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阿q正傳》教案合集.doc
《2019-2020年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阿q正傳》教案合集.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阿q正傳》教案合集.doc(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五冊 阿Q正傳 創(chuàng)新設計] 一、教學內容 認識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認識阿Q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一個落后的不覺悟的農民的典型。理解和鑒賞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在表現(xiàn)作品主題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二、課時安排 1.課時:三課時 2.課型:探究研討型 三、預習要求 了解《阿Q正傳》整篇小說的故事梗概。仔細閱讀課文,理出阿Q對革命態(tài)度的變化過程,理解小說描述這一過程的意義。注意課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體味其對人物刻畫及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 四、教學藍圖 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別是阿Q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進行探究和研討,剖析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結合小說的情節(jié)對阿Q精神勝利法作準確的詮釋,對魯迅先生之所以寫作《阿Q正傳》和傾注全力刻畫阿Q這一人物形象有較深刻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阿Q正傳》是魯迅對辛亥革命作批判性歷史總結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魯迅解剖“國民性”、塑造不朽的人物典型的最杰出的作品。這部小說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形象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更重要的是,魯迅先生以巨大的藝術概括力,在這部小說中塑造了阿Q這樣“一個落后的不覺悟的農民”的不朽典型,深刻地畫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的“國民的靈魂”,無情地解剖了民族根性中共同的弱點(這種弱點的集中表現(xiàn)就是“精神勝利法”),從而極大地震撼了民族的良知。自《阿Q正傳》問世以來,阿Q便成為一個共名,而改造國民性的弱點,克服“精神勝利法”也成了一切進步力量、有識之士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課文所節(jié)選的只是《阿Q正傳》中的七、八兩章,因此,我們要對課文作深入的探究與研討,必須注意兩點:一是把全書的主題,同七、八兩章著重表現(xiàn)的思想加以適當區(qū)分;二是把阿Q形象的總體性格特征與這兩章中突出表現(xiàn)的阿Q的思想性格側面加以適當區(qū)分。既不能以前者取代后者,更不能以后者涵蓋前者。當然兩者又不能截然割裂;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固然應放在對小說總體理解的框架中進行,但尤應以課文節(jié)選的內容為重點。 教學《阿Q正傳》這樣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課文,應引導學生作一些深入的探究和研討。探究和研討的重點是: 1.如何理解阿Q對革命的態(tài)度的變化過程及其意義 課文節(jié)選的兩章清晰地畫出了阿Q對革命的態(tài)度變化的思想規(guī)跡:痛恨革命→神往革命→情不自禁地歡呼革命→對革命充滿幻想和期待→對革命現(xiàn)狀疑惑和不滿→要求參加革命黨→革命愿望受到致命打擊→對革命絕望→對不準革命表示憤懣。 作品形象地展現(xiàn)了阿Q對革命由神往到幻滅的過程,其意義表現(xiàn)在如下三個層面:一、表現(xiàn)阿Q式農民的落后和不覺悟。這種落后和不覺悟主要反映在他對革命的錯誤認識上。阿Q對革命的理解是錯誤的,歸結起來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歡誰就是誰”。阿Q的革命目的只是快意于個人恩仇、奪取一些地主家的浮財、弄個女人這三件事。他分不清革命的陣線和對象,頭腦中一片混沌。他采取的革命方式無非是吶喊幾聲造反,去尼姑庵砸龍牌,把辮子盤到頂上而已。阿Q之所以如此落后和不覺悟,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長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革命黨人遠離他們。二、表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農民原來的社會地位,更沒有改變農民的精神面貌,他們依然在深重的封建枷鎖下生活。三、揭示了辛亥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經(jīng)驗教訓,那就是資產(chǎn)階級領導不了革命,中國革命的最終成功,必須教育和發(fā)動農民。魯迅先生在小說中向世人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歷史性的問號:中國革命該向何處去?這是作家展現(xiàn)阿Q對革命態(tài)度變化過程的更深層面上的意義。 2.如何理解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和實現(xiàn)小說主題的作用 本文所反映的時代較為遙遠,表現(xiàn)的主題也已成為過去的話題,所以閱讀課文時要注意把握課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課文的背景設置在未莊,未莊實際上就是當時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文章深刻描寫了辛亥革命風暴在城里興起時對未莊帶來的種種震動,大量的環(huán)境描寫顯示了辛亥革命沒有打破未莊的閉塞和落后,一般民眾對革命一無所知,非常愚昧,而阿Q就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并處處表現(xiàn)出其落后和不覺悟。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革命黨雖然進了城,但未莊的周邊社會環(huán)境并沒有什么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只不過改變了名稱,帶兵的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這說明辛亥革命根本沒有動搖舊政權,政府機關原封不動,僅僅是換湯不換藥。要說有所不同,那就是革命黨向封建勢力妥協(xié),本來應是革命對象的“秀才”“假洋鬼子”們卻鉆進革命隊伍,成為革命的新貴,他們不但沒有失去什么,反而因此“驟然大闊”,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權,這些都有力地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3.