=10,∠ACD=-α. 由正弦定理知==, 即CD=,AD=, 所以 S=4AD+8BD+12CD=12CD-4AD+80=+80 =20+60. (2)S′=20, 令S′=0得cos α=. 當cos α>時,S′<0;當cos α<時,S′>0, 所以當cos α=時,S取得最小值, 此時sin α=,AD==5+, 所以中轉點C距A處 km時,運輸成本S最?。? [規(guī)律方法] 此類問
11、題常以正、余弦定理為解題切入點,通過引入?yún)⒆兞俊唉痢苯㈥P于三角函數(shù)的解析式,在此基礎上,借助最值工具(如:三角函數(shù)的有界性、導數(shù)或基本不等式)求解函數(shù)最值,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變式訓練1] 如圖28-9,兩座建筑物AB,CD的底部都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且均與水平面垂直,它們的高度分別是9 m和15 m,從建筑物AB的頂部A看建筑物CD的視角∠CAD=45°. 圖28-9 (1)求BC的長度; (2)在線段BC上取一點P(點P與點B,C不重合),從點P看這兩座建筑物的視角分別為∠APB=α,∠DPC=β,問點P在何處時,α+β最?。? [解] (1)作AE⊥CD,垂足E,則CE=9
12、,DE=6,設BC=x,
則tan∠CAD=tan(∠CAE+∠DAE)===1,
化簡得x2-15x-54=0,
解得x=18或x=-3(舍).
所以,BC的長度為18 m.
(2)設BP=t,則CP=18-t(0
13、0恒成立,所以f(t)<0, 所以tan(α+β)<0,α+β∈, 因為y=tan x在上是增函數(shù),所以當t=15-27時,α+β取得最小值. 答:當BP為(15-27)m時,α+β取得最小值. 三角函數(shù)模型的簡單應用 如圖28-10,一個水輪的半徑為4 m,水輪圓心O距離水面2 m,已知水輪逆時針旋轉且每分鐘轉動5圈.如果當水輪上點P從水中浮現(xiàn)時(圖中點P0)開始計算時間. 圖28-10 (1)將點P距離水面的高度z m表示為時間t s的函數(shù),求其解析式; (2)求點P第一次到達最高點時所需要的時間. [解] (1)以水平方向為x軸,豎直方向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14、(圖略),設角φ是以Ox為始邊,OP0為終邊的角,OP每分鐘內所轉過的角為5×2π,OP每秒鐘內所轉過的角為=, 得z=4sin+2, 當t=0時,z=0,得sin φ=-, 即φ=-,故所求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z=4sin+2. (2)令z=4sin+2=6, 得sin=1, 所以t-=,得t=4, 故點P第一次到達最高點大約需要4 s. [規(guī)律方法] 1.三角函數(shù)模型在實際中的應用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用已知的模型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二是把實際問題抽象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建立三角函數(shù)模型解決問題,其關鍵是合理建模. 2.建模的方法是認真審題,把問題提供的“條件”逐條地“翻譯”成“數(shù)學
15、語言”,這個過程就是數(shù)學建模的過程. [變式訓練2] 某實驗室一天的溫度(單位:℃)隨時間t(單位:h)的變化近似滿足函數(shù)關系:f(t)=10-cost-sint,t∈[0,24). (1)求實驗室這一天的最大溫差; (2)若要求實驗室溫度不高于11 ℃,則在哪段時間實驗室需要降溫? [解] (1)因為f(t)=10-2 =10-2sin, 又0≤t<24, 所以≤t+<,-1≤sin≤1. 當t=2時,sin=1; 當t=14時,sin=-1. 于是f(t)在[0,24)上取得最大值12,取得最小值8. 故實驗室這一天最高溫度為12 ℃,最低溫度為8 ℃,最大溫差為4
16、℃. (2)依題意,當f(t)>11時實驗室需要降溫. 由(1)得f(t)=10-2sin, 故有10-2sin>11, 即sin<-. 又0≤t<24,因此<t+<,即10<t<18. 故在10時至18時實驗室需要降溫. [思想與方法] 解三角形應用題的兩種情形 (1)已知量與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個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已知量與未知量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三角形,這時需作出這些三角形,先解夠條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時需設出未知量,從幾個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組),解方程(組)得出所要求的解. [易錯與防范] 1.“方位角”與“方向
