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第12課 俄國農奴制改革課件 岳麓版選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第12課 俄國農奴制改革課件 岳麓版選修1(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第1212課俄國農奴制改革課俄國農奴制改革1814年,以俄國為首的反法聯軍打敗了拿破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騎著白馬進入巴黎。而40年后,俄國卻在1854年的克里木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國何以從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變成了不堪一擊的泥足巨人?俄國向何處去?(1)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外因和內因分別是什么?(2)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具有怎樣的影響?1簡述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歷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3探討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1重點掌握改革的國際國內歷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內容。2
2、客觀評價“二一九法令”的作用,特別是對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重大作用。3明確認識1861年改革在俄國近代化中的轉折性的地位。4關于教材中斯托雷平改革,因涉及農民份地的新規(guī)定,應有所了解。一、克里木戰(zhàn)爭(必要性)1爆發(fā):1853年俄國發(fā)動對土耳其的戰(zhàn)爭。1854年,英法艦隊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戰(zhàn)。戰(zhàn)爭轉到俄國_進行。2結果及影響:1856年,俄國戰(zhàn)敗,交戰(zhàn)雙方簽訂_??死锬緫?zhàn)爭的失敗暴露了當時俄國經濟和軍事的落后。3農奴制是導致這種落后局面的深刻根源。溫馨提示:國際關系是世界近代史的主體框架,克里木戰(zhàn)爭體現了復雜的國際關系,使得俄國意識到了生存的危機。19世紀上半期,俄國是歐陸霸主,克里木戰(zhàn)爭后,法國取
3、而代之(60年代),19世紀70年代后,德國取代法國。所以克里木戰(zhàn)爭對世界歷史有重大影響。巴黎和約克里木半島二、改革的呼聲(可能性)1“十二月黨人”起義:進步的貴族青年軍官受西方社會影響,結成秘密組織,主張廢除_,實行_。2“知識分子”群體的改革要求:到19世紀中期,以_、車爾尼雪夫斯基等進步代表,他們具有強烈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_和_進行了揭露和抨擊,要求社會變革和思想解放。3亞歷山大二世推動改革:1855年,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感受到唯有變革才能自救。亞歷山大二世親自主持成立“農民事務秘密委員會”,強制在俄國發(fā)起廢除農奴制的改革。1.農奴制立憲君主制2.赫爾岑沙皇專制農奴制三、“解放”
4、法令(經濟:農奴制改革)1標志:1861年3月3日(俄歷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簽署_,宣布廢除_。2內容:農民無條件地獲得了_的人身自由;可以通過_獲得一半土地。3影響:(1)農奴在獲得“_”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代價。為了贖地農民背負了沉重的債務;他們擺脫了地主的奴役,卻受到_的束縛。(2)由于“解放”法令與農民的要求相差太遠,改革過程中爆發(fā)了空前的農民騷動。溫馨提示:1861年改革后農奴的法律地位提高,稱為農民,直到19061911年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后才擺脫了封建依附(村社的束縛)。1.“解放”法令農奴制2.法律上贖買3.(1)解放村社四、司法改革與地方自治(政治改革)1司法改革(1)原
5、因:“解放”法令實施之后,地主的地方統(tǒng)治權和對農奴的司法權隨之消亡。(2)內容:頒布_,全面建立近代司法體系。統(tǒng)一法律及司法程序;建立律師制和陪審制。(3)作用:政府官員法律意識有所增強。實際進展緩慢。司法章程2地方自治(1)內容:在農村建立_,在城市建立_。由選舉產生。(2)作用:保證了城市資產階級代表在地方自治機關中占據主導地位。地方自治機關對發(fā)展本地區(qū)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3三方面改革的影響“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地方自治改革,是繼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國向_邁出的重要步驟。但這次自上而下改革很不徹底。改革中對農民的嚴重不公,引起了一些青年知識分子的強烈憤慨。2.(1)地方自治局城市
6、杜馬 3現代化五、日俄戰(zhàn)爭與1905年革命(改革后的政治經濟狀況)1日俄戰(zhàn)爭:19041905年俄國與日本交戰(zhàn),俄國戰(zhàn)敗。日俄戰(zhàn)爭是一場為爭奪_和_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的失敗再一次動搖了沙皇政府的根基。21905年革命:1905年1月22日,圣彼得堡工人進行大規(guī)模請愿游行,遭到沙皇政府殘酷鎮(zhèn)壓,導致“_”事件。引起許多城市罷工、罷課,軍隊騷動,農民暴動。沙皇政府感到自己的統(tǒng)治基礎被動搖了。1.朝鮮中國東北2.流血星期日溫馨提示:日俄戰(zhàn)爭就性質而言,雙方均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zhàn)爭。俄國失敗的原因有:社會政治制度反動腐朽,人民厭惡戰(zhàn)爭,經濟與軍事組織落后,軍隊指揮方法不當和最高統(tǒng)帥部采