如何把握小說的思想意義 《阿Q正傳》的最大成功就在于作者精心刻畫了阿Q這一典型人物。尤其是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既反映了當時國民普遍存在的病態(tài),也反映了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積淀。所以《阿Q正傳》的典型意義又是深廣的,它深刻地揭示了一種民族劣根性,也揭示了人性的弱點。課文節(jié)選的兩章集中展現(xiàn)的是辛亥革命到來時,阿Q在未莊的種種表現(xiàn)以及未莊各階層特別是地主階級的動向,與全書的宗旨相比較,更多地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的暴露和批判。但我們也不能不注意作者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深刻剖示,例如見到假洋鬼子時的膽怯,卻去欺侮更弱的尼姑??傊?,揭示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是讀好課文的關鍵,抓住這一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小說的思想意義。 確定了以上三個探究研討的重點問題后,教師可依次組織同學在課堂上討論和交流,但這些都應結合具體的課文內容進行。 [創(chuàng)意說明]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最具代表性的優(yōu)秀作品,也是一篇頗具思想深度的課文。由于課文所反映的時代比較久遠,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情節(jié)也與現(xiàn)今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所以學習起來自然就有一定的難度。從這一實際出發(fā),這份教學設計立足于引導學生作深入的探究與研討,這是很有見地的。中學語文課本中常有名家名篇入選。對這類課文除了要能一般性的理解,更應能作較有深度的賞析,而有意識指導學生作一些探究研討,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高三同學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閱讀名家名篇,讀懂讀通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掌握閱讀的要領和方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份教學設計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 優(yōu)秀教案地址:jiao-an.cn 我們含有大量優(yōu)秀教案! 字體:[ 大 中 小 ] 阿Q正傳教學設計教案 2019-2020年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阿q正傳》教案合集 阿Q正傳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很多,我們把這篇優(yōu)秀教案找到這篇拿出來給大家做個示范,當然還有更多的很優(yōu)秀的教案,大家請用搜索功能!請牢記住我們地址:jiao-an.cn " 阜陽市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參評課教案 課題:高中語文第五冊阿Q正傳(第七章革命) 授課時間地點:10月8日下午多媒體教室 授課班級:高三(一) 教材分析:課文第七章“革命”部分,生動地描繪了阿Q在革命波及未莊時的心理及行為,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教學目的:1、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會主題思想。 2、欣賞人物形象,初步了解阿Q的性格特點,典型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喜劇外衣下的悲劇人物及社會內涵。 教學設想:1、加強預習指導,要求通讀課文,記下第七章中的可笑之處,并試做練習一第一小題的前半部分。 2、將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分為“走近阿Q”、“尋找幽默”、“體會嚴肅”三個步驟,試圖以“幽默”作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社會內涵。 3、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整篇課文的教學安排三課時,本課時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文學作品寓教于樂。魯迅的小說也往往以喜劇外衣包涵悲劇的內核。 創(chuàng)設情境,并引導學生注意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走近阿Q ①簡介阿Q正傳的基本情況。 ②問題引導: 本章中,阿Q主要做了什么?在他出場之前,還寫到了什么? ③播放電影片斷,引導回憶作品描繪的畫面。 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情節(jié): 未莊風傳革命; 阿Q宣布革命; 阿Q幻想革命; 地主投機革命。 引導學生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把握課文的情節(jié),整體感知阿Q這一人物。 尋找幽默 問題引導: ①圍繞著“革命”這件事,作者寫了一些很幽默的情節(jié)。你覺得本章中哪些地方可笑、幽默? ②這些幽默的地方,有的是“他人”的幽默,有的是我們的主人公阿Q的幽默?!八恕庇址譃槊癖姾偷刂麟A級,阿Q的幽默又可分為兩個階段,你所找的幽默屬于哪一類? 指出自己找出的幽默之處,并說說它屬于哪一類。 (“民眾的幽默”如:認為辛亥革命是替崇禎皇帝報仇,并把“崇禎”誤說成“崇正”;“地主階級的幽默”如:假洋鬼子和趙秀才相約去尼姑庵革命,順手拿走了宣德爐……) 把“幽默”作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 同時,尋找“幽默”的過程,其實就是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的過程。也為下一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深刻內涵打下基礎。 體會嚴肅 簡要分析“他人的幽默”的“幽默點”,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幽默背后的深刻意義。 體會這些“幽默”背后的嚴肅:①民眾的“幽默”說明了他們的愚昧落后、不理解革命;②地主階級的“幽默”則說明了他們的狡詐、投機革命。 簡略處理這一部分內容,以突出下一步對作品的主人公阿Q的分析。 具體分析“阿Q的幽默”背后的嚴肅: ⒈把握阿Q性格特點 ①在宣布革命的時候,阿Q有兩句話:“……便是我,也要投靠革命黨了?!薄拔乙裁淳褪鞘裁矗覛g喜誰就是誰?!边@兩句話表現(xiàn)了阿Q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②阿Q對革命有哪些幻想?從中可以看出他的革命目的是什么?進而可以看出他又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⒉理解小說的社會意義: 阿Q雖然可笑,但歷代農民革命者不都和阿Q想的一樣嗎?