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第19課 諫太宗十思疏第2課時同步練習含解析粵教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編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第19課 諫太宗十思疏第2課時同步練習含解析粵教版必修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新編語文精品資料
(備課精選)201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第19課 諫太宗十思疏第2課時同步練習(含解析)粵教版必修4
(分值:50分)
一、基礎知識(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終茍免而不懷仁 B.怨不在大,可畏唯人
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D.振之以威怒
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自牧:加強自我修養(yǎng)
B.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三驅:狩獵時,網開一面,以示有度
C.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 簡能:選拔有才能的人
D.勞神苦思,代下司職 司職:老百姓
2、
3.對下列句中加點的“以”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谡裰酝?
③則思虛心以納下 ④董之以嚴刑
A.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C.①③用法不同,②④用法不同
D.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
4.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B.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
C.弘茲九德
D.代下司職
二、文本閱讀(10分)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5~8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
3、,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
4、根本 固:動詞,使……牢固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縱情:盡情
C.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休:美
D.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深慎:特別謹慎
6.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情不勝其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君當神器之重 安步以當車
C.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D.貌恭而不心服 甲兵不勞而天下服
7.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5、
C.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8.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2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2分)
譯文:
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類文閱讀(17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題。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見長史鄭頲:“魏公①雖驟勝,而驍將銳士死傷略盡,又
7、府無見財,戰(zhàn)勝不賞。此二者不可以戰(zhàn)。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曰:“老儒常語耳!”征不謝去。
后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驛至黎陽。時李績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績得書,遂定計歸,而大發(fā)粟饋淮安王之軍。
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②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③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
8、(《新唐書·魏征列傳》)
注?、傥汗豪蠲?。②隱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以征典書檄 典:主管
B.征不謝去 謝:告辭
C.卒歸唐者 卒:通“猝”,倉促
D.不早自圖 圖:謀劃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賊糧盡且去 若屬皆且為所虜
B.會竇建德陷黎陽 會天大雨,道不通
C.威之所被半天下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D.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 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許諾,則得虎符
11.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魏征有遠見的一組是(
9、3分)( )
①有大志,通貫書術 ②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③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苷髋c書曰:“始魏公起叛徒……則大事去矣!”?、萁ǖ聰。c裴矩走入關,隱太子引為洗馬 ⑥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接應李密起義,李密從元寶藏的來信中,經??吹劫潛P魏征的話,于是催人召來了魏征。但魏征進十策獻秘計,李密都不予采用。
B.魏征給當時還是李密的部下的李績寫了一封信,勸說李績背叛李密而歸附
10、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天命歸于唐;二是李績處在必爭之地,處境十分危險。李績得信后聽從了魏征的意見。