7、取消極防御戰(zhàn)略;戰(zhàn)區(qū)距離國內中心地區(qū)遙遠;俄國歷來把遠東看作次要戰(zhàn)場,認為自己的戰(zhàn)略中心在歐洲。因此,俄國在遠東雖然有很大野心,但實際上缺乏必要的戰(zhàn)爭準備。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改革背景:1905年革命加劇了沙皇政府的統(tǒng)治危機。2主要內容:農民可以帶著份地退出村社,獨立的農民可以購買超過定額的份地。3評價:(1)促成了俄國“_”的經濟大發(fā)展。俄國成了“_”和世界最大的農業(yè)出口國。(2)在土地改革中,宣稱“_”,根本不顧貧苦農民的利益。社會更加不公,_愈發(fā)激烈。農民失去了對沙皇政府的信任。俄國處于革命的前夜。(1)斯托雷平奇跡歐洲谷倉(2)扶強抑弱社會矛盾溫馨提示:俄國的近代改革雖然較西歐來得遲
8、,但從歷史角度看畢竟促進了俄國社會的進步。歷史是注重結果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正負兩方面影響,我們應看主流,看到改革雖然有局限性,但能平穩(wěn)、連續(xù)、漸進地促進社會進步就應給予肯定。 認識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歷史必然性19世紀以來,封建農奴制生產關系開始瓦解,商品經濟得以發(fā)展,農村中代役租形式和雇傭生產方式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中萌芽,先進的生產技術得以逐漸應用,專制制度的統(tǒng)治也出現危機。所有這些都表明,長期統(tǒng)治俄國的封建農奴制經濟形態(tài)已經沒有任何進步性了,封建的生產關系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嚴重障礙,也就是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已經達到異常激烈程度。俄國社會要想進步,經濟要想發(fā)展,就必
9、須沖破封建農奴制的阻礙和影響,必須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代替封建的農奴制生產關系。因此,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俄國經濟發(fā)展和政治狀況發(fā)展變化的必然產物。針對訓練針對訓練1下列各項屬于俄國1861年改革背景的是()改革前農奴制出現了危機思想界出現了要求改革的知識分子,他們對農奴制進行揭露和抨擊改革前遇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改革前俄國工業(yè)發(fā)展步履維艱ABC 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根本原因是農奴制落后導致經濟發(fā)展緩慢,19世紀,以赫爾岑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群體要求廢除農奴制,實行君主立憲制?,F象俄國未出現,故排除。答案:C對俄國1861年改革的評價
10、1進步性: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農奴制改革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 (1)性質:具有明顯的資產階級性質經濟上:改革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必需的勞動力、市場和資金。政治上:沙皇專制政權逐步變成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因此,它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2)地位:是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改革實現了生產方式由封建性質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此后,俄國的資本主義有了較快的發(fā)展。(3)作用:改革使廣大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俄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工業(yè)革命的擴展。2局限性:資產階級改革任務并沒有完成。(1)“解放”法令是妥協的產物。這次改革沒有改變
11、沙皇專制主義的本質,沙皇只是在形勢所逼下作了一些“讓步”。(2)從農奴獲得“解放”的實際情況看,改革具有殘暴的掠奪性和欺騙性。(3)不徹底性。改革后,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這使俄國日后具有軍事封建主義的特點,所以徹底肅清封建殘余仍是俄國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務。針對訓練針對訓練2俄國1861年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這是因為()農民在農業(yè)生產之余可以自由地從事家庭手工業(yè)個體小農經濟具有不穩(wěn)定性,容易破產法律上的自由使農民比較容易遷移和流動政府允許購買整個村莊的農民進入工廠做工ABC 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表述的家庭手工業(yè)屬于自然經濟,不是資本主義工
12、業(yè);是彼得一世改革內容,況且農民是不自由的勞動力。排除,故D項正確。答案:D俄國彼得一世改革與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異同點1相同點:(1)起因相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歐資本主義的影響;(2)主觀目的相同,都是為了鞏固沙皇統(tǒng)治,實現富國強兵;(3)結果相同,都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fā)展。2不同點:(1)性質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質的改革,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2)內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允許私營企業(yè)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實際上強化了農奴制,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解放了農奴。針對訓練針對訓練3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區(qū)別在于()A鼓勵興辦手工