從中我們不也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嗎?阿Q是可笑的,可是,他又是典型的;作品是幽默的,可是,又隱藏著深層的悲哀。 學生思考回答: ①宣布革命時的這兩句話,表現(xiàn)了阿Q性格中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一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精神勝利法”)。另外,“要什么就是什么,歡喜誰就是誰”也就是阿Q對自己革命目的的表述。 ②我們可將阿Q的革命目的概括為:報私仇、搶東西、挑女人。這些愿望中雖有一些合理的成分,但更多地表現(xiàn)了他的愚昧落后與不覺悟。 試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阿Q的形象特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且體會作者在這兩個最滑稽的場面中所蘊藏的深刻的社會內涵。 課堂小結 嘲諷的筆調,良苦的用心。 突出教學的主線,使學生加深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認識。 鞏固拓展 ①課內練習: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文學作品形象地反映生活有了什么新認識? ②聯(lián)系課外閱讀的類似的作品,寫一篇賞析文章。 ①完成課內練習; ②課外完成作文。 由一篇文章的學習增進學生對文學創(chuàng)作一般規(guī)律的認識;使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 附:(一)、板書設計 喜劇的外衣,嘲諷的筆調, 悲劇的內核。良苦的用心。 (二)、課件投影選段 阿Q正傳教學設計 阿Q正傳教學設計2教案 優(yōu)秀教案地址:jiao-an.cn 我們含有大量優(yōu)秀教案! 字體:[ 大 中 小 ] 阿Q正傳教學設計2優(yōu)秀教案很多,我們把這篇優(yōu)秀教案找到這篇拿出來給大家做個示范,當然還有更多的很優(yōu)秀的教案,大家請用搜索功能!請牢記住我們地址:jiao-an.cn " 一、教學目標 (一)透過藝術形象領會思想內容,學習魯迅清醒的識別能力和熱切的愛國情懷。 (二)分析阿Q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1.通過心理描寫展示人物性格; 2.通過對比刻畫人物性格; 3.讓人物用自己的言行、神態(tài)顯示性格。 (三)理解本文諷刺手法的運用。 (四)學習本文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明確選文地位。 中篇小說(阿Q正傳)共九章,課本節(jié)選的是七、八兩章。這兩章在全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內容上看,主要記述了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xiàn)和遭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過程,較集中地表現(xiàn)了全書的主題思想;從結構上講,是全書情節(jié)的高潮。學好課文是理解整部小說的關鍵。 (二)講明寫作意圖。 作者的寫作意圖主要有二:一是“畫出沉默國民的魂靈”,“暴露國民的弱點”,讓讀者了解長期封建統(tǒng)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國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療救的注意”;二是總結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它的妥協(xié)性和不徹底性。 (三)梳理課文內容。 第1部分:革命 (1)未莊風傳革命 ①未莊閉塞落后②全村人心搖動③反動勢力勾結 (2)阿Q宣布革命 ①阿Q對革命的態(tài)度②阿Q對革命的認識 A革命綱領B革命對象C.革命目的 ②阿Q在革命中的表現(xiàn) (3)封建勢力投機革命 ①樣樣都照舊②反動勢力迅速聯(lián)合③靜修庵的假革命丑劇 第2部分:不準革命 (1)未莊沒有革命 ①城里剪辮子②未莊盤辮子③阿Q學盤辮 (2)假洋鬼子不準革命 ①趙家父子投機革命②阿Q投革命黨被趕出③阿Q革命幻想破滅 (3)阿Q痛恨造反,起心告狀 (四)分析人物形象。 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中說:“魯迅在這篇小說里面,主要是寫一個落后的不覺悟的農民?!濒斞赶壬茉斓陌ⅲ咽且粋€具有時代特征、階級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在分析阿Q這一形象時應突出兩點:一是應抓住他革命的全程,二是應把他的主要特征——精神勝利法突出來。 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觀念,使阿Q誤解革命;屈辱的地位和悲慘的處境不能不使阿Q本能地傾向革命,說來似乎并不光彩的“偷兒”行徑,其實就是阿Q的初步造反行動!當阿Q發(fā)現(xiàn)革命使舉人老爺恐懼萬分,未莊一群鳥男女驚慌失措時,便深感“快意”,于是“神往”革命,判定“革命也好罷,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 作者描繪阿Q的悲慘處境,顯然是為了提醒:中國的任何革命必須注意解決億萬貧苦農民的問題;魯迅寫阿Q傾向革命的本能,是提醒革命者:廣大農民是有革命要求的,決不應視而不見這支力量。上述兩點,無疑表現(xiàn)了魯迅對辛亥革命的看法。 阿Q要革命是好的,但他心目中的革命便是“我要什么便是什么,我喜歡誰便是誰”,這表明阿Q并未真正覺悟。辛亥革命之風吹醒的阿Q朦朧的革命意識,很快被假洋鬼子打了回去,直至使他成為了無辜的犧牲品。遺憾的是,阿Q也有不準?。母锩南敕?,由此可見,阿Q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個落后而不覺悟的農民典型。 精神勝利法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這也是阿Q落后不覺悟的重要原因。阿Q不滿別人的壓迫,想反抗又不得力,便用精神上的勝利掩蓋實質上的失敗。這種“東西”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鴉片戰(zhàn)爭后統(tǒng)治階級失敗主義的毒害,二是被壓迫被剝削的農民階級安于現(xiàn)狀和宿命論思想的影響。 其他人物形象,如假洋鬼子,也應作簡明分析。 (五)評析典型環(huán)境。 魯迅先生通過未莊這個小小的社會窗口,展示了阿Q性格和阿Q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土壤,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村社會的全貌。 本文的環(huán)境描寫有兩大特點: 1.把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融進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之中。7.8章的開首部分,既是情節(jié)的敘述又是時代氣氛和典型環(huán)境的描繪。 2.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細節(jié),反映特定的時代氣氛。如衣箱寄存,信件往來,辮子盤法等細節(jié)。形象地反映了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的落后、閉塞,交待了故事的社會背景和典型環(huán)境。 另外,還要搞好深化閱讀。