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教學案:第三單元 單元活動 學會應用地圖(含答案).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教學案:第三單元 單元活動 學會應用地圖(含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教學案:第三單元 單元活動 學會應用地圖(含答案).doc(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教學案:第三單元 單元活動 學會應用地圖(含答案) 一、認識等高線地形圖 1.概念 2.作用 3.等高線的特征 符號 部位 等高線分布特征 A 鞍部 兩側(cè)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相等 B 山谷 由低處向高處凸出,海拔較兩側(cè)低 C 山脊 由高處向低處凸出,海拔較兩側(cè)高 D 陡崖 若干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E 緩坡 等高線分布稀疏,單位水平距離內(nèi)的高度差較小 F 陡坡 等高線分布密集,單位水平距離內(nèi)的高度差較大 二、地形圖的判讀 地貌類型 等高線特征 盆地 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內(nèi)小外大,中部稀疏,邊緣密集 丘陵 海拔在500 m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對高度較小,坡度較為和緩 沙丘 各地點之間高差很小,地勢較平坦 嶺谷相間 山嶺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山谷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山嶺和山谷相間分布 三、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 1.抓住重要點位 起點、終點、最高點和最低點、轉(zhuǎn)折點等。 2.作用:直觀顯示地勢起伏狀況和地面坡度陡緩。 3.繪制步驟 (1)繪剖面圖的水平基線。 (2)確定適宜的垂直比例尺,畫出縱坐標,規(guī)定剖面基線所代表的高程。 (3)從剖面線與等高線所交各點向剖面圖的水平基線作垂線,根據(jù)各點對應的高度對照剖面圖的縱坐標,標出相應的點。 (4)把這些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 情景導入先思考 ——————— 材料 地形等高線的彎曲與疏密蘊含著許多關于地形的信息。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示意圖(單位:m)。 (1)圖中所示地區(qū)山脊的基本走向是怎樣的,試說明判斷理由。 提示:東北—西南走向。山脊處的等高線向地勢較低(等高線上的數(shù)字注記較小)處凸出,可先據(jù)此確定山脊,然后根據(jù)一般的定向方法確定其走向。 (2)圖示山體主峰的西北坡的地形特征是怎樣的。并說明判斷依據(jù)。 提示:上部較陡,下部較緩。等高線密集,表明坡度陡峭,反之則表示比較平緩,圖示山體西北坡等高線上密下疏。 ——————— 核心要點掌握好 ———————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規(guī)律 1.形狀特征 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盆地或洼地;如果沒有數(shù)值注記,可根據(jù)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 等高線彎曲時,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山谷;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形似馬鞍——為鞍部地形;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示意圖如下: 2.判讀等高線的數(shù)值 同一等高線圖上,同線等高,等高距全圖一致,即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高度相等,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相等。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 讀出任何兩點的海拔高度,計算出兩點的相對高度,還可以進一步求出它們的溫度差。 (2)估計陡崖的相對高度: 一般情況下,等高線不能相交,因為同一點不會有兩個高度,但在懸崖峭壁處,等高線可以重合。假設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有n條,等高距為d,則陡崖的相對高度H的取值范圍是:(n-1)d≤H<(n+1)d。 (3)結(jié)合等高線數(shù)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斷地貌類型: 海拔200 m以下,等高線稀疏,廣闊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 m以下,相對高度小于100 m,等高線稀疏,彎折部分較和緩——丘陵地形;海拔500 m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 m,等高線密集,河谷轉(zhuǎn)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高原地形。 幾條特殊的等高線:0 m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200 m線區(qū)分平原和低丘;500 m、1 000 m線反映低山丘陵或高原;2 000 m、3 000 m線反映中山和高原;4 000 m反映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3.