17、角”的區(qū)別:方位角大小的范圍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圍一般是. 2.在實際問題中,可能會遇到空間與平面(地面)同時研究的問題,這時最好畫兩個圖形,一個空間圖形,一個平面圖形,這樣處理起來既清楚又不容易出現(xiàn)錯誤. 課時分層訓練(二十八) A組 基礎達標 (建議用時:30分鐘) 1.(2017·淮海中學模擬)如圖28-11,有一塊半徑為R的半圓形空地,開發(fā)商計劃征地建一個矩形游泳池ABCD和其附屬設施,附屬設施占地形狀是等腰△CDE,其中O為圓心,A,B在圓的直徑上,C,D,E在圓周上. 圖28-11 (1)設∠BOC=θ,征地面積記為f(θ),求f(θ)的表達式; (2
18、)當θ為何值時,征地面積最大? 【導學號:62172154】 [解] (1)連結OE,OC,可得OE=R,OB=Rcos θ,BC=Rsin θ;θ∈. ∴f(θ)=2S梯形OBCE=R2(sin θcos θ+cos θ)θ∈. (2)f′(θ)=-R2(2sin θ-1)(sin θ+1). 令f′(θ)=0, ∴sin θ+1=0(舍)或者sin θ=. ∵θ∈, 當θ∈時, f′(θ)>0;當θ∈時,f′(θ)<0, ∴當θ=時,f(θ)取得最大值. 答:θ=時,征地面積最大. 2. (2017·鎮(zhèn)江期中)廣告公司為某游樂場設計某項設施的宣傳畫,根據(jù)該設施的外觀,設
19、計成的平面圖由半徑為2m的扇形AOB和三角區(qū)域BCO構成,其中C,O,A在一條直線上,∠ACB=,記該設施平面圖的面積為S(x) m2,∠AOB=x rad,其中<x<π. 圖28-12 (1)寫出S(x)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 (2)如何設計∠AOB,使得S(x)有最大值? [解] (1)由已知可得∠CBO=x-,S扇形AOB=lr=2x, 在△BCO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CO=2(sin x-cos x), 從而S△CBO=BO·CO·sin∠BOC=2sin2x-2sin xcos x, 所以S(x)=2sin2x-2sin xcos x+2x=2sin x(s
20、in x-cos x)+2x. (2)S′(x)=2(sin 2x-cos 2x)+2=2sin+2, 由S′(x)=0,解得x=, 令S′(x)>0,解得<x<,所以增區(qū)間是; 令S′(x)<0,解得<x<π,所以減區(qū)間是; 所以S(x)在x=處取得最大值是2+ m2. 答:設計成∠AOB=時,該設施的平面圖面積最大是2+ m2. B組 能力提升 (建議用時:15分鐘) 1.(2017·無錫期中)如圖28-13,某自行車手從O點出發(fā),沿折線O-A-B-O勻速騎行,其中點A位于點O南偏東45°且與點O相距20千米.該車手于上午8點整到達點A,8點20分騎至點C,其中點C位于
21、點O南偏東(45°-α)(其中sin α=,0°<α<90°)且與點O相距5千米(假設所有路面及觀測點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圖28-13 (1)求該自行車手的騎行速度; (2)若點O正西方向27.5千米處有個氣象觀測站E,假定以點E為中心的3.5千米范圍內有長時間的持續(xù)強降雨.試問:該自行車手會不會進入降雨區(qū),并說明理由. 【導學號:62172155】 [解] (1)由題意知,OA=20,OC=5,∠AOC=α,sin α=. 由于0°<α<90°,所以cos α==. 由余弦定理,得AC==5. 所以該自行車手的行駛速度為=15(千米/小時). (2)如圖,設直線OE與A
22、B相交于點M.在△AOC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OAC===, 從而sin∠OAC===. 在△AOM中,由正弦定理,得: OM===20. 由于OE=27.5>20=OM,所以點M位于點O和點E之間,且ME=OE-OM=7.5. 過點E作EH⊥AB于點H,則EH為點E到直線AB的距離. 在Rt△EHM中, EH=EM·sin∠EMH=EM·sin∠EMH=EM·sin(45°-∠OAC)=7.5×=<3.5. 所以該自行車手會進入降雨區(qū). 2.(2017·啟東中學高三第一次月考)如圖28-14,某廣場中間有一塊邊長為2百米的菱形狀綠化區(qū)ABCD,其中BMN是半
23、徑為1百米的扇形,∠ABC=.管理部門欲在該地從M到D修建小路:在弧MN上選一點P(異于M,N兩點),過點P修建與BC平行的小路PQ.問:點P選擇在何處時,才能使得修建的小路與PQ及QD的總長最???并說明理由. 圖28-14 [解] 連結BP,過P作PP1⊥BC垂足為P1,過Q作QQ1⊥BC垂足為Q1. 設∠PBP1=θ,=-θ 若0<θ<,在Rt△PBP1中,PP1=sin θ,BP1=cos θ, 若θ=,則PP1=sin θ,BP1=cos θ, 若<θ<,則PP1=sin θ,BP1=cos(π-θ)=-cos θ, ∴PQ=2-cos θ-sin θ. 在Rt△QBQ1中, QQ1=PP1=sin θ,CQ1=sin θ,CQ=sin θ, DQ=2-sin θ. 所以總路徑長 f(θ)=-θ+4-cos θ-sin θ, f′(θ)=sin θ-cos θ-1=2sin-1 令f′(θ)=0,得θ=. 當0<θ<時,f′(θ)<0, 當<θ<時,f′(θ)>0. 所以當θ=時,總路徑最短. 答:當BP⊥BC時,總路徑最短.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