如讀阿Q正傳全文,讀茅盾的阿Q相,與藥等篇對比讀等,這里,不再細述。 通過阿Q正傳(節(jié)選)的教學,應讓學生深入體會魯迅先生透過作品剖析人們靈魂的寫作動機,理解這篇不朽作品在當時對喚醒國人、改造社會、拯救民族的巨大作用。 阿Q死了,他并未斷子絕孫。阿Q正傳的主題是永恒的,阿Q形象永遠是一面鏡子! (六)本文怎樣通過人物的夢境、幻想顯露人物個性的? 分析:通過人物的夢境、幻想等形式來分析人物,能夠比較直接地看出人物所追求的“形象”,從而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性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與幻想,往往是人們對某種事物“過分”追求時的反映。 阿Q在那土谷祠中絕妙的幻想(雖非夢境,卻也近于夢境),就是他所追求“對象”的生動圖解。這段暢想曲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寫他的革命方式,來一群白盔白甲的革命黨,拿著鋼叉招呼阿Q一同去。第二部分是對未莊里欺負過他的人的處置態(tài)度,一概殺掉,“王胡本來還可以留,但也不要了……”第三部分,對于財物金錢的態(tài)度,大把大把地拿進:元寶。洋紗衫、洋錢,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床、錢家的桌椅。第四部分對女人的選擇,他充分考慮,認真推敲,有的太丑,有的作風不正,有的“眼胞上有疤”,“吳媽長久不見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腳太大”。他的得意之態(tài),他的貪婪之心,他的敵我不分,他的“精神勝利”,躍然紙上。這一人物形象的歸結,都離不開對主人公的追求“對象”的分析。 (七)本文是如何運用心理描寫提示人物性格的? 分析:有些心理描寫是通過人物的獨白、回憶等形式直接吐露或表現(xiàn)出來的。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就應該而且必須抓住這些片斷,分析人物在想什么,為什么想,從而揭示了人物性格。課文的最后一段就是以這種形式來描寫阿Q心理的。 “他躺了好一會,這才定了神,而且發(fā)出關于自己的思想來: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并不來打招呼,搬了許多好東西,又沒有自己的份,——這全是假洋鬼子可惡,不準我造反,否則,這次何至于沒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氣,終于禁不住滿心痛恨起來,毒毒地點一點頭:‘不準我造反,只準你造反?媽媽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殺頭的罪名呵,我總要告一狀,看你抓進縣里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這段回憶和獨白寫出了阿Q遭到打擊后的心理活動。他回憶的是剛才所見趙家遭搶的情景,他獨白的確是對假洋鬼子的恨怨之情。這使我們不能不想到他先前“投降革命黨”時的神氣活現(xiàn),“造反”時的趾高氣揚。當然,他后來得出的“造反是殺頭的罪名”,這一公式含有對假洋鬼子的仇恨,但也明確告訴我們,他對革命的認識程度也不過就停留在這個水平上——打掠財物,滿足私利。這段回憶和獨白,也再一次體現(xiàn)了他的“精神勝利法”。 這類描寫在文學作品里是比較常見的。 (八)什么是直接的心理描寫,在本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析:所謂直接的心理描寫,就是作者直接出面描述并剖析人物的心理。我們分析人物時如果從作者的寫作目的入手,倒會顯得容易些。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借助阿Q的形象來批判辛亥革命嚴重脫離群眾的弱點。那么反映在主人公身上的,也便是對革命的不理解,或對革命的盲從性,或“愚昧”、“麻木”之類。當辛亥革命的消息傳到未莊后,課文對阿Q的一段心理描寫就體現(xiàn)了這一問題。文中說:“他有一種不知從哪里來的意見,以為革命黨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所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殊不料這卻使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有這樣怕,于是他未免有些‘神往’了,況且未莊的一群鳥男女的慌張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边@里邊道出了阿Q“神往”革命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舉人老爺害怕,二是未莊的一群鳥男女慌張。從而可見阿Q對革命是如何的不理解,這也恰是辛亥革命脫離群眾的后果。再如“他近來很容易鬧脾氣了……而阿Q總覺得自己太失意;既然革了命,不應該只是這樣的”一段描寫也說明了以上觀點。此外(母親)一課中的許多直接的心理描寫片斷,也均可以從寫作目的入手,分析歸納。因為文中的心理描寫恰好體現(xiàn)了母親的成長過程,而這一點又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由〈吶喊〉自序過渡到阿Q正傳。 今天學習的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說,它收在小說集吶喊中。我們讀過吶喊中的好幾篇小說,也曾讀過〈吶喊〉自序,請結合所學過的課文,談談吶喊是怎樣的一本書?為什么要取這個書名,它貫穿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明確: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說集,出版于1923年8月,收集了狂人日記等共15篇小說。吶喊反映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前后的中國社會,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的農村和村鎮(zhèn)的面貌;塑造了沒落知識分子孔乙己)、城市貧民(藥)、人力車夫(一件小事)、被壓迫農民(故鄉(xiāng)、風波)等形象。 取名吶喊是要以吶喊聲“驚起較為清醒的幾個人”,破毀“鐵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魯迅提出革命必須喚醒民眾和自覺地“聽將令”,體現(xiàn)了魯迅的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熱切的愛國之心。今天所講的阿Q正傳,也飽含了魯迅的這種思想感情。分析課文時請注意,這種感情是如何滲透其中的。 2.教師簡介阿0Q正傳有關材料:阿Q正傳寫于1921年12月~1922年2月間,以巴人的筆名分章刊載于晨報副刊,后收進吶喊。全文共9章(見課文注解)。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村未莊為背景,塑造了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貧苦農民阿Q的形象。在魯迅心目中,這個阿Q“該是30歲左右,樣子平平常常,有農民式的質樸、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不過沒有流氓樣,也不像癟三樣”。(魯迅寄〈戲〉周刊編者信他貧窮而地位低下,“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飼里,也沒有固定的職業(yè),只給人家做短工”,連姓也沒有?!拔辞f的人們之于阿Q,只要他幫忙,只拿他開玩笑。”