看等高線的疏密程度 等高線愈密,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線愈稀,表示坡度愈緩;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均勻坡;等高線下密上疏,為凸形坡;等高線下疏上密,為凹形坡。 有時候圖上看不出密集與稀疏時,可根據(jù)坡度=垂直相對高度/水平距離來判定。 ——————— 應用體驗不可少 ——————— 1.下列圖中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選項中,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 ②山谷?、郯安俊、苌巾? B.①山谷?、谏焦取、凵巾敗、馨安? C.①山谷?、谏郊埂、凵巾敗、馨安? D.①山脊?、谏郊埂、凵巾敗、馨安? 解析:選B 山脊: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海拔較兩側(cè)高;山谷: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海拔較兩側(cè)低;鞍部:兩側(cè)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相等。 下圖示意某小區(qū)域地形。圖中等高距為100 m,瀑布的落差為72 m。據(jù)此完成2~3題。 2.Q地的海拔可能為( ) A.90 m B.230 m C.340 m D.420 m 3.橋梁附近河岸與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 m B.310 m C.360 m D.410 m 解析:2.D 3.C 第2題,由于圖中等高距是100 m,由此推理山峰附近第一條等高線的海拔是500 m,向東依次是400 m、300 m,河流東岸自西向東依次是300 m、400 m,Q地高于400 m,本題選D。第3題,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圖中河谷的海拔在200~300 m,由于瀑布的落差為72 m,又因為橋梁位于瀑布下游,因此橋梁處河面海拔最高是300-72=228 m,最低可能無限接近200 m,由此推斷,此處與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 m。 ——————— 情景導入先思考 ——————— 材料 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單位:m)。 (1)材料圖中甲、乙、丙、丁四點中,最容易發(fā)育成河流的是哪處,理由是什么? 提示:乙處。河流發(fā)育在山谷中,圖中甲、丙兩點均為山脊,乙、丁兩點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但乙處山谷狹長最易發(fā)育河流。 (2)在剖面圖①②③④四點中,屬于MN、XY的交點的是哪處,理由是什么? 提示:①④。圖中MN、XY交點處地貌為鞍部,沿XY線兩邊高、中間低,即圖中④點,沿MN線兩邊低、中間高,即圖中①點。 (3)繪制等高線圖中AB線的地形剖面圖并說明繪制的步驟。 提示:①先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確定剖面線,圖中上半部為等高線地形圖,陰影部分是海洋。AB橫線是要切開地表的剖面線。②然后確定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一般與等高線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幾倍,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勢起伏狀況)。③確定剖面圖上的基準線A′B′并在兩側(cè)標出高度與深度。④把等高線圖中剖面線上各點高度轉(zhuǎn)移至下圖相應的高度上,用平滑曲線連接各點,就得到相應剖面圖,如下圖。 ——————— 核心要點掌握好 ——————— 一、地形剖面圖的判讀(如下圖) 1.看起止點海拔是否準確 A在200~250 m之間,B在250~300 m之間。 2.看極值點是否準確 a在250~300 m之間;b在150~200 m之間;c在350~400 m之間。 3.看地勢起伏是否一致 從A到B經(jīng)過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緩慢降低過程。 二、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步驟 ——————— 應用體驗不可少 ——————— 讀圖甲某沿海地區(qū)等高(深)線示意圖(單位:m)及圖乙地形剖面圖,回答1~2題。 圖甲 圖乙 1.E點的海拔為( ) A.-10~0 m B.0~10 m C.10~20 m D.-10~10 m 2.圖乙地形剖面圖與圖甲相對應的剖面線是( ) A.PE線 B.EF線 C.MP線 D.LN線 解析:1.B 2.D 第1題,據(jù)圖中信息可知,E點的海拔在0~10 m范圍內(nèi)。第2題,剖面圖中有低于海平面的地區(qū),也有高于40 m的地區(qū),而選項中只有LN線經(jīng)過40 m等高線。 3.讀圖(單位:m),回答問題。 (1)在圖中標注出該區(qū)域的最高點(用H表示)。 (2)在下面的網(wǎng)格中,畫出地形圖中沿AB線的地形剖面圖。 (3)在剖面圖上標出M、N兩點,將地形分成3類,分別實行封山育林、經(jīng)濟林種植和適度規(guī)模的農(nóng)業(yè)種植。對你的地形劃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簡要說明。 (4)在圖示區(qū)域內(nèi),擬修建一個小型水庫。從地形特點考慮,選擇水壩的最佳位置,用“∥”標注出。 解析:第(1)題,圖中有四個較大的山頭,以300 m等高線為基線,數(shù)一數(shù)它到四個山頂間相隔幾條等高線,相差最多的地勢最高。左上方H點(見答案圖中)與300 m等高線間隔6條等高線(300 m),其海拔應在600 m以上,但要低于650 m。第(2)題,繪制地形剖面圖的步驟:①在繪制地形剖面圖的長方形方框左側(cè)作高度表(高度間距要與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間距相等),即分別標注出150 m、250 m、350 m、450 m、550 m等;②把AB剖面線與等高線交點轉(zhuǎn)繪在地形剖面圖的基線上并畫出相應的對應點;③在地形剖面圖上把各垂直對應點的端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圖即繪成。