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物理 第1章 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 1.2 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學(xué)案 滬科版必修1.doc
《2018-2019高中物理 第1章 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 1.2 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學(xué)案 滬科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高中物理 第1章 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 1.2 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學(xué)案 滬科版必修1.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 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 [目標(biāo)定位] 1.理解速度概念,知道速度公式和單位.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會利用平均速度公式進行有關(guān)計算,知道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一、速度 [問題設(shè)計] 自行車和汽車都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單向行駛,自行車在30 min內(nèi)行駛了8 km;汽車在30 min內(nèi)行駛了50 km;百米比賽中,運動員甲用時10 s,運動員乙用時13.5 s. (1)自行車和汽車哪個運動得快?你是如何進行比較的? (2)運動員甲和運動員乙哪個跑得快?你是如何進行比較的? (3)汽車和運動員甲哪個運動得快?你又是如何進行比較的呢? 答案 (1)汽車運動得快,相同時間內(nèi)位移大的運動得快. (2)運動員甲跑得快,通過相同位移所需時間短的跑得快. (3)比較兩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的位移,可比較兩物體運動的快慢 汽車:==≈27.8 m/s 運動員甲:==10 m/s, 所以汽車運動得快. [要點提煉] 1.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v=.其中s是位移,不是路程. 說明 速度的定義方法是比值定義法.比值定義法是高中常見的一種定義物理量的方法,被定義的物理量不是由其他兩個量決定,即不能說v與s成正比,與t成反比.初中曾學(xué)習(xí)過ρ=、R=也是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的. 3.單位:m/s,1 m/s=3.6 km/h. 4.方向:速度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注意 (1)當(dāng)比較兩個速度是否相同時,既要比較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較其方向是否相同. (2)分析物體的運動速度時不可只關(guān)注速度的大小,也要注意確定速度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 [問題設(shè)計] 某同學(xué)百米比賽用時12 s,前2 s內(nèi)的位移為12 m,第2個2 s內(nèi)位移為14 m,第3個2 s內(nèi)位移為16 m,第4個2 s內(nèi)位移為19 m,第5個2 s內(nèi)位移為20 m,第6個2 s內(nèi)位移為19 m. (1)這位同學(xué)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嗎? (2)請計算上述6個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并說明哪段時間運動得最快? 答案 (1)不是,因為相等的時間內(nèi)的位移不相等. (2)第1個2 s內(nèi)1==6 m/s, 第2個2 s內(nèi)2==7 m/s, 第3個2 s內(nèi)3==8 m/s, 第4個2 s內(nèi)4==9.5 m/s, 第5個2 s內(nèi)5==10 m/s, 第6個2 s內(nèi)6==9.5 m/s. 所以第5個2 s內(nèi)運動得最快. [要點提煉] 1.定義:在某段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s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公式=. 2.意義:表示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位移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3.矢量性:平均速度的方向與t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s的方向相同. 三、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問題設(shè)計] 體育課上,某同學(xué)沿操場跑了一圈(400米),用時80 s,另一同學(xué)說,“還不錯!平均速度是5 m/s”. (1)這個同學(xué)所說的“平均速度是5 m/s”是怎樣算出來的? (2)根據(jù)我們剛學(xué)的平均速度的定義,這個結(jié)論正確嗎? 答 (1)這個同學(xué)的平均速度是用路程除以時間算出來的,即= m/s=5 m/s. (2)不正確.沿操場跑完一圈的位移是0,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可得這位同學(xué)的平均速度是0. [要點提煉] 平均速度: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即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即平均速率=. [延伸思考] (1)運動物體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嗎? 答案 不一定等于.因為位移小于等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小于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2)平均速度等于0,物體一定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嗎? 答案 不一定,平均速度等于0,只能說是位移為零,但物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可以是運動的. 一、對速度的理解 例1 (多選)關(guān)于速度的定義式v=,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v與運動的位移s成正比,與運動時間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與運動的位移s和時間t都無關(guān) C.此速度定義式適用于任何運動 D.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此式只說明速度可用位移s除以時間t來獲得,并不是說v與s成正比,與t成反比,A錯,B對;v=是計算速度的公式,適用于任何運動,C對;速度的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方向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向,D對. 