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8.41《答謝中書書》教案 上海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8.41《答謝中書書》教案 上海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8.41《答謝中書書》教案 上海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8.41《答謝中書書》教案 上海版 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課文。 2、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感知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機,錄音機,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酈道元一起暢游三峽,領略了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其實,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再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二、(首先看文章的題目和背景) 出示大屏幕 1題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出示陶弘景照片)大屏幕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陶隱居。南朝齊梁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好讀書,喜道術。20歲前曾擔任諸王的侍讀,37歲(齊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辭官隱居于句容茅山,繼續(xù)鉆研學問,煉丹習道,并遍游名山,尋訪仙藥。粱武帝蕭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經(jīng)常向他咨詢國家大事,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著有《陶隱居集》。 三、齊讀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理解背誦課文。 3、品味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純凈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 (1)多媒體顯示優(yōu)美的山水圖畫,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jié)奏。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jié)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其奇者。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 (3)選一學生讀課文,其余同學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質疑答疑。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并向全班質疑問難。 (3)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內容如下:(重點測試) ?四時俱備:俱,全都 ?曉霧將歇:歇,消散?夕日欲頹:頹,墜落。?沉鱗競躍: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跳躍(出水面)?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y,參與,文中指欣賞。譯為: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理清背誦思路(介紹你背誦的竅門) 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lián)系? 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結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學生自己背誦,然后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背誦競賽,看誰背的又快又準確。 五、賞析寫景,體驗感情 1、找出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特點。 提示從以下幾方面賞析:描繪的景物;優(yōu)美的意境;點睛之詞;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 明確: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案叻迦朐疲辶饕姷住?,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繽紛的色彩美?!皟砂妒冢迳惠x。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三種美交替出現(xiàn),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解歸納成板書: 意境美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俯視與仰視,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兩岸石壁…四時俱備”用平遠和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燦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 “曉霧將歇…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動景的描寫。通過描寫朝與夕兩個特定的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以上內容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或寫,或畫,或說,或唱,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數(shù)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fā),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實欲界之仙都”言簡而意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并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學生分析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結合背景拓展延伸(鏈接妙詩欣賞)附錄: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品評】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 出山之意,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云”。話雖簡淡,含意卻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鐘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云。 在述戀利祿的人看來,“白云”實在不值什么;但在詩人心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 “白云”的這種價值是名利場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潔、風神飄逸的高士才能領略“白云”奇韻真趣。 所以詩人說:“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無法讓您 理解個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難以持寄一樣。 言詞間頗替齊高帝感到惋惜?!娙艘赃@種委婉的 方式表達了謝絕出仕之意。 此詩寫得輕淡自然,韻味雋永,歷代傳誦。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閑戀綠疇。笑看金籠牽鼻去,等閑落得用鞭抽?!? 這是南北朝詩人陶弘景寫的一首“退休詩”。 此人詩畫雙全,是當時著名畫家與作家,他在其畫中題詩一首,畫中有兩頭牛,一?!皯倬G疇”吃草,一牛有“金籠”而“落得用鞭抽”。其畫其詩強烈地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辭官退休的愿望,他向往的是“流水”、“綠疇”的“悠悠”晚年。結果堅決退休歸山,人稱“山中冥相”。他在山中退休隱居,邊休養(yǎng)邊寫作,至今傳有《陶隱居集》。 (四)總結寫法,實踐體驗。描寫景物,抓住靈魂; 調動感官,動靜結合; 多個視角,抒發(fā)真情。 同學們根據(jù)這些寫景特點,自己動手寫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景物。教師可以出示圖片提示 五、能力訓練 美麗的風景勾起了我們無限的暇思。讓我們拿起筆,書寫心中流淌而過的 樂曲 六、課外作業(yè)(學海拾貝) 1、上網(wǎng)搜集陶弘景的有關資料,整理其詩作。 2、搜集整理描寫山水的詞詩,對聯(lián),歌詞等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8.42《望九華》教案 上海版 教學目標 1.