他自尊自大,明明窮,和人口角時偏要瞪著眼說:“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或“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當別人嘲笑他的癩頭瘡時,他就報復“你還不配……”,被別人打了,他心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F(xiàn)實吃了虧,但他這樣一想,精神上得勝了,于是也就心滿意足了。當打不過別人,口頭上也不能占上風時,他又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有這“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于是又得勝了。他還欺軟怕硬,“估量對手,口油的他便學,氣力小的他便打”,受了別人的欺,他就欺小尼姑,打比他更瘦弱的?。摹.斝梁ジ锩拔辞f時,他也要“投降”革命,結果被糊里糊涂抓去槍斃了。魯迅先生為什么要寫這樣一個人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指導預習。 1.教師:課文選的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準革命”,講的是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xiàn)和遭遇。在他回未莊“投降”革命之前,阿Q因為向女傭吳媽求愛闖了大禍,全鎮(zhèn)的人把他當作怪物,誰也不再請他做工,他在未莊斷了謀生的路,只好游蕩到城里去。在城里加人了小偷的隊伍,一次偷東西出事了,于是他連夜爬墻出城,逃回未莊。正當走投無路之時,辛亥革命波及到了未莊。 2.結合課文后“思考和練習”題一,提問:作者為什么從烏篷船寫起,又在日期上花很多筆墨?未莊的人怎樣的不安?帶著問題聽錄音。 3.聽錄音時教師在黑板上寫詞語(見第二教時教案)。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與學生共同給第七章(1~48段)分段落: 第一部分:1~3段烏篷船給未莊帶來了大不安。 第二部分:4~27段“阿Q的耳朵里……女人藏在箱底里?!卑ⅲ岩惨督蹈锩h了。 第三部分:28~34段“阿Q飄圓然飛了一通……卻又倒頭睡去了?!卑ⅲ训乃^革命。 第四部分:35~48段靜修庵的被“革命”。 2.討論預習題,明確:①從烏篷船寫起,是形象化的開頭;載來了辛亥革命的信息;透露了舉人老爺轉移財物,引起小鎮(zhèn)的議論,消息得以傳開。②日期的詳細點明為了突出時代背景。結合注解:1911年11月4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已25天。中國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對封建制度由“改良”轉變到“革命”,引起了社會巨大的震動。當時離未莊最近的縣城紹興也已宣布光復。但未莊仍是靜悄悄的。用宣統(tǒng)年歷更襯托這里的未開化,死氣沉沉。消息傳來在未莊如死水中丟進了顆石子,引起了一點波讕。未莊人“大不安”了,人心動搖,謠言旺盛。但他們對辛亥革命全然不了解,只有一點戲里的武打場面和“反清復明”口號的模糊印象。 3.詞語(不一定一次講完,可分散在講課中): 第七章:①黑魆魆(xū黑暗的樣子)②河埠頭(b河碼頭)③茶坊酒肆(茶館酒店)④素不相能(一向相互不親密)⑤切近(這里指接近)盔kuī保護頭的金屬帽子)深惡痛絕(惡,厭惡;痛,極其。極端厭惡痛恨)怯怯的(qi膽小的樣子)惴惴的(zhu恐懼的樣子)搭連(裝錢物用的系在腰上的小布袋)鼾聲(hān打呼聲)庵(ān尼姑住的佛寺)倉皇(匆忙而慌張) 第八章:聊且(姑且)躄(b原意是腿瘸,現(xiàn)指舉步遲疑)賒(shē買物時延期交款)絡繹(luy前后相接,連續(xù)不斷)。 復習提問:消息傳來時,未莊是怎樣的氣氛?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既反映了農民的無知,也反映了革命黨人沒有去啟發(fā)農民的覺悟。) (四)講讀課文。 1.教師朗讀開頭至“穿著崇正皇帝的素”。用敘述語氣,平穩(wěn)中稍有起伏。 釋疑(每節(jié)讀后由學生提出疑難的地方,教師擇要解釋,下同):宣統(tǒng):清朝末代皇帝的年號。三更四點:舊時夜間用打更(敲竹筒、鑼)計時,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點,三更四點正好午夜。埠(b):停船的碼頭。魆(xū):暗。伊:五四前后的白話文沒有“她”字,常用“伊”字代“她”;在紹興土話中,也用“伊”代“他”。 提問:①這三段文字是什么描寫?學生議論。教師小結:(復習第三冊第四單元知識)宣統(tǒng)三年、三更四點、黎明、未莊等——自然環(huán)境。鄉(xiāng)下人睡得熟、舉人老爺、趙秀才?!稗D折親”等——社會環(huán)境。總起來為環(huán)境描寫。②“大不安”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回答。教師小結:舉人老爺把衣箱寄放到未莊,跟趙家排了“轉折親”,未莊人心搖動,謠言旺盛等。③“舉人老爺和趙秀才素不相能”,為什么他們還是排了“轉折親”?學生議論。教師小結:對革命恐懼心理,為保護各自的私利使他們聯(lián)合起來,同時為下文城鄉(xiāng)反動勢力相互勾結、投機革命留下伏筆。④未莊的人把革命說成是“個個白盔白甲:穿著崇正皇帝的素”,反映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反映了群眾對辛亥革命的認識非常模糊,以為是為明王朝報仇,也反映了辛亥革命未把革命道理傳播到廣大農村,嚴重脫離群眾的現(xiàn)實。 總結:這部分文字生動地記敘了在杭州、紹興光復的當天半夜,城里的舉人老爺就把財物轉到鄉(xiāng)下藏匿,真實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對當時封建勢力的猛烈沖擊,他們那誠惶誠恐的虛弱本質躍然紙上??墒怯捎谛梁ジ锩念I導者,忽視喚起民眾的覺悟,即使未莊的農民也人心搖動,想?yún)⒓痈锩膊恢绾胃锓ā0ⅲ丫蜕钤谶@樣一個孤寂的環(huán)境中。 板書:未莊(環(huán)境):不安 2.教師朗讀從“阿Q的耳朵里”至“也要投降革命黨了”。注意讀出阿Q從勉強到下決心參加革命的過程。阿Q心理活動那段話要注意以下幾點:“也”要讀重音。兩個“的”,前一個要緊跟“媽媽”,速度較快?!疤蓯海√珊?!”出自阿Q的內心呼喊,感情要真,語氣要狠,但不一定要響。“投降”讀重音,有迫不得已豁出去的意思。 釋疑:“深惡而痛絕之”的“而”字,使語氣婉轉,顯得不太嚴肅,對阿Q的這一態(tài)度有點諷刺味道。鳥男女:鳥,念山6。,罵人的話,水潞中常用。 提問:阿Q“以為革命黨便是造反”,為什么又“要投降革命黨”?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小結:阿Q是未莊一個貧窮落后的雇農,他赤貧如洗,光棍一條,一天不做工就要餓肚子,常年寄宿在土谷祠里。經(jīng)濟上受到地主豪紳的剝削,超時的做工,有時還拿不到工錢;政治上受到侮辱,連姓什么都沒有資格。他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有一種變革現(xiàn)實地位的潛意識。但是他長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任何一個時代的統(tǒng)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共產(chǎn)黨宣言)忠于皇帝便是阿Q的正統(tǒng)思想。加上辛亥革命的倡導者沒有喚醒這部分最具有革命積極性分子的覺悟,使他們對革命產(chǎn)生糊涂認識,“以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成了很自然的事了。 