第(3)題,根據(jù)地形坡度選擇適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勢陡峭處宜植樹造林,坡度較大處宜種植經(jīng)濟林,平緩處宜發(fā)展種植業(yè)。從等高線圖上可看出350 m和250 m是較為明顯的分界線。第(4)題,具體考查水庫壩址的選擇,選址基本要求應明確:工程量盡可能小,蓄水量盡可能大。 答案:(1)H位置見下圖: (2)垂直坐標標注正確;剖面線正確(見下圖) (3)M、N點海拔分別為350 m和250 m,就剖面線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點的坡度較陡,應該實行封山育林;在M、N之間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開墾,但是可以適度發(fā)展果樹種植;低于N地的山前地帶,地勢較平緩,可以適度發(fā)展農(nóng)業(yè)種植。 (4)見下圖: 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地形地貌。據(jù)此回答1~2題。 1.上圖地區(qū)地形地勢的基本特點是( ) ①以丘陵、平原為主?、谥胁扛?,西南、東北低?、垡云皆?、盆地為主?、苤胁康?,西南、東北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圖中甲、乙兩條虛線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別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解析:1.C 2.D 第1題,海拔在500 m以內(nèi),且等高線分布比較稀疏,說明為丘陵、平原地形;中部海拔在300 m以上,較高,丘陵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南和東北海拔在200 m以下,較低。第2題,甲、乙兩處等高線均由低處向高處凸出,中部海拔較兩側(cè)底,說明均為河谷。 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回答3~5題。 3.下列景觀示意圖,與該等高線地形圖相匹配的是( ) 4.圖中各點能看到村莊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若村莊所在的山谷發(fā)生泥石流,則村民正確的逃生路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A 4.B 5.D 第3題,從圖中等高線特征上看,總體的地勢是山脊和溝谷相間分布,且越往山下,山脊坡面越寬,為規(guī)則的平行等高線。第4題,從等高線圖中可以看出,甲、丙、丁三處都有山脊相隔,故不能看到村莊,只有乙點能看到。第5題,在山區(qū)發(fā)生的泥石流災害,泥石流順河谷而下,逃生的最佳方法是迅速轉(zhuǎn)移到河谷兩岸的高地,但圖中①線路需跨越河流,故最佳路線應為④。 6.與平面圖中自X至Y地勢最符合的剖面圖是( ) 解析:選C 沿XY方向可以看出,該平面圖反映出來的地勢狀況是X、Y兩地地勢高,沿線有三處河谷。 讀等高線示意圖,完成7~8題。 7.圖中a、b、c、d四點中,位于山脊的是( ) A.a(chǎn)點 B.b點 C.c點 D.d點 8.若該地為新建水庫的庫區(qū),最高水位為600 m,該圖范圍內(nèi)將出現(xiàn)的情況是( ) A.最高水位時,小部分面積被淹沒,將出現(xiàn)一個半島 B.a(chǎn)、b、c、d四個居民點中,d居民點可以不搬遷 C.最高水位時,將出現(xiàn)三個小島,a、b、d三地將被水淹沒 D.a(chǎn)、b、c、d四個居民點都不必搬遷,改為從事旅游業(yè)和漁業(yè) 解析:7.C 8.B 第7題,山脊應比兩側(cè)地勢高,在等高線圖上應位于等高線彎曲度較大且向低值區(qū)凸出的地方,圖中四點只有c點符合。第8題,若新建水庫的庫區(qū)最高水位為600 m,則最高水位時圖中區(qū)域只有高于600 m的部分不被淹沒,其他部分都將淹沒;同時,a、b、c居民點也需要搬遷,而d居民點由于地勢高于600 m而不需要搬遷。 讀圖,完成9~10題。 9.圖示區(qū)域內(nèi)最大高差可能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10.圖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9.C 10.C 第9題,圖中等高距為5 m,東南部地勢最低,海拔為20到25 m之間;東北部地勢最高,海拔為80到85 m之間,故兩地的相對高度為55到65 m之間,但不會是55 m或65 m。第10題,圖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線最密集,表明該處坡度最大,河水流速最快。 一、選擇題 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1~2題。 1.圖中甲、乙、丙、丁四條河流的繪法,正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適宜攀巖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1.A 2.A 第1題,河流形成于山谷處。第2題,適宜攀巖運動的地形部位是陡崖。 讀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回答3~4題。 3.當該地區(qū)普降暴雨時,水位上漲最猛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湖 4.圖中虛線是居民點a和b,b和d之間公路選線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e和g B.e和h C.f和g D.f和h 解析:3.A 4.D 第3題,由題干和等高線圖可知,河段①所處山谷,地處東南季風迎風坡,降水豐富,且兩側(cè)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因此匯水速度最快。