13、工場B建立強大的海軍C增強了俄國的國力D使俄國的社會性質發(fā)生了變化解析:亞歷山大二世的廢除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答案:D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內容及其影響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19世紀中葉,俄國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村人口一半以上是農奴。農奴每周被迫在領主的莊園內無償勞動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時間耕種自己的份地,還要承擔很重的賦稅。 簡明世界通史材料2:農奴在適當的時候將獲得自由農村居民的一切權利。農民有權贖買他們居住的房屋,并在獲得地主同意后,贖買分配給他們長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屬地作為私產。農民這樣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
14、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1861年沙皇頒布的解放農奴宣言材料3:為了加強對改革后農民的控制,政府把農民組織在舊有的農民村社中,實行連環(huán)保。村社在名義上由農民選舉公職人員,實行“自治”,但又規(guī)定村社隸屬于地方行政機構,必須執(zhí)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地主有權否決村社的任何決議,有權要求撤換村社公職人員。 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材料4:改革后,農村的自然經濟轉化為小商品經濟,貧富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出現了階級分化,農村中分化出一些資本家性質的農業(yè)經營者,他們用多種方式積累資本,添置新式農具,購置耕地,雇傭大批勞動力,發(fā)展資本主義農業(yè)。請回答:(1)1861年改革后的俄國農村發(fā)生了怎
15、樣的社會變化?(2)上述變化對俄國社會近代化有何重大影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并與試題材料相關信息建立正確聯系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問在學生閱讀分析四則材料的基礎上,結合“二一九”法令,進行回答,要注意語言的簡練;第(2)問考查農奴制改革對經濟近代化方面的促進作用,應從俄國社會發(fā)展角度進行分析。答案:(1)農民的身份地位由沒有人身自由的農奴變?yōu)閾碛兴接胸敭a的自由農民;在農村經濟中,資本主義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農村基層組織“村社”取代了原來農奴主對農民的管理。(2)為俄國的工業(yè)化提供了勞動力、市場、資金等條件,為俄國上層建筑領域的近代化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點評:改革是歷史發(fā)
16、展的鮮明主題,了解改革的歷史背景和進程,認識改革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高考的熱點。本題以俄國由弱變強的改革,突出改革是歷史發(fā)展的動力,頗有啟發(fā)性。一、選擇題119世紀中葉,俄國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工業(yè)的發(fā)展,主要表現為 ()國內市場狹小自由勞動力缺乏缺少工業(yè)投資農民強烈反對A BC D解析:19世紀中葉,農奴制主要從國內市場、自由勞動力及工業(yè)資金三個方面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農民強烈反對的是農奴制,與題目要求不符。答案:A2列寧說:“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么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道路上的一步。這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
17、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這表明農奴制改革()A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掃清了障礙B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C促進了俄國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國的發(fā)生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俄國的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為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勞動力、廣闊的國內市場和資本,加快了俄國工業(yè)化的歷史進程。但這次改革很不徹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農奴生活仍沒有本質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國社會發(fā)展所面臨的歷史使命。答案:C3(2013安慶一模)19世紀俄國一名知識分子說:“維護奴役人的農奴制度本身,是不會有成效的,而且也毫無裨益,無論社會良心或當代工業(yè)、國民福利和國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處它的死刑?!彼?()A十二月黨人 B地主階級革命派C守舊派知識分子 D激進派知識分子 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題是要求廢除農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從A、D兩項中選擇,同時材料表明這是一位知識分子的言論,因此可以排除A項。答案:D4(2013自貢一診)中國中央電視臺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中給予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極高的評價。你認為可能是因為()提供了經濟發(fā)展的資金擴大了國內市場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強化了中央集權AB CD解析: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并沒有強化中央集權。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