但是,當革命風暴來到未莊,看到“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會害怕起來,生平第一次看到使他受盡欺壓和侮辱的“一群鳥男女”慌張的神色,他那受剝削受壓迫的階級意識萌動了,感到從未有過的痛快,感到了革命的威力,于是對革命神往起來,“也要投降革命黨了”。 板書:阿Q對革命的態(tài)度:深惡而痛絕——神往——投降 3.請一學生朗讀從“阿Q近來用度窘”至“得得,……”。整節(jié)要讀出阿Q的“快意”?!霸旆戳耍≡旆戳?!”要放開嗓子神經(jīng)質似地大叫。唱詞部分要把阿Q得意忘形的神態(tài)體現(xiàn)出來,鑼鼓聲和唱詞要用不同語調,唱詞最好能用紹興高調或其它地方戲唱念。 釋疑:可憐的眼光,為什么用“可憐”?阿Q要造反了,“未莊人都用了驚懼的眼光對他看”,從他內心的體驗來看,“驚懼”就是怕他要革他們的命,“嗓”,殺頭。又順著他的思路,未莊人一定會向他求饒,于是又可憐起他們來。說明阿Q對革命的膚淺認識和狹隘的階級局限。 提問:這一段文字怎樣描寫阿Q投降革命后的得意心情?學生回答。教師小結:首先,寫他的自我感覺,“似乎革命黨便是自己”。其次,寫別人對自己的感覺,“未莊人都用了驚懼的眼光對他看”。這兩點是寫阿Q的心理活動。第三,寫了他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得意地唱紹興戲(龍虎斗)的行動。第四,進而寫他的狂言亂語:“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這些心理、行為和語言描寫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個性特征。那兩句話還暗示了阿Q對革命目的的糊涂認識,為下面的革命狂想曲埋下了伏筆。 4.請五個學生分角色朗讀從“老Q”至“阿Q說著自去了”。敘述者請女同學讀。其他同學要求能體現(xiàn)出不同身分的人不同的態(tài)度和語氣。 釋疑:惴:念zhu,恐懼、憂愁。口風:江浙方言,指消息。 提問:從對話和神態(tài)描寫中,表現(xiàn)了趙太爺、趙秀才、趙白眼和阿Q怎樣的性格特征?學生議論。教師小結:趙太爺:把“阿”字改成“老”字,說明過去對阿Q的蔑視,如今阿Q要革命了,不得不對他表示敬重起來;“怯怯的”,反映他的驚恐不安;“低聲”,說明他放不下太爺?shù)募茏?;“現(xiàn)在……發(fā)財嗎?”想探聽阿Q革命是否會革到他頭上,驚恐中暗藏狡猾。趙秀才:直呼“阿Q”,是因為阿Q不理睬趙太爺?shù)恼泻?,心急了;同時也說明他年輕氣盛,在他父親面前發(fā)一點余威。趙白眼:趙太爺?shù)母F本家,在未莊狐假虎威,欺壓比他更窮的人,現(xiàn)在見風使舵想跟阿Q套近乎,同時也為他的主子探聽革命風聲。阿Q:開始趙太爺叫他以為跟他無關,這是他奴性的自然流露;當趙太爺問他“發(fā)財嗎”時,便把他那想當然的革命目的和盤托出;而對趙白眼問話時回答的那句“你總比我有錢”,倒真實地道出了他處于社會最底層的經(jīng)濟地位,體現(xiàn)了阿Q朦朧的階級意識。 板書:趙太爺之流對革命的態(tài)度:驚恐 5.請兩位學生朗讀從“大家都憮然”至“卻又倒頭睡去了”。一個(可請女同學)讀敘述部分,一個讀阿Q心理活動部分。讀阿Q部分的要順著前面“快意”的心情,三段話可處理得稍有不同,第一段對未莊人嘲弄,對趙太爺?shù)瘸鸷?,對王胡為了報復。第二段體現(xiàn)阿Q的貪心,口氣命令式。第三段表現(xiàn)他的想入非非,聲音漸輕,速度漸慢,口齒也逐漸含糊不清。 釋疑:樹燭臺:樹,當動詞“插”講;迸跳:迸,念bng,迸發(fā);跳,順著前文的“閃閃的跳”而來,這里有不連貫、跳躍式活動的意思。?。臑槭裁醋鳛椤暗谝粋€該死”的?因為第五章里講到是?。摹爸\了他的飯碗”,搶了他的幫工生活。這是阿Q的誤解,人家不要他幫工,是由于“吳媽事件”的緣故。至于王胡也不留,僅因為王胡抓的虱子比阿Q大!趙司晨:趙太爺?shù)谋炯液蛶蛢础槪憾嘁粼~,這里念h,其他如恫嚇、恐嚇,也念h;又念xi,如嚇唬、嚇不倒?!澳_太大”:封建社會用布把女子的腳裹成小腳,越小越美,這里反映了阿Q還有嚴重的封建思想。 提問:阿Q向往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學生議論、發(fā)言。教師小結:阿Q長期過著受欺壓蒙侮辱的生活,經(jīng)濟又赤貧如洗,一天不做工就要餓肚子,向吳媽求婚不僅被打了一頓,還丟了飯碗,因此,他對革命的希冀只能從最切身的、最實際的又反映他最狹隘心理的要求出發(fā):①報復殺人,因為是他們使他處于被侮辱被壓迫的地位;②搶奪財物,這是生存的本能要求;③挑選女人,這是傳種接代的需要,萬不可像小尼姑罵的那樣“絕子絕孫”。這一切都是在他“喝了兩碗空肚酒”醉醺醺、飄飄然中“迸跳”出來的想法,我們不妨稱它為阿Q革命狂 導學新概念 魯迅的小說數(shù)量不多,但質量很高。它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練,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寫于1921年,最初分章發(fā)表于晨報副鐫,后收入?yún)群啊?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tài)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去“雜取種種人”,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于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后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這樣,就使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jié)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里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于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資料顯示屏 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語)。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壽,字豫才,18歲改名樹人?!棒斞浮边@個筆名是他在1918年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才開始用的。 魯迅先生在荊天棘地的艱苦環(huán)境里運用小說這一藝術形式進行戰(zhàn)斗,為我們留下了吶喊和彷徨兩個集子(歷史小說故事新編除外)。吶喊收集了從1918年到1922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14篇,于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集了從1924年至1925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11篇,于1926年8月出版。 吶喊和彷徨這兩本小說集,集中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社會生活。概而言之,它控訴了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勞動人民所受的迫害,反映了知識分子的命運和道路,鞭撻了封建衛(wèi)道者的丑惡靈魂,提出了啟發(fā)群眾覺悟的問題。就藝術特色而言,魯迅先生的小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結構嚴謹,往往采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去塑造典型人物,語言極富民族化、個性化。 