第4題,山區(qū)公路選線應盡量避開陡坡,沿等高線延伸以降低坡度,節(jié)省投資。 讀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回答5~6題。 5.關于圖中規(guī)劃公路敘述正確的是( ) A.最大高差可能為180 m B.走向為東北—西南 C.長度約為6 km D.穿越山脊地區(qū) 6.在圖示區(qū)域內(nèi)擬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選址方案中,瞭望范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5.A 6.D 第5題,圖中的規(guī)劃公路經(jīng)過的最低點海拔為0~100 m,最高點海拔為100~200 m,所以相對高差為0~200 m;規(guī)劃公路的走向為西北—東南;根據(jù)圖中比例尺可知,規(guī)劃公路的長度約為3 km;穿越的地區(qū)為鞍部。第6題,④處海拔最高,且周圍基本沒有阻擋物,瞭望范圍最大。 下圖是某地地形圖,MN、PQ是地形剖面線。①②是水庫,若從中選擇一個作為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其條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設費用最小。完成7~8題。 7.M→N、P→Q對應的地形剖面圖和應選擇的水庫分別是( )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8.Z村擬建一座玻璃溫室大棚和一家污水處理廠,應依次布局在(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解析:7.C 8.D 第7題,對比兩條剖面線和兩幅剖面圖可知,M→N剖面線與甲剖面圖相吻合,P→Q剖面線與乙剖面圖相吻合。判讀時要注意抓住每條剖面線起止點和經(jīng)過地區(qū)最高點與最低點的海拔,并注意等高距為10 m,將之與剖面圖相對照即可。推算可知,①②兩座水庫與自來水廠的相對高度都大于10 m,都能自流引水,但②水庫距離自來水廠更近些、沿途地勢起伏更小些,因此在②處修建引水工程建設費用小。綜上所述,本題選C。第8題,據(jù)圖可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穿過Z村,污水處理廠應建在流經(jīng)Z村的河流下游,即⑥處;玻璃溫室大棚應建在地勢平坦、采光條件好的地方,比較四處位置,③處最好,因為③處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且面積大,再加上位于朝南的山坡上,采光條件好。故玻璃溫室大棚建在③處最好。因此本題選D。 二、綜合題 9.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D處是______(地形),其海拔高度在______ m以上。 (2)若B點氣溫是20 ℃,根據(jù)氣溫垂直遞減規(guī)律,則C點的氣溫應是________。 (3)該地區(qū)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若在該地區(qū)修筑一水庫,則水壩應建在________處。若壩的海拔高度為100 m,則壩的長度大約是________ m。 (4)若從B地修筑一條鐵路到E地,BGE與BFE兩條線路中________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甲、乙兩人分別從C、E兩點向D處攀登,分析兩條路線的利弊。 (6)若從海灣P和河口Q中選擇一處修建港口,試分析各自的優(yōu)劣條件。 解析:第(1)題,根據(jù)等高線特征,可判斷D處是山頂。第(2)題,B、C兩地的相對高度是400 m,根據(jù)氣溫遞減規(guī)律,應降低2.4 ℃,C點氣溫為20 ℃-2.4 ℃=17.6 ℃。第(3)題,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可推知河流干流流向為自西北向東南。用直尺測量A兩側(cè)100 m等高線之間的圖中最短直線距離,再根據(jù)比例尺,可計算出所建壩長。第(4)~(6)題,都要從優(yōu)勢和劣勢兩個方面去分析。 答案:(1)山頂 700 (2)17.6 ℃ (3)自西北向東南 A 150 (4)BFE 沿BFE修建,大致是沿100 m等高線修筑,坡度較緩,可以省工省時,而沿BGE則要通過海拔300多米的山地,工程投資大 (5)CD線:相對高度小,距離近,但要越過河流,且坡度較大。 ED線:相對高度大,距離遠,但不需越過河流且坡度緩。 (6)優(yōu)勢:P處港闊水深,Q處可以河海聯(lián)運。 劣勢:P處不能實現(xiàn)河海聯(lián)運,腹地較小。Q處:海水較淺,且容易泥沙淤積。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讀非洲大陸自然帶分布圖,回答1~2題。 1.沿EF線自然帶變化的規(guī)律屬于( ) A.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B.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 C.非地帶性分異 D.垂直地域分異 2.M自然帶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響 B.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響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響 解析:1.A 2.D 第1題,自然帶分布的規(guī)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山地的垂直分異規(guī)律。很明顯沿EF線自然帶變化的規(guī)律屬于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第2題,洋流會對沿海地區(qū)的氣候等環(huán)境特征帶來影響。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響下M自然帶南北方向延伸。 (浙江高考)中亞位于“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中部,中亞國家與我國之間已形成由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構(gòu)成的綜合運輸體系。讀我國與中亞部分地區(qū)略圖,完成下題。 3.某貿(mào)易代表團7月從吐魯番出發(fā)沿鐵路前往中亞考察,有關沿線的自然環(huán)境描述正確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圖呈現(xiàn)草原向荒漠的變化 B.在烏魯木齊看到坡上有植被、頂部有積雪的山峰 C.錫爾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斷增加 D.從阿拉木圖往北走看到山地針葉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斷上升 解析:選B 從咸海到阿拉木圖地表植被均以荒漠為主;在烏魯木齊可以看到的山脈為天山山脈,山坡上有森林植被,山頂有終年積雪冰川;錫爾河為內(nèi)流河,從上游到下游,水量不斷減少;從阿拉木圖向北走,可以看到山地針葉林的分布高度不斷降低。 右圖為陸地植被類型與緯度、干燥度(可能蒸發(fā)量與降水量的比值)關系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不同的植被類型,讀圖回答4~5題。 4.南半球缺失的植被類型序號及其主導因素對應正確的是( ) A.⑨—海陸位置 B.⑨—海陸分布 C.⑧—海陸分布 D.⑧—地形 5.關于北半球的植被類型⑥所在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農(nóng)業(yè)類型主要為畜牧業(yè) B.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 C.流水侵蝕作用強烈 D.植被具有葉大、根深的特點 解析:4.B 5.A 第4題,圖中①是熱帶雨林帶、②是熱帶季雨林帶、③是熱帶草原帶、④是熱帶荒漠帶、⑤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⑥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⑦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⑧是溫帶荒漠帶、⑨是亞寒帶針葉林帶。南半球由于相應緯度沒有陸地分布而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南美洲大陸南部東岸有巴塔哥尼亞沙漠,屬于溫帶荒漠帶。第5題,依上題分析,⑥所在地區(qū)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濕潤,無高溫期而不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多發(fā)展畜牧業(yè)。 讀我國某區(qū)域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相互作用圖,完成6~7題。 6.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環(huán)節(jié)分別是( ) A.降水增加 大陸性增強 降水減少 B.地面蒸發(fā)的水量增多 氣溫變幅減小 降水增加 C.氣溫變幅減小 蒸發(fā)增強 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 氣溫變幅變大 土壤表層鹽分積累 7.該示意圖體現(xiàn)了( ) A.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 B.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C.自然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性 D.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力量是無窮的 解析:6.B 7.B 第6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灌溉使土壤濕度增大,地面蒸發(fā)的水量增多;土壤熱容量增大,最高溫度降低;蒸騰作用增強,降水會增加,因此選擇B項。第7題,該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某一要素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發(fā)生變化,即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江蘇高考)索科特拉島曾經(jīng)與非洲的索馬里半島相連,島上有許多奇特的動植物,下圖是索科特拉島位置圖。讀圖回答下題。 8.島上許多植物有瓶狀莖、多刺、硬葉等特點,反映了該島的氣候特征是( ) A.溫暖濕潤 B.溫和干燥 C.高溫多雨 D.高溫干燥 解析:選D 島上植物具有“多刺、硬葉”等耐旱植物的特點,故可以推斷該島氣候干燥,再結(jié)合該島所處緯度可知,該島氣溫較高。 9.下圖為地理環(huán)境中的碳循環(huán)圖。此圖可以說明( ) 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谧匀坏乩憝h(huán)境各要素是獨立存在的 ③地理環(huán)境中的碳循環(huán),往往跨越圈層界限?、茏匀画h(huán)境中的物質(zhì)和能量的流動是單向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選A 由圖可以看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碳的循環(huán)過程牽涉到了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等多個圈層。 10.(北京高考)讀下圖。甲地為峰林,同類景觀多出現(xiàn)在( ) ①蘇?、谙妗、鄣帷、苄隆、莨稹、迌?nèi)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解析:選C 峰林為石灰?guī)r地區(qū)受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西、云南和貴州等省區(qū)。