答案 BCD 二、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例2 對平均速度的理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平均速度等于零,說明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處于靜止?fàn)顟B(tài)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時間內(nèi)最大速度與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C.某運動員百米比賽用時10 s,他這1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10 m/s D.某運動員200 m比賽用時20 s,他這2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10 m/s 解析 平均速度=,由公式的意義及計算知,C項正確. 答案 C 三、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的計算 例3 一物體以v1=4 m/s的速度水平向東運動了5 s后到達A點,在A點停了5 s后又以v2=6 m/s的速度沿原路返回,運動了5 s后到達B點,求物體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 物體全程的位移大小s=v2t2-v1t1=65 m-45 m=10 m,全程用時t=5 s+5 s+5 s=15 s,故平均速度大?。剑?m/s= m/s,方向水平向西.物體全程的路程L=v2t2+v1t1=65 m+45 m=50 m,故平均速率′== m/s= m/s. 答案 平均速度的大小為 m/s,方向水平向西 平均速率為 m/s 針對訓(xùn)練 從甲地到乙地的高速公路全程是197 km,一輛客車8點從甲地開上高速公路,10點到達乙地,途中曾在一高速公路服務(wù)區(qū)休息10 min,這輛客車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車速是( ) A.98.5 km/h B.27.4 km/h C.107 km/h D.29.8 km/h 答案 A 解析 該題求解的是客車的平均速率,由于客車在2小時內(nèi)經(jīng)過的路程是197 km,故平均速率== km/h=98.5 km/h,A正確. 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 1.(對勻速直線運動及速度的理解)(多選)對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公式v=可知,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個恒量 答案 CD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對于勻速直線運動,位移隨時間均勻增大,但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個恒量,不能誤認(rèn)為速度與位移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C、D正確. 2.(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對比理解)(多選)下列關(guān)于速度的敘述中,屬于瞬時速度的是( ) A.火車以76 km/h的速度通過南京長江大橋 B.某汽車通過站牌時的速度是72 km/h C.公路上某雷達測速儀測得一卡車速度是56 km/h D.物體在第2 s末的速度是4 m/s 答案 BCD 解析 根據(jù)瞬時速度對應(yīng)一個時刻或?qū)?yīng)一個位置,平均速度對應(yīng)一段位移或一段時間,可判斷A項的速度對應(yīng)一個過程,是平均速度,而B、C、D選項中的速度對應(yīng)的是一個位置或時刻,是瞬時速度.故B、C、D項正確. 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計算)(多選)小明上午從家門口打車,經(jīng)過一段時間又乘坐同一出租車回到小區(qū)門口.車票如方框中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車號:E-4G580 日期:2017-1-17 上車:8∶01 下車:8∶16 單價:1.80元 里程:5.0 km 全程:11.00元 A.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20 km/h B.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0 C.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為20 km/h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為0 答案 BC 解析 小明全程路程為5.0 km,位移為0,所用時間為15 min= h.故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為0,平均速率==20 km/h. 題組一 對勻速直線運動和速度的理解 1.(多選)關(guān)于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相等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B.速度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C.速度大小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D.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跟運動的時間成正比 答案 BD 解析 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速度不變(即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變),軌跡是直線的運動.由s=vt可知,位移s的大小與時間t成正比,在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相等. 2.(多選)從勻速直線運動的公式v=可知( ) A.速度與位移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或位移而變化 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決定于運動的位移 答案 BC 3.(多選)甲、乙兩質(zhì)點在同一直線上勻速運動,設(shè)向右為正,甲質(zhì)點的速度為+2 m/s,乙質(zhì)點的速度為-4 m/s,則可知( ) A.乙質(zhì)點的速率大于甲質(zhì)點的速率 B.因為+2>-4,所以甲質(zhì)點的速度大于乙質(zhì)點的速度 C.這里的正、負號的物理意義是表示質(zhì)點運動的方向 D.若甲、乙兩質(zhì)點同時由同一地點出發(fā),則10 s后甲、乙兩質(zhì)點相距60 m 答案 ACD 4.為了傳遞信息,周朝形成了郵驛制度;宋朝增設(shè)“急遞鋪”,設(shè)金牌、銀牌、銅牌三種投遞,“金牌”一晝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驛站換人換馬接力傳遞.那么“金牌”傳遞的快慢( ) A.