據(jù)周遐壽先生研究,阿Q這個藝術形象里有兩個極原始的模型。一個叫謝阿桂,他住在紹興新臺門東面的戴家臺門里。還有一個是謝阿桂的弟弟叫阿有。這兩個人都是流浪漢,常常住在土谷祠內。又據(jù)評論家的分析,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著眼于啟蒙,寫出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享有世界聲譽,已有近40種不同文字的譯本。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一、設計思路 阿Q正傳包含的分量重,篇幅長(把一部中篇小說的全文放進中學語文教材,這在語文教材編寫史上是第一次),而用于教讀的課時又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時中抓住重點開展教學。具體說來,擬安排2課時,通過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理解小說深刻的思想內涵;安排2課時,透過小說表層的風趣幽默,體會作者深層的嚴肅與悲哀;安排2課時,在品味小說語言的基礎上,把握這部小說語言的獨特風格。 二、教法展示 (一)走近阿Q,了解阿Q 1設想:由練習一和練習二切入,討論三個問題,安排兩個課時。其中第一課時用于分組搜集有關資料,編寫發(fā)言提綱,第二課時用于就所擬問題發(fā)表意見。 2問題:①阿Q是個怎樣的人?②如何看待阿Q的革命?③阿Q的悲慘結局說明了什么? 3步驟:第一課時,在學生已經(jīng)預習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分成三大組,每組討論三個問題(見上)中的一個,可以集體探討,也可以個別完成,提倡搜集課本以外的資料。編寫發(fā)言提綱,必須做到有觀點,有論據(jù),言之成理。 第二課時,讓學生逐個問題發(fā)表意見,允許不同觀點存在。教師在課堂上主要做好以下三件事:組織有序討論,控制時間分配,明確各問答案。 這三個問題的參考答案依次為:①阿Q是農村的雇農,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活,經(jīng)濟上一無所有,政治上深受壓迫,思想上麻木不仁,特別是在失敗、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xiàn)實,不敢承認自己失敗,而是用虛假的勝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麻醉。他是受剝削受壓迫、愚昧落后民眾的代表,他的“精神勝利法”是整個國民的劣根性的集大成。(學者林興宅對阿Q性格的十個方面的概括可供參考)②阿Q是個受壓迫者,有革命的潛在的要求,表現(xiàn)在辛亥革命高潮到來的時候,他比較快地振奮起來,高喊“造反了,造反了”。但是阿Q的革命脫離不了他的愚昧,他的革命綱領就是拿點東西,“我要什么就是什么”。還有,阿Q敵我不分,成功后,要殺趙太爺,但小D也要殺掉,這一切非常真實地表現(xiàn)了自發(fā)的農民斗爭的某些特點。③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后反而被槍斃,他成了革命的犧牲品。這個悲慘結局深刻地說明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仍然是一團漆黑;辛亥革命后的中國人,依然是那樣麻木。 (二)尋找幽默,體會嚴肅 1設想:由練習四切入,圍繞“喜劇的外套,悲劇的內核”這一藝術特色搜集材料,展開討論。 2步驟:第一課時,閱讀練習四的文字,板書“喜劇的外套,悲劇的內核”,布置學生閱讀課文及“旁批”,標記悲喜交織融合的語句,分析歸納,形成觀點,找出例證,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交流之后,形成發(fā)言提綱。 第二課時,由學生根據(jù)上堂課的研究成果各抒己見。此時教師注意兩點即可:一是同學們的發(fā)言只要不是太離譜就應該視為“合格”,二是發(fā)言的人盡量多一些,才有代表性。 討論題的參考答案要點:阿Q的一生是悲劇性的,他的下場令人同情,令人感嘆。這一切又是通過阿Q日常生活中富有喜劇性的事件表現(xiàn)出來的。其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小說的前面大部分章節(jié)喜劇性較強,集中表現(xiàn)在“優(yōu)勝紀略”“續(xù)優(yōu)勝紀略”和“戀愛的悲劇”三章中;后面兩章的悲劇色彩越來越濃,喜劇色彩越來越淡,尤其到了“大團圓”這一章,讀者幾乎笑不出來了。另一種是喜劇情節(jié)中包含著悲劇的因素,比如阿Q被趙太爺剝奪了生活來源之后,阿Q去靜修庵偷蘿卜的情節(jié),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個喜劇,令人忍俊不禁,其實卻是阿Q落魄時的真實寫照。請記住,笑,只是看懂了文字;悲,才算悟出了內涵。 (三)品味語言,把握風格 1設想:有人說,魯迅的白描可以用一個字一個詞,準確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還有人說,魯迅的小說常常運用雜文式的筆法,給讀者一個非常突出的印象。準此,則可安排兩課時有選擇地通過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把握風格,揣摩人物性格,從而學習魯迅小說的語言特色。 2步驟:第一課時,朗讀第一章至第六章的部分文字,回答“旁批”中有關語言運用的提問。不朗讀的文字由教師概括大意,用串聯(lián)詞連接上下文。 第二課時,方法同前,任務是第七至第九章。 以“序”為例作如下示范: 師:第一章是小說的序言,主要交代了給阿Q作傳的緣起,概略介紹了阿Q的身世、處境。作者首先交代了小說的名目,批判了“正名論”,諷刺了遺老遺少保存“國粹”的主張。其次交代了阿Q沒有姓氏。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這部分文字,思考并回答“旁批”中的有關提問。 生:朗讀“第二,立傳的通例”至“所以我終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朗讀之后,由學生回答“會”“配”等詞的妙用。(答案要點:姓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本不存在會不會姓什么、配不配姓什么的道理,只因為趙太爺心里認為阿Q如果姓趙,是丟了他們趙家的臉,污辱了趙家的列祖列宗。由此可見,趙太爺是一個地道的蠻橫霸道的土霸王。) 師:接下來,小說還交代了阿Q無名、無籍貫,不乏諷刺,不乏幽默。你想想,這樣的一個人還有什么地位可言?他的處境能不悲慘嗎? 設計B 一、設計思路 阿Q正傳思想內涵博大精深,藝術手法精湛絕倫,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的昆侖,在世界文學中也是一流的精品。這樣千古不朽的名著,理應全面、深入研讀之,以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目的。為此,教學該文時可安排6課時,重點理解小說深刻的思想內涵,體會作者深層的嚴肅與悲哀,把握作品語言的獨特風格。 二、教法展示 (一)整體感知 1設想:在課外預習的基礎上,安排1課時進行書面概括練習,要求學生用三五百字概述全文的主要內容。 2步驟:①布置學生預習,要求通讀全文,標記精彩語句,思考“旁批”提出的問題。 ②課堂上安排30分鐘由學生用三五百字概述全文的主要內容,提示學生不要寫成“故事梗概”一類。 ③抽查“概述”文字,適當評點,舉一反三,讓全體學生基本了解這部中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附內容概述參考文字:阿Q正傳共分九章。