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示意圖(單位:m),圖中虛線表示山脊線或溪流。讀圖回答下題。 11.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觀相符的是( ) A.a(chǎn) B.b C.c D.d 解析:選C 詩句描寫的是瀑布景觀,瀑布應該在集水山谷的斷層出現(xiàn),圖中都畫有陡崖斷層。但a圖畫的陡崖其實是錯誤的;b圖雖然符合瀑布形成的條件,但落差太小,沒有詩句的效果;d圖兩個陡崖都是在山脊上發(fā)育的斷層,不能集水成瀑布;只有c圖既是集水的山谷地形又有很大的落差。 二、綜合題(共56分) 12.讀甲、乙兩區(qū)域圖,回答問題。(28分) (1)比較甲、乙兩區(qū)域圖,完成表格。(9分) 甲 乙 自然帶類型 草原、荒漠過渡帶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 根據(jù)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特點,擬出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 土地鹽堿化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 (2)請根據(jù)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完成下圖(填字母)(9分) A.下滲減少,徑流增大,蒸發(fā)加強 B.地面變干燥 C.植被蒸騰減弱,空氣濕度減小 (3)根據(jù)整體性原理,分析黃土高原植被破壞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10分) 解析:第(1)題,結(jié)合圖示信息可知,甲為黃河三角洲地區(qū),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乙位于寧夏平原附近,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荒漠化明顯;研究性學習課題的擬訂應針對當?shù)厍闆r合理選擇。第(2)題,自然環(huán)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植被減少,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滲減少,蒸發(fā)增強,地面變得干旱,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空氣的濕度減小,降水減少,荒漠化加重。第(3)題,植被遭到破壞,使得地表缺乏植被的保護,加劇水土流失,進而引起土壤、大氣、地貌等的改變。 答案:(1)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小麥 荒漠化研究 (2)從上至下依次為A、B、C (3)植被被破壞,地表缺乏植被保護,會使水土流失加劇,進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氣候變得干旱,溝谷發(fā)育,地表變得支離破碎。 13.圖1為某山地植被垂直變化示意圖,圖2為該山地所在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圖。圖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類型的氣候區(qū),丁是該山地所屬的氣候區(q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8分) (1)判斷甲、乙兩氣候區(qū)的變化屬于哪一種地域分異規(guī)律?并分析其主導因素是什么?(8分) (2)③處氣候是否符合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8分) (3)圖1中①②自然帶分別表示(4分)( ) A.高寒荒漠帶、高山草甸帶 B.針葉闊葉混交林帶、高寒荒漠帶 C.高山草甸帶、高寒荒漠帶 D.山地常綠闊葉林帶、高山草甸帶 (4)結(jié)合氣候類型說明丙處植被具有的特征。(8分) 解析:第(1)題,甲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對應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對應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變化體現(xiàn)了以水分為主導因素的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第(2)題,③處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與山脈對海洋水汽阻擋作用有關,屬于非地帶性現(xiàn)象。第(3)題,根據(jù)①自然帶下面為針葉林即可判斷。第(4)題,丙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植被屬于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答案:(1)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主導因素是水分。 (2)不符合,屬于非地帶性現(xiàn)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響。 (3)C (4)丙地為地中海氣候區(qū),植被屬于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葉片常綠、堅硬,根系發(fā)達,具有耐旱的特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教學案:第三單元 單元活動 學會應用地圖含答案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魯教版 必修 教學 第三 單元 活動 學會 應用 地圖 答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488908.html