與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相當(dāng) B.與人騎自行車的速度相當(dāng) C.與高速公路上汽車的速度相當(dāng) D.與磁懸浮列車的速度相當(dāng) 答案 B 解析 “金牌”的傳遞速度==≈10.42 km/h,與人騎自行車的速度相當(dāng). 題組二 對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理解 5.(多選)三個質(zhì)點A、B、C,運動軌跡如圖1所示.三個質(zhì)點同時從N點出發(fā),同時到達M點,且均無往返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三個質(zhì)點從N點到M點的平均速度相同 B.質(zhì)點B的平均速度最小 C.三個質(zhì)點任意時刻的運動方向都相同 D.質(zhì)點B的平均速率最小 答案 AD 解析 A、B、C三個質(zhì)點在相同時間內(nèi)從N點到達M點的位移的大小都是MN的長度,方向都由N指向M,即位移相同,所以它們的平均速度相同,A項正確,B項錯誤.質(zhì)點B做單向直線運動,速度方向始終由N→M,而質(zhì)點A、C沿曲線運動,運動方向隨時在改變,C項錯誤.由于質(zhì)點B的路程最小,故質(zhì)點B平均速率最小,D項正確. 6.2017年9月3日全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浙江隊的謝震業(yè)以10秒04奪冠,廣東隊的蘇炳添以10秒10遺憾摘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起跑階段的速度一定是謝震業(yè)大 B.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是謝震業(yè)大 C.全程的任意時刻對應(yīng)的瞬時速度都是謝震業(yè)大 D.到達終點時的速度一定是謝震業(yè)大 答案 B 解析 100 m比賽,兩人的位移相等,時間短的平均速度大,所以B正確,A、C、D錯誤. 題組三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計算 7.某人騎自行車沿一斜坡從坡底到坡頂,再從坡頂?shù)狡碌淄狄淮?,已知上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4 m/s,下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 m/s,則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與平均速率分別是( ) A.10 m/s,10 m/s B.5 m/s,4.8 m/s C.10 m/s,5 m/s D.0,4.8 m/s 答案 D 解析 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為0,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為0.設(shè)由坡頂?shù)狡碌椎穆烦虨長,則此過程的平均速率為===4.8 m/s,故選項D正確. 8.物體M從A運動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為v1,后半程平均速度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設(shè)總路程為2s,則前半程的時間為t1=,后半程的時間為t2=,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故選項D正確. 9.(多選)如圖2所示,在1 000 m體能測試中,小明沿某圓形400 m跑道從A點出發(fā),其成績?yōu)?分40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2 A.小明的平均速率為4.55 m/s B.小明的平均速率為0.91 m/s C.小明的平均速度為0.91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為0.58 m/s 答案 AD 解析 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為v1== m/s≈4.55 m/s 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為v2== m/s≈0.58 m/s. 所以選A、D. 10.一輛汽車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從甲地開往乙地,又以30 m/s的速度從乙地開往丙地.已知乙地在甲、丙兩地之間且甲、乙兩地間的距離與乙、丙兩地間的距離相等,求該汽車在從甲地開往丙地的過程中平均速度的大?。? 有一位同學(xué)是這樣解的:= m/s=25 m/s,請問上述解法正確嗎?為什么?應(yīng)該如何解? 答案 見解析 解析 從平均速度的定義出發(fā)進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錯誤的,因為它違反了平均速度的定義,計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體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確的解法應(yīng)該是:設(shè)甲、乙兩地間、乙、丙兩地間的距離均為s,則有:===24 m/s. 11.甲、乙兩人從市中心出發(fā),甲20 s內(nèi)到達正東方向100 m處,乙30 s內(nèi)到達正北方向150 m處,試比較整個過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 答案 不相同 解析 甲== m/s=5 m/s,方向向東. 乙== m/s=5 m/s,方向向北. 所以兩人平均速度大小一樣,方向不同,所以它們的平均速度不同. 12.一位旅游愛好者打算騎摩托車到某風(fēng)景區(qū)去觀光,出發(fā)地和目的地之間是一條近似于直線的公路,他原計劃全程平均速度要達到30 km/h,可是開出一半路程之后發(fā)現(xiàn)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僅有15 km/h,那么他能將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計劃的平均速度嗎? 答案 見解析 解析 設(shè)全程的位移為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1==,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2==,若將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計劃的平均速度,需滿足 30 km/h== 經(jīng)計算可知,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將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計劃的平均速度.-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2019高中物理 第1章 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 1.2 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學(xué)案 滬科版必修1 2018 2019 高中物理 怎樣 描述 物體 運動 快慢 滬科版 必修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13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