前三章屬于小說的交代部分。其中第一章“序”交代了給阿Q作傳的緣起,概略介紹了阿Q身世、處境;二、三兩章著重描寫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強凌弱,奴相十足。中間三章是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重點描述了阿Q的精神痛苦與不幸。第七第八章描寫了辛亥革命波及未莊以后,阿Q自發(fā)地“神往”革命的愿望和行動,以及假洋鬼子不準他革命以后,他對辛亥革命的極度失望。最后一章描寫了反動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害的悲慘結局。 ④課外作業(yè)可布置學生根據(jù)“評點”修改自己的“概述”。 (二)部分點擊 1設想:安排4課時研讀課文,其中1課時學習前三章,1課時學習中間三章,另外兩課時分別學習最后三章。學習時,導讀引路,“旁批”切入,捕捉要點,抓住關鍵,著力培養(yǎng)研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2步驟:①第一課時:學習第一章,擬引導學生歸納阿Q的“四無”(即無名目、無姓、無名、無籍貫),了解阿Q的政治地位低下,生活環(huán)境惡劣;探討行文中三處諷刺手法的運用(即諷刺主張“名不正則言不順”的“正名論”,諷刺抱住“國粹”不放的遺老遺少們,諷刺胡適的考據(jù)癖),體味魯迅小說的獨特筆法;回答兩個“旁批”提問,初步了解趙太爺和阿Q的性格特征。 學習第二章,擬引導學生剖析有關阿Q的4個生活片斷——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譏笑未莊人“不見世面”,癩瘡疤的故事,押牌寶的故事——把握阿Q性格特征的一個方面: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學習第三章,可要求學生仿照第二章的學習方法,概括該章所記生活片斷的主要內容(即阿Q敗于王胡,挨“哭喪棒”,調戲小尼姑),歸納阿Q精神勝利法構成的另一層面:畏強凌弱,奴性十足。 ②第二課時:學習第四章,可引導學生邊朗讀課文,邊思考“旁批”的設問,爾后歸納章節(jié)大意(即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jīng)過和遭受的可悲結果,進一步表現(xiàn)阿Q的地位和處境)。學習第五章,可要求學生復述“龍虎斗”和“偷蘿卜”兩個情節(jié),體會用詞的準確性,進而認識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學習第六章,主要應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前半部分著重揭示國民趨炎附勢的本性,后半部分重點突出世態(tài)的炎涼,人們的愚昧無知??偠灾?,中間三章的文意不難理解,由學生讀一讀、議一議即可。 ③第三課時:學習第七、八兩章。首先可布置學生瀏覽課文,概括情節(jié),然后由師生共同討論回答“旁批”的提問。七、八兩章的情節(jié)大致是這樣的: 未莊風傳革命/阿Q宣布革命/夢中幻想革命/地主投機革命 (以上為第七章的主要情節(jié)) 未莊沒有革命/洋先生不準革命/革命幻想破滅 (以上為第八章的主要情節(jié)) ④第四課時:學習第九章。這一章寫阿Q被當作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思想開掘深刻,諷刺入木三分,是作者精心打造的“大團圓”,也是編輯們著意設計“旁批”的一章。因而研讀時應調動多種朗讀方式去朗誦,去品讀,并認真回答“旁批”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與此同時,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孔乙己藥祝福等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就練習三的答案作點提示:作品最后以諷刺看客作結,解剖中國人的靈魂,揭示國民的劣根性,以喚醒那沉睡的民從,實現(xiàn)民族振興的目標。 (三)拉網(wǎng)收魚 1設想:安排一課時,用于鑒賞要點(即分析人物形象、歸納藝術特色),處理練習,為“單元說明”中提出的“理解”“體會”“把握”等要求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2步驟:結合練習一,探討阿Q正傳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如有必要,可簡要介紹一下寫作背景,讓學生閱讀文后所附王富仁的魯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 結合練習二和練習五,概括阿Q的性格特征,認識阿Q的“精神勝利法”,啟發(fā)學生就“人要不要一點阿Q精神”展開討論。同時,引導學生簡析趙太爺父子和假洋鬼子的形象。 結合練習四,理解小說的藝術特色。關于“喜劇的外套,悲劇的內核”,主要由教師講授;關于“白描的手法”,盡可能讓學生找出例證;關于“雜文式的筆法”,略舉一兩個例子即可。 練習六安排在課外完成。 設計C 一、設計思路 我說魯迅說得好:“魯迅是中國人永遠也說不盡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讀過魯迅的作品,或大或小地受到魯迅的影響,有關魯迅的話題實在太多太多?!卑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認真地研讀它、分析它,無疑有益于對魯迅先生的全面了解?;谶@種想法,教學阿Q正傳時可大膽嘗試研究性學習這種方法,讓學生跳出書本,走出課堂,寫作小論文。 二、步驟 1用兩節(jié)課時間快速瀏覽課文,歸納各章大意(各章大意參見設計B),簡要回答“旁批”中的問題(答案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如果課堂時間不夠,可延伸至課外去完成。 2用一節(jié)課時間讓學生查找資料,制作卡片。為方便學生有的放矢,各取所需,教師可提供若干標題由學生自選,標題盡可能設難、中、易三類: 從阿Q的悲劇看辛亥革命 淺淡阿Q的精神勝利法 小議阿Q的美夢 從革命的目的看阿Q其人 “畫圓”啟示錄 淺析〈阿Q正傳〉中的幽默和諷刺 喜劇的外套,悲劇的內核 一字一詞見功力 我看〈阿Q正傳〉中的 我與魯迅對話 我為魯迅先生進一言 為了便于學生快捷尋找有關資料,教師可做如下“指津”: 王富仁魯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見課本第76頁); 魯迅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魯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見1998版高中語文試驗本第123頁); 教師教學用書上的“有關資料”; 語文讀本上的有關篇目。 如條件許可,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去搜集、摘抄有關研究魯迅先生的資料。資料搜集之后,要求學生初步篩選,以備寫作之用。 3用一節(jié)課列寫作提綱。列提綱前,教師必須作適當指導??偟脑瓌t是,觀點應鮮明,切入點要小,論據(jù)要可靠,條理須清晰。倘若教師能現(xiàn)身說法,以“下水”論文為例作指導,效果肯定會很好。提綱列完之后,教師要逐一批閱,不-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阿q正傳 2019 2020 年粵教版 高中語文 必修 正傳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17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