了解文中定景換點的寫景方法及其作用,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品讀字里行間表現(xiàn)的九華景致,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說明: 兩個目標體現(xiàn)了教學應該始終關注的三個維度:除了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方法的展現(xiàn),更應有情感思想的陶冶,語文的工具與人文理應兼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對作者的了解 他是南宋詩人,浙江溫州樂清人. 二、散讀課文,疏通文意。 教師巡視、個別指點。 學生讀課文、讀注解,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先獨立進行,再同桌交流互相補充,有疑難處可提出師生一起解決。) “讀詩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中的讀相比現(xiàn)代文尤為重要。散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思維沉浸文本,初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譯文: 我訪問池陽郡,登上城樓,眺望九華山,僅能望見一座山峰。我乘船從(郡正南通遠門外的)清溪出去,才望見了九華山,但是九華山仍舊在云遮霧繞之間或隱或現(xiàn)。到了傍晚,船停泊在梅根港時,才清清楚楚地望見了九華諸峰。 九華山的勝狀,并不在于九華山中。從江上遠望九華山,九華山俊秀飄逸,清麗悠遠,夕陽余輝落在江面上(增添了九華山的情致),更讓人在心中留下悠遠的記憶。又記得李太白有贊美九華山的詩歌,每當船停泊在江岸時,便覺得九座山峰依依不舍地向人而立。 三、理解探討 1.蘇軾觀廬山嘆曰“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王十朋望九華有同感嗎?可見九華山有何特點? 2.“九華之勝,不在山中”,那么其勝景又在哪里? 從字里行間感受九華雄偉秀美的山色、作者愉悅歡喜的心情;領會“定景換點”的寫景方法、理解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3.詩人觀賞九華山的各個角度(定景換點) 過、登、望→僅見一峰 乘船從清溪出去后→始見之,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 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 (模糊到清晰、樓上到水上、遠望九華在云霧間隱隱約約到近觀諸峰此顯彼隱) 視角不同,景色各異,扣住了“望”字做足文章,使沒有生命的山水,竟然帶著情趣漸漸地凸現(xiàn)出來。 學生細讀第一節(jié),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三望”才看清楚九華真容。(“僅見”、“始見”、“方了了見”,三望見三景,位置不同,山景也各異。) 學生品讀第二節(jié),感受以整個大自然為背景、有“夕波落日”映襯的九華才是“九華之勝”。 文言文教學很忌諱呆板機械地翻譯課文,應該借精心的提問設計激活學生思維、濃厚學生興致,讓他們學得主動、學得有趣、學得深刻難忘。估計此過程中學生會有能意會而不能言說的情況,可以讓學生互相補充、也可老師予以講解提示,幫助他們一起學好課文。 四、課后作業(yè): 1.注解中提到了“太白嘯歌”,請上網(wǎng)查閱理解其意。 2.查找若干詠山詩句。 回家完成作業(yè)。 鞏固課上所學知識,同時經(jīng)常要作相機拓展,以不斷開闊學生視野、增加積淀、發(fā)展語文能力。 練習舉隅 1.九華山明明是相對靜止的,可作者為什么說“覺九子依依向人”,你覺得這樣寫好在哪里? 參考資料:詩人心目中“九華之勝”的理解 九華山景色優(yōu)美,古剎如林,可以說是勝境誘人,但作者有自己獨到的感受。 作者認為欲得九華之勝應在傍晚從江上望九華:在“夕波落日”映襯下的有著“秀逸清遠”不俗之姿的九華山才會讓人“邈然于懷”。最后用擬人表現(xiàn)對九華山的感情,他移情于物,寫九華的山峰依依不舍向人而立,就是寫自己對九華勝狀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體悟到真正的九華之勝——物我相悅,物我兩忘。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一代名臣。號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后在鹿巖鄉(xiāng)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jīng)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fā)清輝”的名句。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33歲時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梅溪書院授徒,34歲入太學。由于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一直至他46歲時,秦檜死后,高宗即位繼帝主持殿試,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因論力主抗戰(zhàn),并薦用愛國老將張浚、劉锜,遭主和派排斥離京歸里。孝宗即位后,起知嚴州,未赴任召對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yè),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議,并以懷奸、誤國等八大罪狀劾主和派代表、當朝宰相史浩,使之罷職。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yè)不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采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在文學上,他一生經(jīng)過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進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臨安時,因此對雁蕩山的感受極其親切。在此期間,他賦了大量有關雁蕩的詩。他在《游靈巖輝老索詩至靈峰寄數(shù)語》中,不僅對雁蕩山作了依次總評價:“雁蕩冠天下,靈巖尤絕奇!”而且還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雁蕩山水浴成一體。雁蕩山水鑄造了王十朋剛直不阿的崇高風格,他則以蓋世的才華歌頌了雁蕩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氣,在雄偉奇秀,千姿百態(tài)的雁蕩山水面前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曾在一詩中曰:“愧無筆力助莊嚴!”從此之后,“難下筆”就成為描繪雁蕩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節(jié)聞名于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力排和議,并抨擊三衙兵權過重,諫罷楊存中兵權,奏請起用張浚。孝宗詔百官陳事務,他上《應詔陳弊事》札子,指出百官“盡其官不履其職”,同時指出皇帝有任賢、納諫、賞罰三大職事,并未做好。隆興元年任侍御史時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及其黨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罷職,震動朝野,人稱頌王十朋郎為真御史。王十朋守饒州期間,宰相洪適,饒州人。回鄉(xiāng)拜訪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學宮地擴建私宅后花園,王十朋毅然拒絕。《宋史本傳》記載說:“丞相洪適請故學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來朝野皆知,傳為佳話。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賈氏,品德高尚,忍貧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興元年辭官故里,家有饑寒之號卻不嘆窮。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家鄉(xiāng)。他在《乞祠不允》詩里述云:“臣家素貧賤,仰祿救啼饑?!薄皼r臣糟糠妻,蓋棺將及期。旅櫬猶未還,兒晝夜悲。”結果靈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為官,關心的是國家、黎民,自己卻是如此貧寒。王十朋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現(xiàn)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內容廣泛。他對《春秋》、《論語》、《尚書》尤有研究。治學反對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學空論,為文處事偏重功利實用。朱熹稱其文“規(guī)模宏闊,骨骼開展,出入變化俊偉神速?!狈Q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辈⑺c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葉適說他“素負大節(jié)”、“士類常推公第一”?!端膸烊珪偰俊氛f“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傳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答謝中書書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8.41答謝中書書教案 上海版 2019 2020 六年級 語文 上冊 8.41 答謝 中書書 教案 上海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55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