C.竇建德攻破黎陽,捉住了魏征,并任他為官。后來竇建德被打敗,魏征和別人一起跑到關內,李建成任命他做了官。魏征根據當時的形勢,暗中勸說李建成早打主意對付李世民。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權力斗爭中,李建成遭到失敗。李世民責備魏征事前挑撥他們兄弟的關系,魏征卻坦言李建成招致失敗的原因在于他沒有聽從自己的意見。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1)少孤,落魄,棄貲產不營。(2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蓖跗髌渲?,無恨意。(3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
四、語言運用(11分)
14.在下文橫線處續(xù)寫句子。(1)(2)處的句式要與它前面畫線的句式相同。(3)處要從正反兩面對整段文字作總結。要求:續(xù)寫的句子要符合文意,與上下文銜接自然,文意貫通。(6分)
歷史是一面鏡子。假若當初商紂王能廣開言路,察納忠言,何至于落得個身敗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場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反過來說,如果當初齊威王不采納鄒忌的諷諫,又怎么能取得“戰(zhàn)勝于朝廷”的結果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綜上所述,不難看出:(3)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仔細觀察下面題為“家鄉(xiāng)‘巨’變”的漫畫,回答問題。(5分)
(1)請你說說上面這幅漫畫反映的是一個什么社會問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地是我們的生命線,請以“保護耕地”為主題寫一則公益廣告。(3分)
答: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D項中“振”通“震”,其他各句無通假字。]
2.D [司職:管理職事。]
3.D [①、③中的“以”譯為“而”,②、④中的“以”譯為“
15、用”。]
4.D [A項中“固”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牢固”;B項中“下”是名詞用作動詞,譯為“居……之下”;C項中“弘”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譯為“弘揚”。D項中無詞類活用。]
5.B [B項的“縱”是“放縱”的意思,“縱情”解釋為“放縱感情”。]
6.D [A項第一個“欲”解釋為“欲望”,第二個“欲”解釋為“愿意的”。B項第一個“當”解釋為“處于”,第二個“當”解釋為“當做”。C項第一個“積”解釋為“積蓄、積累”,第二個“積”解釋為“堆積、積聚”。D項兩個“服”都解釋為“服從”。]
7.C [C項中“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錯誤。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主要是為了說明歷
16、代君主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原因,也就是“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要守天下就得“恭儉下人”。]
8.(1)開頭做得好的國君的確很多,但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
(2)只要彼此竭盡誠心相待,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輕視別人,親骨肉之間也會變得像陌生人一樣。
9.C [卒:最后,終于。]
10.C [前一個“被”是“施及,加之于上”的意思,后一個“被”表被動。]
11.C [①、②、⑤都不能說明魏征具有遠見。]
12.A [李密是對發(fā)來的文書“稱善”;“說密”是勸說李密,并非“獻秘計”。]
13.(1)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從而落魄不得志,他拋棄自己的資財家產不去經
17、營。(貲,同“資”)
(2)(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早一點聽從我魏征的建議,就不會死于今日的災禍了。”秦王器重魏征的坦率,沒有不滿魏征的意思。(蚤,通“早”;器,動詞,器重,看重;直,坦直;恨,不滿。)
參考譯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從而落魄不得志,他拋棄自己的資財家產不去經營,有遠大的志向,通曉經典書籍和方術。隋末動亂,他扮作道士。武陽郡太守元寶藏發(fā)兵響應李密,任命魏征擔任書信及檄文的起草工作。李密每當看到了寶藏的書信以后,就稱贊寫得非常好,當聽說是魏征所寫,急忙征召他。魏征進獻十條計策來說服李密,都沒有得到采用。王世充攻打洛口,魏征拜見長史鄭頲說:“魏公雖然
18、能在短時間內打勝仗,但那些驍勇善戰(zhàn)的將士死傷將盡,而且府里沒有余財,戰(zhàn)勝敵人之后又沒有封賞。由于這兩點原因不能和他們作戰(zhàn)。如果疏通護城河,加高城墻,天長日久,敵兵糧食耗盡以后自然會撤退,到時我軍乘勝追擊,這是取勝的方法啊?!编嶎c說:“這是老生常談罷了!”魏征沒有告辭就走了。
魏征后來跟隨李密來到京城,很長時間都沒有出名。自己請求安撫山東地區(qū),于是被提拔為秘書丞,快馬來到黎陽。當時李績還是李密所封的太守,魏征寫信給他說:“當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喊,率幾十萬眾,他的威勢掩蓋半個天下,而他現(xiàn)在一敗之后,再無振作,最終歸附唐朝,本來就知道這天命使之有所歸附。如今您處于天下必爭之地,
19、不早日作打算,那么就成就不了大事了!”李績收到他的書信,于是定計歸附于唐,而后大量派送糧食給淮安王的軍隊。
剛好趕上竇建德攻陷了黎陽,俘獲了魏征,授偽官起居舍人。竇建德失敗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逃往關內,隱太子引薦他為太子洗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勸說太子早作打算。隱太子事敗以后,秦王責備魏征說:“你離間我們兄弟感情,怎么辦?”(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早一點聽從我魏征的建議,就不會死于今日的災禍了?!鼻赝跗髦匚赫鞯奶孤?,沒有不滿魏征的意思。
14.(1)假如當初袁紹能禮賢下士,虛心聽取許攸的勸告,何至于痛失烏巢、兵敗官渡呢
(2)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能聽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現(xiàn)“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3)善聽人言者,昌(納諫者,昌);拒納人言者,亡(止謗者,亡)
15.(1)反映了開發(fā)商盲目開發(fā)、占用國家土地資源,從而導致農民失地的社會問題。
(2)示例:為了我們的生存,請節(jié)約每一分耕地。
糧食是我們的生命線,沒有耕地,哪來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